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垃圾处理,城市发展难题

2015-12-24

环球时报 2015-12-24
关键词:李莹渣土垃圾处理

环球时报/2015-12-24/ 第06版面/关注中国

香港《南华早报》12月23日文章,原题:在中国,垃圾多得超过倾倒场处理能力深圳山体滑坡事故再次引发关于改善建筑垃圾处理的呼吁。

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李莹(音)说,每个城市都有建筑垃圾处理系统。理论上,从收集到循环利用或者倾倒,处理的每一步都有规定。不过,实际操作过程中,渣土车只是在深夜将建筑垃圾倾倒在城市边上。

一名济南市城市管理官员告诉当地媒体,当前渣土去处基本是“三三开”,1/3被运到正规渣土倾倒点,1/3被用于工程结束后的回填利用,剩下的1/3没有合适去处,只能就近临时堆放。济南市共建成建筑垃圾倾倒场44处,目前已封场35处,可用的仅剩9处,预计消纳建筑垃圾量3000万立方米,仅够该市使用一年左右的时间。

这名官员表示,经营渣土倾倒场的成本很高,现场有2人以上进行24小时管理指挥,落实安全运行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受此影响,私设渣土场往往“生意兴隆”。一名业内人士表示:“我们都知道,垃圾来自城市发展。如果建筑垃圾超过倾倒场的处理能力,非法倾倒就会出现。就像停车场车位有限,但还是有车不断地想停到里面。”

两年前,28辆运送建筑垃圾的渣土车在东莞被警方查扣。司机说,这些建筑垃圾来自地铁或住宅建筑工地。警方发现,这些渣土车总是成群结队地趁黑夜运输建筑垃圾,一夜之间就能堆起一座小山。但警方只能按超载处罚他们。▲(作者庄屏卉,传文译)

猜你喜欢

李莹渣土垃圾处理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工程渣土水运消纳卸船与填筑工艺探讨
探索科普垃圾处理知识的有效路径
李莹:为雷达焊“心脏”的“军工绣娘”
告别辞
基于投资者保护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基于投资者保护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农村居民对环保的认知程度及支付意愿调查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
谈之色变的“马路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