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成立的影响与分析

2015-12-26张京男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国际太空 2015年9期
关键词:航天局研制火箭

张京男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近年来,俄罗斯航天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最近一次是2015年7月成立了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这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实施,未来将对俄罗斯航天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1 合并成立概况

2015年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同意了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cosmos)与俄罗斯联合火箭-航天集团(URSC)合并成立“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Roscosmos Space State Cprporation)的提案。2015年7月上旬,俄罗斯联邦会议上议院(联邦委员会)和下议院(俄罗斯国家杜马)都通过了相关法案,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俄罗斯航天领域改革。

据报道,此次合并旨在解决目前俄罗斯航天面临的系统性问题,同时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并针对地理政治对手保持航天领域优势。新成立的集团由俄罗斯联合火箭-航天集团现任领导伊戈尔·卡马洛夫担任主管。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组织结构

其中,被合并的俄罗斯联合火箭-航天集团于2014年3月注册成立,容纳了俄罗斯政府拥有的大部分航天科研生产单位,成为一家巨型航天企业集团。此次整合将使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这一政府职能部门不再存在,新成立的国家集团的内部组织结构尚在设计中。

2 合并前的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职能与结构分析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原有职责是负责执行国家政策与法律规范,管理国家太空资产并提供相关服务,同时管理国际合作项目,管理航天工业部门开展军用太空技术、战略导弹、运载火箭相关研制工作以及拜科努尔发射场等。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由俄罗斯联邦政府管理,具体功能包括:政策方面,起草与航天局相关的政策法案,提交给联邦政府与总统,起草航天局活动议程;项目方面,管理招投标并授予物资采购、服务、研发及工程相关的合同,并在预算内为国家航天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研究方面,进行国家航天单位运行的经济分析,核准其经济效率并进行财务、业务与资产审计;技术方面,组织技术运用,为航天创造收益,研判航天技术如何实现科学与社会经济价值,并与国防部共同研判如何实现军民两用;国际合作方面,参与太空技术的国际标准制定,并在和平利用太空基础上与多国开展合作,包括签署合同,明确国防装备销售的主要单位,等等。

3 合并前的俄罗斯联合火箭-航天集团结构分析

俄罗斯联合火箭-航天集团的主要前提与目标是:国家太空发展需要更加务实;太空商业化是重要趋势;建成一家控股公司;完成广泛而重大的产业变革;使俄罗斯航天能力与产品在全球具有竞争力。

该集团能力与产品主要包括:卫星与飞船、火箭与导弹、火箭发动机与推进系统、地面与箭载设备、发射服务、任务测控、数据处理及相关服务。

该集团中期致力于实现当前组织结构下的财务创收,保持赢利和可持续性,同时长期满足国家与商业客户的需求。远期将实现:调整航天产业结构并集中优势力量,建立精益生产研制体系;建立综合性的质量管理系统;开发并执行多功能的项目管理体系;改进工程资质,并启动民用项目。

俄罗斯联合火箭-航天集团几乎囊括了俄罗斯航天领域内的所有企业、设计局与科研单位。

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Khrunichev Stat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Space Center),位于莫斯科,研制“质子”(Proton)与“隆声”(ROCKOT)火箭,目前占有全球30%商业发射市场,截至2014年2月,拥有员工3.5万人,正在研制“安加拉”(Angara)新型运载火箭。

马克耶夫国家火箭中心(A c a d e m i c i a n V.P.Makeyev State Rocket Centre),位于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从2000年开始,该机构由政府性质改造为开放式合资公司,主要业务是研制潜射导弹、拆除退役的导弹设施,研制小型商业火箭、卫星平台、深空探测火箭,轨道太空船,其他还包括风电设备、石油炼制设备、水净化设备。该公司发展过程中也整合了多家国有企业,形成了一个小的联合体。此次整合目的主要是为研制生产海基战略导弹,型号包括“深蓝”、“轻舟”等。整合后,政府仍保有100%的控股权。

