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启发式”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2015-12-26唐文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启发式英美文学教学改革

对“启发式”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唐文

(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摘要: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在设置、教学实践和改革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引入了“启发式”教学模式。基于网络平台和资料库平台,该模式分为三个部分,即课前预习、课堂授课和课后巩固,以教师的课堂授课为跷板,推动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和研究,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互相依赖,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并突显了文学课程的人文主义关怀。

关键词:启发式;英美文学;教学改革;

收稿日期:2014-08-21

基金项目:临沂市社会科学

作者简介:唐文(1980-),女,山东青岛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方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历来为学生考研的重点科目,自2005年开始又成为英语专业学生八级考试的重要内容,因此,是教学改革实践的重点学科之一。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英美文学在课程设置上和教学改革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却日益突出。例如,在教学实践中,英美文学出现了“被精读课化”、“被边缘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又一波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热潮也逐渐兴起。虽然有些改革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其中也不乏有走极端倾向的改革理念。笔者曾在美国布兰德斯大学和斯基德摩尔学院访学,期间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借鉴美国大学文学课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引入了启发式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模式。

1传统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英美文学在课程设置上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一下简称《教学大纲》)对英美文学课程性质模棱两可的界定,更是加剧了课程设置和教学中的某些矛盾。虽然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正是针对着这些矛盾展开的,改革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和认识上的偏见,使得教学改革的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的。

(1)英美文学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在名称设置上并不严密。《教学大纲》规定,“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英美文学史”为其专业选修课,但是对“英美文学”和“英美文学史”两门课程的区别却没有做出说明。加之英美文学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一般都标有“史”的字样(例如,吴伟仁教授编著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刘炳善教授编著的《英国文学简史》以及常耀信教授编著的《美国文学简史》),英美文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迷惑:到底教的是“文学作品”还是“文学史”?在一份有关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调查中,研究者称,有60%的教师认为“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作品选读”应该作为两门课程开设,但40%的教师却持否定的意见。[1]课程性质界定不清,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英语专业的“被精读课化”和英美文学教学的边缘化。《教学大纲》规定,英美文学这一课程主要有两个教学目的,即“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这一不甚清晰的规定加速了在英语专业课程中英美文学教学的边缘化。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文学的目的究竟是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还是提高人文知识素养?我国自解放初期便在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中开设了精读课,现在这门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依然占有绝对的优势。可是如果按照讲解精读课文的模式,一字一句地去解读文学作品,那英美文学课程只能是另一个版本的精读课。南京大学的朱刚教授在谈到当代英语教育的人文性时就提出,应当避免英语专业课程的“被精读课化”[2],摆脱仅仅学习英语语法知识的语言教学模式,切实加强学生的人文主义素养。所以,在权衡“加强语言基本功”和“提高人文素养”两个教学目的时,教师应该明确英美文学人文学科的性质,通过文学史的学习和文学作品的研读,把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素养放在教学任务的第一位。

(3)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中的误区。现有的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为了迎合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有些学校在设置“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法律英语”等新兴学科的同时,也将这些新兴的学科因素引入到了英美文学的教学中。这种做法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倾向,违背了英美文学“提高学生人文主义素养”的教学目的。另外,有些改革者提出,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少讲一些、学生多讲一些”。但是,学生在本科期间的人文知识储备一般并不多,如果教师不利用课堂这个跷板进行有效的“启发式”教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很难按时完成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郭棲庆教授提出,对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三个群体进行文学授课的方式是不同的,本科教学还是应该“以老师讲授为主”[3],只有在学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之后教师才能尝试让其进行自主课堂教学。

2“启发式”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引入和实践

《教学大纲》在界定教学方法和手段时,强调英语教学除了加强基础训练之外,还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手法。在教学改革中以此为基础,对启发式的英美文学教学进行了思考、探讨和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这一启发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启发点,推动学生利用虚拟网络和实体资料库两个平台,自主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两个学习阶段。

(1)课堂教学的跷板作用。和一般的教学改革模式不同,启发式英美文学教学改革再次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课堂教学内容的启发作用,在充实每一节课的同时,让学生有空间获得若干的启发点,推动他们在课下的自主学习和研究。

