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世界更公平迪顿 逃离不平等

2015-12-25

时代人物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诺贝尔经济学奖成长史经济

10月12日,2015年诺贝尔奖公布最后一个奖项“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英国微观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获此殊荣,独得800万瑞典克朗。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新闻稿中表示:“为了制定增进福利和减少贫穷的经济政策,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个人消费选择。迪顿在提升这类理解上,无人能出其右。”“借由强调详细个人选择与整体经济结果之间的连结,他的研究有助于改变现代个体经济学、总体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风貌。”

今年69岁的迪顿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拥有英、美双重国籍,1974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83年起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学与国际事务教授至今。

对于得奖,迪顿表示十分欣喜,也对决定颁奖给关心全球穷人的研究感到欣慰。他表示自己虽预期全球的赤贫人口将持续减少,但不会因此怀抱“盲目的乐观心理”。

在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中,迪顿因三项相关的研究而获奖:一是他和同事米尔鲍尔约在1980年发展出可供评估不同商品需求的一套系统,二是约在1990年,完成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研究,三是他在其后的数十年,通过入户调查资料,从事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与贫穷程度的衡量研究。

对于迪顿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当人受到外部冲击后消费行为会发生变化,比如遭遇经济窘境,以后都会花钱节约;但迪顿经过统计调查后发现,当遇到股灾、金融危机等负面影响,人会在短期内缩减开支,而长期看,消费行为会“出奇”地与遭受负面影响前保持一致。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说,迪顿分析过世界各地的收入、健康和福祉之间的关系,他发现,高收入得到的是生活满意度,但不是幸福本身,而低收入与较低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情感福祉相关。

在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之前,迪顿出版的著作《逃离不平等》,阐释贫穷的根源及后续影响,时间跨越长达250年的经济史研究。

我们借助《纽约时报》对《逃离不平等》的书评,来了解一下迪顿的观点。

迪顿在书中表示,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史可以理解为“大逃亡”的历史,借市场之力,发达国家率先逃离了贫困、疾病和不幸,而许多发展中国家仍在“大逃亡”的道路上。

前现代社会人均寿命仅30~40岁,他们一生中都有挨饿的经历,其中80%的人属赤贫阶层。这其中,有制度因素、科技因素、商业因素、文化因素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天,有的发展中国家已改变了这个局面,有的却依然如故。

其实只要推广廉价的抗生素,就能延长人类的平均寿命,可仅靠市场够吗?

现代人一生下来就被注射了各种免疫针,这是作为前提接受的,我们并没选择过,换言之,我们得到这些基础性的东西,因为有政府保障,而不是因为有市场。这恰好说明:逃离贫困,政府有责。

现代化不只是市场的成长史,也是公权力的成长史,只有它不断担负起新的责任,传统社会才有了“逃离”的条件。

在《逃离不平等》一书中,迪顿还写道:“世界上至少有10亿人的生活水平处于发达国家100年前的生活水平状态。我们没能让他们摆脱贫困,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应当受到指责。”迪顿以一位经济学家的责任感和道义感阐释了经济的美德,注重经济的平民性、公平性和进步性,不做花哨的经济学家。这也许就是迪顿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美德意义。

猜你喜欢

诺贝尔经济学奖成长史经济
我的阅读史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花呗4年“成长史”:危机、克制和取舍
契约内在机制剖析和最优设计
议诺贝尔经济学奖探讨经济发展课题
“口”和它的小伙伴们的成长史
猫咪成长史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