俄罗斯联合火箭-航天集团组织结构

俄罗斯进步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TsSKBProgress(Progress Stat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Space Centre)],1996年由俄罗斯进步中央设计局(TsSKB)和萨马拉进步号工厂合并而成,生产改装后的“联盟”(Soyuz)运载火箭,包括联盟-FG载人型,联盟-U搭载探测器型,以及联盟-2.1b轻型,其商业市场主要由斯达西姆运作,还曾研制过载人型罗斯-M(Rus-M)火箭,后因需求不足被取消。

拉瓦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N P O Lavochkin),研制生产地球卫星如:Kupon全球通信卫星和深空探测器“月球”(L u n a)、“金星”(Venera)、 探测器-1~3(Zond-1~3)、“火星”(Mars)、“火卫一-土壤”(Phobos-Grunt)、Spektrum、Astron、Granat以及侦察卫星“阿尔康”(Arkon)。生产“弗雷盖特”(Fregat)上面级发动机,俄罗斯第二代静止轨道导弹预警卫星眼睛-1(OKO-1)总线,还研制了“火卫一-土壤”火星探测器总线。

伏龙芝兵器设计局(A r s e n a l D e s i g n B u r e a u),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发源于1711年,最初生产枪炮,从1960年起发展航天技术,曾用名TsBK-7。研制了超过80颗俄罗斯“宇宙”(C o s m o s)系列军用卫星及相关有效载荷,如SEVER雷达成像设备与小型推进器TOR等,并从事航天相关的机械工程。

火炬机械制造设计局科研生产联合体(EDB Fakel),位于加里宁格勒的涅曼(Neman),拥有员工960人,成立于1955年,研制飞船电推进器,包括:稳态等离子体推进器(SPT)、热催化推进器、姿控推进器、离子发动机和等离子体源。公司的主要客户来自欧洲、俄罗斯、美国,其产品曾销售给美国洛克达因公司。还曾与法国的斯奈克玛(SNECMA)公司共同研制PPS-1350离子推进器,用于斯玛特-1(SMART-1)月球探测器和“阿尔法卫星”(AlphaSat)。

NPK SPP精密仪器公司(NPK SPP),是俄罗斯开放式股份公司,生产科学精密仪器,包括光学及光电子系统,激光与无线电计量系统,激光通信与激光雷达系统,可用于格洛纳斯导航卫星系统研制。

俄罗斯航天系统公司(R u s s i a n S p a c e Systems),位于莫斯科,研制生产空间信息系统与平台,提供空间信息检索服务,依托“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提供导航定位服务。

俄罗斯参与研制的“阿尔法卫星”

列舍特涅夫-信息卫星系统公司(Academician M.F. R e s h e t n e v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a t e l l i t e Systems),研制了俄罗斯主要的卫星,占全国卫星数量的2/3,并提供通信卫星[亚马尔-401(Yamal-401)、哈萨克斯坦卫星-3(KazSat-3)]、GLONASS导航卫星、电视广播、数据中继、大地测量等服务,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工具。

俄罗斯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体(N P O Energomash),拥有员工5500人,历史可追溯至1929年,1994年曾并入俄罗斯航天局,1998年曾由国企改造为股份制企业,大部分股份仍由国家持有。设计、生产并试验火箭发动机,型号包括:“联盟”火箭的RD-107/108发动机,“天顶”(Zenit)火箭的RD-120发动机,“质子”火箭的RD-253发动机,美国宇宙神-5(Atlas-5)火箭的RD-180发动机,以及俄罗斯新一代火箭RD-191发动机,目前还在研制可重复使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用于可重复使用火箭。

RD-180发动机

皮柳金科研生产联合体[Academician Pilyugin Center(NPO AP)],成立于1946年,曾属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后来归属于俄罗斯联合火箭航天集团,主要研制火箭、导弹与飞船的惯性控制系统,包括捷联惯导系统(SINS)、机械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GINS)、捷联式惯性测量单元(SIMU)等,涉足自主控制系统、机器人系统与智能化机械技术,从事国家太空项目,如GLONASS导航卫星,同时还生产民用产品,如汽车诊断系统。

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团(S.P. Korolev Rocket and Space corporation Energia),位于俄罗斯科罗廖夫市,也是开放式合资公司,公司会公布每年的经营情况。该公司是载人航天系统的总体单位,研制火箭及轨道转移飞行器、“国际空间站”(ISS)部段以及重型、中型“联盟”(Soyuz)火箭。“联盟”火箭在“国际空间站”任务中是主要的运输工具,发射了自己研制的进步号货运飞船,还运送了欧洲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的空间安全事业部研制的欧洲“自动转移飞行器”(ATV)。同时还研制投送GLONASS导航卫星的DM火箭上面级。

