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饲料原料市场回顾与2015年展望

2015-12-27王辽卫张志栋高笑天

猪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临储豆粕大豆

王辽卫,张志栋,高笑天

(1.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北京 100038;2.国家粮食局粮食交易协调中心,北京 100801)

2014年饲料原料市场回顾与2015年展望

王辽卫1,张志栋1,高笑天2

(1.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北京 100038;2.国家粮食局粮食交易协调中心,北京 100801)

王辽卫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师

2014年全球主要饲料原料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国际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国内供给较为充裕。2014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价累计下跌21.1%,玉米期价累计下跌4%,最低时跌幅达24.5%。我国大豆进口再创历史最高纪录,玉米进口因转基因问题少于上年,但国内连年丰产,玉米已经出现供给过剩局面。2015年全球主要饲料原料产量有望维持高位水平,大豆和玉米价格预计将继续低位运行。

1  玉米篇

1.1 2014年我国玉米产量4年来首次下降,但仍为历史次高水平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 709.9万t,比2013年增产516万t,增长0.9%。全国粮食总产量再次突破6亿t大关,实现11年连续增产。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3 707.61万hm2,产量达到21 567.3万t,仅次于上年的21 774万t,为历史第2高产量,但也是2009年因大旱减产以来的首次减产。

在需求放缓,而产量连年处于历史高位的情况下,国内玉米市场呈现出供给过剩、需求疲软的格局,玉米明显供大于求。导致了大量玉米进入国家临时储备。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算,近3年来,国内玉米供给过剩均超过2 000万t。其中2013年年度结余达到2 489万t,2014年 达到3 976万t。预计2015年全年供需结余也在2 950万t。

1.2 2014年临储玉米收购量创历史最高纪录

在增产背景下,新季玉米上市后,玉米价格季节性下跌,主产区农户售粮困难。为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2014年国家继续在东北3省及内蒙古自治区敞开收购临储玉米,有效地解决了该区域农户“卖粮难”的难题。但大量玉米流入收储企业,同时也造成了收储企业库容紧张的局面。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4月30日,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4省区累计完成玉米临时收储6 919万t。据估算,玉米临时收储量占到东北玉米总产量的70%左右。加上2013年收购的3 083万t,国家临储玉米总量超过1亿t。国内玉米库存水平也创下历史纪录。在全球主要玉米生产国中,美国等玉米库存消费比仅在10%左右,而我国仅临储玉米存量就占到2014年玉米产量的45%左右。

1.3 2014年临储玉米出库缓慢,价格创出历史新高

临储收购创天量,政策性粮源供应充裕,但市场商品粮源供应趋紧,用粮企业组织粮源难度逐渐增加,国内玉米价格普遍上涨。为满足企业用粮需求,国家有关部门决定从2014年5月22日起,在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公开竞价销售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时隔2年,政策性玉米再次入市,并成为保障玉米市场供应的主角。截至2014年11月6日,国家累计向市场投放临储玉米(含跨省移库玉米)10 392万t,累计成交2 595万t。同时向市场投放销售临储进口玉米371万t。政策性玉米总成交量达到2 966万t,有效地缓解了市场粮源不足的局面。

由于临储玉米出库缓慢,且销售底价相对较高。从成交情况来看,实际成交价格还有一定溢价。以临储玉米成交价格计算,加上出库费、升贴水、运费以及损耗等,很多地区用粮企业临储玉米到厂成本高于此前贸易玉米到厂成本。因此,临储玉米投放市场后,各地区玉米价格普遍上涨。截至8月下旬,大连、锦州等港口玉米平仓价达到2 600元/t;广州、深圳等港口到货价格达到2 750元/t左右;山东地区部分企业报价达到2 840元/t,多数地区价格创出历史新高。

1.4 2014年我国自美国进口玉米数量大幅减少

2013年11月份,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进口美国玉米中检出未经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成分MIR162并依法退运,此后,深圳、福建、山东、广东、浙江、厦门等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相继从美国输华玉米中,检出含有未经我国农业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质检部门对含有MIR162转基因成分的玉米全部实施退运。监测显示,截至2014年6月16日,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共对125.2万t含有MIR162的进口美国玉米作出退运处理。

含有未经我国批准转基因成分的玉米退运对2014年我国玉米进口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方面,进口美国玉米大幅减少。同时,美国DDGS(酒糟蛋白饲料的商品名)产品进口也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进口乌克兰、泰国等其他国家的玉米大量增加;同时,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品的进口量也大幅增加。

