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个大豆品种在泾川县旱地引种试验初报

2015-12-26刘海鹰薛亮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黄泾川县旱地

刘海鹰,薛亮

(甘肃省泾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泾川 744300)

9个大豆品种在泾川县旱地引种试验初报

刘海鹰,薛亮

(甘肃省泾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泾川 744300)

在泾川县旱塬区对引进的9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庆豆105、中黄39、中黄41、小康1号、中黄42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产量表现优,较对照品种晋豆19增产幅度大。其中以庆豆105折合产量最高,为3 388.9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432.51%;中黄39折合产量为3 277.8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415.05%;中黄41折合产量为2 914.1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357.90%;小康1号、中黄42较对照晋豆19分别增产296.01%、251.57%。这5个大豆品种可在泾川县旱地示范推广。

大豆;旱地;新品种;引种;泾川县

大豆是泾川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示范推广,泾川县大豆生产得到极大地发展[1~2],目前泾川县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7 500 hm2左右,单产达1 600 kg/hm2。但近年来,泾川县当地种植的大豆品种普遍存在着产量低、经济性状较差的问题,品种老化和缺乏新品种严重制约着泾川县的大豆生产。为了丰富大豆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提高当地大豆品质和产量,进一步优化品种,以适应生产和市场需求,泾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14年在泾川县南部旱塬区对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9个大豆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泾川县旱塬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为提高泾川县旱地大豆生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大豆品种分别为中黄39、中黄41、中黄42、冀豆17、庆豆105、汾豆78、中黄30、晋大74、小康1号、晋豆19(CK),均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提供。试验农膜厚0.01 mm、宽为120 cm,由甘肃省天水塑料厂生产。供试氮肥为中石化宁夏化工厂生产的尿素(含N 46%),磷肥为白银磷肥厂生产的过磷酸钙(含P2O512%)。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泾川县南部的太平乡何家村。当地海拔1 358 m,年日照时数3 216.8 h,年平均气温≥10℃,年≥10℃有效积温3 335.6℃,无霜期174 d。试验地属旱塬区,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均匀一致,前茬冬小麦。土壤为覆盖黑垆土,耕层含有机质15.6g/kg、碱解氮92.0mg/kg、有效磷13.6mg/kg、速效钾253.0mg/kg,pH8.1。

1.3 试验方法

试验随机区组排列,每品种为1个小区,3次重复,小区面积19.8 m2(3.3 m×6.0 m)。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3~5],4月29日按行距55 cm、穴距15 cm在垄上人工开穴播种,每穴播2粒,播种深度3~4 cm,密度为12.0万穴/hm2。大豆单叶展开至第1片复叶展开前间苗定苗,采取1-2-1株/穴的形式定苗,保苗18.0万株/hm2。播前基施优质农家肥75 000 kg/hm2、N 90 kg/hm2、P2O5120 kg/hm2。全部肥料按小区称量混合均匀撒在地表,深耕翻施入。试验田间管理同当地大田。大豆生长期间田间观测物候期和生育期,成熟后按小区随机取样20株考种,并按小区单收计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各品种出苗期除中黄42、庆豆105、小康1号较对照晋豆19推迟1 d外,其余品种均与对照一致。始花期以冀豆17和晋豆19(CK)最早,其余品种较对照晋豆19推迟1~4d。终花期以晋豆19(CK)最早,其余品种较对照晋豆19推迟5~28 d。成熟以冀豆17和晋豆19(CK)最早,其余品种较对照晋豆19推迟6~25 d。生育期以中黄39、中黄42、庆豆105最长,均为162 d,较对照晋豆19延长24 d;冀豆17和晋豆19(CK)最短,均为138 d;其余品种较对照晋豆19延长6~18 d。

表1 参试大豆品种的物候期及生育期

2.2 经济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株高以晋豆19(CK)最高,为84.7 cm,其余品种较对照晋豆19矮0.6~24.6 cm。单株分枝数以汾豆78最多,为4.7个,较对照晋豆19增加0.7个;冀豆17次之,为4.5个,较对照晋豆19增加0.5个;中黄41居第3,为4.4个,较对照晋豆19增加0.4个;庆豆105与对照晋豆19相同,均为4.0个;其余品种较对照晋豆19减少0.2~1.4个。荚长以中黄41最长,为5.7 cm,较对照晋豆19长1.9 cm;庆豆105次之,为5.6 cm,较对照晋豆19长1.8 cm;小康1号居第3,为5.3 cm,较对照晋豆19长0.3 cm;晋大74与对照晋豆19相同,均为3.8 cm;其余品种较对照晋豆19长0.1~0.7 cm。茎秆产量以庆豆105最高,为4 116.0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160.84%;中黄39次之,为3 919.5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148.38%;中黄41居第3,为3 717.0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135.55%;其余品种较对照晋豆19增产35.46%~105.70%。

