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石油石化职工子女就业之路探讨
2015-12-24袁伟
敢问路在何方?—石油石化职工子女就业之路探讨
石油石化职工子女就业问题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也有其存在的现实原因。在新常态下,只有正视问题,创新性思维,突破落后观念,才能找到解决途径。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冯磊认为,解决石油石化职工子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走市场化、社会化之路。
记者调查发现,子女就业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越高的企业,这一问题上矛盾就越小,矿区越开放的企业,子女就业的压力就越小。相反,矿区越封闭的企业,一般情况下子女就业的矛盾越尖锐。为什么是“一般”而不是全部呢?这里面有个观念的问题。有些矿区虽然较为封闭,但由于前些年经营方面出现过严重困难,企业曾经面临过生死存亡处境,逼上梁山,这些企业的观念也比较开放,子女就业的矛盾也比较平缓。矛盾最突出的,往往是那些年效益一直较好、企业重组改制力度不大、对子女就业“倾斜”和“内部优惠”较多的单位。用一位油田职工的话说:“家里有饭吃,谁到外面讨食儿吃啊!”所以,解决子女就业矛盾之道,首先是突破旧观念束缚,走出去,向市场化、社会化就业要答案。
中国石油集团咨询中心专家吴纯忠认为,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是一个方向,应从观念更新入手,打破“不在油田工作就不算就业”的陈旧观念,加快推进子女就业的社会化、市场化。但吴纯忠同时认为,在解决石油石化职工子女就业问题时,企业应当有所作为。他说,第一,要紧随天然气业务的发展,把子女的就业方向向下游延伸,近水楼台先得月,解决一批子女就业问题。吴纯忠举例说,中国石油控股的中庆燃气公司从业人员达2300多人,却只有50人是招收的石油职工子女。据统计,仅燃气业务一项如果按照石油子女与当地青年1∶1的比例算,可吸纳2万石油石化子女就业。第二,对于一些一线艰苦偏远岗位,可继续实行子女顶替制度。这样一是可以解决艰苦岗位人们不愿意干、留不住人的问题,二是可以化解一部分职工子女就业问题。关键是要准确界定什么样的岗位是艰苦岗位,只要这项工作做好了,可以一举多得。第三,随着业务链延伸和新业务发展,可以采用服务和项目外包的方式,然后把一部分子女组织起来通过培训,承接这些业务。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在确保用工总量得到控制、油田勘探开发所需人才得到满足的前提下,用有限的人才引进指标,最大限度地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问题。一是派遣方式就业。凡是主干专业无法就业的子女,通过劳务输出的方式,将子女分散到油田的23个基层单位做劳务工,岗位大多是操作类。二是鼓励自主创业。油田子女自主创业办起的公司,油田给予资助。三是独辟蹊径社会化。塔里木油田积极想办法解决子女就业,引导子女社会化就业。其独特的做法是,引进、扶持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携手成战略联盟,共同解决子女问题。比如塔里木油田经过一年的探索,于2012年初与华油能源集团达成解决油田子女就业协议。按照协议,华油能源集团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建立考核机制,考核优秀子女进入公司管理层、或聘为基层生产和技术方面负责人。这些子女也可以进入华油能源集团总部或其他业务领域。刚开始时,油田职工和子女还持观望态度,只有22人加入到华油能源集团,经过两年的运行,效果良好,后来有近百人加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管学院教授丁浩认为,企业在直接安排就业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职工子女的培训和培养,充分利用企业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培训资源,做好子女就业培训工作。他说,石油石化职工子女从小跟随父母走南闯北,在知识结构、人生阅历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近年进入就业年龄的职工子女也有着他们同龄人同样的毛病,那就是没父辈的艰苦奋斗精神。同时,要就业,就需技能。比如南方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比如焊工,有些企业想招到技术过硬的高级焊工,开出的工资比大学教授都高。而石油石化企业从油田到管道再到炼化企业,焊工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工种,有着强大的师资资源。同时,原来的技工学校在停止招收技校生后,也改成了培训中心,而这些培训中心大多工作量不足,有的处于半死不活状态,为什么不拿出这些资源来为职工子女开展培训呢?其实这才是企业解决职工子女就业的最大优势,也是相对其他待业青年的真正优势,发挥的好,子女就业问题就能有效解决。丁教授说,如果石油石化职工子女个个技术精湛、素质全面,还发愁找不到工作吗?
通过深入的采访,我们看到,传统的就业链条被打断了。通过专家们的分析,我也看到,新的就业链条即将建立起来。虽然一个时期内,石油石化职工子女就业问题还将不同程度地困绕我们,但随着各方的努力,尤其是通过待业子女自身的努力,美好的明天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