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你舞台,予我欣喜
——《通过室外观察和室内实验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教学实践

2015-12-26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海阳镇中学066000

学周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环境因素蚯蚓土壤

高 莉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海阳镇中学 066000)

给你舞台,予我欣喜
——《通过室外观察和室内实验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教学实践

高 莉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海阳镇中学 066000)

都说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可我却不禁要感谢和学生在一起时,他们灵感的闪现带给我的欣喜。

中学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将科学探究引入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内容,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同时还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在平时的实验探究中,教师总是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希望学生尽量将思维打开,但同时又怕思维太发散控制不住局面。就以《通过室外观察和室内实验探究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一课为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实验探究中所强调的单一变量原则常被忙碌的学生忽略;再有,学生在实验时会提出很多可能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但为了便于统一管理,教师一般会规定水分和光照两个容易操作的环境因素作为探究的变量。长此以往教师教的热情消耗殆尽,学生又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得不到自由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能在教师的允许下才能得到些许的发挥。为了打破这一尴尬的局面,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选择了这节实验探究。

本次实验探究设置了寻芳踪、做设计、亲验证、乐交流和善总结共五个环节。

1.寻芳踪:我校属农村中学,对于采挖蚯蚓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而且我们的学生也经常和父母一起进行农耕,经常有与蚯蚓进行亲密接触的机会,比起城市的学生他们更熟悉蚯蚓的生活习性,胆子更大。我带学生到校门口对面的花圃进行室外观察和采挖,融入大自然的那份轻松让每个学生欢欣雀跃,虽然我们没有提前恶补有关蚯蚓生活的任何内容,但却见他们好像商量好了似的三五成群地在刚刚浇过水的树根、树荫下忙活起来了,很快有捷报传来:“老师,我们最先挖到了!”“老师,我们组挖到一条超大的!”“老师,我们都挖到好几条了!”这一环节的设置充分尊重学生对蚯蚓的已有认识,再加上实地观察和采挖,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对蚯蚓生活环境的相关知识建构。

2.做设计:探究实验的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本次探究没有给学生作任何的框架约束,希望处处都能体现学生是实验探究的主人。通过昨天的实地采挖,小组间开始自由讨论、交流蚯蚓喜欢的环境条件,基本上很快就能将水分和光照两个环境因素确定,有的组回忆采挖蚯蚓时看到土壤中的树叶和小草,于是还想到了蚯蚓应该更喜欢肥沃的土壤,所以确定了土壤的营养也可能是影响蚯蚓分布的又一环境因素。之后我又提了一个问题:“想想你自身喜欢的环境条件,我们的蚯蚓朋友是不是和你有同感呢?”希望通过这个联系自身的问题可以尽量将学生的思路打开,果然有一个小组马上说出:“我不喜欢炎热的夏天,我想蚯蚓可能也不太喜欢高温吧。”根据以上我们所想到的环境因素,各小组最终确定要探究的主题并完成探究设计报告。

3.亲验证:本环节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实验验证各组的假设,最终得出结论。学生的成功和不足都在这个环节充分显现,当然教师恰当的引领也是避免不足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信教师在之前的教学中也都带着学生做过类似的探究,不知道会不会和我做同样的处理:做出假设环节会积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而完成实验环节则规定1-2个容易操作、结果明显且便于课堂管理的主题让学生实际验证。其实教师也在注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可又被很多诸如乱堂、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等客观事实所累。因此,本次实验我做了一个全新的尝试,在实验前没有做任何的规定,各小组充分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并完成实验,于是才有了下面久违了的精彩。

下面以“探究温度对蚯蚓分布的影响”和“探究土壤营养对蚯蚓分布的影响”两个课堂实录进行说明。

在探究“温度对蚯蚓分布的影响”时,学生为使两侧土壤的温度不同,将等量的热水(50℃)和自来水分别加入两侧的土壤(使土壤保持潮湿),将蚯蚓放在两侧土壤中间,看其喜好。结果两侧土壤中的蚯蚓数量差不多,学生自己分析可能是蚯蚓未到加热水的土壤之前水已经凉了,所以效果不明显。虽然首战未捷,但学生并不气馁。第二天教师在器材中添加了白瓷盘、试管夹和酒精灯,学生得到启发又想到了酒精灯加热来保持一侧高温的方法,将蚯蚓放置在磁盘中央时细心地在磁盘底部垫上了一层土,注意了对蚯蚓的保护;学生在加热的同时又想到了低温可能也能影响蚯蚓的分布,于是就准备用冰块来维持低温,学生想得非常周到,将冰块装在塑料袋中再放在土里,以免冰化水后使两侧土壤的水分情况不等,保证了单一变量原则。以上两种处理都是学生的想法,我都自愧不如。由此我想到“生物学课标”中曾这样写道:实验探究不仅仅是一种活跃的课堂形式,而更应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体现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在不断的完善实验与实际操作中有灵感的迸发,从而真正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学生在验证 “土壤的营养对蚯蚓分布的影响”时,只关注了要进行实验的变量——土壤营养,没有考虑其他环境因素的等量设置,忽略了单一变量原则,这也是多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常犯的错误。如果直接指出予以改正好像又变成了硬性规定,学生印象不会深刻,因此,我在实验中以提问的方式加以启发,如 “你在挖蚯蚓时发现蚯蚓喜欢日光浴吗?”“挖蚯蚓时你留意土壤干湿程度了吗?”通过回顾挖掘情景的问题式提问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设计,将其他环境因素设置为蚯蚓生活的适宜条件,保证了单一变量原则,最终保证了整个实验的成功。

4.乐交流:实验结束后,各小组间分享实验得出的结论。

5.善总结:将实验结果进行汇总,明确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进而总结蚯蚓喜欢的生存环境。

蚯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能够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同时又能处理生活垃圾,改善环境质量,现在蚯蚓又成了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小助手,当实验结束之后,我们应该好好感谢我们的这群好朋友,而为朋友们找到舒适的家可以说是对其最好的感谢。课的最后以蚯蚓回归大自然结束,既让学生学会了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同时又再一次使学生重温了影响蚯蚓分布的环境因素。

最后我要说:“感谢学生给我带来的欣喜,我愿意尽我最大的努力创造机会给学生营造进行精彩演出的舞台!我和你们共成长!”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环境因素蚯蚓土壤
灵感的土壤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害羞”的小蚯蚓
论庭院花卉种植的环境因素
挖蚯蚓
挖蚯蚓
灵感的土壤
可靠性工程之环境因素分析与控制*
免耕播种实践及其对小麦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
影响母猪繁殖能能力的环境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