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教版数学教材的适应性调查研究

2015-12-25黄丽虹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浙教版华东师大人教版

黄丽虹

黄丽虹/浙江金华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浙江金华321022)。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不但引起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内容的变革,也引起了教科书编制体制的改革,由过去的“一纲一本”过渡到当下的“一标多本”,出现了教科书百家争鸣的现象,但教科书的选择需要考虑地区的适应性。自从数学新课程改革以来,浙江各地区先后使用了华东师大版、人教版、浙教版教材,而今学校基本采用浙教版教材。浙教版目前的使用情况如何,其他曾在浙江各学校被采用的教材的适应性如何,我们以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为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

表1 问卷样本的统计信息

一、调查概述

(一)调查对象的说明

美国的数学教育研究者凯伦(Tom Kieren)就提出数学教育三角形的描述:把课程(包括教材)、教学、学习比作三角形的3个顶点,分别对应3种人——课程设计者、教师、学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教材与教师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教材难度如何,要密切关注教师的意见。

(二)样本统计信息

本调查在2013年的11月份进行,采用了专门递送式。由于经济等现实条件的制约,调查仅选取了金华、杭州、温州、绍兴、丽水5个地区。在选择样本时,尽可能选取至少教完一轮新教材的教师,保证教师对“空间与图形”颇为熟悉。本次调查共发放120份问卷,结束回收问卷112份,回收率为93.3%,其中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93.8%,所得到的样本信息统计如表1所示:

(三)问卷信息

本问卷采用了结构型问卷为主,融合一个无结构型的问题。总体说来问卷分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教师基本情况,包括教龄、性别、曾使用的教材版本、目前任教年级、学校所处位置5个题目;第二部分是根据前面所研究的问题而得到的新教材难度情况调查,分为3个方面15个题目,具体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教师认为浙教版教材“空间与图形”的难度情况,从第6题到第15题。

2.教师认为浙教版、人教版与华东师大版之间教材难度的差异、与课程标准的吻合度,第16题到第19题。

3.教师对浙教版教材的意见与建议,为第20题。

鉴于本调查内容的特殊性,问卷题目选项并未采用统一的几级制量表。而在操作过程中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浙教版教材课程难度问卷统计

对浙教版教材的课程难度调查,大致来说,有12.45%的教师认为比较简单,67.3%的教师认为难度一般,同时也有20.25%的教师认为较难。根据统计结果,浙教版教材较适合浙江的情况。为了对比城乡差异,分别对市区和乡镇教师进行统计,得到数据如表2:

表2 城乡难度对比调查

从表2中不难看出,乡镇和市区教师对新教材的难度看法较为一致,市区教师较乡镇教师认为教材难度轻,这符合实际。而对比较难选项上,乡镇比市区仅多0.9个百分点,差距不明显。

就浙教版教材与课标的吻合度,有11.25%的教师认为教材要高于课标,83.75%的教师认为教材接近课标,仅有2.5%的教师认为教材低于课标。

对“空间与图形”哪部分难度最大的题中,给出的图形的初步认识、轴对称、三角形、平移和旋转、圆的基本性质、四边形、相似三角形和解直角三角形这几块内容的百分比依次为 1.331%、6.04%、2.024%、19.463%、13.523%、17.350%、28.178%、12.091%。难度最大的是相似三角形、圆的基本性质、平移和旋转。

同时问卷调查了造成知识点难度大的原因,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统计结果如表3:

表3 影响浙教版教材难度的主导因素

(二)浙教版教材习题难度的统计

就教材配套课后习题难度是否符合大部分学生认知的调查中,有14%的教师选择了对大部分学生太简单,51%的教师选择适合学生,而35%的教师选择对大部分学生有一定难度。对此问题,同样进行乡镇和市区学校的教师调查对比,得到数据(见表4)。

表4 城乡教师认为习题难度的调查

总体来说,乡镇和市区学校对教材课后习题难度的看法并无太大差异,乡镇教师认为习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难度过高的比例较大,相差有12个百分点。

在调查习题难度和课程难度的吻合度时,有46%的教师认为习题难度要高于课程难度,45.25%的教师选择它们一致,也有8.75%的教师选择低于课程难度。比较上面的数据,课程难度上,仅20.25%的教师认为比较难,却有35%的教师选择课后习题对大部分学生较难。这恰恰反应教材的习题难度要大于课程难度。

