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稻徽两优996高产制种技术探讨
2015-12-28丁友奇
丁友奇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88)
徽两优996系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两系不育系1892S与合肥科源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恢复系R996配组而成,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安徽荃银超大种业有限公司独家买断并生产经营的两系杂交中籼稻,于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2021。该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 640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0%;2010年续试,平均单产8 634 kg/hm2,比Ⅱ优838增产7.0%。2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575.8 kg/hm2,比Ⅱ优838增产6.0%。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 039 kg/hm2,比Ⅱ优838增产8.6%(表1)。
徽两优996母本1892S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高,但该品种存在对稻粒黑粉病的抗性不强,易感,裂颖籽多,易穗萌,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相差悬殊和发芽率不合格等情况。因此,徽两优996制种管理的关键主要是提高制种有效产量,保证种子发芽率。笔者利用1892S分蘖能力强、抗倒伏的特点,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增加栽插基本苗数,提高群体密度,并且在后期控制氮肥,防止后期营养生长过快,提早收割并及时晾晒,加大精选力度等措施,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发芽率。2012—2014年在安徽肥西,江西宜黄、南丰,湖南邵阳,广西桂林等地进行徽两优996累计制种165 hm2,平均入库产量3.15 t/hm2,最高产量达3.9 t/hm2,发芽率均达到85%以上,实现了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徽两优996高产制种的目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
表1 2009—2010年两系杂交稻徽两优996试验产量
1 亲本特征特性
1.1 母本1892S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培矮64S的变异单株选育的中籼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23.5℃,但在实践生产中存在育性漂移现象。徽两优996的母本1892S株高65 cm左右,主茎总叶片数13~14叶,平均穗粒数120粒左右,千粒重23 g。不同地区因为气候条件及土壤环境条件存在差异,水稻适宜的播插期也会存在差异。根据气候环境因子,合肥地区该品种6月上、中旬播种,播始历期70 d左右。抽穗的当天有零星开花,大量开花在抽穗第3天;单穗开花 5~6 d,单株 7~8 d,群体开花 11~13 d。10:00左右开花,然后经过 30~40 min,逐渐出现盛花,该盛花时间与父本花时吻合,有利于父母本授粉受精,实现制种产量提高。该品种具有抗倒伏、分蘖力强、成穗中等的特性,其双苗栽插中等肥力田块成穗8~9个,单苗6个左右。对N肥敏感,叶色浓绿的田块稻粒黑粉病重,田间易穗萌(表2)。
1.2 父本R996
父本R996系合肥科源农业科学研究所经多代选育的恢复系。安徽合肥地区5月上、中旬播种,播始历期 98~100 d,主茎 17~18 叶;株高 112.0~128.1 cm;株型适中,分蘖能力强;剑叶长31 cm左右,剑叶宽1.8 cm,叶色深绿,叶片挺;穗长22.1 cm左右,每穗总粒数141.6~190.9粒,结实率81.2%左右,千粒重28.6 g左右;稃尖、柱头无色,叶鞘绿色;对植物生长调节剂“九二〇”反应敏感,单穗开花4~5 d,群体开花 7~8 d,花粉量足(表 2)。
2 徽两优996高效制种技术
2.1 制种基地选择
水稻制种效率及制种质量的高低受到多种因子影响,首先制种基地是制种能否成功的首要影响因子。为了防止制种过程中受到其他品种花粉的影响,隔离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因此,制种基地要有安全的隔离条件。而制种田水肥条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种效果。制种田需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开阔平整,土壤肥力中上,海拔不高于300 m。避免冷浸田、背阳田制种,母本育性转换临界期间杜绝山泉水、水库底层冷水和井水灌溉。
