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分层教学
2015-12-26程秀鸾广西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45007
程秀鸾 (广西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45007)
浅谈《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分层教学
程秀鸾 (广西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45007)
为保证教学的效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获得最好的发展。我们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尝试开展分层教学。本文分析了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分层教学在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实施方法,并对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分层教学 职业道德与法律改革 考核方案
三百多年前,夸美纽斯创建了集中式的班级授课模式。实践证明,这是迄今为止进行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大量培养人才最为有效的形式。这种模式也是当前广大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跟这种大一统的集体化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也日渐突出。
一、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从2010年起,我校进行了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推行“行动导向法”,实施“项目教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也进行了项目教学的系统化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存在智力、兴趣爱好、前期知识储备等方面的个体化差异,以统一的教学项目和评价标准去应对所有的学生,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学有余力而部分学生达不到教学目标的情况。
根据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人在满足吃饱穿暖等低层次的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和安全需要(Safety need)之后,就会产生被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和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等方面的高层次需要。如果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课程所要求的教学项目,就会获得“高峰体验”而带来的心理满足感,追求这种体验的行为动机,可以推动课程的学习。相反如果不能完成课程的项目任务,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导致对课程的厌烦感,教学效果不能保证。
为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必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与其能力相匹配的项目任务,使得所有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产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分层的方式
课程开始的时候,我们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采取无差别的方式,发布教学项目任务。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把学生按甲、乙、丙、丁四个层次分组。
在这个基础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布不同的项目任务,确保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动态地调整教学项目的难度,乙组的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升到甲组。甲组的学生不能胜任该组的项目任务,也可以调入乙组。
(二)统一授课和分层辅导相结合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为了保证授课的效率,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采用集中式的班级授课模式开展。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授课的方式是一致的。为了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程度,我们采取“统一授课,分层辅导”的方式。对于接受程度比较好的甲组和乙组的学生,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帮助点拨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丙组和丁组的学生则以“帮助”为主,重在带领学生学习。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三)关注学生的自尊,避免分层教学的负面效应
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习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适合自身的发展。然而,给学生进行分层,难免会给学生贴上“三六九”等的标签。尺度把握得不好,会给处于低层次的学生带来心理阴影,对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对“分层”的操作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在分层的过程中,弱化“层”的概念,强调“分”的原则。
(四)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评价方式
为了配合“项目教学”的实施,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采用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1967年美国哲学家斯克里芬(M.Scriven)首先提出了过程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的概念。随后,过程性评价被美国教育家卢姆(B.S.Bloom)应用于教育实践中。过程性评价将评价对象过去的表现跟现在相比较,或者把被评价的个体的有关侧面进行相互的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的结论。这种评价方式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评价更为真实、客观。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可以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到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反思和总结,端正学习的态度,调整学习的方法和心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虽然过程性评价有着终结性评价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教师工作量大,不同教师对评价标准的把握主观性大等缺点。相比之下,终结性评价具有评价效率高,客观性强等方面的优点。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补充评价方式。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在班级集中式授课的组织模式下,对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可以迎合各种层次的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效地解决了后进生和优秀生之间,获知进度不均衡的矛盾,使所有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从而有效地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层教学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项目式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职业道德与法律》不同于专业课,项目的主观性较强,项目难度的界限不好界定。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准备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资料。如何解决这些分层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是一个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1]马斯洛.人类动机理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覃莉莉.分层教学在《AutoCAD》课程项目式教学中的运用 [J].中国电力教育,2011 (34).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编 张景贤)
程秀鸾(1982— ),女,广西桂林人,法学学士,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政治、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