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主体如何判断艺术家价值前景?

2015-12-26冯善书

收藏·拍卖 2015年11期
关键词:艺术品画家艺术家

冯善书

当前,国内的艺术家群体直接以经营者的身份大规模进入市场,与原来的代理商和合作商抢客户,而原本活跃在二级流通市场的拍卖行,大部分也在直接面向艺术家征集作品、全面插足一手艺术品的交易,这就对艺术经纪人、画廊与艺术博览会等真正的级市场主体形成了双向挤压,导致后者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

从2013年开始,整个艺术品行业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已连续调整了两年多。尤其是今年春拍以来,全国各地的艺术品市场寒流入骨、哀鸿遍野,由于整个市场的需求大面积缩水、存量部分的艺术家作品的实际流通价格普遍遭遇熊市“腰斩”,不仅北京、山东这两大全国最重要的区域市场的经营机构备受煎熬,就连广东这类一直偏居一隅的地区,也有一半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斩仓关店,暂时退出了市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进入市场、在艺术品市场摸爬滚打了近二十年的大收藏家、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何文发告诉笔者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生意已经缩水了近七成,大部分线画家的作品价格掉了一大半都还无人问津,有些画家的精品在流通领域都被压掉了20%的价格,导致很多投资者前期收藏的艺术品资产不知不觉在今年就蒸发了一半。前段时间网络媒体不断炒作某些地方书画市场崩盘或引发金融危机的骇人新闻正是这个原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艺术经纪人、画廊与艺术博览会作为一级市场的主体,经营和发展状态已经全面陷入困境。不过,尽管这些经营机构对一级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因为艺术家和拍卖行的夹击而不复存在,然而,针对如何判断一个艺术家的投资价值前景这样的问题,他们仍然是最敏感且最有发言权的。因为在残酷的市场竞争底下,价值观和判断标准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他们的生死存亡。不同的经营商,由于看问题的维度存在巨大的差异,因而,其在决定和制定自己的投资策略时,选择的标准和尺度也不尽一致。笔者经过调查总结,可以梳理成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

以人为本位

艺术经纪人、画廊与艺术博览会等机构,大部分都恪守着艺术品市场的老行规,从上游的艺术家直接取得艺术品,通过代理或合作机制发掘艺术家,然而以展览的形式推介给藏家,从而实现销售。正因为他们的所有经营所得,都来自与艺术家的合作,艺术家是他们最直接的供应商,因此,对于大部分的艺术纪纪人、画廊老板和艺术博览会运营总监来说,他们都会基于对艺术家这个人的了解去判断作品的市场价值。

国艺典藏(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画廊经营家协会秘书长王彪先生这几年走南创北,对北京、山东、湖南、湖北和广东这个地方的艺术品市场都有深入了解,也曾经在这些地方开过艺术馆、做过当地一些书画名家的经纪人。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书画家必须做到“人品好、作品好、身体好”才能被市场所关注,市场前景才会片光明。具体而言,首先一定要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化教育,专业方面具有较强的艺术理论修养和扎实的中国画绘画基本功底,既具有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与个人创作能力,又具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的创作经验;个人及作品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其次,思想积极向上,为人正直善良,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其三,健康的体魄也是判断艺术家市场前景的一个因素,没有健康的身体何来健康的心理,没有健康的心理又何来优秀的作品。

他建议收藏者加强门槛意识和精品意识,比较保守做法是收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作品。虽然美协会员也有滥竽充数者,而好的艺术家同样会出垃圾作品,但加入美协所需要的专业门槛,决定了美协会员的作品在市场上更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可。当然,更保障的做法是给自己找位靠谱的专业投资顾问,借助他们的专业眼光,去寻找市场上流通的精品。

闻韶轩主人罗渊是一个拥有近30年从艺经历的收藏家,目前收藏的各类名人字画多达万件。他早在几年前就自创了六项指标衡量艺术品收藏价值,作为对初入行的收藏者遴选艺术品的参考。具体是:画家专业背景和艺术风格各占30%比重,学识和文化修养、书法水平、作品题材、画家美誉度平分剩下的40%比重。罗渊自认为,按照满分100分算,将一件艺术品各个分项的得分加总,得分越高的作品便越具有收藏价值。

这六项标准被媒体报道后,曾引起过业界的热烈讨论。全国画廊业先锋——华艺廊的总经理张向东对此持保留意见:“罗先生这种说法与某些所谓艺术市场指数一样,勉强作为参考可以,但不能作为收藏依据。”他认为,收藏往大里说,最高境界是一种对社会文化的引导及传承;对个人而言,是一种综合文化素养的体现;投资获益只是普通路径。现今的问题是对前两点遗忘或忽略,过分看重最后一点,所以好坏真假乱象纷呈。

