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2015-12-24

学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语调骆驼

(福建省安溪县虎邱中心学校文美小学362400)

如何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林永福

(福建省安溪县虎邱中心学校文美小学362400)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的示范朗读必不可少;同时,引导学生咀嚼词句品味文字、创设情境读出深情等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朗读方法示范朗读咀嚼词句创设情境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助于学生在美好的情感氛围中把握文章脉搏、体味文章感情、感受优美意境、积累书面语言等。于此,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为达成此目的,教师在示范朗读的同时,还要通过咀嚼文字与情境创设等手段,帮助学生于细微处深刻品味文句所要表达的感情。

一、以身作则,示范朗读

学习从模仿开始,朗读也是如此。因此,语文教师要具有良好的示范朗读能力,“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折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叶圣陶语)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朗读指导。

做到这一点,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是达成完美目标的必然选择。

1.拿捏好阅读时的轻重相宜,借以表达出文本中蕴涵的丰富感情。例如,朗读《乌鸦喝水》这篇课文,重音就应该落在“渴”“到处”“瓶子”“高”“小”“想”“升高”“喝着”等字词上,或提高音调,或拖长音节,或一字一顿等,以表达出此时此小乌鸦心情的变化。与重读相对,以轻读突出某些字词,也可以表达出不一样的的情感。例如,朗读《听听,秋的声音》一诗,重音轻吐,柔和而深情,方能体现出文章蕴涵的对秋的热爱之情。

2.抑扬顿挫,体现出语气、语调表意的丰富性。人说话时,多会用不同的语调和语气来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和情绪。同一句话,不同的语调语气表达出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语调语气与句式、情绪的一致。例如,朗读《找骆驼》一文,“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句,就要使用平调,以陈述事实;“老人家,您看见一只骆驼了吗”一句,就要使用升调,来表达商人着急的心情;“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一句,则要使用曲调,来表达商人愤怒后的指责。3.快慢有致,以表现出情节的张弛,借以刻画人物性格。不同的性格、年龄、情绪、态度等的人,其语言表现是不同的。如内向者从容沉稳,年迈者温和缓弱,忧郁者低缓沉郁,机智者轻灵通畅等。仍以前述《找骆驼》一文为例,商人的骆驼丢失了,为找到骆驼他的语速就应表现得较快,语调较高;出现对老人的误解时,就应表现出应有的愤怒与指责。而老人慈祥亲切,他的话带有对事情深入的分析与发现,语速就应较为平和,语调平缓,以表现出老人的智慧与对商人的鼓励。由此可见,教师以一定的朗读技巧,巧妙处理课文,对于帮助学生把握课文情感是极有益处的。

二、咀嚼词句,品味文字

朗读不仅是大声地读,还要能够在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以个体独特的经验与文本结合,从而透过所朗读文字达成目击其物的效果,好像真的看到了事情自始至终的经过一样,触手可及,鲜活再现。

1.化静为动,读出动词的动感,使之跃然纸上。例如,朗读《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就要把文中的一些动词读活、读出动感来,以再现动作的形象与过程。如“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一句,就要“摇头晃脑”以拖长音节读出“甩”和“游”的意境;读“它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一句,就要以清脆、短促、有力的语调和语速读出小青蛙的轻松、活泼和可爱。

2.揣摩语意,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抽象的词语形象化。人有生命和情感,词语同样也有。例如,我们见到“绿叶”就会想到希望,见到“阳光”就会想到温暖,见到“秋天”就会想到萧瑟,见到“寒风”就会想到肃杀。这种揣摩,也可以是词语的形象化。如见到“扑棱棱”就会想到小鸟的振翅高飞,见到“鬼鬼祟祟”即如见到贼人的贼眉鼠眼等。无疑,作者把这样的词汇写进文章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因此,朗读课文时,要善于通过揣摩词意来解读文中蕴涵的深意。

3.以初读为基础,设定朗读基调,以读出真情,引起共鸣。庄子曾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这里面即有一个真情实感的基调在里面。所以,朗读前,在初读的基础上把握好文章情感的基调,即朗读时情感色彩的综合集成,是很有必要的,包括文章的旨意、爱憎情感、表现手法、特殊字词等。如此,才能够把文中的每一句话化作自己的话向听众表达、不吐不快传递思想,进而才能够在朗读中领悟旨意、积累语言、锻炼思想,达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境界。

三、创设情境,读出深情

朗读情境的创设,其目的既在于为学生朗读提供认知背景又在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心向。这在一些课文所描述事物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否则无法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也就无法达成朗读目的。例如,《军神》一课,主要讲述刘伯承做眼部手术时,拒绝使用麻醉剂,医生称他为“军神”的故事,以体现革命家钢铁般的意志。但对于个中那种极致的疼痛,学生们是没有感受的。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前讲述自己生活中曾经的疼痛、再现疼痛,并以此和刘伯承所承受的疼痛作比较,就显得尤为必要,借以感同身受。

现代电教媒体的使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迅速认知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课文的朗读。例如,朗读《小桥流水人家》一文前,我以多媒体提供优美的音乐,配以古老的木桥、潺潺的溪水、绿荫中若隐若现的农家小院的画面,就极大激发了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并引导了朗读时的基调,利于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意境,并积累语言、感受语言之美、提升语文修养。

总之,朗读有技巧,感情要真挚,入情入境是最基本的要求。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达至忘我的朗读境界,实现读者与文本的真正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责编 金东)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语调骆驼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英语教学中语调的言语行为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英语的韵律研究和语调标注问题探讨
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