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对养猪业的影响
2015-12-27
环境保护法对养猪业的影响
本刊编辑/张金辉
跟养猪行业相关的环保政策频频发布,其中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律对养猪企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很多未达标的猪场被责令限期关闭或强拆。在这样的形势下,很多养猪企业开始真正重视起了养猪排污等问题,有的已经取得了实际成效。
未来,环保问题必定是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问题,政策也会往这方面倾斜,因此有的养猪人士感叹“养猪越来越难了”,但这何尝不是一次机遇?相信有远见的养猪企业,一定会把握机遇,在未来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1 新《环境保护法》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1 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新《环境保护法》中规定“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这就要求现有或新建的猪场必须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很多猪场是几十年的老场,在建场时国家没有这方面的规定,这一规定可能会迫使很多老场关闭。
1.2 执法部门具有查封、扣押权
新《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1.3 按日连续处罚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庆为
兰州猪场场长石旭东
福建永城畜牧有限公司市场开发专员裴星朝
厦门国寿种猪开发有限公司场长林新仁
新《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此外,对于处罚的行为种类,新《环境保护法》还一并授权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需要,增加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
1.4 规定了行政拘留强制措施
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对下列拒不改正或比较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规定了行政拘留强制措施:其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其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其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其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2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养猪企业的影响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养猪企业会带来哪些影响?在行情低迷的现在会增加多少排污费用?北移战略是否可行?对猪场未来的发展又会有哪些影响呢?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特别邀请到了杭州大观山董事长马正延、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庆为、厦门国寿种猪开发有限公司场长林新仁、兰州猪场场长石旭东以及福建永城畜牧有限公司市场开发专员裴星朝为我们一一解答。
2.1 环保政策对贵场有哪些影响?
马正延:环保政策对本场有2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关停一些散养户,对小型猪场或未达标猪场实行禁养,使本场种猪销售的客户源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增加投入,增加了本场的环保治理成本。
林新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绿色中国”,就意味着上至政府下至老百姓开始对环保生态强烈的关注,《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也是意料之中、势在必行,而养猪业作为农业污染源的大头倍受关注也是在所难免。
一系列环保政策的实施给大多数养殖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对我们公司而言压力倒不是很大,因为我们至始至终都非常重视对污物的处理效果,但总体来讲多多少少带来一些影响。
1)环保理念转变。旧有的环保理念以被动式处理为主,资金的投入却无法带来相应的产出,关注点侧重于投入;现在是主动去寻找合适的技术来处理污水、粪便,形成资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开发现有资源,将污水、粪便变成副产品,在解决环保难题的同时增加营业外收入,关注点侧重于产出。
2)执行力度改变。对早期处理模式效果的评价是需要环保部门做监督管理,监管到位我就做,监管不到位呢那我就不做;而现在是企业内部要时时监控自己的处理程序,及时对处理效果做出评价,同时还与相关科研单位形成合作关系来专门处理、检测水质,形成企业自我评价与监控,有较强的执行力度。
3)投资力度转变。这点类似第1点,不过这里主要想表述的是环保政策的实施,不仅政府增加了企业环保项目的扶持力度,也带动了公司对环保认知的积极性和资金投入的积极性。
崔庆为:近年来,上海市对养殖业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公司所有猪场都按要求进行污水处理,所以新政策对我们基本没有产生多大影响。
裴星朝:各省份针对新环保法的施行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对不符合规定的养殖户勒令其进行整改,如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则进行强制性拆除,致使部分原有客户丧失。尤其对我场原有的猪苗和二元客户影响较大,造成销售困境。
2.2 贵场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贵场的粪污处理费用增加了多少?
