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奥法在向家坝水电站骨料输送线8#隧洞施工中的应用

2015-12-24王少华吴宏丽

湖南水利水电 2015年5期
关键词:炮孔装药隧洞

王少华 吴宏丽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长沙市 410014)

1 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1.1 工程概况

向家坝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电站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61 m,总装机容量6 400 MW。电站建设所需砂石骨料由大坝上游右岸太平料场供应,采用长距离带式输送机运输,设计运输能力为3 000 t/h。

骨料输送线Ⅱ标段8#隧洞断面采用城门洞型,断面净空尺寸为5 m×4 m(宽×高),路面设计纵坡坡比i=1.144 3%。隧洞全长4 649.18 m,为本标段最长的隧洞段。8#隧洞施工是控制性关键项目,施工进度直接影响本标段关键线路的直线工期。

1.2 工程地质条件

8#隧洞所在区域构造部位上属糖房湾穹窿状短轴背斜的SW 翼。隧洞轴线方向25°,穿越玛瑙山脉。隧洞最大埋深316 m。岩层总体走向10°~40°、倾向SE、倾角10°~30°。8#隧洞穿过了3 层不同的地层,第1 层为侏罗系沙溪庙组粉细砂岩、泥岩,岩石呈强风化、中等风化,围岩类型为Ⅳ~Ⅴ类,长度81.5 m;第2 层为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与泥岩互层,岩石呈微风化至新鲜,围岩类型为Ⅱ~Ⅳ类,长度4 175 m,为主要地层; 第3 层为侏罗系自流井组粉砂岩与泥岩互层,岩石呈强风化、中等风化,围岩类型为Ⅳ~Ⅴ类,长度392.67 m。整个8#隧洞Ⅴ类围岩长33 m,Ⅳ类围岩长774.17 m,Ⅲ类围岩长3 572 m,Ⅱ类围岩长27 m。

2 新奥法施工基本原理和主要原则

2.1 基本原理

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开挖面的空间约束作用,采用构筑薄壁、柔性、与围岩紧贴的支护结构(以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对围岩进行加固,约束围岩的松弛和变形,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监控量测来指导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

2.2 主要原则

新奥法施工主要原则可扼要地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快封闭、勤监测”。

(1)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新奥法将围岩视为隧洞承载构件的一部分,施工时应采用光面爆破、微差爆破等措施,以减少对隧洞周边围岩应力的扰动,维护围岩的整体性。

(2)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应允许并控制围岩的变形。同时隧洞的支护结构,也应具有一定的变形量,以缓和来自隧洞的压力。

(3)尽快使支护结构闭合。为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中应尽快使支护结构闭合,形成封闭结构。

(4)加强监控量测。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监控量测,可判断围岩稳定性和支护可靠性,并根据监控量测数据修改施工方法,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3 新奥法施工应用

根据8#隧洞的特点和隧洞穿越岩层的地质条件,8#隧洞开挖和支护采用新奥法施工技术。隧洞进出口开挖工作面均各自配备一套钻架台车进行钻爆法施工,采用无轨出碴方式,洞内每200 m 左右设回车洞。8#隧洞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详见表1 和表2。

表1 8#隧洞施工方法一览表

表2 8#隧洞支护参数及适用范围表

3.1 隧洞开挖施工

3.1.1 开挖施工工艺流程

8#隧洞洞室开挖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洞室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3.1.2 爆破开挖钻爆参数