表2 徽两优996制种亲本特征特性
2.2 合理安排父母本播种时间和播差期,安全孕穗抽穗
母本1892S安全制种应以育性敏感期安全过渡为主,避免低温导致育性波动,育性敏感期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4℃以上;抽穗扬花授粉期高温适应性好,日平均气温在28~32℃适宜开花授粉。通过摸索,徽两优996在不同区域制种适宜抽穗扬花时间和父母本播期见表3。由表3可知,徽两优996父本与母本播插期应该在20 d左右,叶差在5.0左右,更有利于制种。
2.3 培育多蘖父本
培育多蘖父本是增加制种产量的措施之一,父本分蘖多,增加授粉几率,提高制种产量与质量。而R996又具有分蘖力强的优良特性,利用该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制种产量,主要措施是增加父本有效穗和花粉量。而视秧田管理,如注意水肥管理等措施培育多蘖壮秧,可以增加父本有效穗和花粉量。在制种过程中,这些措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留足秧田面积,稀播匀播,促进壮秧,按1∶(15~20)准备秧田面积。适宜的用种量是稀播、匀播的关键,根据面积确定用种量多少,一般大田用种量7.5 kg/hm2比较适宜,秧田播量120 kg/hm2比较适宜,两期父本,第2期比第1期推迟7 d播种。秧田施足基肥,早追肥,秧龄25~30 d。
表3 徽两优996不同基地制种的适宜播种时间
2.4 培养整齐度高的母本群体
2.4.1 增加母本用种量。培养整齐度高的母本群体首先要增加母本大田用种量,栽足基本苗数,提高主茎穗比例。正常用种量需30.00~33.75 kg/hm2,比当地习惯用量增加2.25~3.75 kg/hm2。
2.4.2 稀播培育壮秧。秧田播种量不是越多越好,为了培育壮秧,需要控制秧田播种量,比较适宜的播种量是225~270 kg/hm2。播稀播匀,播后轻踏谷,晾芽至立针,2叶前保持墒面湿润。秧田施肥:先底施基肥,培育壮秧,底施复合肥(N-P-K含量各15%,下同)450 kg/hm2,尿素 120 kg/hm2,2叶1心期施尿素75 kg/hm2作断奶肥,3叶1心期施尿素120 kg/hm2作分蘖肥,移栽前3~5 d追施尿素120 kg/hm2作送嫁肥,移栽前7 d喷一次防病虫害的农药,带药下田。秧龄控制在20~22 d,苗龄5.0~5.5叶,单株分蘖1~2个。
2.5 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
播种不能过密,但也不能过稀,留适宜的播种密度是取得最佳种植效果的保障措施之一。移栽田按2.1 m 作厢,行比 1∶12。一、二期父本 3∶3 栽插,株距16.6 cm;母本13.3 cm×15.0 cm双株栽插,栽足基本苗,插发并重,争取早分蘖、低位分蘖,早搁田,实现大穗、多穗、抽穗整齐的目的。
2.6 科学运筹肥水,促平衡生长
制种过程中,肥水管理很重要,应该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合理施肥。因为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往往习惯性偏施氮肥,而磷钾肥及微量元素的施用不足,不能满足植株对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的需求。因此,应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巧施保花肥。徽两优996父母本播差20 d左右,双亲移栽间隔时间短。栽前整地,施复合肥 450 kg/hm2,尿素 150 kg/hm2,锌肥30 kg/hm2作基肥;母本栽后5~7 d,全田普施尿素120 kg/hm2作分蘖肥,父本再偏施尿素75 kg/hm2。后期,植株生长应该以生殖生长为主,而氮肥主要促进植株营养生长,所以后期应该控制氮肥施用,控制无效分蘖,防止贪青,要求抽穗前叶片褪色。浅水促蘖,孕穗抽穗期建立水层,灌浆至完熟干湿交替。
2.7 及时预测花期,确保花期相遇良好
为了增加植株授粉受精几率,有目标地调节花期,使父本与母本的花期相遇,是生产中常采用的措施。父本R996开花早、分蘖多、花期长,母本1892S抽穗后第3天进入开花高峰,因此,徽两优996制种理想的花期相遇标准是父母本同期抽穗,盛花相遇,这样可以提高受精机率。通过叶龄余数和幼穗剥查,结合苗情进行判断幼穗发育进程。正常栽培管理情况下,幼穗发育三期前父本快母本0.5期,则花期相遇良好。
2.8 适时适量喷施“九二〇”激素
“九二〇”激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植株异交结实。但喷施该激素应该适时适量。母本1892S对“九二〇”反应一般,喷施时间不及时或剂量把握不当,易造成母本包茎或穗层不整齐,影响制种产量。一般喷3次,父母本同喷,总用量540 g/hm2左右。母本抽穗5%时开始喷第1次“九二〇”,用量150g/hm2,次日或隔天喷 210 g/hm2,次日喷 150 g/hm2,盛花阶段用“九二〇”养花保花1~2次,每次用量30 g/hm2,以提高花粉和柱头活力。花粉和柱头活力提高后,其授粉受精能力提高,可以促进籽粒充实饱满,提高单株穗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9 注意病虫危害,重点防治稻粒黑粉病
