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卡不能总用外国芯
2015-12-26吴应海
文/吴应海
磁条银行卡“换芯潮”已至。根据央行规定,从2015年起我国将逐步停发磁条银行卡,并以更先进的金融IC卡进行替代,目前各地已陆续开展“磁条卡换芯”工作。业内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每年新投放的金融IC卡数量可达数亿张。
据央行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市面上的纯磁条银行卡保有量高达34亿张,就算这些磁条卡中只有一半会更换成芯片卡继续使用,那也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可令人憋屈的是,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国内企业的机会却少之又少。因为国内金融IC卡芯片市场早已被国外巨头高度垄断,仅荷兰恩智浦一家公司就占据我国超过95%的市场份额,剩余市场也被德国英飞凌与韩国三星等国际巨头瓜分。
不可否认,我国芯片产业起步晚,确实影响了它对市场的前期占领。但过去几年间,我国金融IC卡产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已具备自主设计、生产、检测、应用的大规模产业化实力,目前多款国产金融IC卡芯片已通过了国际认可的EMV标准认证,完全有能力参与IC卡产业的市场争夺。问题是,国内银行业故意抬高门槛,要求国内金融IC卡芯片必须通过CC(通用准则)认证,但基于国家安全考虑,我国并未成为CCRA(通用评估准则互认协定)成员国,这就导致我国产业界在通过国际CC认证时屡遭刁难。国内现在除了极个别企业研发的IC卡芯片通过CC认证,其余都被拒之门外。这直接导致了国产芯片失去了与国外芯片同台竞争的权利。再加之国外芯片产业起步早,在成本上占有优势,国产芯片自然只能眼望着巨大的市场,却无能为力。
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谁的芯片价格便宜,获得的认证多,我就用谁的,这一点没错。问题是,国内商业银行忽视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中国“卡”如果一直使用外国“芯”,那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一旦这些外国“芯”被别有用心者暗中设计“后门”,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国内商业银行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为了少花几个钱,甚至心怀“外国月亮就比中国圆”的媚外心理,不给国产芯片任何机会。而应从国家安全大局出发,尽快拆除“IC卡芯片必须要通过CC认证”这样的不合理门槛,让国产芯片顺利参与竞争。事实上,银行及客户根本没必要担心国产芯片卡的安全,截至2013年,我国已累计发放二代身份证12亿张、社会保障卡6.29亿张,全部使用国产芯片,这是最好的佐证。
作为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在不违反市场“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出台一定的措施,包括奖励制度,推动国内银行推广使用国产芯片,让大部分中国卡都能用上中国“芯”。我们现在具备这个技术条件了,不能再让自己的银行卡安全捏在别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