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益:知耻而后勇的工作方式

2015-12-27黄锡伟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5年3期
关键词:流水线工位精益

精益:知耻而后勇的工作方式

MVP不只是创业者的自弹自唱、闭门造车,而是尽快和客户接触,以期得到更多的反馈。

“知耻而后勇”,这个词用在“精益”的逻辑上,是否有点“标题党”了?但如果真的理解到精益的实质,你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精益的内核是改善(Kaizen),但并不是通常意义上大家认为的慢慢变好,改善的意思其实是“减少浪费”。在改善发明者大野耐一眼里,无数的人在公司、工厂的工作都是“浪费”,都是在浪费公司的资源、浪费个人的生命。只有意识到这些,我们才能有机会接近“精益“的基本内涵,否则即使学到了“精益”在不同场合下无数的表象,也不能真正达到“精益”的程度。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家美国的本土公司,也获得了日本的“新乡奖”(此奖和丰田相关的人物,设定了全球精益奖,奖励给在精益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公司),丰田美国精益咨询公司希望去学习一下,然后以精益之浪费的逻辑重新评估后发现,这家公司改进的地方颇多,改进后不到一年效率又提高了30%。

这个逻辑就是能够发现“浪费”,发现不被市场、客户所认可的组织活动有哪些,通过生产流程重组、生产过程改进、设施设备重设、供应商协同变革,以获得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这就是“改善”。

而这里不是说我们卓越、优化、提升和改进,而是说我们去发现不应该的“浪费”,这些“浪费”是每一个人工作的耻辱,是不能过夜的恶习,是不可容忍的错误,是满含羞恶之心要去做的改变,这就是精益之改善的内涵。

也许说到这,有的人会质疑,这样也未免给大家太多压力了吧?难道我们认为不断提高,有什么不好呢?给自己一点信心、给自己一点鼓励,不是很好嘛?为什么要这么“严格要求”呢?

是的,当你觉得自己的改变只是一个选择,当你发现无数个浪费和你无关时,你就不会集中精力去修正去提高,当你发现一个错误可以放过,你就可以放过十个错误,当系统累计了这些无数个小错误时,就会发生巨大的灾难,导致巨大的浪费。

当组织不再具有生产力、竞争力、思考力、向上力的时候,这个组织,以及组织中的人只有走向失败,别无选择。这样的组织,是社会所不需要的,当然也是员工所不需要的。

换言之,不断向上、保持不犯同样错误的企业,不断自我成长、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企业和个人,才是能赢得自豪的组织和个人。也就是说,真正知道“耻辱”的人,恰恰是最自尊的人,恰恰是最积极的人,这也就是我们看到有些企业将“尊重”和“自尊”作为企业文化内核的原因。

举一个例子说,精益生产中基本工作方式,“拉灯”管理(有时又称为“安灯”管理),是说在生产线上,若有工人发现问题无法解决,为避免不良品流入到下一个环节中,他可以拉下整个生产线的制动阀,生产线可以就此停下来。

这就是认识到一个故障不解决,可能会有更多故障出现;一个故障流过若干个工位,会导致若干工位重新来过;早发现问题成本将低于后发现问题成本;绝对不让故障和有问题的设备和部件流到客户手中。

可是,这个停止生产线,无疑也是一个浪费,为了避免这个浪费的出现(不是建立庞大的集中检测站,很多非精益的流水线厂是这样设置的),要求工位的工人应该具有更多处理问题技能,工段长要具有更多的快速处理的能力,要让整个大流水线分成若干流水线下之间具有一定冗余段,尽量减少互相影响;要让整个公司知识库、培养工程帮助工人更快发现问题;要让整个组织操作中内嵌更多的预防性维护动作。

看到这里,你就会理解,为什么精益逻辑下更少的人能有更高的效率,更少的人能有更高的质量;你也会理解,为什么精益逻辑下不是意味着更多的付出,而是说能有更高效率的付出和质量获得;你也会理解,为什么精益逻辑下工作者将会有更高的幸福感,也会获得更高的物质。

这就是因为,精益之改善,要求我们全身心地“知耻而后勇”。可是,究竟改善该如何去做呢?我们下一篇再来说说根本解决改善的问题。

猜你喜欢

流水线工位精益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探究基于精益建造理念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基于TIA系统快速换批生产方法的应用
基于R-D SSD模型航空发动机安装工位检测算法
基于合同管理下的成本费用精益化管控
工位大调整
熨烫女工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奇思妙想
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