洞室光面爆破顺序是掏槽孔先响,辅助孔次之,周边孔最后响,周边孔的爆破次序一般是帮孔、顶孔、底孔。

(1)掏槽孔钻爆参数。

●掏槽形式:掏槽形式采用小孔桶形直线掏槽,即空孔直径与装药孔相同,炮孔方向垂直工作面,如图2 所示。

●炮孔设置:中心孔为装药孔,一层矩形孔为空孔,二层及以上的矩形掏槽孔为装药孔,所有掏槽孔的方向皆垂直于作业面。

图2 掏槽孔布置示意图

●炮孔直径:Φ32 mm。

●炮孔深度:以各类围岩的每循环进尺为依据,中心孔及一层矩形孔比其他孔加深(15~20)cm。

●炮孔间距: 一层矩形孔距中心孔约8 cm,二层矩形孔距中心孔约30 cm,三层矩形孔距中心孔约50 cm,四层矩形孔距中心孔约80 cm。

●炮孔装药: 掏槽孔装药的基本原则是保留(30~40)cm 的堵塞段后全部连续耦合装药,但中心孔药量比其他孔增加15%~20%。

(2)辅助孔钻爆参数。

●炮孔布置:爆孔方向垂直于工作面,最小抵抗线取80 cm 左右,间排距取(80~100)cm 之间,堵塞长度为40 cm。

●孔径和孔深:以各类围岩的每循环进尺为依据,并与之相等。孔径与掏槽孔孔径相同。

●炮孔装药:除出堵塞后的长度进行全部连续偶合装药。

(3)周边孔钻爆参数。

●炮孔布置:周边孔都要向外侧倾斜一个角度,使孔底超出开挖边线20 cm,以使下一循环钻孔设备有足够的操作空间,确保隧洞的设计断面。顶孔间距为40 cm 左右,帮孔和底孔的间距适当增加。

●孔径和孔深:以各类围岩的每循环进尺为依据,并与之相等。孔径与掏槽孔孔径相同。

●炮孔装药:顶孔和帮孔除去堵塞后的长度进行全部小药卷(Φ25 mm)连续不耦合装药。底孔装药量适当加大,起到“翻碴”作用。

3.1.3 起爆网络

考虑到隧洞断面太小,又有电缆电线及灯泡,采用非电雷管起爆方法,即孔内雷管和孔外过桥雷管用半秒延期导爆管雷管,起爆雷管用火雷管。设计的起爆方式为一次点火起爆。

3.1.4 各类围岩排炮循环时间

8#隧洞各类围岩排炮循环时间见表3。

3.2 隧洞支护施工

3.2.1 锚杆施工

超前锚杆、系统锚杆、随机锚杆和锁口锚杆采用风钻造孔,机械注浆、作业平台车配合人工安装。锚杆按先注浆后安插锚杆的程序施工。

表3 8#隧洞各类围岩排炮循环时间表 min

3.2.2 钢筋网施工

随开挖进度分区、分块进行,挂网前先喷一层(3~5)cm 厚素混凝土。钢筋网采用光面钢筋在场外按(2~4)m2一块进行编焊,运至工作面后,人工在脚手架平台上沿岩面铺设,利用锚杆头点焊固定,中间用膨胀螺栓加密固定,钢筋网距离壁面(3~5)cm,网间用铅丝扎牢。

3.2.3 喷射混凝土施工

喷混凝土采用混凝土喷射机半湿喷工艺施工,喷射早强混凝土。场外拌制喷混凝土料,5 t 自卸车运至工作面后,分层施喷。若有网喷混凝土则按“喷-网-喷”的程序进行。

3.2.4 钢支撑施工

钢支撑在专门指定地方分段分节加工制作,编好号后运至现场人工拼接安装、焊接,节间用螺栓连接,钢支撑立柱脚设钢垫板,必要时浇筑基础混凝土。每榀钢架间通过用纵向筋联接形成整体,整体与锚杆头焊接,再喷混凝土。拱脚及腰部打锁脚锚杆加固。

3.2.5 超前小导管施工

为确保8#隧洞进口洞室开挖安全、稳定,在隧洞顶拱部位采用小导管进行超前加固注浆。小导管沿顶拱开挖轮廓线布置,环向间距300 mm,长度L=6.0 m,上仰倾斜角5°。小导管采用Φ48 钢管制作,钢管前端加工成圆锥形,并予以封焊严实,管身设若干溢浆孔,孔径Φ10,孔距300 mm,梅花形布置;后端1 m 范围不设溢浆孔。注浆浆液采用0.5∶1~1∶1 纯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2~0.3)MPa。

