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电商如何插上共享经济的“翅膀”
2015-12-23林嘉丽
林嘉丽
共享经济为社会资源多向流动和多次匹配提供了可能,也就使得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未来,这种社会资源分配的趋势将不可阻挡,甚至会成为主流。
很多个夜晚,刷夜之后往往已经凌晨两三点。有的人住得远,就只能打车回家,而且经常会等了很久也等不到回家的出租车,但是会有不少私家车,近几年很多人都用移动应用叫私家车送自己回家。
这没什么稀奇的,共享经济正大行其道。身处都市中的人们,无论有意还是无意,自己的衣食住行都在被共享经济改变着。如果说千百年来科技改变的是生活的基本面,现在改变的更多是生活的品质和细节。
共享经济重新建立了一种商业模式,重塑人与人,甚至是人与商家之间的关系,再一次颠覆传统消费模式。从共享经济的打车应用鼻祖Uber和租房应用鼻祖Airbnb的野蛮生长来看,共享经济正在崛起,成为最“潮流”的生活方式和最“亲密”的商业模式。
有“好事者”专门汇总了现行的共享经济涉及的领域,发现其已经渗透到了车子、房子、飞机、游艇、美食、服饰、劳动力等方方面面。而若多问一句,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可以共享的呢?如果问得更深层次一点,利润,能不能共享呢?让我们问得再通俗一点,钱,怎么共享呢?
其实,只要有合适的时机和方式,钱当然也是可以共享的。让我们以与消费者相关度较高的B2C零售电商为例,零售电商“涉足”共享经济并不是没有先例,比如不久前火热的微商,严格来说就带有共享经济的属性。它们共享的正是经济的核心:钱。
然而,如果我们细致地去厘清微商与共享经济的关系,又发现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共享经济”这个近年热起来的新鲜词汇谁也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流行的说法窥见一点端倪:“民众公平、有偿地共享一切社会资源,彼此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享受经济红利。”这里的核心参与者是“民众”,亦即是“自然人”。企业什么时候能够变成“自然人”或“类自然人”?答案是企业与自然人双方层级或等级关系上对等的时候。
微商不能完全称之为共享经济的原因就在这层级关系上。企业和代理(代理即民众)作为共享经济的双方,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一对多层级的关系。微商的层层代理关系势必会削弱企业与代理之间的联系,从而变成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商直销模式。
对于零售电商来说,它的主体是企业。那么企业如何学习这种基于民众的共享经济呢?如何动员民众参与到与企业之间的共享经济呢?
首先,共享经济之所以能称之为经济,那它就应该切切实实与经济发生关系,零售电商的共享经济最终极的目标应该是共享利润。甲有一门生意,乙帮甲带来消费者,甲给乙相应的报酬,这就是共享经济,也是共享利润。在这里,商家把自己的利润与消费者的人脉进行了有效的交换。
其次,共享经济需要达到相对公平和足够开放才有意义,才能产生影响力和推动力。那么,在零售电商方面,如果每一个消费者购买了商品并且体验不错,都可以通过推荐给别人获得一定的利润的话,不管是分销端还是消费端都将是全民性的,这就实现了零售电商向共享经济靠拢的可能。而且,此种共享在发展过程中会更多地使用到移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社交网络作为媒介,将会变成常态化的、社群化的行为。
再次,零售电商将会逐渐走向微利生态,那就代表着零售电商不太可能像微商那样寄托于层层代理的模式来获利了。因为,层层代理给消费者的感觉就是贵,是遭到众多消费者诟病的模式。
部分零售电商会声称自己已“砍掉所有中间环节”,那就最好把这种对外的“承诺”变成事实。零售电商的利润不可能很高,所以也就没有太多的利润让下面的多个层级都获利。零售电商需要让直接相关的企业和消费者发生关系,减少层层代理所稀释的利润。其它都为媒介和工具,而不是人,连接共享经济两端。
那么,零售电商只设针对所有消费者的A层(也即共享经济的另一方),不设B、C、D等层级,靠口碑实现传播、靠需求产生订单,建立有透明可信机制和互动分享模式的“利益或利润共享生态圈”,似乎是一种稳妥且有效的模式。这时,与商家共享利润的另一方既是消费者也是卖家。
共享经济为社会资源多向流动和多次匹配提供了可能,也就使得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未来,这种社会资源分配的趋势将不可阻挡。
更多的民众正等着共享经济模式发扬光大,等着共享经济带出更多更大的举动,让自己能亲自参与进去,实现以更自由的方式获取更大的利益。
零售电商目前只是浅度甚至还没有参与到共享经济中,或者可以说共享经济还没有渗透到零售电商中。但零售电商无时无刻不在“圈人”,从而实现“圈钱”的目的。零售电商早晚会看出共享经济应用于自身的玄机并大举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