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
2015-12-24孙楠
孙楠
他一生的创作,全是他童年第一抹刻痕的视觉影响,让孩子了解他们难以想象的艺术家的人生。
迄今为止,全世界最著名、拍卖价格最高的十幅油画中有两幅是梵高的作品。著名的《星空》和《向日葵》是20世纪艺术界的经典。无数人在临摹、购买这两幅画的仿品,证明自己具有热爱艺术的小资情怀。
梵高在世人眼中是与众不同的:固执暴躁的性格、贫困潦倒的人生、精神病人、活着的时候只卖出一幅画、怪异独特的绘画方式、追求年长女人的爱恋、割耳自残、37岁开枪自杀,死后多年才被人们誉为天才怪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梵高生命的起点并不是艺术。
梵高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他的名字和他夭折的哥哥的名字一模一样。童年的梵高,经常在母亲的带领下去哥哥的墓地看望那个叫“梵高”的男孩。
梵高曾在自杀前去信给弟弟提奥:“我的心回归到我的出生地,在花园,每条路径、每棵植物、花园以外的田野景象、邻居们、墓地(我同名哥哥的埋葬之处)、教堂、我们后花园的厨房——墓地旁有一棵高高的金合欢树,枝上有一个喜鹊的鸟巢……现在没有人记得这件事了,只有妈妈跟我。”
摊看梵高一生的创作,会发现绘画主题不外乎跟路径、植物、田野、教堂、鸟巢有关,这全是他童年第一抹刻痕的视觉影响。
少年时,他去海牙在伯父的画廊工作,后来辞去大好的艺术经纪人职业,成为一名矿区牧师,他试图用自己的生命燃烧出一点光明和温暖,给穷人一点支持和安慰。然而,梵高发现自己的工作对于生活在水深火热、贫穷、绝望环境里的矿工毫无作用。
从27岁起,他开始绘画,最初画“农工素描”以及表现劳苦人民生活状态的作品,如《吃马铃薯的人》。画面十分压抑和沉重,并不受人们欢迎。学院派认为梵高画的煤矿工人人体比例都不对,只有梵高知道矿工的身体经年累月被压得喘不过气,已经不再是正常比例,这是学院里画模特的画家所不能了解的。
之后,梵高跟弟弟去了艺术之都巴黎,见识了更广阔的艺术天空,认识了高更、塞尚等同道中人,开始了他的创作转型期。
35岁时,梵高受塞尚影响到了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找寻强烈的光线和色彩,在那里,他画了二百多幅油画,却只卖出去一幅《红葡萄园》。为了坚定自己的信念,他充满期待地邀请好友高更来普罗旺斯和他一起过艺术家的生活。但结果是两人不断争吵,高更大怒而去,悲愤的梵高割下了自己的左耳,被送到了精神疗养院。
37岁那年春天,梵高搬到了法国瓦兹河畔。在去世前短短的两个月里,绘制了七十多幅油画,两大主题:向日葵和自画像。
借助向日葵的意象,梵高寻找着他想要的阳光以及对友谊的渴望。而自画像,特别是自残之后的自画像,传递出梵高对自己最无情最尖刻的审视和自省,“只有疯狂,才可以如此诚实逼视自己”。
这期间,梵高的创作热情达到顶峰,眩晕的画面、狂躁的色彩,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都在他的画笔下跳跃和扭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