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窦内窥镜下高频电刀手术治疗鼻窦良性肿瘤50例疗效分析

2015-12-25郑志刚何本超李建勇

微创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电刀内窥镜鼻窦

郑志刚 何本超 李建勇

(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天门市 431700)

鼻窦良性肿瘤种类很多,常见的主要有血管瘤、乳头状瘤和骨瘤三种[1,2]。目前对鼻窦良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方法,彻底切除肿瘤,从而防止肿瘤的复发[3]。然而以往临床上多采用鼻侧切开术,其缺点是损伤面大,面部会遗留瘢痕,影响美观,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很难接受。近年来,不断发展的鼻内窥镜手术克服传统手术的缺点,在治疗鼻腔鼻窦良性肿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5]。高频电刀是现代医疗手术的重要设备之一[6],可取代一般的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具有出血少、杀菌、时间短、成功率高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经CT及鼻窦内窥镜检查等确诊为鼻窦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行鼻窦内窥镜下的高频电刀手术)、对照组(常规鼻窦内窥镜切除术)各50例:研究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39~61岁,平均年龄(47.9±5.2)岁,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鼻出血、头痛、嗅觉下降等症状。病理报告显示,50例中鼻窦血管瘤21例,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4例,鼻窦囊肿11例,鼻窦神经纤维化瘤3例,鼻窦骨化纤维瘤1例;对照组50例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0~62岁,平均年龄(48.2±5.4)岁,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鼻出血、头痛、嗅觉下降等症状。病理报告显示,50例中鼻窦血管瘤20例,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5例,鼻窦囊肿12例,鼻窦神经纤维化瘤2例,鼻窦骨化纤维瘤1例。除血管瘤患者外,其他类型者均于手术前进行常规的病理活检,并通过CT扫描来确定肿瘤的性质以及侵犯范围,对神经纤维瘤和血管纤维瘤患者于手术前做血管造影和选择性供瘤血管栓塞。术前做好胸透、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后,均于全麻下实施手术治疗。

1.2 仪器设备 德国Wolf鼻内窥镜,包括视角为0°和30°、直径为4 mm的光纤照明系统,摄像及显示系统,动力系统、助吸系统及工作站等;德国ERBE高频电刀ICC50;各种角度和类型的鼻窦钳;直形和弯形的吸引器等。

1.3 手术方法 选用1%地麻液作为麻醉剂,使鼻腔黏膜进行收缩。在鼻腔一侧后端放入0°鼻内窥镜。在屏幕显像中观察诊断鼻孔闭锁的范围和位置。使用长注射针头注射1%利多卡因在闭锁膜的边缘浸润麻醉。从闭锁膜与鼻中隔交界处开始,使用高频电刀沿膜周边进行切割。切割的同时吸净烟雾直到闭锁膜切除完全,从暴露的后鼻孔处,窥清鼻咽部及咽鼓管咽口为止。相同方法进行对侧手术。术后使用鼻底等长、直径1 cm的硅胶管分别伸入两侧鼻腔。鼻腔内部用生理盐水冲洗2次/d,地塞米松、1%麻黄素、庆大霉素三种混合液滴鼻3次/d。复诊每周1次,同时对切口处痂皮、腔内分泌物、粘连以及肉芽组织进行清理,硅胶管在术后7~9周取出,同时用生理盐水抗生素混合溶液清洗鼻腔,1~2周复诊1次。对照组除不采用高频电刀外,其余步骤同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和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采用高频电刀,手术的成功率达100%(50/50),术后仅1例复发。对照组成功率为96%(48/50),术后6例复发,4例发生转移,2例恶变。研究组的手术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手术方式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论

在鼻、鼻窦内窥镜外科技术未成熟时,除局限于鼻腔内的小的良性肿瘤采用鼻内手术切除外,大多数鼻内肿瘤是采用鼻侧切开、柯陆或是揭翻径路的手术方式[7]。虽然这些方法能够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从而彻底清除肿瘤,但在治疗同时也损伤了患者面部的正常结构,造成面部留下瘢痕,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随着鼻内镜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由于鼻内镜手术具有进路简便,视野清晰,损伤小,术后恢复快,面部不留瘢痕等优点[8],已经成为多种鼻腔、鼻窦良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然而鼻窦内窥镜手术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止血和手术操作很难同时进行。术中出血造成视野模糊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难题。因此,需要寻找改进的手术方法。

高频电刀的原理是利用密度极高的高频电流对生物组织的局部产生集中热效应[9]。不仅能够在一瞬间产生大量的电流使组织液化或爆裂成一个不出血的平坦且窄的切口,还可使血管中的血液凝固到一定的深度,完成切口止血工作,达到凝固或切割之目的[10]。加之,高频电刀本身具有十分完善而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中使用的高频电刀具有体积小、安全性高的优点,能够在鼻腔内活动自如,精确地完成各种切口的整齐切割而不出血或出血极少,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切割过程中不出血就能保证清晰的视野,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本研究显示出了高频电切手术的优越性,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阿依恒,亚力坤,亚 生,等.鼻腔鼻窦少见良性肿瘤临床特点及手术径路选择[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2):213-215.

[2] 吴雅菲,朱尚勇,刘若川,等.超声在鼻和鼻窦良性及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4):292-296.

[3] 徐 珏,刘权荣,沈 强.鼻及鼻窦良性肿瘤77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37 -38.

[4] 古庆家,李静娴,樊建刚,等.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的初步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27(23):1287 -1290.

[5] 邹 艳,陈舒华.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J].广东医学,2001,22(7):612 -613.

[6] 程义局,朱 辉,王 可.电子支气管镜介导高频电刀治疗气管支气管内良性肿瘤84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11):1077 -1078.

[7] 刘磊峰,曹志伟,季文樾,等.鼻内镜技术用于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的治疗[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3):2502-2506.

[8] 冯春英,柯朝阳,刘 倩,等.鼻内窥镜下结合鼻腔解剖手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6):721 -723.

[9] 张 剑.高频电刀的安全保障体系[J].医疗装备,2013,26(1):92-92.

[10]张红远,张祖进,李 辉,等.浅谈高频电刀原理及其安全防护[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105 -106.

猜你喜欢

电刀内窥镜鼻窦
医用高频电刀波峰因子质量检测及其应用研究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强生ENSEAL® G2 高级双极电刀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