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监控量测在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2015-12-24吴国君
吴国君
(中国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陕西 宝鸡721000)
1 工程概况
三元隧道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三元隧道地处黄土高原沟壑、梁峁区,地面高程一般为2040~2250 m,区内黄土梁峁起伏,沟壑纵横,自然坡度约20° ~45°之间,隧道顶部沟谷深切多呈“V”字型,山坡上多为风积黄土覆盖,沟心局部基岩裸露,梁顶植被覆盖较差。隧道起讫里程为DK884 +845 ~DK889 +640,全长4795 m,双线隧道,最大埋深约157 m,最小埋深越约8 m。洞身DK888 +520.302 ~DK889 +628.039 段位于半径为R-10004.6 m 的曲线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线上。洞身纵坡为18.5‰/4795 m 的单面上坡。隧道进口端上跨何家坡村西北侧乡村公路;出口端下穿天逸公路,且邻近通渭县马营镇,交通较为便利。
2 地层岩性
隧道洞身通过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黏)质黄土、冲积砾砂,第三系上、中新统泥岩,华力西期花岗岩及压碎岩。该隧道位于陇西系内旋褶内。工点范围内受区域地质构造作用影响,发育有断层,华力西晚期与上第三系泥岩呈断层接触,地质构造教发育。断层:为逆断层,断层产状:N70°/86°S,断层上、下盘分别为上第三系泥岩、华力西期花岗岩,断层宽度约425 m,断层物质以压碎岩为主。受断层影响,断层两侧岩体较破碎。隧道洞身在DK885 +020 ~+445 附近斜交该断层。
3 信息化监控量测的目的
(1)通过信息化监控量测,及时了解和掌握隧道围岩的动态信息,如隧道围岩受力和变形状态等,以判断衬砌结构和围岩是否稳定和安全,进行信息反馈及预测预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以指导现场安全施工,确定不同地质条件下合理的开挖方法、支护方式、支护时间,为变更设计,修改支护参数,指导施工第一时间提供直接信息。
(2)通过监控量测数据,反验证预设计和动态设计水平,检查施工质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促进隧道建设水平的提高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
4 测点和测线布设原则
(1)三元隧道进出口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2 ~5 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两侧量测范围不小于H0 +B。
(2)周边位移量测每个断面布置约5 个测点。拱顶下沉量测点布置在拱顶上。量测断面间距根据围岩等级和应力变化情况设置(见图1)。
图1 监测布点图
5 信息化监控量测操作原理
(1)三角布点处用Φ16 螺纹钢筋一端用砂浆锚入围岩50 cm 以上,另一端焊接一块长宽厚为20 ×20 ×5 mm 的钢板。
(2)在钢板上贴十字心反射膜片。
(3)全站仪红外线导向,每次量测沉降和收敛时,将镜头的十字心对准反射膜片的十字心进行量测。
(4)全站仪在量测过程中,和蓝牙数据库连接,量测的同时,蓝牙数据库传输量测数据到量测人员手机软件中,软件自动生成(不可更改数据)时间-位移曲线。与此同时,手机软件将该回归分析图及时传输到各级领导手机中,各级领导第一时间掌握隧道各掌子面围岩动态变化情况。
图2 时间-位移图
5 安全数据等级
(1)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判断围岩状况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下列条件:隧道周边变形速度有明显变缓趋势;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 mm/d,拱顶相对下沉速度小于0.15 mm/d。
(2)根据量测结果及《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可按“变形管理等级”指导施工。
该方法确保了现场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为及时应对各种突发地质灾害争取了时间,该方法在宝兰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三元隧道进出口浅埋特殊地质施工段得以成功应用。
6 信息化监控量测在施工中的应用
三元隧道地质结构复杂,进出口地质为湿陷性黄土,开挖后,该段地质沉降量很大,设计最大沉降量15 cm,实际最大沉降量达30 cm。三元进口DK885 +290 ~DK885 +260 共计30 m,按设计预留围岩沉落量,出现初支局部侵限净空最大达10 cm,由于在现场施工中采用了信息化监控量测,及时监测到该变化的存在,施工现场及时进行了初支护更换拱架,保证了该段初支护净空、二衬厚度。
7 优 点
能及时量测出围岩应力的释放情况。采集的数据真实、精度高,指导性强。数据采集速度快,对数据的分析反馈即时。对现场地质突发事件能及时判断,即时采取应对措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8 结 语
以上是我在宝兰客专施工中,总结出信息化科技手段监测长大隧道围岩应力变化的重要性,仅供同行们参考借鉴。
[1]新建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施工图,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参考图,图号:宝兰客专施隧201.
[2]新建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施工图,三元隧道设计图DK884 +845 ~DK889 +640,图号:宝兰客专工隧38.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 号
[4]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J96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