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热点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5-12-24余志涛
余志涛 万 娟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热点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余志涛 万 娟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新形势下每天出现的社会热点问题无形地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本文围绕高校大学生社会热点学习存在的问题,着重进行原因分析。
大学生 社会热点学习 问题 原因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热点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社会热点学习缺乏积极性
大学生社会热点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大学生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课,认为社会热点教育与自己的专业无关,与自己将来就业找工作无关,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形势政策课只要及格就行,学习社会热点的时候表现出消极情绪;有些大学生认为社会热点教育中小学开设过相关课程,曾经学习过,在大学里再学习就是重复,因此提不起兴趣,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还有些大学生觉得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性强,枯燥无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心理,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睡觉、讲话等,某些大学生会选择逃课,这些致使高校社会热点教育难以深入人心,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大学生社会热点学习缺乏持续性
往往一个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学校会组织相关讲座或者活动,但随着讲座和活动的结束,社会热点教育也结束,缺乏持续性教育。大学生的学习是“一阵风”,当时积极响应,听讲座,参加活动,但之后很快就忘记。这就使得高校社会热点教育工作不能深入地、有效地、持久性地开展,使得社会热点教育失去原本的教育意义。
(三)大学生社会热点自我学习主观化
某些大学生完全依靠自己从报刊和网络上获取社会热点的相关信息,进而了解、认识和理解社会热点,而缺乏必要的引导。由于理论水平、认知能力和社会经历的限制,大学生在自我学习时往往具有一定的情绪性、主观性和片面性,不能深入思考,这样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一些政治现象不理解,对自身所面临的困惑难以及时疏导。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热点学习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社会热点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待加强
1.大学生的形势政策课严重不足。根据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途径中课堂授课排位比较靠后,这从侧面说明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存在严重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时间上没有得到保障,这是高校需要进行自我反省的一个重要方面。某些高校和任课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热点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社会热点教育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形势与政策课要针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根据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帮助大学生认清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近年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堂教育教学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冲击,因此对于关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高校和教师更要充分发挥高校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积极性,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高校要保证形势与政策课课时,及时将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深刻、有感染力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避免网络“碎片化”的信息,深度解读和全景展现社会热点问题。
2.大学生社会热点教育存在功利心理。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心态浮躁、急功近利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病。一些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功利心理很重,对自己有利的就去做,而对自己不能立即见效果的就不去做。功利主义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功利式教育使大学生的社会热点教育缺乏持续性。在社会热点教育的问题上,部分高校功利心理比较严重,重视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认为“可上可不上”,对社会热点教育缺乏预见性和持续性,存在“一阵风”现象。当社会热点问题冲击到校园时,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时,有些学校就紧急举行座谈会或者讲座,当社会热点对校园大学生的影响不大时,就放到一边去了。一些大学生也会根据学校的活动安排,一时兴起或者跟风学习,或以自我成才为目的认知一些社会热点,但是活动结束后,就抛到脑后,没有自己的感悟和行动。
3.大学生社会热点教育的效果不突出。强迫式的教育使高校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学习很被动,积极性不高。在高校社会热点教育中,某些高校一律大班上课,每个班级必须按照学校安排,固定的时间和教室上形势与政策课,而教师一味教条式地灌输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缺乏“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生动案例和视频资料,使社会热点教育课显得非常枯燥,没有吸引力,从而造成很多大学生对社会热点教育课缺乏兴趣,甚至反感排斥。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在社会热点教育上要具有时效性、深入性和针对性,结合实际,结合案例,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和理解社会热点,增强教学效果。
(二)高校社会热点教育工作者队伍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社会热点教育工作者在人员数量、教育途径、教育方法上比较薄弱。高校社会热点教育主要依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方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得不到大学生的认同。另一方面,辅导员队伍工作压力大,事情繁琐,责任不清。
在人员数量上,社会热点教育工作者严重不足。有的学校采取放任式的教育,社会热点教育主要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来完成,而形势与政策课往往只有几位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或者兼职教师在承担。学生学术团体、理论团体,缺乏相应的教师指导,学生靠自学了解,这样就使得学生在高校社会热点教育的自我学习中过于主观化。
在教育途径上,主要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或者形势政策课来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课堂上找到与课本内容相切合的点讲社会热点,同时也有时间的限制。形势政策课主要通过讲座的形式或者大班上课来完成。学生很少有机会深入社会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因此,要深入有效地讲解社会热点问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时事敏锐性,要第一时间掌握社会热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结合,及时带入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同时也要强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当然,学校会辅助一些座谈会或者社团活动的形式完成,但是前者往往学生的参与人数非常有限,后者学生也会积极组织社团活动,如讨论、演讲等方式,但教师的课外活动指导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过于主观化。
在教育方法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形势与政策课普遍采取讲授的方式完成,大班上课,很少进行讨论或者以活动的形式展开。这种方式很容易导致课堂枯燥或者无趣。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强化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对社会热点评述、讨论等形式展开,真正吸引学生的兴趣,让更多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正确认识社会热点。
(三)高校党团组织的宣传引导工作有待加强
社会热点教育涉及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思想政治课部等多个部门,这种教育重叠或者多头管理,容易造成教育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高校党团组织人员本身有限,且要处理很多日常事务,在及时进行社会热点教育的宣传引导工作上容易打折扣。在校园文化氛围塑造上,在舆论导向上,高校党团组织能否及时通过海报、校园报刊、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等多种媒体传播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学生有更多途径了解社会热点,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解除疑惑,这都影响到大学生社会热点学习。
网络引导教育是否跟上来。在信息化发达的时代,传统的报纸、杂志和书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想要及时了解信息的需要。随着当前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信息平台。网络虽然快捷,但未必安全,高校党团组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及时占领网络阵地。党团组织能否主动及时地开通微博,建立微信号,建立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并通过这些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热点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影响到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把握和理解。
(四)大学生自身特点及对社会热点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对社会热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会导致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和侧重点有差异,进而影响对社会热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持续性不强。
年级不同,学科方向不同,大学生对社会热点关注的侧重点不同。高校学生在社会热点问题的认知能力上是不同的,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视野更开阔,认识更深刻,社会责任感更强烈。高年级学生比较关注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择业与就业、民生等社会热点问题,从宏观角度把握社会热点事件对中国甚至世界的影响;而低年级学生比较关注人际关系、爱情等与大学校园生活、学习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从微观角度分析,联系自己和周围的事件分析和思考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就导致低年级大学生对与自身没有直接关系的社会热点的关注度不高。
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有些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很感兴趣,有的学生兴趣不大,或者没有兴趣,这就使得高校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不同,知晓的内容和程度也不同。在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上,有的学生认为社会热点离自己很遥远,浅尝辄止,认为略知一二即可,不深入了解和分析;有的学生为了消磨时间而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对社会热点问题缺乏独立思考性;还有的学生以个人为中心,认为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就积极关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引起更多的关注,而对自己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就不关注不参与讨论。
[1]王宝林,宁悦.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施节敏,孙兰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章军,郑选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
[4]张萌.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对当前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J].学理论,2012,(15).
[5]何军明.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机制构建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0).
[6]张宇.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热点问题学习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9).
[7]陈嘉迪.新形势下对高校学生开展社会热点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13,(7).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新形势下社会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4G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