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救灾知多少
2015-12-25本刊编辑部
今年4月,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造成数千人伤亡,多处文明古迹被毁。地震还导致雪崩,使不少登山者被埋。
在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面前,慌乱是人的本能反应。在技术发达的今天,了解一些科技手段来预防灾难、发出求救信号大有裨益。不妨看看救援人员借助了哪些高科技来挽救宝贵的生命。
预警信息
地震难防,难在预测。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推出的App“地震预警”能不间断地推送地震预警信息,包括地震的具体方位、时间、震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毁程度。对于地震多发区的居民而言,安装这款App非常有意义。
无需任何设置,开启应用后即滚动播放预警,并根据用户所在方位提供撤离指导。在地图上可清晰看到震源区域,方便再次预警或进行地质研究。
专业人士称,地震预报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争取撤离时间,保障人员安全,即使只提前几秒钟,也能大幅降低伤亡人数。但是,目前尚未有任何地震预警系统可做到100%准确。
另外,还有一款评分为四星的App“地震预报器”,用户睡觉时只要将手机倒扣到桌面上即可自动开启警报器,监测地震情况。
求救助手
在地震尤其是强震面前,所有电力和网络可能瞬间瘫痪。人若困在其中,怎样才能让搜救人员快速找到自己?此时切忌惊慌大叫,注意保存体力,可敲击身边的坚硬物体发出声响,或利用手机的闪光灯发出求救信号。
“手电筒终极版”App或许能助你一臂之力。这款App具备地震警报、报方位、海拔高度及经纬度、指南针、炫彩灯等特色功能。开启App后即可发出频率不同的灯光,由于闪烁方式有规律可循,搜救人员很快就能明白这是有人在求救。
用户可设置连续闪烁的时间,从最短30秒至最长10分钟,还可调节屏幕灯光的颜色和亮度,使其适用于各种场景。另外,在“万能”菜单中还可找到其他功能。
救援利器
一旦发生地震,除预警和自救外,外部力量的救援更为重要。这时需要遥感测量技术、生命探测仪和机器人齐上阵。
首先是遥感测量技术。发生灾难的地区,利用遥感动态技术可快速提取受灾范围、监测受灾情况,为灾后的救援工作提供实时资料。以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为例,36小时后才获得第一幅我国自主卫星的震区遥感影像。如果这一时间可缩短,就能为救灾工作提供更多时间。
在遥感测量中,无人机是重要的信息采集工具。它可快速起降,传回的影像资料能为救援工作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
接下来该生命探测仪上场了。它能探测到障碍物下是否有生物的体热、生命活动或移动等,以帮助救援人员确认搜救现场内部是否有人存活。按照功能不同,它分为红外生命探测仪(探测身体的热量)、音频生命探测仪(探测声波及震动波)以及雷达生命探测仪(探测人体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微动)。
在汶川大地震的搜救中,中国及世界各国的专家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出了数万名被困的同胞。
现场救援时,机器人能进入人类无法到达的区域,包括废墟以及污染区。2013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救援队首次采用3款国产救援救灾机器人协助开展地震救援工作。
另外,高清视频的远程医疗系统可集中全球的顶尖医学专家,为地震受伤者提供诊治。只要条件具备,远方的专家可以随时提供“现场”医疗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