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2015-12-24曹美菊
曹美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导悟它。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面对当下这样一个多种思潮涌动、多元价值观碰撞、多种信仰并存的时代,大学生具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必须引起我们关注和加以研究的问题。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的重要
高校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合格人才的重任。高校也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率先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教育并转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践行,必将有助于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引导人们的价值选择,以点带面,引领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确立。
1.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国际国内意识形式领域的变化需要
21世纪以来,全球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尤其是全球化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渗透和影响日益加快的情况下,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价值体系所发生的碰撞,面对国际意识形态的影响,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正视全球化的同时,正确处理好国内国际意识形式领域的矛盾斗争,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而貌为自己创造出个世界。”马克思从当时的资产阶级发展现状来分析其在意识形态领域所推行的与生产方式一致的发展进程,表明了“它总是在一定的价值主体推动下,以某种价值为向度的历史进程”。因此,在面对内外部意识形态领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就要自觉提升民族文化和民族信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和价值导向作用。
2.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社会转型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的变革,过去单一的社会价值观念开始为不同形态的价值观所取代。价值观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主流与非主流的价值思想交锋中,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由追求精神上的崇高转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从重义轻利到义利并重,从讲求奉献到思考现实利益。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出现迷茫和混乱。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给高校的发展注满了生机活力,但同时一些不健康的价值观念也渗透到大学生的意识中,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高校遇到冷落,突出表现在大学生普遍抱着实用主义的学习态度,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道德品质的思想理论课极为轻视,学习的目标简化为找一份好工作,普遍缺乏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缺乏理想和远大的目标,“五子登科,香车美女”的市场经济腐朽价值观念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追捧。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这样的群体如果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社会的发展令人担忧,所以必须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来引导高校大学生大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拥护,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
3.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能够帮助他们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能够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他们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自觉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同时,大学生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他们走上社会之后将对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道德的建设和践行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这既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又可使大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4.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未来不仅取决于其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硬实力,文化实力也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一个民族的文化实力其中的重要方面就是这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没有积极健康的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是一个迷茫的民族、一个没有精神力量支持的民族、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我们需要在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认同下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具有重大意义。既然是全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求全社会普遍认同,这一方面离不开社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普遍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对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高校是理论界、学术界汇聚的地方,是不断产生和传播新思想、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的重要阵地,成为新思想新价值观的发源地。而大学生又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率先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教育并转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践行,必将有助于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引导人们的价值选择,以点带面,引领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确立。endprint
二、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大学生都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亲身经历了社会高速发展,感受到了幸福生活,享受到了爷爷奶奶、父母万般的慈爱与呵护,所受的教育都是正面的教育。因此,从总的来看,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是积极认同的。但是,也有不少大学生在面对自己的挫折与失败以及西方消极思潮的时候,把自己个人的不幸归咎于社会和他人,把西方的某些制度文化作为消除自身不幸的良药,从而产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不满、盲目崇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现象。
1.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现淡化理想、强调务实的趋向。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动频繁,逐步从单极世界向多极世界转变,随着中国经济逐渐与国际接轨,西方国家的各种思想、主义纷纷进入中国,正侵蚀着青年人的意识形态。同时,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历过新民主主义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质疑和批判,几千年被奉为正统的儒家思想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造成今天的年轻人传统价值观念淡漠,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来就处于价值观塑造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更加迷惑,对社会各种现象的分析和判断无所适从,在当今社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影响下,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漠然,呈现出追求物质利益、追求眼前利益的取向。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是借鉴西方职业院校经验,针对社会对一线人才需求而设立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作用下,大学生更为注重市场导向性,并以此指引自己的成长成才,价值观更强调务实。
2.当代大学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弱,道德是非标准模糊,求知欲强而辨析能力弱。高校大部分学生都能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他们热衷于社会流行时尚,崇尚理想人格,鄙视不道德行为;他们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善于帮助他人,喜欢参与公益事业和集体活动。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缺乏理性,往往在诱惑和现实中难以把握方向,跟着感觉走,对利弊、后果、危害考虑较少,特别是少数学生对网络中虚拟世界认识不清,欺瞒老师家长,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有些学生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废寝忘食地呆在网吧,不听劝阻和教育。
3.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社会道德个人进取观念强而集体主义观念弱,自主意识强而自律意识弱。民办高校学生能够理解学校建立严格规章制度的目的,知道自身存在不足,能认为学校严格管理是对他们的爱护,多数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配合学校管理。但由于民办高校校园建设相对滞后,办学历史短,与公办高校条件反差大,学生入学后的心态难以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部分学生已养成了自由散漫习惯,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表现在旷课、上课迟到、不按时起床、不按时熄灯等方面。还有些学生感情用事,容易冲动,甚至出现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等严重违纪行为。