表2 参试大豆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

2.3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从表3可以看出,单株结荚数以中黄39最多,为32.7个,较对照晋豆19多19.5个;庆豆105次之,为30.6个,较对照晋豆19多17.4个;中黄41居第3,为28.5个,较对照晋豆19多15.3个;其余品种较对照晋豆19多6.0~11.8个。荚粒数以小康1号最多,为2.83粒,较对照晋豆19多0.88粒;中黄30次之,为2.79粒,较对照晋豆19多0.84粒;中黄39居第3,为2.76粒,较对照晋豆19多0.81粒;其余品种较对照晋豆19多0.46~0.58粒。百粒重以中黄42最高,为27.14 g,较对照晋豆19增加10.90 g;庆豆105次之,为25.99 g,较对照晋豆19增加9.75 g;小康1号居第3,为24.75 g,较对照晋豆19增加8.51 g;其余品种较对照晋豆19增加-0.74~1.13 g。折合产量以庆豆105最高,为3 388.9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432.51%;中黄39次之,为3 277.8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415.05%;中黄41居第3,为2 914.1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357.90%;其余品种较对照晋豆19增产119.03%~296.01%。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F=105.30>F0.01= 6.01),重复间差异不显著(F=0.24<F0.05=2.46)。进一步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庆豆105除与中黄39差异不显著,与其余品种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中黄39与其余品种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中黄41也与其余品种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小康1号与中黄42差异显著,与其余品种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中黄42与晋大74差异不显著,与冀豆17、汾豆78、中黄30、晋豆19(CK)差异极显著;晋大74与冀豆17、汾豆78、中黄30、晋豆19(CK)差异极显著;冀豆17与中黄30差异不显著,与汾豆78、晋豆19(CK)差异极显著;中黄30与汾豆78差异不显著,与晋豆19(CK)差异极显著。

表3 参试大豆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1)在泾川县旱塬区对引进的9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庆豆105、中黄39、中黄41、小康1号、中黄42综合经济性状优良,较对照品种晋豆19增产幅度大,其中以庆豆105折合产量最高,为3 388.9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432.51%;中黄39折合产量为3 277.8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415.05%;中黄41折合产量为2 914.1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357.90%;小康1号、中黄42较对照晋豆19分别增产296.01%、251.57%。这5个大豆品种可在泾川县旱地进行示范推广。

2)由于试验区当地2014年6—7月出现长期罕见极端高温干旱天气,正值大豆开花结荚期,导致部分小花败育,不能形成产量,8月上旬开始出现连续有效降水,大豆返青开花,开花期大大延后,延长了生育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产量,但各品种经济性状指标及产量表现还是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确定泾川县旱地大面积推广的大豆品种,还需今后进一步试验。

[1]谯显明,张彩霞.旱地大豆全膜双垄侧播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4(7):71-72.

[2]马海霞,口玉娥.起垄方式及覆膜时期对旱地大豆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2(2):19-22.

[3]史志锋,段进宝,尹强,等.泾川县全膜覆土穴播大豆播期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2(6):25-26.

[4]段进宝,史志锋,尹强,等.泾川县全膜垄作沟播大豆播期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2(5):27-28.

[5]刘广才,马彦,刘生学,等.旱地大豆全膜微垄沟播栽培技术规程[J].甘肃农业科技,2014(7):56-57.

(本文责编:郑立龙)

S565.1

A

1001-1463(2015)04-0056-03

10.3969/j.issn.1001-1463.2015.04.019

2014-11-07

刘海鹰(1971—),男,甘肃泾川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lhy828175@163.com

执笔人:薛亮

猜你喜欢

中黄泾川县旱地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镇江地区中黄1号、中黄2号适应性对比试验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6种不同大豆品种性状比较试验
6 种不同大豆品种性状比较试验
农村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以泾川县为例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黄茶“中黄2号”的亚细胞结构透射电镜观察
泾川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