APP下载

培育“六双”文化品牌 筑牢安全管理基础

2015-12-28郝忠云

中国煤炭工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矿井管理

文/郝忠云

培育“六双”文化品牌 筑牢安全管理基础

文/郝忠云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陕煤化黄陵矿业双龙煤业按照“以文化激活生产力、提升矿井整体竞争实力”的总体思路,积极培育创建了以“双稳(基础稳固、运营稳健)、双场(立足市场、立足现场)、双平(平平安安、平平顺顺)、双效(工作效率、经营效益)、双控(过程控制、程序控制)、双检(机环双检)”为基本框架的“六双并进”文化品牌,为双龙煤业的安全、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一、“双稳(基础稳固、运营稳健)”的管理内涵

1.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助推矿井安全发展

一是建成矿井安全宣教、技能培训、安全责任、安全制度等“十个安全管理体系”,实施“三查两盯一问工作法”(即带班、跟班人员、班组长现场重点查改隐患、查系统设备状况、查人员安全状态,盯重点工序操作、盯重点隐患整改过程,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提示、警示、问询),保证了现场安全监管规范到位。

二是创新实施管理人员查“‘三违’、隐患、安全责任区”、三部曲包干工作法(即安全包保责任、安全不放心人排查帮教责任、井下生产系统和设备管理责任、安全重点区域管理责任),全面夯实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

三是以提升各级管理人员安全履职能力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立管理人员下井检查时间、地点、范围、质量、指标“五位一体”安全管理控制法,本着实用、管用、好用的原则,遵循“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的打造过程,总结提炼出入井安全确认、党政工团旬查确认、安全环境评定准入确认等“安全管理联合确认法”,实现安全管理全过程和超前动态防控。

2.助力基础管理,实现经营管理运营稳健

一是从制度入手建立健全了经营指标分解包干运作体系,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横向协调、逐级汇总”的运作程序,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各环节、各岗位,完善全面预算定期分析和报告制度,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确保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是科学合理规避风险。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内控制度体系为重点,将矿井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管理风险五大类,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预测、预管、预控,提高矿井驾驭风险、利用风险的能力。

三是强化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在全矿各部室、区队建立了“经营指标数据库”,将生产指标、安全指标、经营指标等进行统计对比,细化量化本单位的管理措施、岗位措施、指标措施等,保障企业整体运营过程的可靠、稳定。

二、“双场(立足市场、立足现场)”的管理内涵

1.夯实管理基础,实现现场安全管理“零隐患”

一是推行“抓点创优”管理法。通过把各区队在现场安全质量管理、施工工艺等方面好的做法作为“点”进行相互推广,从一个区队传递到另一个区队,使区队间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并对验收达标的区队在工资分配上予以体现,充分调动各区队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深化精品工作面创建工作。坚持把毫、秒、克、厘精确作业法,融入到现场管理每个环境,把精品工作面动态验收、安监员动态班评估和跟班队干评议纳入验收分数,使考核验收结果更加真实。

三是强化现场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健全完善“五精”岗位创建责任制、安全互保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要求各岗位在创建中严格按照五精现场“十零九乘六”的标准,把班组制度建设、人员履职、现场流程、安全保障、工作质量、材料控制、作业标准、应急应变、班组合作、环境创建等作为创建要素,全面推进现场安全管理与考核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化,消除时间上、过程中、范围内的死角,确保矿井的持续安全生产。

2.提升品牌知名度,实现煤炭销售的“逆增长”

一是坚持产量与质量齐头并进。在全矿营造关注煤质、狠抓煤质的舆论氛围,并在工作中制定煤质与效益挂钩、煤质与工资挂钩政策,调动生产区队管理煤质的积极性。

二是为保证煤质,结合采面条件,优化采煤工序并针对采煤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和顶底板状况,制定相应的采煤工作步骤优化生产工艺,做到不割顶,不割底,从源头控制煤炭质量。

三是建立健全市场销售反馈信息汇报机制,不断开辟销售市场终端,全过程、全方位了解双龙煤业在煤炭销售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确保产品的“销售率”。

三、“双平(平平安安、平平顺顺)”的管理内涵

1.提高矿井安全管理,实现“人企和谐发展”

一是在安全生产保障方面加大安全投入,对矿井安全生产系统进行全面的机械化改造提升,建立信息网络;同时,坚持现场管理与系统管理相结合,促进系统提升与自主创新相融合,全面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矿井“两型三化”建设步伐。

二是锁定生产经营各项业绩指标。遵循“自我约束、规范行为、自主管理、执行迅速”的人本管理思想,深入推行五精管理,以矿区良好的经营运行体系来保障矿井的平平安安。

三是不断提高职工的幸福生活指数。统筹规划建设,从工业区到生活区开展了“净化、亮化、美化、硬化”无尘化矿井建设,使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

2.以人为本,为构建平安和谐矿区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提倡全员管理的氛围,树立“人人是人才”的观念,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员工的培训,不断拓宽员工的知识面,努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是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员工职业道德宣传和规范教育,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打造了“三个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际和谐;人与企业的和谐——干群和谐;人与矿井的和谐——人与井下作业环境和谐),真正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风格,平平顺顺的干群关系。