小佑轩画廊艺术总监刘志强则认为,这个打分制对收藏艺术品、尤其是初入收藏行业的人具有指导作用。“打分制可以逐步成为行业标准,但是现有的这个百分制、较适合中国画即国画,可进一步对版面、油画、水彩画等画种细化。专业30分比分较大,因为非专业人士也有突出的画家;同样,风格30分比分也较大,风格的准绳是什么?也许只有等风格的标准定下后才能细分。我的建议是百分制中要有加分制,主要针对具有影响力、创造性和社会公认的画家,或者具有突出贡献的画家,加上10分或20分。然后大力推广80分以上的画家,建议收藏者谨防60分以下的画家。大张旗鼓宣传这个打分制,必然在书画界引起共鸣,目的是推介优秀的、具有收藏意义的艺术品,使群众的认识得到提高,把江湖画家的地头尽量缩小,让收藏品的质量提升一个层次。”

面对诸多争议,罗渊坦言,当初提出从六个方面判定艺术品价值的标准,目的实为抛砖引玉,吸引更多资深业内人士来参与讨论。“不管是持批评性的,还是持肯定性的观点,都必定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这标准,为刚入门的收藏者增加更有价值的审美视觉和参考意见。”他指出,六项标准中所指的专业背景,实为排除那些玩票式的或刚入行不久却炒作成大名家的书画作者,收藏一位从事绘画实践达30年以上(少数天才可放宽到10—20年)的画家的作品,其投资价值安全系数相对要比入行时间短的画家的作品高;而所谓艺术风格,是为了排除画匠式的画家,罗渊认为只有形成了自己个人的艺术风格,与其他画家的作品在某些艺术特点上形成显著差异,并得到艺术同行普遍认可的作品,才具有收藏价值,像齐白石、张大千、陆俨少等大师,在学术上都有自己的重要地位,其作品的艺术识别度都非常高。反之,只懂得一味模仿古人或同行的艺术品作品,没有多少意义。

相比罗渊的百分制,沁芳园主人何文发的“三个认可”标准显得更简单。他认为,一个艺术家是否值得去投资,必须经过三类人的认可:一是同行的认可,在艺术界和文化界,同行相轻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果同行都在背后说一个艺术家的好话,说明这个艺术家的人品、学品必定比较端正;二是评论家的认可,对于真正有学术操守的评论家来说,他们的眼里是容不得沙子的,对每一个艺术家他们都会条件反射地“鸡蛋里挑骨头”,如果评论家总体上比较认可的艺术家,应该也是比较值得去投资的。当然不排除有些人,会因为某些利益关系而说假话,这就需要投资者通过调查进一步去区分;三是收藏家的认可,收藏家这个群体比起艺术家和评论家来说都更加复杂而多元化,他们的眼光虽然参差不齐,但是基本代表投资收藏界的审美标准,如果在得到其他两类人认可的同时,也能够被收藏家这个群体所认知和认可,那么,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性肯定不会差。

以作品为本位

艺术品经营界,目前也有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共识,即以人为本位来作出投资判断往往有失偏颇,因为再好的艺术家也会有失手的时候,尤其是受到商业利益绑架或者因为身体健康等其他原因无法稳定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往往参差不齐,泥沙俱下,必须加以严格甄别。由此,业界也提出“以作品为本位”去判断艺术家价值前景的说法。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和收藏家自身审美能力的整体提高,这一提法更加受到市场的重视。

不过,回归到作品本身,应该如何来对其投资收藏价值作进步的判断呢?目前业界又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以学术的标准来认定,而另一种则认为应该以市场的标准来认定,所谓市场标准,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标准,即商业标准。

近期,笔者在善言斋专栏主持讨论“雅与俗是共融还是对立”的问题时,就遇到业界专家的激烈争论。事实上,在这个话题的讨论中,雅代表着学术标准,而俗代表着商业标准。

收藏家高鹏飞指出,美是有个性的,你认为美他不认为美,美术界认为有学术美的绘画作品只能代表美的一种方向,并不能代表社会公众时代的审美价值。从理论上说公众的时代审美要迟于美术界时代审美视觉,美术界当积极引导公众审美,创造出当代更多优秀的雅俗共赏的作品。画坛有老夫子一味追求雅容不得半点俗,全然不顾笔墨当随时代封建意识浓厚,而造成中国画坛千人一面的状况。古人说的甜俗只代表那个时代的审美观,根本代表不了当代。他觉得何百里、叶泉、刘憝善、卢禹舜等就较好地解决了雅俗共赏的问题。因此,高鹏飞先生赞成雅与俗共融,主张投资者就应该买雅俗共赏的作品。

对此,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彭文斌则认为,“雅俗共赏”较传统绘画思想“尚雅贬俗”的标准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打着雅俗共赏的旗号创作拙劣画作并加以吹嘘,降低了艺术创作的水准和误导了艺术美学的欣赏。因此,雅俗共赏这一审美标准的提出及其当代境遇是值得我们冷静思考和分析的!“雅俗共赏”这个审美标准,在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把不同的尺子,如何在绘画审美活动中落实,是一个极复杂的难题。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和现代文化领域内,雅、俗两大美学思想类型并未达到人们期望的相互促进的理想结果。“雅俗共赏”至今仍然是理论上的一厢情愿,现实文化中,不乏一波又一波的俗化浪潮打着“雅俗共赏”的旗号蚕食着高雅艺术,造成了艺术水准的跌落,究其因缘,我认为是大众对艺术品味的理解、对艺术审美的评判、对艺术思想的追求已经背离了近一个世纪。

