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45分钟分段式模块构筑有效高中历史课堂

2015-12-28徐椿祥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22期
关键词:有效性

徐椿祥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加以论述,围绕着导学案的设计、课堂探究的设置、课堂巩固练习题的筛选和反馈等几方面,对本校实施的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课堂改革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以克服课堂教学纵向、横向和内向结构失衡的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分段式模块教学 历史课堂结构 有效性

一、从习题讲评开始

在每学期后期,习题讲评课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按照传统的方法,我们会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后,统计出学生的错题,在课堂上由老师逐题讲解,老师讲得汗流浃背,而部分学生却是昏昏欲睡。因此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会的学生早就会了,部分不会的学生可能会了,答案还有学生就是不会。这样的课堂效果显然是对不起自己辛苦的劳动,所谓高能低分。因此在学校提出每堂课中要保证20分钟左右教师缄默学生自主学习后,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得高效,就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什么时候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几分钟?怎样学习?因此我们的老师在实践中互相讨论,不断思考,不断改进。

我先让学生在老师批改的基础上自主订正,引导学生如何去订正,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绝不是“彻底放松,袖手旁观”,而是要通过巡视,观察,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先邀请已经掌握的学生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更正。绝大部分不会的学生理解了,会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向不会的学生做了清楚的解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从试卷讲评课引申出来,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是不是也这样?会的学生早会了,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如何照顾二者?如何让学生思想上“动起来”,紧跟我的节奏,那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训练。可是如何训练?那就要结合我校四十五分段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缄默时间。以下是我这几年课堂经验的总结,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教师指正。

二、先定学案

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历史课堂结构实施的必要条件就是每节课,无论新课或复习课都必须配一个学案或题案。学案的主体部分由四个环节构成:学习目标设定、课前预习、课堂探究与演练、课后拓展。

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提出的自学应当达到的要求,目标设置应简洁明了,明确具体。根据我这几年的经验和出去学习的情况来看,对于每一个目标,最好标出在书本哪一页,甚至哪一个子目,这样学生看书明确,学习事半功倍。

课前预习是学生按照学案自学课本,初步达到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一般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并且在框架上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勾勒,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就能完成,99%的问题能在书上找到答案,而且等他们填写完毕,再整视这个自学部分,对本课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使学生先入为主,为课堂探究学习,完成学生个人初级阶段的学习。

在此基础上学案设置课堂探究,此部分基本由两部分构成:本节课(或单元)的知识框架(此部分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和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要求的问题。课堂演练是通过当堂练习,使学生当堂巩固知识。

课后拓展练习,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练习题,拓展知识面,做到学以致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课堂探究与练习是关键

现在老师们在课后会时不时谈到缄默,这说明我们的分段式教学初见成效,我觉得我们可以利用缄默这个时段进一步了解学生想的情况,做的情况,考虑出合理的对策。当然要提高缄默的有效性,我觉得关键在于通过老师有效的提问来调控。那么有效提问的标准是什么呢?第一、问题的质量即提出怎样的问题。第二、提问的时机即何时提出问题。第三、提问的方式即如何提出问题。第四、提问后的时间即让学生思考的时间。通过提问,教师示范性的进行解决,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展示给学生。之后,关键性一步,是提取一道了类似的练习或者探究题,让学生仿效去操作,只有要学生去应用,学生才会明白,才回去掌握。

缄默就像一幅画当中的空白,有了这些空白,这幅画才显得比较和谐平衡,让人更具有想象的空间。缄默不仅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艺术。

四、课堂巩固是手段

在课堂巩固阶段,教师要尽可能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记忆,历史学科更是如此。记忆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要使学生乐记、会记,就必须交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课,笔者借用了十六个字来总结孙中山“民生主义”:“核定地价,平均地权,涨价归公,国民共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生怎样才能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实实在在的去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去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从不行到行,从浅知到深知。学生发展了,教师也就在学生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也得到了发展,真可谓“教学相长”。为了学生的需要,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我们成为高效课堂真实的践行者!

【参考文献】

[1] 宋秋前.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 郑金洲. 教师如何做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论新形势下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有效性的提升
翻译的政治性与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