在调查教材课后习题与正文例题是不是配套时,有7.75%的教师认为习题比例题简单,有51.25%的教师认为难度匹配,也有41%的教师认为习题要难于例题。

根据已经建立的数学题综合难度的五个因素,问卷中对五个因素都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A、B、C、D是问卷中对应题的选项)见表5:

表5 习题难度五因素调查

新课改强调学习背景的设计,无论是章首语、引言还是习题都设计了实际背景。然而教材习题中的这些背景设置如何,有47.25%的教师认为背景符合学生实际,有31.5%的教师认为创设的背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有21.25%的教师选择教材中的教学背景只是虚设,用处不大。这就需要注意,如何创设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应当怎样巧妙利用情境使学生接受。

就推理能力方面,数据显示16%的教师选择推理能力要求较高,61%的教师选择适合学生,有23%的教师选择难度较低。

调查也表明新教材课后习题的运算量很低,仅有32.25%的教师选择较复杂,46.5%的教师选择适合学生,21.25%的教师选择运算量不够。

习题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知识点含量。23.8%的教师选择课后习题所含的知识点较多,57.42%的教师认为适合学生,有18.78%的教师选择偏少,从而导致题目简单。

问卷的19题为老师你建议浙教版的教材“空间与图形”的课后习题在以下哪个选项的题量应有所增加?

A探究 B应用 C理解 D识记

如此可以调查教师认为哪些方面应给予加强,也可以调查教师心目中教材的习题处于哪个水平居多。统计表明20.6%的教师选择探究应加强,55.65%的教师选择应用应加强,23.75%的教师选择理解应增加。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师对应用能力的重视,恰恰说明了数学是一门和实际广泛结合的学科。

下面是统计乡镇和市区教师对习题四个因素统计的对比结果(见表6)。根据数据表明,浙教版在浙江地区的使用情况良好,也符合学生的需要。

表6 城乡习题因素调查

(三)各个版本的教材难度调查

在调查中,有45位教师曾使用或熟悉华东师大版和人教版教材,其中有31人熟悉华东师大版教材,27人熟悉人教版教材,当然45位教师现均使用浙教版教材。各个版本的使用情况可见表7:

表7 使用各个版本教材人数汇总表

总体来说,在31名熟悉或使用华东师大版教材的教师中,有11名教师表示华东师大版教材的难度最大,即占35.484%。在27名熟悉人教版教材的教师中,也有14名教师表示人教版的难度最大,即占51.851%。另外45名熟悉浙教版教材的教师中,也有20名教师表示浙教版难度最大,占44.444%。依照这三个百分比,华东师大版难度最低,其次是浙教版,难度最大的是人教版。

在与课标吻合度的调查显示,浙教版、华东师大版、人教版与课标吻合度百分比分别是51.111%、35.484%、40.741%,浙教版教材的吻合度相对较高。

三、研究启示

(一)强调教材课后习题和课程内容相匹配

新课程对学生的推理证明要求有所降低,导致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退化,主观上习题难度增加。于是很多教师反映使用浙教版教材,学生听课与作业有脱节现象。而利用课程难度模型计算方法,计算各三版本教材课程难度,得表8:

表8 各版本课程难度值

可以看出,浙教版课程难度已是三版本中最大,但仍有很大比例教师认为习题难度大于课程难度。不妨借鉴国外的数学教材,充分发挥“图形”这种特殊材料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发展起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认识空间图形的机会和活动,以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降低课后习题难度,使之与课程难度相吻合。

(二)借鉴各版本的编排方式

如浙教版中“相似三角形”调查结果显示难度最大,追其原因时,近30%教师认为教科书内容顺序安排不合理导致,不妨借鉴华师大版与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方式降低难度。

(三)浙教版在浙江的适应性

从调查数据可以得到,浙教版教材基本符合浙江实际。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建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九年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范良火.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九年级)[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5]史宁中,孔凡哲,李淑文.课程难度模型:我国义务教育几何课程难度的对比[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51-155.

[6]李淑文,史宁中.中日两国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8(6):72-74.

猜你喜欢

浙教版华东师大人教版
沐春风感受名师风采——华东师大培训心得
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教材《圆及其性质》相关章节为例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遇见你时如梦方醒
数形结合思想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谈《 我是小小安全员》“童真”课堂教学心得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磨课中的八“磨”八“度”——以华东师大版第25章第2节“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为例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