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小的时候背诵些经典不错

2015-12-24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印刻低龄消化

比如《论语》《庄子》等,思想纯正,语言优美,等孩子大了再慢慢消化。

Q:我孩子刚两岁,经常给他读些唐诗宋词玩。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孩子竟然都记住了。但是他也不懂都是啥意思,感觉就是死记硬背的。听人说死记硬背没啥好处,真的吗?

A:咱中国的传统教育很提倡孩子小的时候背诵经典。很多人就说中国人缺乏创造力,从小只知道背书,不懂得思考,以前我也以为这种教育很笨拙。

现在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遇到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适用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

对于低龄儿童来说,背诵他们不理解其意义的材料并非难事。从出生到两岁,短短两年时间,孩子就可以掌握大量的词汇,可以熟练使用口语。这所需要的记忆量是非常惊人的。成年人学习外语时,想要达到同样的水平,至少需要几倍的时间。人有一种本能,低龄儿童有巨大的无意义记忆能力,此时应满足儿童语言学习的需要。这种死记硬背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会逐渐降低。

从西方引进的现代教育中,背诵的量比较少。让孩子学习东西,都以他们能理解的为限。这样做的好处是,因为孩子懂,所以比较有兴趣。但是智力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低龄儿童有死记硬背的能力,中国传统的教育利用这个能力,在这个时间段让他们多背诵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就被深深地印刻到他们脑海中。儿童的智力资源就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当时他们并不懂,等他们长大,有了理解能力之后,就可以去深入理解这些早年间记忆下的东西。这就仿佛一条蛇,在食物资源丰富的时候,应该尽量多吞下一些东西,在以后缺少食物的时候再慢慢消化。长大后,他们“生吞”的能力不足了,但是消化这些东西的能力提高了,这时,可以再去消化它们。如果不这样,将来消化能力提高了的时候,肚子里的存货却不够多,最后获得的营养也就不够多了。

也许有人会问:“长大后,也可以随时读这些经典啊?”要知道,小时候记忆的东西,我们对它们印象更深刻,它们对我们的影响也更大。长大后阅读的东西,似乎就浮在相对更表面的地方,对我们的影响会更小一些。长大后学习的外语,无论你学习得多么卖力,用了多少时间,我们都很难对它有母语的那种熟悉和擅长。低龄时背诵的经典,就如同母语,它仿佛是融化在你的血液中。

当然,即使是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当一个人长大后,背诵也不再是主要的教育方式,而需要更多的理解性学习了。

传统中国之所以可以用背诵的方法,是因为传统中国的教育中没有数理化,没有白然科学的内容。传统中国所学习的是人文经典,这些内容并不很适合用逻辑思维去理解。

要想懂得一首唐诗的意境,用逻辑思维是根本没用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中国有“童子功”的说法。像我,因为童年没有背诵传统经典,虽然后来也学习,但总不如民国的那些学者们功力扎实,就因为没有这个童子功。

还需要明确一点,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传统中国教育中,学习经典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获得“工具性”的知识,而是为了进行精神品质的熏陶。背诵经典,是为了感受经典,是为了熏染经典中的人文精神。要达到这个目标,背诵特别是低龄儿童期背诵是一个更合适的方式。

早期用不加思考式的背诵,那些背诵的内容比较容易成为人的信念而不仅是知识。这是一种叫“印刻”的心理现象(就像小鸭子刚孵化出来时,第一眼看到的运动物体是啥,它就一直跟着啥)。在这个印刻的过程中,人是不进行推理思维的。因此,信念也是没有理由的。背诵不是唯一的印刻方式,家人的话语、行为也是。

所以说,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从小能有一种好的信念,让他背诵好的经典,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但是,选择经典也很重要。现在很多人让孩子读的《弟子规》,在我看来,里面精华糟粕混杂,不能

代表儒家的真精神。倒不如让孩子直接背诵《论语》《庄子》等经典,不仅思想更纯正,而且文字更美。

猜你喜欢

印刻低龄消化
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问题研究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现代科技“印刻”古老非遗传承
现代科技“印刻”古老非遗传承
母亲印刻,孩子的起跑线究竟在哪里?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布朗姐妹:胶片印刻40年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低龄儿先天性并指
低龄未婚先孕者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