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景点文本外宣翻译的功能理论分析
——以河北省为例

2015-12-26张亚敏马瑞贤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旅游景点译者译文

张亚敏,马瑞贤

(河北金融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北 保定 071000)

旅游景点文本外宣翻译的功能理论分析
——以河北省为例

张亚敏,马瑞贤

(河北金融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北 保定 071000)

旅游景点文本的外宣翻译是城市对外宣传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向游客传递旅游文化信息,还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旅游景点文本的外宣翻译模式,有助于译者寻求适当的翻译策略,实现文本的信息功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旅游文本;外宣翻译;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策略

对外宣传是一个国家对外交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交行为,城市对外宣传也成为一个城市对外传播和交流信息,赢得认同的重要手段。旅游景点宣传是对外宣传的重要方面,它通过向外国游客宣传和介绍本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能够帮助游客迅速准确地了解该地风貌,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景点文本的外宣翻译是一个以目的语接受者为导向的多层次重构过程,在翻译中,应力求在目的语读者身上引起与原语言读者对等的反应。功能翻译理论提倡翻译目的的“适宜性”,注重在译语情境中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既强调译文的功能性,又体现文本类别的作用性,因此,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提出适合旅游景点文本的翻译策略,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在准确传达旅游文化信息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一、功能翻译理论概述

以Buhler的语言功能划分模式为指导,功能翻译学派强调译文本在目的语环境中的功能及根据不同功能所采取的翻译策略。Reiss首次将语言功能与翻译相结合,提出了文本类型理论,将文本分为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和操作型文本三种类型,并指出应从实际的语言交际出发,在原文和译文功能的对比中实现翻译目的[1](Munday,2001:74)。这一理论将文本功能、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和评估标准相结合,注重译文所产生的预期效果,开创了“基于原语语篇和目的语语篇功能关系的翻译批评模式”[2](张美芳,王克菲,2005:11),为功能翻译理论奠定了基础。

Vermeer认为翻译过程最主要的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并提出了翻译的“目的论”。他认为翻译行为是具有目的性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应是译文在目的语文化环境中所期望达到的交际功能,译者需要结合读者的社会知识及交际需要来决定处于特定目的语环境中文本的最佳翻译策略[3](Vermeer,1987:29)。Manttari借鉴行为理论中的概念,提出了“翻译行动论”,她把翻译视为一个目标驱动、结果导向的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互动行为,是一个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交际的复杂过程,因此,译文所产生的跨文化交际效果是译者应首先关注的方面。Nord强调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联性,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尊重原文,协调译文的目的和作者的交际意图,根据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对原文成分进行必要的调整或“改写”。

Newmark在Reiss文本类型学的基础上,重新将文本体裁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他指出,文本的翻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文本的交际功能,并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念,区分了以作者为中心和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策略。语义翻译以作者为中心,尊重原文的语义结构和信息性,有利于彰显异域文化色彩;交际翻译以读者为中心,重视信息的传递效果和语言外部的现实,号召读者思考并做出反应,“意在让译文读者获取尽可能接近原文读者的效果”[4](Newmark,2001:42)。

二、旅游景点外宣文本的翻译模式

旅游景点外宣文本的预期读者大多为外国游客,其功能是通过介绍旅游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提供相关的实用信息,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因此,这类文本有两个功能,即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其中,呼唤功能是主导功能,信息功能是呼唤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在翻译中应采用交际翻译策略,译者要重视信息的传递效果,突出译文的呼唤功能,遵循相应的体裁和文体规范,考虑中西方读者在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并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力图使目标语读者基本上能与原语读者以相同的方式来欣赏和理解译文文本,提高游客的兴趣。

外宣翻译是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注重信息传播效果的实用性翻译。作为外宣文本的一种,旅游景点文本外宣翻译是译者协调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确定翻译策略和方法,生成译文的过程(见图1)。旅游景点外宣文本所特有的“信息”和“呼唤”功能决定了该类文本的核心是“真实性”和“读者层”,因此在翻译时应以内容和读者为导向,译者有较大的自由对原文本进行增、删、补、改等编译,并使译文尽可能地简洁、明了,强化主要信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译文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

图1 旅游景点文本外宣翻译模式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篇是在特定语境下起作用的语言,它既是语言使用单位,也是语义单位。由于中英文在语法体系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旅游景点资料的翻译还应注重衔接性,使译文语篇更加连贯,更符合目的语文化中的语篇规范,充分实现旅游景点外宣语篇的信息功能和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三、旅游景点文本外宣翻译策略

(一)注重文本的信息性

信息性指的是译文向目的语读者所提供的原文信息是否适度。尽管英汉旅游景点介绍文本都是通过传递信息吸引游客的,但中英文在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使两个文本在语言风格和篇章模式上存在很大差异。译者在忠实翻译的基础上,应灵活采取改写或补偿的编译方式,通过增补、解释、删减、改写等各种翻译策略,突出旅游景点文本的信息性,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1.增补解释信息

传播中国文化是旅游景点文本外宣翻译的目的之一,为便于读者理解,译者以增补的方式将原文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地理名称、专门机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习俗等内容予以简要的解释说明,为目的语读者填补文化空缺,创造最大限度的语境关联,可以达到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例1:燕赵大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译文 1:“Yanzhao”[which means“Yan and Zhao Kingdoms”],the alternate of Hebei,with its long history and outstanding talents,is one of the major birthplaces of Chinese nationality.

