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训练模式的构建研究与实践

2015-12-26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

中国司法 2015年2期
关键词:适应期戒毒所戒毒

李 勋(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

赵晋岳(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纪委书记)

孙泽奇 王 志(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

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训练模式的构建研究与实践

李 勋(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

赵晋岳(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纪委书记)

孙泽奇 王 志(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

团体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团体”的形式,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团体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但是,由于团体心理训练应用于戒毒所心理矫治戒毒实践的时间还不长,系统化和理论化还不够。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依据团体心理训练的相关理论,从分析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训练的基本特征入手,构建了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训练模式。该模式经过在该所近一年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对加强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训练工作标准化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一、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训练的理论基础

(一)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人际相互作用分析也称沟通分析,是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柏恩于1959年创立。该理论认为团体心理咨询的目的是提高团体成员的自主性,强调团体成员之间沟通的必要性以及团体成员要对自己的期望有所改变,最终使参与者意识到可以重新决定生活,去除阻碍,朝新的目标努力。

(二)行为疗法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团体心理咨询中可以通过表扬、奖励、团体认同等手段帮助团体成员建立良好的行为和情感反应,并且通过为团体成员创设一种充满相互理解、关爱、信任的环境提供正性行为作为模仿学习的榜样,以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三)心理剧理论

通过在心理剧中扮演过去、现在、将来生活情境中的角色,使团体成员获得对自身问题更加深刻的体验,得到情绪上的宣泄并逐渐掌握一些行为技巧,获得深层次的人格改变,最终获得成长。

(四)人际沟通理论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交流过程,是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前提条件。团体心理咨询训练的过程就是一种人际沟通的过程,人际沟通理论为团体咨询或训练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怎样强增沟通效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或减少交往障碍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

二、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训练的基本特征

(一)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团体心理训练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目标必须符合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在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即将回归社会,面临能否顺利融入社会,能否抵制毒品诱惑不再吸食毒品的现实问题。在回归社会之际戒毒人员普遍存在缺乏回归社会自信心,不知如何开展人际交往获得社会接纳,对回归后碰到的挫折困难和滋生的负性心理情绪不知所措和无所适从。因此,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训练要针对增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和自觉抵制毒品的心理素质和能力进行。组织形式应主要以团体拓展活动、训练体验、讨论分享、角色扮演为主,突出训练特点。

(二)短期性

根据目前的强制隔离戒毒执行方式实际,戒毒人员回归适应训练期一般时间为3个月,因此,团体心理训练的时间应不是很长,短的1个星期,长的就3个月。

(三)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团体心理训练的方案设计和实施要科学合理,要根据回归适应阶段戒毒人员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实际状况来制定,内容安排要合理,形式要得当,尽量采用非结构化朋辈小组的形式,每个团体训练小组成员控制在12~16人为宜。

(四)综合性和系统性

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训练是一个系统工作,在提高戒毒人员抗复吸心理能力这一总目标下,各个单元的团体心理训练要密切配合,发挥整体效能。

(五)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开展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训练不要仅局限于戒毒场所内社会情境模拟,应大胆走出去,在控制范围内、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三、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训练模式构建

(一)研究对象

在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余期3个月内的戒毒人员中,随机抽取出16名戒毒人员作为训练团体成员组成实验组。入选的团体成员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具有初中(含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愿意全程参与团体心理训练;(2)身体无明显影响参加活动的残疾;(3)在SCL-90象类分析中存在紧张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信任度低、自卑等心理问题。另按照同样方式随机抽取16名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组成对照组。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除实验组每周接受不超过2小时的团体心理干预,控制组不参加外,其他习艺劳动、管理方式、教育矫治等活动都同等进行,尽量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比较实验前后结果,探讨所构建的团体心理训练模式对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的实际效果。

(二)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训练目标

1.提高戒毒人员自信力。通过团体心理训练使戒毒人员认清自己,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增加自我接纳、自我尊重和自信心,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回归社会,更有信心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2.增强戒毒人员人际沟通、人际交往力。通过人际交往训练使戒毒人员学会、修正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提高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学会信任自己和别人,增强自我方向感。

3.提高戒毒人员应对挫折困难、调整不良心理情绪的能力。通过“团体情绪调控训练”,提高戒毒人员调控不良心理情绪的能力,学会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回归社会后碰到的各种问题。

(三)团体心理训练的具体程序

1.热身引导。在戒毒人员自愿报名的基础上进行筛选组成心理训练团体,通过开展系列热身活动,引发戒毒人员参加团体心理训练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团体凝聚力。