课堂分为四个环节,即提问、讲解、讨论和布置作业。其中,除了讨论的部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进行,其它三部分都是由教师来完成。提问环节和作业环节两相呼应,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以后,一般会留下问题给学生思考或者布置相关的作业,而下次课时就会检查这些作业的完成情况(配合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实践证明,本科学生学习还是有一定的惰性,课堂上的提问和作业两个环节可以很好地督促学生学习,并逐渐培养其对文学课的兴趣。加强授课内容的启发作用,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有相当的文学背景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还要备好每一节课,拓宽授课的人文知识含量。授课内容应以文学发展史为纲、重点作家和作品讲解为点,点线结合,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较多的启发点。例如,在讲解约翰·米尔顿的《失乐园》时,除了作品内容、写作特点和艺术成就等知识点,教师可以介绍《圣经》中有关上帝造人、天使之战、路西法的传说等。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点到为止,只是启发感兴趣的学生下课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切不可喧宾夺主忽略了主要的授课内容。讨论的环节里,学生可以就相关的问题提问,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性的议题。为了发挥讨论环节的启发作用,教师可以就学生讨论但没有结论的问题布置作业,让学生下课后自主查阅资料完成。

(2)课前的预习准备阶段。发挥课堂教学的启发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工作。只有学生提前了解了课程的相关内容,才能在教师授课时触类旁通,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做深入的思考、发现若干的启发点。

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课前预习需要做的工作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预习两个部分,一个是完成本学期规定书目的阅读,一个是完成下周授课内容的预习。英美文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学生只有在阅读原著文本的前提下,才能够真正体会并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南京大学的王守仁教授曾经批判“文学史+选读”的教学模式,认为学习文学就要“读完整的作品”。[4]为了督促学生阅读文学文本,在每个学期开始时教师都会给学生一份阅读书目,要求其在学期结束时完成对书目作品的阅读。在实践中,学生一般都结合课堂内容阅读相关书目,因此教学效果较之以前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经过反复教学实践,我们分别挑选了15本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的作品,具体见图1。除了书目的阅读,教师还会结合每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就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并发现启发点,为之后的复习巩固和自主研究阶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图1 推荐阅读英美文学书目

(3)课后的巩固阶段。学生的课前预习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使教学过程中启发点的不断闪现成为可能,而这一模式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课后学习和自主研究上。课后的巩固阶段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即完成课堂作业、利用两个平台对课堂中出现的启发点进行查阅和思考、以及教师的课后辅导。

首先,教师根据课堂授课情况布置课下作业,这就起到了巩固教学效果的作用。例如,讲解完英国18世纪文学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下对这一时期出现的小说类别进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其自主复习课堂授课内容。其次,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和研究主要针对课堂上的启发点进行,除了为自己“解惑”,还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科研。由于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和资料室两个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本科生还是以基础学习为主,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已经能够进行相当的科研工作。最后,学生在课下的自主学习和研究中一旦有了疑问,教师的辅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布兰德斯大学听课学习期间发现,授课教师在课堂之外都有“办公室时间”(office time),在这个时间段里,教师在办公室帮助学生答疑、和学生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在教学实践中,“办公室时间”的引入极大地巩固了整个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到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奥斯卡·瓦尔德时,有学生对教师课堂上提到的瓦尔德性取向的问题产生了兴趣,课下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她大胆提出了一个论题:瓦尔德写作的童话《快乐王子》描写的就是王子和小燕子之间的同性恋情。该学生在和教师深入探讨之后,开始着手写作论述《快乐王子》中同性恋情的论文。在教师的指导下,论文写成并发表在了刊物上。由此看来,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并进一步巩固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4)两个平台的建立。虚拟网络平台和实体资料库为启发式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是其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条件之一,两个平台的建立,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支撑,为学生提供了可以自主学习的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网络平台作为英美文学精品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不断地得到完善。这一平台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电子图书、电子资源、教学资源和论坛。电子图书主要是要求学生完成的阅读书目中的作品,还包括教师授课过程中涉及到的文章和作品节选,这样就省去了学生购买图书的费用。电子资源的链接是学校图书馆资源,其中包含了JSTOR、ProQuest等十几个电子资源库,学生可以通过这一链接查阅过期期刊。教学资源的部分包含了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大纲、考核方案和内容、例题等,方便学生随时查阅。论坛主要是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论坛布置和检查作业,并针对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在线答疑(该模式借鉴了斯基德摩尔学院的教学模式)。除了虚拟网络平台,学生还可以到实体资料库中查询相关资料。学生在启发式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中需要用到图书等实体资料,因此,资料库除了对教师开放,也给学习英美文学的学生敞开了大门。在资料库中,学生可以查阅到相关的图书、期刊以及往届的学生论文。在网络平台和资料库平台的保证下,教学模式中的课前预习、课堂授课、课后巩固三个部分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以教师的课堂授课为跷板,推动学生课下的学习和科研,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互相依赖(见图2)。