全俄航天材料研究院(Kompozit),研制先进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研发生产火箭、载人及无人飞船的新材料,承担地面试验及飞行试验各个阶段检测航天火箭材料的适用性的研究,如:暴风雪号(Buran)航天飞机的热防护层。目前还研制再入系统的高温大型结构,其他还包括微重力设备、半导体与光学组件。2003年,员工人数为7500人。目前,其与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瑞士联合成立了多家合资公司开展相关技术开发。

全俄电机科学研究所(V N I I E M Corporation),位于莫斯科,拥有2300人,最初成立于1941年,目前研制通用型卫星总线及平台,生产过70多颗卫星,卫星轨道高度大约在650km,主要为气象卫星,还生产星敏感器、非接触式直流电源和太阳能电池板。2006年曾与萨瑞卫星技术有限公司(SSTL)合作研制地球观测卫星“老人星”(Kanopus),全俄电机科学研究所提供软件与航电设备。

兵器机械制造厂(Machine-building plant“Arsenal”),是俄罗斯老牌军工企业,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目前生产先进军事装备与民用产品,包括航天器平台、火箭助推器、海军炮架和导弹发射系统,民用产品包括压缩机、废水处理设备和低温设备。生产的电力液压致动器用于RD-180发动机推力矢量控制系统。

4 带给我们的思考

俄罗斯此次合并与美国等世界领先的航天国家发展思路截然相反,强调产业集中与国家意志力的体现,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其中的利弊。

1)国家高层、政府机构与工业部门保持改革决心与行动的一致性,是航天领域解决系统性风险、应对复杂外部危机的重要前提。

俄罗斯近年来航天事故频发,多枚火箭发射失败;国家政局动荡,乌克兰事件让其与欧美国家矛盾激化;航天工业效率低下,改制呼声日趋强烈。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整个国家航天领域迫切需要一系列务实、果断的全面改革。近年来,俄罗斯进行的政策制定与实体重组基本确保了改革落地与真正实施。此次,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与俄罗斯联合火箭-航天集团合并也是从总统层面大力支持,再到联邦会议决策通过相关文件,最后到航天领域各个实体实施。这种自上而下的一致性带来了有效而强大的执行力,在这种执行力下才可能确保危机应对的及时性。

2)俄罗斯政企合并且规模过大,会造成明显的产业垄断,弱化竞争机制,或难以降本增效。

此次合并是俄政府航天部门与大型国有航天企业的一次合并,很可能会产生由于政企合一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其中,合并后新集团内的国家决策机构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必然会明显倾向于集团内部某些工业部门,运动员与裁判员成为一家。这一方面会使航天工业部门可能过度依赖于集团内部制定的国家政策,导致其市场意识与竞争机制进一步退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技术转化的动力会更加不足,难以实现航天商业化和社会经济效益;同时由于一家过于庞大,包括私企在内的外部技术与评估机构难以介入俄罗斯航天工业,将影响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

3)新集团内均以国有企业形成合资模式,并非资本市场上真正意义的股份公司,不利于实现资本的多元化。

此次合并俄罗斯政府目标之一是打造股份制航天企业,并引入私人资本。但从以上分析可知,此次被合并的俄罗斯联合火箭-航天集团中成员均为100%国家控股的国有企业。可见,目前这种合资仅为国有资产的整合,而没有引入任何国资以外的资本,也未有资本市场方面的考量,或者股份制改造相关的计划。因此,未来俄罗斯将如何建立股份制公司,多元化资本如何运作尚不清晰,这使得俄罗斯私人资本是否有动力进入航天领域仍存在较大的政策性障碍和不确定性。

5 结语

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的成立是政府与企业的直接融合,且规模巨大,涉及面广,这在全球航天发展格局中并不多见。未来,我国航天政策与产业发展需结合具体国情与国家战略,借鉴国外经验教训,从而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航天局研制火箭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137Cs稳谱源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