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工业投资项目能评管理机制新 审查严 效果好
2015-12-27宁波市节能监察中心宁波市经信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
文 // 宁波市节能监察中心 宁波市经信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
宁波市工业投资项目能评管理机制新 审查严 效果好
文 // 宁波市节能监察中心 宁波市经信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
宁波市坚持把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严格的能评,作为强化工业领域节能的重点工作,通过建立完善能评管理机制、严格能评项目审查把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4年,宁波市对137个工业项目进行了节能审查,这些项目投产后,年综合能源消费量约567万吨标准煤,平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68吨标准煤,能评核减不合理能源消费约15万吨标准煤。
一、建立完善能评管理机制
宁波市已经建立起包括节能评估、评审、审查各环节一整套比较系统的能评管理机制。特别是在节能评估机构管理、建设专家库和能评项目信息平台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一)加强节能评估机构管理
2011年,宁波市出台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机构备案管理和考评办法》,划分了节能评估机构的资质等级,从评估报告质量、业务开展领域、企业反馈意见和诚信管理等4个方面对评估机构进行量化考评,并根据打分结果对评估机构进行黄牌警告或取消资质等处理。目前,已经累计对5家机构发出黄牌警告,取消了4家机构的评估资质。
(二)建设节能评审专家库
宁波市已经建成“百人能评专家库”,涵盖化工、化纤、电力、纺织等当地主要产业领域,并对专家实施动态管理。目前,聘请专家共计602人次,提出光伏发电应用、合理配置设备用能、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措施建议2064条,为能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建设能评在线审查平台
宁波市开发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在线审查系统,支持分端口查询历年省、市级能评项目信息,可动态管理能评项目有关单位和节能评估机构的信用档案,实现能评项目动态跟踪查询等。根据系统统计,上报至系统的能评项目总投资为1166亿元,工业总产值为2505亿元,增加值为758亿元,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66万吨标准煤,耗能设备58401台(套)。
二、严格节能审查把关
在建立完善能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宁波市对节能审查和评审环节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通过加强淘汰落后和能耗置换、建立能评数据核算体系等做法,倒逼项目提能效、调结构,务求通过节能审查把好能源消耗源头关。
(一)加强淘汰落后和能耗置换
一是要求节能评估文件明确设备选型能效要求,重点用能设备达到1级能效水平,通用设备优于2级能效水平,用能设备能效达标率超过95%。目前,通过能评已经累计淘汰落后设备569台(套),提高了新上项目用能设备的能效水平。二是对高耗能项目,要求置换原煤使用量。据统计,通过加强能耗(煤耗)置换,新上项目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由能评前的2.1%、23.31%提升至10%、28.2%,大幅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
(二)建立能评数据核算体系
为防止能评项目编数据、走过场,加强节能评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为开展监督检查提供明确对标依据,要求节能评估文件必须提供能源消费量、增加值、产量、价格等基础数据,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能评经济数据核算体系,将增加值能耗、产品能耗及总能耗作为核心评价指标。通过建立数据核算体系,统一了能评全过程的评价尺度和口径,提高了能评工作质量,体现了能评的严肃性和准确性。2014年宁波市开展能评监督检查工作时,根据该数据核算体系进行对标,查处了7个未达到评价指标的项目,增强了节能审查工作的实际操作性。
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宁波市重监管、敢执法,在能评事中事后监管方面闯出新路,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目前,全市已对90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节能竣工验收,对26个工业能评项目进行能效监察。其中,节能竣工验收通过74个,查处问题16个,责令整改10个,责令重新进行节能评估2个,验收合格率为82%;能效监察未超限额12个,查处超限额7个,责令整改4个,监察合格率为46.2%。
在具体实施中,宁波市明确开展能评监管的法律依据,先后印发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效监察实施办法》等能评配套政策文件;规范能评监察工作流程,制定了《能效监察操作规程》,将资料收集、信息分析、现场监察、后期整理等工作制度化,做到人员配合到位,资料真实有效,测算过程科学简便,流程控制时间不断压缩;建立能评项目重大变更申报机制,要求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方案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进行能评项目变更申报,对变更内容进行详细备案登记。
下一阶段,宁波市将继续深入推进能评工作,在完善能评管理体方面,进一步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管理,实行培训、认证、考核、宣传四联抓,促使评估能力不断提高;在严格节能审查把关方面,建成完整的能评核算和统计标准化体系,进一步提高能评数据核算精度,加强能效监察的可操作性;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加快制定能效监察细则及内部操作规程,促进资料收集、信息分析、现场监察、后期整理等工作制度化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