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画中的抗战

2015-12-25孔祥宇

百年潮 2015年12期
关键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漫画

孔祥宇

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漫画家们以漫画为武器,发出“漫画战”的呐喊,漫画被誉为抗战期间最有效、最普遍的宣传工具。下面以抗战时期的漫画为媒介,来重温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日本侵华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以上漫画反映了日本的侵华行动愈加明显,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耗子不会生蛋》寓意明显,东三省属于中国国土,日本这只“耗子”是生不出“东三省”这只蛋的。《谁家天下??》显示出日本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范围,北方的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区都插满太阳旗,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华北名存实亡。

解读:日本侵华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1927年7月,日本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日本天皇呈奏题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的文件,提出了日本对外扩张政策的总战略:“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从直接原因来看,1930年日本卷入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统治集团为了转移本国人民的视线,缓解其政治经济危机,决定加速推行其“基本国策”。1931年,日本通过在中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攫取了中国东北三省的权益;1932年,通过发动一·二八事变和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使上海成为日本侵华的重要基地;1933年、1935年,通过分别签订《塘沽协定》和《何梅协定》,日本进一步控制了华北地区。但是欲壑难填的日本帝国主义不满足,试图将整个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七七事变以后,日本掀起全面侵华战争。

2.日本侵华罪行

上述漫画反映了日军侵华造成的部分罪行和伤害。《兽行》反映的是侵华日军在中国烧、杀、淫、掠等惨绝人寰的罪行。《敌人飞机的目标》显示出日军的轰炸机连图书馆、博物院、印刷所等非军事目标也不放过,殃及普通民众和设施。《再会罢!北平!》揭示的是北平、天津、河北等地高等院校为避免日本毁灭中国的高等教育,向西南大后方迁移。

解读:日军对中国的大规模武装侵略及其在占领区的殖民统治,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杀害了大量中国平民和被俘战士;大肆掠夺中国的资源、财富和劳动力,推行其“以战养战”策略;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日本侵略者按照“以华制华”政策和“思想战”的方针,在其占领区大力推行奴化教育,企图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抗日救亡运动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以上漫画反映了九一八事变以来的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与《学生救亡运动的一幕》反映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采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在对日妥协退让的同时,打击国内的救亡团体(如“七君子事件”),压制国内的抗日救亡运动(如“一二·九运动”)。《联合全国抗日部队一致抗日去!》反映的则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各政治力量呼吁建立全国范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御外敌。

解读: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的背景下,南京国民党政府却采取妥协退让的“不抵抗”政策,一方面冀求国际联盟的调解和干预,一方面压制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运动。把各种要求抗日的力量汇合起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御外敌的历史使命落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加深和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新形势。经过瓦窑堡会议,中国共产党决定凝聚力量,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中共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从敌强我弱到抗战最后胜利

以上漫画显示了在抗日战争中敌强我弱的态势下,中国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一些因素。《粉碎敌人的离间》与《看了汉奸汪精卫的前面,再看他的后面》反映了保持团结,反对妥协求和,维护和坚持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的取胜之道。《万里赛跑》与《游击战不仅牵制敌人,而且袭击敌人》揭示了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实施的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持久战和游击战。

解读: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实力差距明显,存在着综合国力、武器装备、官兵素质等多方面的差距,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最后能够取得胜利,关键是始终坚持和维护了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以全民抗战的形式体现出对日作战的优势。另外,中国军民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对日战略战术,如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持久战略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游击战略,有效地保存了自己,打击和牵制了敌人。再加上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外部援助等其他因素,中国最终创造出以弱胜强的抗战奇迹。

以上漫画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影响。《今日之日本》与《联合国树》显示的是抗战结束后日本与中国不同的历史命运,战败国日本沦为美国的傀儡,参战士兵下场悲惨,民生凋敝等,而战胜国中国的国际地位则大大提升,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武装我们的头脑》与《磨去胜利剑上的锈痕斑斑》则表达的是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不同的发展状况,对抗战后国共两党的斗争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读:抗日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可谓深远。抗战后中国不仅收回了大量权益,国际地位也大大提高。抗战对国共两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抗战期间国民党内部的“营私”“贪污”“苟且”等导致该党“自不振作,早已失却以党治国精神”(蒋介石语),中国共产党则通过不断努力迅速成长,党的建设成就斐然。时任国民党党员的郝伯村曾回忆说:“我当时已是军校毕业、入党四年的年轻党员,但完全不知道党的决策文件和教育,故常闻党的决议决而不行。反观毛泽东《党的建设》,每次党的决议后,以其严密坚实的组织体制,展开全面持久的学习与讨论,落实其成果,成为全党共识,……而具有无比的战斗力。”总之,如刘大年先生所言,抗日战争时期除了日本的力量由强变弱,由军事胜利推进到最后彻底失败的演变外,另一种演变是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力量朝相反方向行走,人民力量空前强大起来,从而为抗战胜利后新旧中国的决战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编辑 王 雪)

(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漫画
我们家的抗战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罗登贤与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聂荣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践行与发展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建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共产国际中国问题研究小组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