水稻制种常受到病虫为害,影响制种产量与质量,因此,病虫害防治是水稻制种的必要措施。而且,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防治的主要病虫害不同。秧田期重点防治稻蓟马、蚜虫和越冬褐飞虱等;大田期主要防治纹枯病和各类螟虫;抽穗扬花期重点防治稻粒黑粉病,在穗分化Ⅶ期、始穗期、抽穗30%~40%期用爱苗或灭黑一号喷3次;灌浆成熟期注意防治纵卷叶螟和迁飞飞虱。
3 提高种子发芽率保质措施
3.1 提前割除父本
强制要求制种户在授粉结束后7 d内必须割除父本,增加制种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便于抢天气及时收割。
3.2 及时收割脱晒
种子八成熟开始抢晴天收割,收割后种子不宜堆放时间过长,及时摊薄晾晒。尽可能当天晒到安全水分,晚上摊开,不可堆捂。有条件的应选用机械烘干。后期加大精选力度,提高种子商品性,保证发芽率。
[1]汪沛,胡炼,周志艳,等.无人油动力直升机用于水稻制种辅助授粉的田间风场测量[J].农业工程学报,2013(3):54-61,294.
[2]雷东阳,唐文帮,解志坚,等.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J].作物学报,2013(9):1569-1575.
[3]汤楚宙,王慧敏,李明,等.杂交水稻制种机械授粉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2012(4):1-7.
[4]覃皓,全庆丰,易稳凯.杂交水稻制种花期预测与调节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0(9):11-13.
[5]高胜从,吕加林,李伦东,等.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两优8106安全高效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15(2):24-26.
[6]肖层林,刘爱民,张海清,等.中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方向[J].杂交水稻,2010(S1):46-50.
[7]雷东阳,陈立云.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的回顾与展望[J].作物研究,2006(5):367-370.
[8]黄明,陈立云.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J].作物研究,2006(5):371-375,382.
[9]贺立伟,肖层林.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与质量的技术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6(5):397-400.
[10]胡伟民,马华升,樊龙江,等.杂交水稻制种不育系穗上发芽特性[J].作物学报,2003(3):441-446.
[11]闫浩亮,许正荣,陈建珍,等.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结实对高温的敏感性[J].中国农学通报,2014(33):37-40.
[12]侯文平,王成瑷,赵磊,等.收获时期对水稻制种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4(6):8-11.
[13]李忠芹,曹跃先,司宏明.预防杂交水稻制种后期倒伏的关键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4(6):151.
[14]涂诗航,周鹏,郑家团.优质杂交水稻泰丰优2098高产制种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4(4):10-11.
[15]刘爱民,佘雪晴,易图华,等.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特性研究[J].杂交水稻,2015(1):19-24.
[16]闫浩亮,潘幸福,陈建珍,等.田间高温严重降低杂交水稻制种的异交结实[J].中国水稻科学,2015(1):106-110.
[17]梁自顺,张上都,伍祥,等.杂交水稻新组合川香优569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15(1):29-31.
[18]李斌,黄宗宏,刘伟,等.杂交水稻新组合西优2号选育及主要高产制种和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5(2):145-147.
[19]徐士库,申关望,李慧龙,等.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Y两优6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与制种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5(2):147-149.
[20]饶泉根,卢福安,罗金珠,等.建宁县杂交水稻制种的几种栽培模式[J].福建农业科技,2014(1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