海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玉米199.08万t,同比减少45.27万t,其中从美国进口100.88万t,同比减少132.15万t,从乌克兰进口57.04万t,同比增加57.03万t,从泰国进口28.80万t,同比增加28.49万t。2014年我国进口来源国增加,来自乌克兰、泰国、老挝等国家的玉米进口量大幅增加。

1.5 2014年国内玉米市场呈现三大特征

先看市场行情,在周末价格再次普涨之后,大部分地区涨势暂缓,在当前价格进行盘整。山东地区主流出厂报价在1950—1960元/吨,新单成交放缓;河北地区主流出厂报价在1950—1980元/吨;河南地区主流出厂报价在1925—1960元/吨,待发量较多,报价上涨趋势强烈;山西地区作为传统的尿素“价格洼地”主流出厂报价也达到1900元/吨的水平,现货供应偏紧,成交价基本在1850元/吨以上;安徽地区主流报价2000—2010元/吨,主要给复合肥厂供货。

在临储收购创天量背景下,玉米市场呈现“库存结构变、贸易模式变、定价机制变”的“三变”特征。

首先,玉米库存向临储集中。2014年,临储玉米收购数量巨大,贸易企业和用粮企业库存水平很低,农户售粮积极,国内玉米库存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农民手中余粮已经很少,很多农民将自留粮都卖给了国家。二是由于在丰产背景下市场预计玉米价格上涨空间有限,贸易利润不大,各类贸易企业玉米库存大减,流通环节玉米存量明显低于往年水平。市场估计,2014年至少有1 500万t玉米从贸易商手中转到收储企业。三是用粮企业库存水平明显压缩。目前,部分饲料企业库存水平低至15 d用量以内,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库存水平较往年平均减少3个月用量。

其次,贸易模式由多元转向单一。由于玉米市场库存结构改变,大量粮源进入临储,商品粮流通量下降,市场刚性需求需要依靠政策粮源满足,玉米市场贸易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东北地区市场交易模式趋向单一化。托市收购结束以后,市场将进入竞价交易模式。由于大部分粮源进入临储,6月份之后,大多数东北产区和南方销区的用粮企业粮源均依靠参与临储玉米竞价交易。

再次,定价机制由市场转向政策。2014年,由于玉米国家收的多了,市场留的量就少了。6—10月份,玉米市场供应主要依赖国家政策粮,玉米市场定价机制也就由市场转向政策。玉米价格就是政策粮交易成交价加出库费用、运输费用等,各地玉米价格走势趋向一致性。

1.6 2015年我国玉米供应依然充裕,价格有望低位运行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国家继续执行当前的收储政策,对玉米等主粮品种的生产将有很大的支撑。尤其是在内蒙和东北地区,在目前临储玉米收购价格水平下,玉米种植效益远远高于大豆、杂粮等作物,农户种植积极性很高。早熟玉米品种的推广也使得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和黑龙江黑河等第四积温带地区都出现继续扩大玉米种植。预计2015年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将维持在1 500万hm2的历史高位,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也将维持在3 700万hm2以上的历史最高水平。如果2015年不出现全国性的较为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国内玉米产量也将处于2.10亿~2.20亿t的历史高位。国内玉米供应将继续保持充裕水平。

另外,全球玉米产量再创新高,库存水平明显提高。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我国进口玉米的到港成本也大幅走低。2013年6月份以来,玉米进口到广东港口完税价格开始显著低于国产东北玉米在广东港口的成交价格。截止到2015年1月中旬,进口美国玉米到广东成本完税价格在1 585元/t左右,较广东港口东北玉米成交价格低845元/ t左右。2015年,廉价进口玉米对国内玉米市场冲击始终存在。

2  大豆、豆粕篇

2014年国家取消了临储大豆收购政策,对东北地区大豆种植施行目标价格补贴,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不发放补贴。2014年东北3省和内蒙古的大豆目标价格为4 800元/t,较上年临储收购价格高200元/t。受此政策调整的影响,农户种植积极性得到提高,种植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4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 220万t,高于上年度的1 195万t,实现了大豆产量过去4年来首次增长。但由于国内大豆产量增幅有限,且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用于压榨数量更少,因此对饲料原料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