2.开放互动。在热身引导的基础上,按照训练设计方案确定的各项活动内容开展训练活动,使戒毒人员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冲击、体验、反馈。

3.激荡探索。激荡探索是融汇于心理训练活动中的一个代表性的技巧,在每一次互动活动中都要贯穿运用。在训练活动中,戒毒人员旧的心理平衡被不断打破,在激烈的矛盾心理中,需要寻求新的心理平衡,这就有了新的成长体验和解决障碍的方法。引导者要运用以身示范、指引方向、刺激激荡、催化沟通等技巧,与戒毒人员维持较长时间的互动探索,建立新的心理平衡。

4.团体凝聚。通过热身活动和训练活动,团体的凝聚力增强,为训练深度开展创设一个更加温暖、信任、安全的团体环境。

5.分享体验。每一次训练活动后都要及时组织成员进行体验分享,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互相倾吐活动中自己的体验,使戒毒人员在“自我沟通”的过程中成长。

6.成长评价。成长评价是团体训练的一个重要程序,它贯穿于整个活动程序的每个环节。在活动前戒毒人员确定自己的努力目标,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进行自我肯定,也可以在每一次活动后填写团体活动心得记录表,写下感想意见,评价自己的成长。

(四)团体心理训练的具体内容

团体训练时间每次不超过2小时,一周开展一个单元活动,共11个单元干预,时间为3个月。实验前进行前测,干预结束后实施后测。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具体内容见表1。

(五)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训练实验变量

1.自变量和因变量。 以团体心理干预活动为自变量,以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为因变量,用所采用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得分来衡量。

表1 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训练活动设计

2.无关变量的控制。为避免模式构建者和戒毒所环境因素给实验带来误差,采用模式构建者自己做主试,并选择环境适中的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为避免由实验处理本身,尤其是实验中测试所引起的被试效应,采用主试知道实验组、对照组处理,而被试不知在进行实验,即采用单盲实验设计;为避免被试自身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采用平衡法,实验前前测,选取实验组、对照组被试人数、年龄、学历、所吸毒品类型、心理评估状况等方面相近群体参与实验。

3.测量工具及统计方法。心理健康状况改善采用SCL-90评估量表,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

四、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训练模式实验结果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同质性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同质性检验(见表2)表明,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团体心理训练前测T检验结果分析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团体心理训练后测T检验结果分析

等九个因子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基本一致。因此,在实验中随机安排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不会对实验结果带来显著影响,实验组后测结果的变化可以看成是由实验处理所造成的。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结果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结果分析(见表3)可知,团体心理训练后实验组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症状明显改善,对照组戒毒人员则变化不大。实验组与对照组团体心理训练后测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3项因子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 p〈0.05)。表明该团体心理训练模式对增强戒毒人员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和正确处理不良心理和情绪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

整个戒毒过程实际上是吸毒者个体的强制性再社会化过程,即政府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对吸毒这种偏离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采取限制措施,进行社会控制,以改变吸毒者的观念体系和价值取向,并导致其原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改变,逐渐接受社会规定的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回归社会,重新取得社会合格成员的资格,在社会中生存下去。为了帮助已吸人员脱离毒品的束缚,各种针对吸毒人员的戒毒方法层出不穷,但戒毒人员经脱毒治疗后3个月内复吸率髙达86.7%~98.8%,表明对回归适应的干预不够。

回归适应阶段是为了帮助戒毒人员恢复社会性本能(自觉性的“衣食住行”),同时重塑新的正常社会的行为规范,使其融入正常的社会环境,是戒毒工作 “大戒毒,大矫治”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将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社会化延伸的连接点,对于巩固强制隔离戒毒所内戒断成果意义重大。近1年来,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积极开展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团体心理训练模式的构建研究与实践。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团体心理训练模式可以增进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的社会认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减少冲突,同时可以缓解他们回归适应期心理症状,使他们尝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激发他们的自我潜能,从而增强回归适应期戒毒人员的信心和勇气,实现从“场所人”到 “社会人”的转变,这对提升高危情境下拒毒防毒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 张文静)

猜你喜欢

适应期戒毒所戒毒
缩短进城农民的“适应期”——千阳县抓党建引领进城农民融入城市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音乐治疗戒毒的有效性研究——以海南省三亚强制隔离戒毒所为例
心系戒毒事业 情注灵魂救赎——佳木斯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厄瓜多尔一戒毒所发生火灾致18人遇难
探寻高一学生如何顺利度过数学“适应期”
女子戒毒所中的新生
女教师产后返岗适应期的“危”与“机”*
不抛弃,不放弃
从“白粉妹”到“戒毒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