4.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目标观念强而人生理想弱,成才愿望强而抗挫折能力弱。在较后批次的招录学生中间,学生均希望通过民办高校几年学习能够切实学习到生存技能,但部分同学存在有自卑心理,感觉低人一等,缺乏明确人生追求,存在混文凭现象。民办高校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刻苦认真。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处境,清楚自己在社会竞争中的位置,为了力争上游而发奋图强。但是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他们没有良好学习习惯和饱满学习热情,自主学习动力和毅力不够,表现在不专心、课后不自习、经常迟到、早退。这些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如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效果就很难达到要求.而且会影响民办高校教学质量。许多大学生对社会各种腐败现象、就业和再就业以及“三农”等问题,表现出较多关切和忧虑;多数学生表现出对毕业时就业压力的焦虑,对学习考试过关、通过率等方面亦有不同程度的压力感;部分学生因其经济困难压力转发为心理压力也不乏其例。
5.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功利色彩明显,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优先实现,部分学生对国家和他人漠不关心。
为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因为这涉及到我们“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对策
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来说,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和最稳定的部分,是一个人、一所大学乃至国家和民族长期秉持的一整套根本原则,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任何人的价值观都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头脑中主观自生的,而是后天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从社会现实看,大学生正处于主体意识觉醒的关键阶段,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方式都尚未定型,思想和行为大多还不稳定,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价值观几乎同时对他们产生影响,而其经验和阅历还不足以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对多样化的价值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并进行正确的选择。而且,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格局进行着重新调整与再分配,与此同时,社会整体价值观念发生显著变化,社会价值取向由单一变成多元。对此,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现象。
事实上,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其核心价值观。不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既有相通的内容,又有其特殊的要求。在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引导中,我们既可共享和借鉴世界各国核心价值观中具有普适性的共性内涵,比如,西方价值观中所具有的自我奋斗、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等务实的观点,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我们可以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从我们的国情出发,采取丰富多彩的方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1.重视理论学习,强化课堂育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职责,所以应力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体现到课程设置各领域,贯穿于教材建设各环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其深入头脑,扎根人心,真正为大学生所掌握、所认同,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首先,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通过课堂教育,帮助学生高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的联系。其次,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学生学习动力的不足,源于理想的迷茫。通过理想教育,帮助大学生合理定位、找准方向,确立更高的价值追求和人生追求。同时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联系起来,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使自己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奋斗。再次,强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大学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和团结意识,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塑造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为大学生健康成才成长提供精神动力,为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endprint
2.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行为养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要注重大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首先,可以根据对象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突出先进,并以先进带动后进,最终实现全体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其次,拓宽教育形式,在实践中逐步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有计划地开展社团活动、第二课堂、假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把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相融合,在实践中受教育,在实践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主动践行。最后,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生活困难和思想困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功能
我们要努力营造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相适应的教育环境。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对加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学校园可组织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辩论赛、文化艺术节、主题论坛、讲座、宿舍文化、先进事迹报告会、社团活动等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加深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实践中反思、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
发挥网络教育的积极作用,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途径。要研究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观念意识、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建立学生喜欢的覆盖面较大的可读性、服务性较强的教育网站,在保证思想性、体现时代精神的前提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内容趣味化、形象化,在学生触及的网站、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扩大网络教育的积极影响。发挥网络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上的特殊作用.
4.加强思德建设,做到教书育人
大学教师,要具有高深的理论水平,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专业上引领学生进入智慧的殿堂,同时用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哲学家高清海先生常说:“为学做人,其道一也。”理论水平的提升会促进个人理想和人生观境界的提升,思想境界的升华同样也会开拓理论视野和思想视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大学教师更应带头领悟它感知它认同它。
另一方面,大学教师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人格修养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教书的过程中实现育人。要通过课堂教育和课下交流,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提供帮助。课堂教育是重中之重。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介绍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现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达十八大精神的主旨。除了课堂教学,在课外辅导和日常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也可以实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比如给他们介绍思想价值高的阅读材料,引导他们学习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事迹,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难题等等。对于承担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任务的高校教师来说,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加强思德建设,认真负责地教书育人。
总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途径是多样化的,这些多样化的途径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我们既要注重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注重措施和机制的规制作用,又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切实客观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之成为祖国和民族道德高尚、奋发有为的新一代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新闻网[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3/1223/c64387-23924110.html.
[3]梅荣政,杨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析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张蓉蓉,等.现代媒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研究——信息距离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思考[J].教育文化论坛,2012(4):35-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