2.2 2014年全球大豆再度增产,供给紧张局面得以转变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3/14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2.837亿t,较上年增产1 497万t,为连续第2年增产,期末库存消费比升至24.3%,高于前一年的21.9%。其中巴西大豆产量8 670万t,上年度为8 200万 t,阿根廷大豆产量5 400万t,高于上年的4 930万t。美国大豆产量为9 139万t,远高于前一年的8 279万t。上述3国大豆产量总计达到2.321亿t,同比增产1 800万t,出口量合计为9 949万t,占全球大豆出口总量的88.2%。2014年下半年美国新季大豆产量更是达到1.08亿t的历史高位,全球大豆供给紧张的局面已经得到改变。

2.3 2014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连续第3年创历史新高

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7 140万t,较上年的6 338万t增加802万t和12.7%,连续第3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的根本原因是:国内大豆榨油消费需求持续强劲,大豆压榨能力严重过剩,在国内大豆产量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大豆压榨行业对进口大豆依赖性不断增强。此外,去年国内大豆压榨行业效益普遍较好,企业采购进口大豆积极性提高,贸易融资的进口大豆数量大幅增加;上年度国内进口大豆库存量大幅下降,部分进口大豆被用于补充库存;国家继续托市收购大豆,国产大豆进入流通和加工领域的数量减少;以及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价差扩大,部分进口大豆流入食品加工流域等,也是导致2013/14 年度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

2.4 2014年生猪养殖业持续亏损,但国内豆粕需求依然强劲据国家发改委监测,2014年除1月份少量时间外,全国猪粮比价一直维持在6:1的盈亏平衡点下,4月中旬最低曾达到4.6:1,生猪养殖亏损幅度达到了500元/头。尽管养殖收益不佳,但并未影响到养殖业的产出。2014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8 540万t,比上年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5 671万t,增长3.2%,全年生猪出栏73 510万头,

同比增长2.7%,年末生猪存栏量为46 583万头,同比仅减少1.7%,全年禽蛋产量2 894万t,比上年增长0.6%。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及对畜禽产品的需求推动豆粕消费的增加。另外,规模化养殖提高了豆粕在饲料中的占比。养殖收益较差,导致散养户退出市场,而规模化养殖抗风险能力强,对配合料需求增加,也提高豆粕消费需求。

2.5 2014 年我国豆粕出口量创历史最高纪录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豆粕出口总量为209万t,远高于上年的107万t,同比增幅达95.4%,出口量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豆粕出口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国内压榨量继续提高,虽然饲料养殖行业对豆粕消费需求增加,但国内豆粕供应依然呈现过剩的局面,导致油厂降价销售豆粕意愿强烈,尽管油厂压榨大豆一直呈现亏损局面,但豆粕价格依然大幅下跌,豆粕出口竞争力明显增强,另外上年度印度大豆减产,导致印度豆粕价格偏高也给国内豆粕出口创造了机会。监测显示,我国豆粕出口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日本、韩国和越南3个国家豆粕进口量占我国豆粕出口总量的比重接近80%。

2.6 2015年全球大豆预期再度增产,价格低位运行将成新常态

美国农业部最新预计,2014/15 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3.1437亿t,较上年度增加3 063万t,连续第3年增产,较2011/12 年度的2.387亿t增产7 458 万t,增幅达31.2%;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为9 078万t,较上年度大幅增加2 462万t,库存消费比升至31.7%,上年度为24.3%,供给宽松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

2015年巴西大豆产量预计将达创纪录的9 400万t,同比增加730万t,阿根廷大豆产量为5 500万t,同比增加100万t。从目前美国大豆与玉米比价关系看,大豆种植收益明显好于玉米,预计2015年美国农民还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分析机构Informa预计,2015年美国大豆产量将达1.077亿t,高于早先预期的1.073亿t,与上年基本持平,全球大豆持续增产将对价格形成打压。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15 年度美国大豆平均价格为9.45~10.95 美元/蒲,预计未来几年美国大豆价格维持在10美元/蒲(大豆:1 蒲式耳=60磅)以下将成为新常态。

2015-01-22)

发改委项目——我国粮油价格合理波动区间。

猜你喜欢

临储豆粕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豆粕:新疫情恐拖全球经济,国内豆粕需求或延迟
豆粕:养殖饲料需求回升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豆粕:贸易谈判持续进行 国内豆粕价格振荡
豆粕:贸易谈判再生变数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我国玉米临储收购量创新高库存压力凸显
政策将成玉米市场“引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