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误区,打响文言实词释义攻坚战
2015-12-25贺小青李雪松
贺小青+李雪松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还是对文句的翻译,都涉及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且覆盖面大,分值高,失误率也较其他知识点要高。
1.忽略一词多义
古汉语词汇具有多义性的特点,一个词往往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于是命题者往往在这里给考生设置陷阱,考生一不留神就会答错。
示例: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错因分析】“季”在古汉语里有六个义项:①季节,一季三个月;②指一个朝代结束了,如季世;③指一个季节中的第三个月;④在兄弟排行中排第四,如季弟;⑤少,幼;⑥姓。示例的解释是选用了第一个义项,但是秋天本来就是一个季节,再将它解释为“季节”就有重复之嫌。再联系“天地始肃”一句,即可知“季”其实应该解释为第三个义项,也就是秋天的最后一个月。
2.忽略文段语境
对于大纲所要求的文言实词的各个义项,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忽略了具体语境,对实词含义生搬硬套,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高考考查文言实词时,命题者往往会从语境设题,考生的出错概率较高。
示例: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错因分析】根据前文“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以及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当时断不可能认为他们品德低下,而是认为他们见识浅陋。
3.忽略词间搭配
这里说的搭配不当,主要是指句子中动词和宾语之间的搭配不当,以及附加成分与中心语之间的搭配不当。在文言文表达中,什么成分都可以省略,唯独谓语动词不能省略。所以解释实词时可以通过分析词语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分来判定词性,进而推知意思。
示例: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错因分析】句中“条”和“上”的翻译很关键。一个句子中必须要有谓语动词,根据这个原则,可以判断出“条”和“上”这两个字在这里充当动词,因为它们后面分别接了宾语“利弊”和“巡抚张公”。译文:他分条陈述利弊,呈报巡抚张公,张公看了后击节赞叹说:“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4. 不分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
单音节词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这种词在书面上通常就是一个汉字。在古汉语中,两个连用的单音节词往往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双音节词的意思。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地”和“方”是两个单音节词连用,释义时应分别解释为“土地”和“方圆”。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考查的实词,绝大多数源于教材,但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实词多达120个,除了实词的诸多义项,还有实词的迁移和运用。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对考生准确而快速地解答文言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1.语法分析法
一般来说,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实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推断词意提供了依据。比如,《过秦论》中的“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
(2015年湖南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古人常有是训矣 训:斥责
【分析】 通过结构分析,可以发现“有是训”是一个动宾短语,“训(典范)”为名词,充当“有”的宾语,“有”应是动词,所以“训”不是“斥责”之意,正确的解释应为“典范”。
2.字形推断法
汉子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汉字的形旁和义符对破解文言实词的词意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来推断词意。比如,用“糸”作为偏旁的字一般会与丝织品、绳索有关。《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夜缒而出,见秦伯”,“缒”就是“用绳子往下吊”的意思。
(2015年福建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向人索衣食 索:搜寻
【分析】根据字形推断法,“索”的意思与绳索有关,是“索要”的意思。
3.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其中相同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形成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简易推出繁难。比如《过秦论》中“追亡逐北”是一个互文结构,“亡”和“北”都是指“败逃者”“逃亡的人”,整句意思为“追逐逃亡的人”。
(2015年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督天下援兵 督:督促
【分析】根据文言句法特点,可以利用上下文中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思。原文中的对偶句是“赐象昇尚方剑”,“赐”是赏赐的意思,我们可以推断“督”是率领而不是督促。
4. 语境推断法
语境推断法是判断实词的一种重要方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准确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意的钥匙。
(2015年四川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渝:违背
【分析】理解“渝”字,我们应该把“渝”字放到上下文语境中去推断,上下文是“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根据前文“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这是说青年求学的态度,我们可以判断“渝”是“退步”的意思。
5. 教材迁移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一般都能在课本中找到落脚点。因此,考生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考生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该实词涉及的语句或熟悉的一般词语、成语的用法,以此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分析】翻译句子的要点有“学者”“患”“徒”等实词,均是出自教材。观照课本,考生可以进行对照和迁移,意思分别为“求学的人”“担心”“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