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宅男“探秘”记——访辽宁省大连市第十九中学初三学生李杨

2015-12-27李瑚

发明与创新 2015年38期
关键词:李杨探秘大赛

文 本刊记者 李瑚

出于对大千世界的好奇,驴友们毫不犹豫地背上行囊、游走四方;而那些“深居简出”的宅男们对之不屑一顾,执著的个性让他们更愿意待在家里钻研问题。来自辽宁省大连市第十九中学的初三学生李杨就是这样一名宅男。

衣着简单、不修边幅,喜欢宅在家中,沉默寡言、不屑交际,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宅男的众多标签都与李杨契合,不同的是,看似宅男的他,却在科技创新的世界里遨游四方,开启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了解玩具、手机的结构,学习单片机、C语言,发明综合多种自理功能的家具系统、双模式居室开窗通风控制系统……

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15岁的李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小小年纪,便先后获得第九届中国少年科学院“预备小院士”、第十一届辽宁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意项目一等奖、第四届大连市青少年电子科技制作大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拆物专家

一支铅笔、一个玩具、一块手表,常人眼中的常见物品在李杨看来却不一般,他一定要把它们“四分五裂”,瞧个究竟。

上小学时,李杨第一次使用自动铅笔,可没写几个字,他就禁不住对笔动起了手脚,最终自动铅笔被分解成一个个小部件。通过观察,李杨了解了笔的工作原理,满足了好奇心。这次成功的“探秘”让他欣喜不已——原来小物品的身体里大有乾坤,只要动手拆开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手表的时针、分针如何转动?手机屏幕为什么会发亮?一个个疑问促使李杨不断进行“破坏行动”。把物件拆开后,这些问题得到了解答:齿轮传动、电极连接。对小学生来说,这些答案远比想象复杂,而正是这段“差距”,使李杨更起兴致,把家里能拆的都拆了。

对李杨的“破坏”行为,妈妈并没有责怪之意,而是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为他配上专业的工具箱,其中大大小小的螺丝刀就有十几把。不仅如此,妈妈还在一旁“煽风点火”:“要是能重新组装好,就给你买零食吃。”

在妈妈的鼓励下,李杨每次都坚持到底,拆完了一定会努力组装好,遇到难题时,他就在电脑上搜看视频自学。几年下来,他很少失手,因此常得到零食奖励,长成了一个小胖子。

与机器人“谈恋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娱自乐的拆卸游戏已不能满足李杨的好奇心。刚入初一,他就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对象——机器人,并参加了学校的机器人小组。只要编写出不同的程序,机器人就能做出不同的动作,这让李杨犹如发现了新大陆。“刚开始接触编程时觉得特别难,但只要机器人动一下,我就非常高兴,又有了迎难而上的决心。”每个周末,李杨都跟着科技老师宋国松学习,而机器人的一举一动都能牵动他的心。

相处过程中,李杨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让宋国松老师印象深刻:“每次下课后,学生都要打扫卫生。即便是这种小事他都非常认真,垃圾里各种小零件都会被他捡出来。这似乎与科技无关,但培养了他的眼力,与机器人、电子制作需要精准的分辨力息息相关。”

初一暑假,2014年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在郑州举行,原本计划参赛的老学员意外退出,出于“救场”的心态,宋老师让李杨替补。

李杨(右二)与队友向参观者介绍作品

除了组装模型,参赛选手需得学焊接、练调试。虽然李杨平时没有进行过相应的训练,但他很快便进入角色,短短半个月,“综合多种自理功能的家居系统”就出炉了。只要按下遥控键,床、窗帘、门都会自己动起来,而“自动加热电水壶”和“微波冷藏两用橱柜”更是解决了卧床病人喝水、吃饭的问题。

李杨不负家长和老师的期望,第二次进入全国科技赛场便拿到了大赛科技创新项目二等奖、模拟机器人项目二等奖和遥控探雷项目三等奖的好成绩。

成绩的背后是付出。对李杨来说,整个过程最辛苦的就是做模型。前期准备木材、螺丝钉、贴胶、电源、电路板等材料,画出设计图,用手锯切割出合适的框架,钉钉子、涂胶水、打磨上色,一步都不能少。为做出美观又实用的模型,他的双手常常会被锋利的边角划伤,或被钉子刺破,长期贴着创可贴。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请木匠师傅做模型?”李杨总会笑着回答:“一边做一边想,觉得不合适的地方就及时改进,只有自己做出来的模型才最合心意,一点小伤不算什么。”

由于多种原因,一年后,和李杨一起参加机器人小组的同学陆续退出团队。而李杨仍不离不弃,他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出“双模式居室开窗通风控制系统”,在智能模式下,该系统可根据室内、室外的温度、风速、降雨、扬尘、气味等自动进行窗户的开关控制;在遥控模式下,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选择。

带着作品,李杨一路过关斩将,进入第30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的现场,并获得了大赛创新项目一等奖。

不懈的求知欲

李杨探索未知世界的脚步并不止于此,《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物种起源》这些世界名著同样吸引着他。对他来说,这些名著太“高深莫测”,以至于看一页就要停下来,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后才能略懂一二。学然后知不足,他因此常常感叹:“平时学习的知识真是太少了,有一种小巫见大巫的感觉。”

李杨(左三)与同学合影

进入初三前,未曾了解化学的他好奇心十足,在暑期主动参加培训班,开始探寻另一个奇妙天地。情人眼里出西施,2H2O=2H2↑+O2↑这样枯燥的化学分解式都让他学得津津有味。

时间流逝,万物变幻,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李杨探索的领域可能会有所改变,而不变的是他对未知世界不懈的求索。

猜你喜欢

李杨探秘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Current oscillation in GaN-HEMTs with p-GaN islands buried layer for terahertz applications
Effect of sintering temperature on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borosilicate matrix blue–green emitting color conversion glass ceramics∗
蕨类植物大探秘
探秘解忧岛
探秘牂牁江
探秘“图不灵”
谁的爱情没有瘀青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