石旭东:我场始建于1988年,是甘肃省首家万头规模化养猪场。鉴于当时的情况,环保设施基本为空白。长期以来存在着粪污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也存在着自身污染问题。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本着污染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合理利用的原则,我们逐步采取了下面一些粪污处理措施。
一是改原来的水冲清粪为主、人工清粪为辅的清粪方式为人工清粪为主,配置高压冲洗清洁系统的水冲清粪为辅的清粪方式,同时增加了人工清粪人力和加强了对人工清粪监督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了粪污量。二是在污水出水口设置固液分离装置,将粪便与污水初步分离,分离后的污水经格栅拦截后,再进入污水池,减少了污水处理量。三是对场区排水系统进行了雨水和污水分开改造,同时改进舍内自动饮水系统,加强管理,提倡节约用水,避免长流水,减少了污水排放量。四是新建了防雨雪、防渗漏的干粪堆积发酵场,人工清出的粪便和分离后的粪便通过堆积发酵处理后,供给周围农户作有机肥。五是下一步准备将自然沉淀的简易污水池改为四级沉淀污水池,能使污水达标排放。
近年我场环保设施设备投入已达260万元(部分是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每年环保设施运行费用近5万元左右,要达到新的《环境保护法》的要求,未来还需要较大的投入。在养猪业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真是有点不堪重负。同时,对于像我们这样运行20余年的老场,新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林新仁:我们公司早在1988年创建之初就开始关注零排放、无害化的养殖模式,只因局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无法建立很完善污物处理制度,而现阶段公司刚好能够乘着这股环保浪潮与技术革新的春风,结合德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单位研究成果,耗资300万元建立了一套全国首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应该说我们公司作为行业中的领跑者、弄潮儿,走在养猪业环保的前列也是理所当然。目前这套系统已经投入运作,能够日处理200 t污水,日产2 000 m3沼气,拥有1 600 m3的人工湿地,实现年产千吨有机化肥、蔬菜、牧草,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变渣为肥的全新资源利用型的猪场污水、粪便处理模式。同时公司也逐步引入了零排放养殖模式。现阶段我们运用多种模式共同运行、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完善养殖场的零污染、资源循环利用的模式。如果单纯从这2个处理模式而言,我们公司已经耗资将近400万元,这400万元也就无形中增加了粪便、污水处理费用。
马正延:本场通过建设雨污分离渠、有机肥堆粪棚、人工湿地,购入固液分离机,氧化塘清淤,沉淀池改造,人工湿地提升改造,种植水生植物,改建沼气池等手段,加大了环保治理力度,近几年新增环保投入600多万元。从猪粪污水的源头抓起,通过干清粪、雨污分离、固液分离、沼气发酵、沼液沉淀处理、干粪堆肥发酵、氧化塘、人工湿地、水生植物栽培等方式对猪粪污水进行治理。
崔庆为:采用厌氧好氧深度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有2个去向,一是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再处理,二是直接还田。公司6个场环保工程投资约1 500万元,运行成本每年200万元左右。
裴星朝:投入近300万元对我公司下属某猪场的粪污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完善。
2.3 很多大集团、猪场采取了北移战略,您是否看好这一举措?您认为养猪场应该如何破解?
马正延:养猪业向粮食主产区转移,既大大节约了饲料成本,又通过猪粪肥的有效利用,减少种植区土壤化肥污染,形成生态农业循环,提高养猪业和粮食主产区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崔庆为:南减北增、东减西增是生猪养殖大趋势,各企业可根据自身定位统筹规划。新猪场按标准建设、旧场全面改造是唯一选择。
林新仁:北移战略应该是未来大集团养猪企业的主导策略模式,吉林省拥有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北边独特的地理优势形成了我国主要的玉米生产区,原料充足的优势大大降低了养猪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有利的地形地貌能够为猪舍的布局、疾病的防控等等带来极大优势,但是这种北移战略需要较高的前期资金投入,形成大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的养猪大企业,较适应于大集团、大财团的投资,因此这种战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现阶段我国养猪规模仍然以中、小型规模为主,家庭式农场会是未来我国养猪业生产模式的主要走向,由于养猪业如人才、品种、原料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进入微利时代后的养猪业能够最大程度获得利润的必然是能够灵活调整的家庭式农场(即拥有150头至300头经产母猪群)。猪场想要生存必须考虑2个因素:单位成本与边际效益,那么就涉及了PSY、MSY,如何降低单位生产成本那就提高PSY,如何最大程度的提高边际效益那就提高MSY。换句话来说,那就是猪场想要生存必须走精细化管理道路,明确各个阶段的生产指标,最大限度发挥猪的遗传潜能、生产力。但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养猪企业任何的战略调整必须时刻紧跟着国家的导向走。
裴星朝:个人不太看好此举措。原因如下:1)北方冬季寒冷,因此猪舍的建设成本和冬季的保暖费用将大幅度提高;2)南北方的养殖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同,如生搬硬套必将造成更大的损失;3)相较与南方养猪业发达的诸省,在畜牧业优秀人才的储备和实用型新技术研发方面存在一定差距;4)大规模进行北移战略必会令北方的生猪存栏量陡增,处理不当将对北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北移战略应是在能够妥善处理上述问题之后并循序渐进地推行才有利于该战略的实现。
2.4 环保政策对未来养猪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崔庆为:一是选址布局要将环保问题放在第一位考虑,影响到整个产业布局;二是结合环保条件选择生产工艺,促进相关设施设备研究开发和生产工艺更加成熟;三是为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企业会采用新技术和细化管理,提高行业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四是为争取粪污能创造经济效益,会探索污染治理新途径;五是环保监管严格和环保成本加大,能够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马正延:提高了养猪业的准入标准,规范了养猪行业行为,提升了养猪业的生存空间。长远来说,有利于规范我国畜牧业生产。
裴星朝:依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六条工作措施的通知》的政策要求,将全面拆除禁养区的养殖场、积极推进禁养区外生猪标准化建设、大力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模式。未来养猪业将会是标准化、规模化的大型养殖企业模式和生态环保的家庭农场式2种模式共同发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