不过,对于一般的收藏者来说,雅与俗是非常抽象化的审美标准。有没有一些比较容易被平常人所掌握的具体标准呢?何文发认为,能够同时踩中学术和商业这两个点的作品是最值得投资的。所谓学术,就是艺术家的表现手法放在传统理论框架里边,能够看得出来路,认得出创新,简单来理解就是既有传统特色,也有个人的艺术风格。所谓商业就是,作品的风格和题材要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要,譬如,收藏者喜欢有喜气、正能量的东西,艺术家最好不要搞得一团黑或者满纸负面情绪。只有在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的基础上去谈学术传承,才是有意义的。

在怎么判断一个艺术家作品的价值前景的问题上,知名策展人、艺术经纪人郭宇宽最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把刚刚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和在国际上备受推崇的艺术家邱世华作了非常深入的对比,进而提出只有原生的、孤绝的东西,才最具有收藏价值。在他看来,这两位前辈都是因为在如何把中国传统的东西重新阐释和提炼,完成了现代性的转化,提出了自己独特而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哪怕是一点点突破性的贡献,也是很了不起的。也正因为这样,他们能够在相应的学科历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以策略为本位

在深入比对艺术家的综合素质和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市场认可度的同时,大多数的艺术品经营机构还会根据自己独特的投资策略来综合判断到底是买还是不买。

何文发1995年开始介入书画收藏,最开始是收藏近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后来因为市场赝品泛滥受到严重伤害才转向收藏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二十年来,他收藏的老中青三代画家作品不计其数。何文发回忆道,新世纪之交,他开始大批量地收购陈金章、周彦生、许钦松、方楚雄、陈永锵等岭南线名家的字画。2006年以后,一线名家作品市场行情爆涨,他又逐步把重心转移到孙戈、张彦、周正良、林蓝、张东、刘诗东、胡锦雄、方瑞等中青代的作品。何文发表示,因为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其作品的市场成长期很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紧跟市场来制定不同的投资策略,在藏品配置中形成合理梯队和组合来让资金良性循环。中青代的作品未来市场空间可以无限想象,而且我们可以收藏到他们当中的一些代表作。像杨之光、陈金章和林丰俗这些一线名家的代表作,现在不可能流通到市场上。而还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中青代则愿意跟何文发这样的大收藏家合作。为规避中青年画家作品良莠不齐的风险,何文发会到专业的画展上去挑选一些获奖的作品,另一方面,还会在一些已经正规出版过的作品集里边寻觅投资对象。不过,经营中青年画家的作品虽然有着比较明显价格优势,但是,作为“潜力股”,这类作品在市场上的回报期要比线名家的作品要长很多。何文发为了让有限的资金能够实现良性循环,也会对不同画家的作品进行组合投资。“我的投资结构根据投资周期不断调整。”

罗渊十多年来收藏了上万件作品,即使是在整个行业调整最厉害的近两年,还在源源不断地收入新的藏品。他对笔者坦言,是因为自己坚定看好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基础,只要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不断走向繁荣稳定,民众对艺术品的收藏品味和需求就定会水涨船高。把握了大的方向,这条路走下去就肯定不会错。“艺术品投资是高门槛的行业,对一个人的资金、知识和眼光都有极高的要求。切忌盲从、蛮干。”罗渊特别提醒道,“如果带有投资目的踏足收藏圈,肯定要寻找那些升值空间最大的画家的作品。我个人的做法,习惯于避开当时的市场热点,追逐那些还没有被其他藏家重视或被市场充分挖掘的艺术‘潜力股。因为投资‘潜力股的成本低,利润想象空间大,而且容易上规模。尤其是当你要使用杠杆的时候,盲目去追高会加大自己的投资风险。”

雅昌艺术网专栏专家、资深藏家刘九洲也把书画投资看成是既拼资金又拼知识的行当。因为多数资金实力不够的投资者最初都会先选择到价格门槛较低的一级市场去寻找机会,而这一板块往往也是最乱的地方。就像买创业板的股票样,如何从垃圾股中找出最有成长空间的潜力股,就很依赖知识和眼光了。面对汗牛充栋的市场,要想买到能够增值、保值的作品,必须提高自己的美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这一方面要靠自己平时通过阅读不断积累全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实践不断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去加强对不同艺术家和作品的分类认知及学术梳理。

王彪也认为,一定要多看,多体会。艺术收藏,绝不可追求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只有做足功课,才能降低自己的投资风险。同时,不要把艺术品仅仅当成是一种投资工具,而应该把它当成是一种精神财富,多关注它的文化功能。

猜你喜欢

艺术品画家艺术家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酷炫小画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