图2 启发式教学模式示意图

3对启发式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评估

在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跷板,以两个平台的建立为基础,推动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自主学习,教学效果较之以前大为提高。不可否认,这一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在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完善两个平台等方面还有许多改进的空间。

(1)以史为纲、点线结合,突出了课堂教学的启发作用。启发式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中针对课程内容的改革,克服了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含混不分的缺点。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该模式完善了教学内容,以英美文学发展历史为线索、以讲解主要的作家及作品为重点,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点线结合,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跷板作用。按照文学发展史的线索,英国文学课程分成八个阶段进行,即中古时期文学、文艺复苏、17世纪文学、18世纪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当代文学;美国文学课程分成五个阶段进行,即殖民地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当代文学。教师在简单介绍完英美文学史每个时期各自的特点后,将授课重点放在对作家和作品的分析上,在增加授课内容趣味性的同时,发挥课堂的启发作用,推动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和研究。

(2)克服学科边缘化,明确了学科的人文关怀。在教学实践改革中,启发式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模式避免了英语专业“被精读课化”的趋势,改革了“文学史+选读”的传统授课方式,以史为纲、以讲解作家作品特色为重点,将大部分阅读文本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课下完成。通过“去精读化”和强调课程的启发作用,该模式彰显了英美文学课程自己的学科特色和授课模式,是克服被边缘化行之有效的方法。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下自主学习两个方面。在课堂教学的启发下,学生利用两个平台进行学习和科研后,可以在“办公室时间”与教师探讨相关的学术问题,这一方式正明确了英美文学这一课程的人文关怀特质。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在课下阅读文学文本、查阅文学历史背景知识、写作学术论文等科研实践,也积累了丰实的人文知识、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养。

(3)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启发作用,教师就要在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合理地安排提问、讲解、讨论和布置作业四个教学环节,保证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若干启发点,将课堂这块蛋糕做好、做精,推动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因此,教师在启发式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中起到了枢纽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自主学习三个部分,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在另外两个环节中占有主体地位。教学中启发的对象是学生,无论是课前的预习、上课时积极思考并发觉启发点,还是在课后的自主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由此看来,启发式教学模式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个主要参与者的积极性,使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3.4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发展空间

将启发式教学应用于英美文学课程,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等几个方面优化了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于此同时,启发式英美文学教学改革还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许多方面尚有提高和发展的空间。其一,课堂教学的跷板作用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美文学课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文学知识、投入大量的精力备课,还要实践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启发作用,并在课后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其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启发点并在课下自主学习和研究,是启发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将来的教学实践要以如何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敏感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该教学模式的启发作用;其三,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顺利进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须不断地完善两个平台的建设,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网络资源和实体资料。

参考文献:

[1]程爱民,徐劲,柯可,唐晓忠.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 外语研究, 2002(1):14-18.

[2]朱刚. 英语专业的人文困惑[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32-133.

[3]鲜于静. 美国文学教学与研究:郭棲庆教授访谈录[J]. 山东外语教学,2011(5):3-8.

[4]王守仁. 应该终结“文学史+选读”模式[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0-11.

责任编辑:刘琳

On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Courses

TANG Wen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Linyi University, Linyi 276005, China)

Abstract:There are certain problems in the arrangement,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form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courses, which is the background to introduce the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 On the basis of network and database, this teaching patter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namely, preview, teaching and review, which depends upon teachers’ lectures in classes to push students’ self-study and research. The three par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mobilizing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as well as teachers and protruding the humanistic concern of literature classes.

Keywords:heuristics;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启发式英美文学教学改革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启发式教学在《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探析
英美文学作品译介的小众化和多元化的出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