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改革贯穿始终
2015-12-27胡琳菁
◇文/胡琳菁(本刊记者)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改革贯穿始终
◇文/胡琳菁(本刊记者)
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无论其科技、工业化程度是如何之高,农业始终都是最为基础的保障和根本。而对于人口数量在世界上位居前列的中国而言,农业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所在。
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即《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5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5年又连续12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中国农业要变“强富美”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很“亮眼”的新提法。事实上,中央一号文件在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的主题中,都把“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上。
对此,曾数次参与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的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认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加快农业现代化,是现实与历史的重大任务,既具有紧迫性,又具有长期性。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来看,必须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农业实现现代化不仅受自然资源条件的影响,还要从外部导入生产要素。因此,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相比,受到的制约因素更多,经历的过程更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农业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变量。”
从我国目前的现代化进程来看,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城镇化则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且信息化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融合,但是,农业现代化却成了现代化的一个短板。因此,要全面实现现代化,就要求四化共同发展,面对的问题就是农业现代化短板。从整个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要求来看,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现代化。
要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适应新常态,也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基础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农村有最大的社会群体,整个经济社会转型需要农业现代化作为支撑。如果农业不能稳定发展,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或许会出现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但物价上涨的局面。所以从农业与国民经济关系而言,迫切需要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思路更清晰
宋洪远认为,今年的一号文件围绕深化农村改革,特别是围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以往比,无论在要求上还是思路上都有一些转变和创新。首先,在总体要求上,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这个要求明显和过去不同。其次,提出了两个依靠:一是全面深化改革,二是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这两个依靠,一个是动力,一个是保障。第三,提出要在粮食生产能力、农业结构、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等5个方面有新突破和进展。
其实在去年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也围绕怎样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出了一些思路和要求。比如,提出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个核心任务,要把握中国特色和新型这两个基本要求。一个核心任务、两个基本要求,运用当今世界科技成果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一号文件又把过去的一些内容做了一些归纳,提出了“提高三个率”、“实现三个发展”、“形成三多格局”。“三个率”分别是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三个发展是节约发展、集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多的格局是多土地、多形式和多层次。
发展现代农业,树立三种思维
发展现代农业,对江西这个“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江南“鱼米之乡”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吴锋刚认为,在解决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之前,必须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树立市场、产业和互联网这三种思维。
发展现代农业,树立市场思维。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在市场认可、消费者满意的基础上,而品牌农业在传递信息、激发需求、突出特点、稳定市场占有率和打入国际市场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消费观念对农产品只认品名,以洁净、新鲜作为选择的标准,不注重品牌。今天的消费行为则逐渐由过去的无品牌偏好向品牌消费转移,品牌农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努力走出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必须掌握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规律,利用品牌尤其是已有的众多绿色品牌,树立我省农产品的优良形象,进而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和忠诚度,促进江西实现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的跨越。
质量是品牌农业的内核,我省如今已经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农业科研队伍,下一步要加强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鼓励农业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攻关;大力推广优质新品种,促使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引进适宜我省生长、有较好市场前景、各质量指标均优的新品种,并将其培育成自己的品牌。此外,要增加对品牌产品的宣传投入,善于利用媒体广告以及博览会、招商会、网络营销、展销会等多种促销手段,进行品牌的整合宣传,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品牌。
此外,每一个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在发展现代农业初期必须将整体市场细分,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树立市场思维,把自己的优势集中到目标市场上,否则极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遇失败。但是,当前很多农民甚至地方政府在盲从思维的引导下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发展,实际上就是共同争夺同一产品有效的消费群体,结果导致了农产品“卖难”。可见,发展现代农业不是简单地种什么、养什么的问题,它涉及资金、市场、人才、技术等诸多因素,必须强化市场思维,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科学论证、统筹规划,真正认清自身优势,谨慎选择发展方向。
发展现代农业,树立产业思维。传统农业之所以效益比较低,被认为是弱质产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产业化程度低。一方面,传统农业被人为地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切割开来;另一方面,多数农业生产要素处于规模不经济的状态,既限制了农业本身的效益,又削弱了农业生产环节在与后续环节进行利益分割时的议价能力。所以,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树立产业思维。
从纵向上看,现代农业从单一的生产环节延伸到包括从产前生产资料投入,产中社会化服务,到产后的收获、加工、流通、贸易、营销等各个环节,把农业产业链扩展到“从田间到饭桌”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其加工生成的产品不仅限于食品,而是向医疗保健、建筑材料、动物饲料、化工原料、再生能源等领域拓展。此外,围绕农业资源的加工转化,现代农业派生出很多相关联的产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从横向上看,现代农业从农、林、牧、渔四大产业的产品生产,扩展到包括观光旅游休闲、生态环境恢复、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提供服务的特征日益凸显。现代农业总体上处于卖方市场,作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的前景可期。
以产业思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应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个方面入手。土地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带动投入现代农业的资金规模,进而实施以高标准农田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为现代农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要突破传统农业经营体系的制约,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还需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分工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投入,解决分散经营农户无法解决的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的问题,疏通信息渠道,让消费者结构升级的需求引导农业生产,增强现代农业的管理系统性和发展协调性,并把农产品加工增值和附加服务的经济效益留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发展现代农业,树立互联网思维。当前,互联网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以互联网思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长尾效应、对称效应、迭代效应和社交效应等4个基本优势以及黏性优势、平台优势和体验优势等3个独特优势。
所谓长尾效应是指除了大众口味的主流消费群体受到重视外,现代农业也可以满足有特殊需要的小众消费者,解决众口难调,满足餐桌文化。对称效应是对“买的没有卖的精”这一信息不对称的颠覆,二维码质量追溯系统可以让消费者了解耕种地、土壤成分、生长季节、生长情况、保质日期、营养成分甚至口感以及运输方式等诸多信息,每一个环节都有据可循,并由此增强了消费者的话语权,消费者甚至可以指导生产。迭代效应指的是全新的研发思路,即通过用户的互动和反馈迅速调整、持续微创新,让用户参与产品试验、验证,不断改善品质。社交效应就是可以通过网络社区、朋友圈等定向推广产品。
黏性优势是因为农产品,特别是蔬菜、肉类、蛋类、牛奶几乎是每天都要消费的,消费的频度高且持续,便于互联网企业的介入,而互联网企业通过渗透到人们的日常消费中增加了黏性,对互联网企业在其他方面的发展非常有利。平台优势指小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互联网联合起来获得大的发展,因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现在提倡的适度规模为100亩的水平,但是几十个、几百个甚至更多的小规模经营者联合起来,也可以满足大型连锁酒店和超市的需要。体验优势就是通过认养、包地、采摘等形式让城市人体验农业生产,通过让消费者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来提高忠诚度和满意度,这是其他工业产品难以做到的。
尾声
江西要强,农业必须强。江西要富,农业必须富。做强做富农业,必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通过全新的市场、产业和互联网思维,从源头上创新生产、销售模式,这正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