河北省被称为燕赵大地,“燕赵”是中国古代的国名,中国读者非常熟悉,但对外国游客来说却是陌生的,所以需要添加必要的解释,以便于游客理解,并加深对旅游景点的印象。

2.删减冗长信息

汉语在表达时注重文字优美和整体效果,为了突出旅游景点的特色,介绍景点的旅游文本多运用排比、对偶和四字结构,言辞华丽,句式跳跃,强调语言表达的意境美,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但英文文体风格简约,行文用语简洁明了,景物描写多用客观的具象罗列来表达现实中的景物之美,因此译者需要删减对读者来说不重要的信息,使译文简洁直观,重点突出。

例2:辽阔无垠,绿波荡漾,野花盛开的坝上天然草原,与湖光山影,水天一色的“塞外江南”南北呼应;巍峨隽秀,翠幛密蔽,层林尽染的原始林区,与泉水淙淙,风光秀丽的温泉依依相存。既有早更新世古人类遗址,又有华夏人文始祖创业的古战场。风格独特,景观各异,有天然质朴之风光,是旅游避暑之佳所。

译文2:There are mountains and plateaus scattered with rivers and lakes in the city of Zhangjiakou.The prairies stretch over most part of the city,dotted with ancient ruins and battlefields.A variety of holiday resorts and scenic spots are readily available to tour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 For instance,the vast Bashang Grassland,the marvelous primitive forest and the wonderful hot springs.

这是对张家口旅游景点的概括性介绍,原文使用了许多四字短语来增强语言气势,使景物描写与情感融为一体,如果作对应翻译,读者可能会觉得累赘,因此译文删减了这些四字描写,仅用there be结构做了概括性描述,并列出了各个旅游景点的名称,减少了译文的信息负荷,更符合英语的文化观念和语言结构模式。

3.整合重组信息

为了达到旅游文本的宣传交际目的,需要以信息的关联性为准则对原文进行调整,译者可以筛选重要或有趣的信息,改写原文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或是在抓住原文主旨的前提下对原文信息进行整合重组,转换叙述视角,使译文更容易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感染读者。

例文3: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座古衙的存在,充分体现了雍乾时期的建筑风貌,对古城保定乃至河北历史、建筑等领域文化内涵的补充,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拥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译文3:In the long run of history,the ancient bureau,with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the Qing period,has grea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It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completing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in the domain of history and architecture of Baoding city and even Hebei province.

原文采用了螺旋式的信息提供方式,层层铺垫,并在文末点出了中心意思,但在英文中通常将主题句置于段首,随后以辅助性信息进行论证说明。译者在翻译时顺应了英语的行文习惯,突出了“拥有珍贵的文物价值”这一重要信息,使译文更加顺畅。

(二)兼顾翻译的衔接性

Halliday&Hason将衔接定义为一种语义上的联系,认为如果篇章中的某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理解起关键作用,这两部分之间就存在衔接关系。衔接在体现文本的主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层结构的恰当衔接有利于旅游景点外宣文本语境的形成,能够更好地吸引游客。

例文4:野三坡地处河北省涞水县境内,总面积520平方公里,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首都市民形象地称为“北京的后花园”。

译文4:Yesanpo,totaling 520 square kilometers,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Laishui county,Hebei province.[It]is the scenic spot nearest to Beijing,earning itself the reputation“the backyard of Beijing”.

译文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增加了代词it作为照应,指代上句中的Yesanpo,使句子衔接更加紧凑,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三)中国英语对旅游景点文本外宣翻译的影响

旅游景点文本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如何促进文化移入和嫁接就成了旅游景点文本外宣翻译的重要任务。中国英语是中国文化渗入带来的英语本土化的客观产物,也是中国民族身份的标志,它以规范英语为核心,介绍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思想、价值观、风俗习惯等。在景点文本的外宣翻译中,适当采用异化策略,不仅可以更好地宣扬中国文化的价值,也可以丰富英语的词汇和表达,增强其自身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例如,中国学者把《道德经》中的“道”译为“Tao”,而不是“the way”,因为它关乎天道、地道、人道和王道;把“天神”译作“Heavenly God”,用以和西方的“上帝”区别开来。由于中国文化尊重和信任权威的特点,汉语在介绍旅游景点时十分注重景点的价值,经常使用“国家5A级景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表达,在翻译时可以增强说服力和诱导性。

翻译是语言间的交际手段,也是文化传递的工具,旅游景点外宣翻译承担着传递旅游信息和中国文化的双重任务。功能翻译理论注重翻译作为跨文化传递行为的最终目的和效果,在旅游景点的外宣翻译中,应注重译文的信息和呼唤功能,以交际翻译为策略,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吸引国外游客,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

[1]Munday,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

[2]张美芳,王克菲.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Vermeer Hans,J.What Does it Mean to Translation?[J]. Applied Linguistics,1987,2(29).

[4]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河北经典旅游景点英语导游词[Z].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Exploration on Hebei Tourism Texts Translation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heory

ZHANG Ya-min,MA Rui-xia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Department,Hebei Finance University,Hebei Baoding 071000,China)

Tourism Texts Translation serves as an important approach in both promoting splendid Chinese culture and attracting potential foreign guests.The exploration on the translation pattern of Hebei Tourism Texts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heory,would present an effective channel for translators to seek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principle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nformation func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the target texts.

tourism texts;translation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Functional Theory;translation strategies

H059

A

1673-2022(2015)01-0040-03

2014-10-28

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4YY034)

张亚敏(1987-),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英语教学;马瑞贤(1982-),女,河北安新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与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旅游景点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美人鱼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I Like Thinking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