四、“双效(工作效率、经营效益)”的管理内涵

1.推进企业效益管理,提高全员效率

一是推行ABC卡管理制度。月末由人力资源部门根据A、B卡填写内容,统计区队职工当月工作情况(C卡),按照10%的优秀职工、80%的合格职工和10%的潜力职工比例,使岗位精细化考核得分应用到工资分配和“三工转换”中,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稳定运行。

二是建立健全劳动工效三级考核负责制。每月通过对职工考核,进行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估,对负价值职工和零价值职工实施优化整合,班长、验收员对本班职工的任务完成量(岗位价值)精细化考核分项管理,量化考核,各项指标分解到人,建立班组日考核台账,做到日清、日结、日公布。

2.加强效益管理,实现企业的协调发展

一是在矿井内部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行以成本定价核算为基础,以内部买卖、服务和契约三种市场关系为纽带,建立矿与生产单位、生产单位与辅助单位、职能部门与各单位之间的一种纵横相结合的市场关系的管理模式。

二是建立健全岗位挖潜降耗机制,先后完成科技创新成果67项(干部走动式电子管理平台,防皮带损耗托棍等),精优作业法38项(韩式采煤法、东营巷道支护法),探索建立形成“机修厂电钳工素质金字塔管理法”等40余项卓越管理法。

五、“双控(过程控制、程序控制)”的管理内涵

1.强化矿井动态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的“点面”结合

双龙煤业通过构建实施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6+ 7”模式,即(过程、系统、节点、程序、流程、岗位、创新),实现煤矿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型。

一是抓好“节点”控制抓环节。通过“重点难点关键点,盲点疑点薄弱点”的节点理念,抓到点子,抓对点子。抓到点就是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过程的点点滴滴,抓对点就是在节点控制上推动精细管理,过程控制上推动智能化管理。

二是在夯实安全管理现场“面”的管理。双龙煤业根据矿井的安全生产的实践需要,出台了“安全红线管理、严重‘三违’行为重大隐患辨识129条处置手册和危险源提醒预防机制”,通过对人的危害操作和物的危险状态的节点进行罗列、统计、分析和辨识,实现矿井安全管理“面”的管理。

三是建立矿井安全信息化体系,实现安全管理的“点面”结合。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下设5个子系统,实现对井上、下监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同时,建设安全、生产、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等8类共20余个模块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生产 “一键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四是建立健全原煤生产、掘进进尺、材料消耗、成本费用等 “数据分析系统”,并通过岗位价值核算运行:日工作量→价值核算→折合得分→工资效益→记入个人账户→张榜公布→月底兑现,彻底实现运营过程的低成本、高效益。

2.巩固矿井程序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无缝对接”

一是通过全面执行过程系统控制,加强顶层设计,切实做到每道程序有标准,每个流程有标准,每个环节有标准,把过程和程序控制落到实处。通过过程流程控制的实施,双龙煤业先后建成了一级流程13个、二级流程17个、三级流程22个。

二是创建文化、素质、责任、制度、标准、内部市场化、考核、管理信息化等八大体系,实现指令管理向裁判式自主管理的转型。

三是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指标控制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全员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经营绩效考核体系、内部市场化管理核算体系的5大体系,完善内部劳务市场、管理指标市场、费用市场、执行力市场的4类要素市场,规范考核结算程序。通过规范人的标准、事的标准、物的标准,实现对过程的优化和有效控制。

六、“双检(机环双检)”的管理内涵

1.稳步推进,实现了矿井“超前防控”

一是按照“运、专、简、精”的原则,严格划分机械设备、生产环境不同节点的检查周期、检查方法与检查精度。并且按照“谁点检、谁负责、谁跟踪、谁落实”的原则,对点检部位进行监督、反馈、落实。

二是根据生产作业现场设备、装置、设施、工器具、物料、环境等要素,严格按照绘图表→确定点检点→明确点检节点→制定点检菜单→规定点检标准→划分点检区域→落实点检责任→现场查找问题→信息录入登记→问题及时反馈→立即排除处理→信息数据归档→规律总结分析的程序,不断提高了现场双检管理水平。

2.扎实开展,实现矿井“结果管控”

一是明确双检区域(设备)名称、定点、定区域(设备、设施或材料点名称)、双检标准、双检工具及方法、检查精度、双检周期,确保机环双检运行记录卡填写规范,在区域(设备)、机环双检月份、双检项目(内容要齐全)点检人签名、巡检人、考核确认人等检查项目上进行签名确认。

二是采取超前式辨识确认、前瞻式辨析研判、动态式预控未然的机环管理方法,以全员、全要素、全时空、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式的一体化点检巡检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按照“十二定”的要求全面开展设备检查和维护工作,使设备维修管理更加具有预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

(作者单位:陕西双龙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庞永厚)

猜你喜欢

矿井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推进“123”战略 建设安全高效矿井
创建“三型”企业 为矿井持续健康发展赋予“新动能”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