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定位分析
2015-12-24朱凯
朱凯
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适应形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如何科学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不仅事关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和学校结构层次的优化。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定位应从办学类型、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教师队伍、课程设置等方面做起。
关键词:地方;本科;转型;定位;分析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是完善高等教育结构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突破口,是提高普通本科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有效解决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断头”问题的必然选择。与历次重大教育改革一样,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一项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强势推动的重大改革。然而,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项新的改革举措,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长远的系统工程,这对传统本科教育来说无疑是严峻的挑战。
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也让高等教育呈现出了多种层次与形势,但是无论高等教育经历怎样的改革,都需要承担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科学研究等多项职能。应用型院校以应用型办学为定位而并非以科学办学为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在本科院校从科研型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教育部门以及政府部门有必要对本科院校的发展做出整体布局,并引导本科院校在发展中进行科学的定位、合理的分类以及突出特色。而对于本科院校而言,则需要实现办学思路的解放,在作出明确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对应用型学校、开展应用型教育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面达成共识。
一、办学类型定位
办学类型是社会赋予学校的历史使命,办学类型定位是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位置的选择,它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实际上是对高校自身的“身份”确认。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都是国民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只有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对于高校的类型有多种划分标准,从行政隶属的角度,可以分为教育部所属院校、其他部委所属院校和地方政府所属院校;从办学主体的角度,可以分为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从高校职能发挥的不同,可以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院校;从学科属性上,可以分为综合性大学、多学科性大学以及单科性大学;从高等教育的内容性质角度,可以分为学术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等。应用型人才主要是由教学型院校培养的,教学型院校的实质就是应用型院校。
二、办学目标定位
办学目标定位是指在某个较长的时期或某一阶段内,对学校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的科学决策和创新性思考。就是确定高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处于或将要处于的位置,它对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结构、办学特色、办学层次起着规定性作用。
地方高校在制定办学目标时应遵循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了解和把握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长远的眼光审视学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根据自身的办学优势找准自身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结合点,把办学目标建立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基础之上,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己任,积极主动地参与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努力使学校的目标定位既体现前瞻性,又体现可行性。
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是高校对人才培养规格、方向等方面的定位。高等学校不同的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也各不相同。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定位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体现为:具有良好的人格、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组织管理和人际协调能力。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相比,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更强调应用性。理论基础更为系统扎实,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更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更强,发展后劲更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既要区别于专科学校,又要避免重走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老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顺利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四、学科专业定位
学科专业定位是指高校设立的学科、专业门类多少及其在整个学科专业体系中的地位和比例关系。学科与专业建设水平是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标志,分别体现了高校的科学研究职能和人才培养职能,并决定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办学特色、社会地位及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应依托专业建设去拉动学科建设,走学科与专业建设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应紧扣学校办学和发展定位,做好顶层设计,以专业建设为龙头,通过科学研究不断完善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作为专业建设水平提高的支撑和保障,统筹规划学科专业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发掘现有学科与专业优势,积极改善科研条件、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为传统优势学科与专业的改造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又要根据地方支柱产业和资源优势,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学科,优先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专业,不断增强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五、教师队伍定位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灵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一切规划和实施都必然要靠教师来完成,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思想意识、能力状况,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质量。如果一所学校理念很先进,规划很美好,唯独缺乏具有完成该任务的教师队伍,缺少执行能力,这样就会造成设想终归还是设想,不能变成现实。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具有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应用型本科高校不能因为“应用型人才”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反更要通过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来提高本科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的效率,从而可以节省时间用来加强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形成。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可以有两大类型的教师:以理论为主的教师和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师。如果教师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都很擅,那是最佳状态,这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努力。我们可以提倡,但不能硬性要求。我们提倡理论型教师侧重理论研究的同时,兼顾与专业实践的结合,体现出理论研究的专业特点。理论型教师依然要加强理论的研究和理论的教学,不能因为是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就放低了理论的研究和教学的要求。如果这样,那就失去了本科的特点,变成了专科或中专了。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的理论型教师依然要向全国本科高等学校看齐,不断地在理论、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学术探索,形成理论的高度。
六、课程设置定位
专业性和实践性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的设置状况,直接决定了专业设置的性质,或者说是专业的支撑和保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质特征就是要有不同于以往的课程设置,这种课程设置与专业的设置相一致,既要体现出专业性,更要体现出实践性。专业性的课程既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既要考虑学科也要考虑复合;紧盯现实需求又要着眼于发展。实践性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实践课程是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唯一途。因此,实践课的设置、开设情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也是本科应用型高校的重要特征之一。实践课的效果并不仅仅取决于课时的多少,实践条件的状况、教师指导的水平等都影响到实践课的效果,影响到学生技能的掌握及专业能力的形成。在实践课程方面,不仅要看实践课程的比例,同时也要看理论课程是否与实践相结合。
总之,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作出正确的定位。
[参考文献]
[1]周卫东,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26):6-13.
[2]张福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本质特征[J].合肥学院学报,2010,(4)53-57.
[3]桑海涛.研究型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0):190-191.
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课题(课题编号:ZCCJ64-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