3.3 隧洞监控量测

喷锚支护是新奥法的基础,监控量测是新奥法的灵魂。在隧洞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监控量测,及时获取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反馈于修正支护参数与施工措施。

3.3.1 监控量测的项目

(1)围岩和支护状况观察。观察记录工作面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作地质素描图,结合探孔情况对地质进行预测。观察开挖面附近初期支护状况和喷混凝土表面裂纹状况,结合变形监测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初期支护的可靠性。

(2)地表沉降监测。8#隧洞进口段和出口段覆盖层厚度较小,且8#隧洞进口左侧受滑坡体的影响,岩体破碎,隧洞开挖易塌顶,处理不当会造成地表沉陷,为此在地表设置沉降监测。布点原则为在8#隧洞进口段和出口段分别设置地表沉降横断面2个,沿洞轴线方向(10~30)m 设置地表沉降测点一个。监测仪器为精密水准仪。

(3)拱顶下沉及收敛量测。根据8#隧洞围岩类别和埋深情况,拱顶下沉及收敛量测沿隧洞洞轴线方向在拱顶和墙中布设测点,测点间距一般洞口浅埋段和Ⅴ级围岩为10 m,Ⅳ级围岩为(20~30)m,Ⅲ级围岩为50 m,Ⅱ级围岩为(80~100)m,而大变形软岩段断面间距最小为5 m。收敛量测在开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在开挖12 h 时内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读取,采用无尺量测法。浅埋地段洞内外量测点布设在同一横断面内。

3.3.2 量测频率与结束标准

(1)量测频率。量测频率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而定,一般情况按表4 进行。

(2)结束标准。根据收敛速度判别:收敛速度>5 mm/d 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加强初期支护系统;收敛速度<0.2 mm/d 时,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各量测项目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 周结束,软弱围岩大变形地段位移长时间不能稳定时,延长量测时间。

表4 量测频率表

3.3.3 初期支护监测结果异常的处理

(1)如围岩压力引起的变形,采用多次复喷混凝土并打设锚杆加固围岩,补强支护。在下一循环施工时,修改支护参数,增强支护,同时增大观测频率。

(2)如出现变形速率突然增大出现不稳定征兆时,进行适时监测观察;如伴有响声及新生裂缝,立即暂停正常施工,加强支护和采取抢救性措施。

(3)隧洞开挖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围岩类别比预计的不一样时,调整设计参数,改变施工方法。

4 施工体会

(1)在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完成后,对洞室进行了定期和不定期多次观察和观测,未发现变形、开裂、下沉和破坏等不良现象,说明设计方案合理,施工质量可靠,采用新奥法的施工方法是适宜和成功的。

(2)采用新奥法施工时,围岩分类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因此,一定要做好围岩分类的基础工作,根据围岩类别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3)8#隧洞施工前期因没采用新奥法施工技术,最高日进尺仅为5.2 m,且支护工程量大,而采用新奥法施工技术后,最高日进尺达到11.2 m,支护工程量大大减少,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了施工质量,节约投资160 万元,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4)在8#隧洞穿越的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现象多,工期紧,施工强度高等困难的条件下,实现了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双零”目标,单元工程优良率达到85.8%,赢得了业主和监理的高度评价,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炮孔装药隧洞
炮孔倾角对抛掷爆破效果的影响分析*
《混合炸药及装药专刊》序言
孔内爆炸填塞效应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隧洞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探讨
基于Floyd算法的扇形中深孔爆破布孔优化设计*
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首条隧洞顺利贯通
超前预报结合超前探孔技术在隧洞开挖中的应用
阿舍勒铜矿采场炮孔测斜实施应用
某发射装药结构改进设计的新思路
深孔不耦合装药爆破技术卸压效果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