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比较
2015-12-26李红伟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比较
李红伟
(云南省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 外二科云南红河654300)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修复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修复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h、24h 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的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预后较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胃穿孔;开腹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6.6+2
胃穿孔多见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是溃疡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最常见的普外科急腹症之一,多数的胃溃疡出现在胃窦前壁的小弯侧。患者发生穿孔后,大量的胃肠液会流向腹腔,可引起细菌性或化学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等,若救治不及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1-2]。我院2011年9月-2014年12月对收治的55例胃穿孔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胃穿孔患者110例,排除有上腹部手术史、胃幽门梗阻及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35-53岁,平均年龄(40.7±3.5)岁;穿孔到手术时间为2~40h,平均(18.2±3.9)h;穿孔直径0.2-1.0cm;其中有胃溃疡病史8例,有消化道症状32例,无症状15例。对照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32-54岁,平均年龄(41.2±3.2)岁;穿孔到手术时间为2~41h,平均(18.5±3.4)h;穿孔直径0.2-1.0cm;其中有胃溃疡病史9例,有消化道症状30例,无症状16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穿孔直径及病史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均采用气管内插管的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修复术,在上腹部正中做10~15cm切口,穿孔处在直视下用4.0的丝线缝合,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修复术,患者取头高足低位,于脐部附近开3~4个穿刺孔,建立人工气腹,压力波动控制在12 -15mmHg,对腹腔情况进行初步的检查,观察是否有积液、污染等情况,用真空抽吸管将腹腔积液抽干净,观察穿孔情况,并行常规活检,后行常规缝合,缝合后检查是否有胃液渗漏,确认无渗漏后固定大网膜;用甲硝锉和0.9%Nacl冲洗腹腔,再次吸净腹腔积液后常规缝合穿刺孔,确认无活动出血点和漏液后留置引流管,退出器械,完成手术。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术后3 d无引流液排出则将引流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测定两组患者在术后24h、48h血清胃泌素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24h、24h 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水平比较[(x±s),p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2例(3.6%)切口感染,观察组术后发生5例(9.1%)切口感染,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结论
胃穿孔有溃疡性穿孔、外伤穿孔及癌变等多种类型,虽然其临床确诊较容易,但由于其发病非常急,如治疗不够及时,轻者出现可昏迷休克,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目前,临床治疗胃穿孔的主要方法为外科手术治疗,而开腹修补术是较常用的手术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胃穿孔的手术治疗,且得到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3]。腹腔镜能够在术中为医生全面的展现患者腹腔状况,术后能更彻底的进行腹腔冲洗,减少腹腔毒索吸收;同时,腹腔镜胃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胃肠功能的恢复快、患者应激反应轻等优点[4]. 手术的创伤会导致患者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 从而使胃泌素的分泌减少, 造成患者胃肠功能的紊乱。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胃修补术较传统修补术具有患者术后胃功能恢复快、手术创伤小等优点,与文献[5]报道一致。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的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预后较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梅策略,黄孟,黄冰成.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13,34(15):2387-2388.
[2]邓可,蒋祥林.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胃动力信号检测[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29(6):124-127.
[3]黄治国.腹腔镜在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中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1,32(1):33.
[4]王冠丰,范友东.腹腔镜在胃肠道穿孔手术中的应用体会(附20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6):213.
[5]何剑. 腹腔镜下行胃穿孔手术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