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创新
2015-12-23张鲲
[摘要]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紧扣时代特点,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提升和实践教学的创新,努力培养有灵魂、有理想、有专长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关键词]新常态;内涵提升;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6005203时下,“新常态”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及时改进。如何解答好时代问题,发挥好引领作用,对高等院校来说尤为重要。
1新常态下应突出形势与政策教育
当前,我国在经历了30多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之后,正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之中,调结构、转机制是实现经济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同志提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经历着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从不够合理到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习近平同志提醒,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他强调,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新常态”下高等院校担负了更高的使命。这些年,虽然人们已经对发展方式的转变有所预期,但是,经济结构升级、专业化人才培养和社会创新机制的形成,绝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特别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整体放缓,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突发,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仅以就业来看,据测算,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可能丧失100万个就业岗位[1]。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空前增加。在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扣时代特点,充分认识困难,全面科学地看待问题,把握好潜在的发展机遇,肩负起支持维护改革发展的重任。
马克思认为,社会现实是一个处于特定关系中的变革过程。社会现实是一个历史进程,它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们的活动又受到他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种类的限制。人类对知识的获得以及获得知识的行为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情境,正是这个前提决定了人类获得的信息以及进行推理的方式。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告诉人们,分析某个问题必须将其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进行考量。“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历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些僵死的事实的汇集,也不再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2]由此来看,各种问题的叠加出现有其必然性,但从长远来说,当下的改革是对以往粗放式增长的自觉调整,是实现人口、资源和社会持续良性发展的基础。与经济改革一样,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理念的转变,亟待提升课程思想内涵和教学实践效果,增强大学生的综合认识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
2新常态下应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提升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出现了两个极端现象。一个是片面地灌输,一个是形式化严重。前者造成了教育者的挫败感和受教育者的厌烦情绪,后者造成了教学的娱乐化和功利化。主要表现为以上课学时、考试分数、新奇方法,甚至是学生的笑声作为评价的手段。这两种现象都偏离了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方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结果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流于形式。应该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塑造人的灵魂,培养有灵魂、有理想、有专长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建构个体完整的生命,注重“身、心、灵”三个层次的培育。相反,日益形式化、碎片化的教育方式绝对培养不出健全的灵魂。迈克尔·波兰尼强调,“把身心感知的全局性作用作为一切知识的轴心或达到了解的门径,我们是凭借我们身体的能力,通过参加其他认识者的活动,才终于达到认识。一切知识最初在性质上都是体感的,这种存在于世的具体方式是一切认识的基础。”[3]在现代社会,注重身体健康就要正视个体生活的真实变迁,注重心智健全就要丰富个体知识涵养、培养良好情感意志,注重灵性提高就要赋予主体生命的意义感和参悟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育健全的理想人格。要做到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将问题讲透,使人灵魂受到触动,思想得以理清,行动达到自觉,这才是方式方法创新的理论基础。新常态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的提升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6期张鲲“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创新
教学研究2015
1) 增强政治自信。教育者应该开诚布公地阐释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历史的曲折性和人性的多样化趋向,深入讲解社会主义制度较之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特别是社会主义在消解工具价值、人的异化以及建构理想社会方面的重要功能。同时阐明党的自身建设的彻底性和公信力,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思考,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2) 澄清价值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急速的社会变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教育对象和教育者本身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全社会关注的深层问题,这需要从根本上进行价值观澄清。价值观教育是化解分歧、凝聚共识的基础工程。青年时代是人的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是个体逐步走向社会的准备时期, 大学生的价值理性在此阶段将基本确立。当前大学生大多数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热爱祖国、积极向上,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生活世界的多样性也造成了主体思想观念的差异、价值取向的分化和心理的不稳定。中国古代人生哲学对人的价值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宇宙万物看似大化流行、生生灭灭,但是,人是有理想、有使命的,而且人能够实现人格超越,这是因为道德价值本身出于主体的自觉,亦即人有“不安”或“不忍”的心理感受。
3) 培养情感信念。情感是人类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和基本内核,信念的树立既依赖于理性的分析、价值的澄清,又与人的情感意志密不可分,它是人之生存、思考和行动的基础。罗素认为:“信念是由一个观念或意象加上一种感到对的情感所构成的。”[4]而这种“对的情感”本身就是一个伦理判断,只有当人的认识和情感结合起来,信念才能牢固确立。古代中国正是在“性本善”、“情本体”的体验之中建构起社会信念。皮亚杰认为:“行为的情感方面、社会性方面和认知方面这三者之间事实上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情感构成行为模式的动力状态。”[5]
3新常态下应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近年来,实践教学在高等院校陆续开展,改革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1)主题单一,同质化严重。大多是参观革命遗址、厂矿企业和民俗文化遗迹,但在此过程中未能将学习参观和理论探讨很好地结合起来;(2)追求标杆效应,参与程度不高。许多活动着眼于典型活动和标兵人物,忽视了广大学生的日常交往活动。这一方面助长了好大喜功的不良习气,一方面使不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失落感或距离感;(3)贪多求新,量化评价指标多,难以真正地集中精力搞好一项确有意义的活动。这使得许多实践仅仅限于操作层面,看似成果很多,教育效果却不理想。上述问题归根到底是形式主义造成的,只注重眼花缭乱的方式方法和可以称道的亮点,却懒于举一反三、深入分析、活学活用。形式化的东西在知识视野开阔、主体价值上升、信息网络普及的现代社会是缺乏说服力的。当下,一个正面的案例往往能够找到若干个反例与之形成鲜明的对照,完全依赖方式方法的改进已经无法使人明了其中蕴藏的道理。
应该说,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个体实践理性和丰富人生意义。儒家认为道德是人类生存智慧的体现,道德不但为个体提供价值导向与行为规范, 最终目的是建立生命的秩序。杨国荣教授解释说,实践理性既非限于康德哲学的形式之域,也非囿于功利主义的功利关切。“在形式的层面,实践理性主要表现为正当性原则,其内涵在于合乎一定的价值原则或实践规范。在实质的层面,实践理性则表现为向善原则,其要义在于行动或实践过程合乎行动主体或实践主体的合理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同时意味着价值(善)在实质意义上的实现。”[6]阿尔弗雷德·许茨认为常识世界包含着人们共同拥有的意义结构。“这个处于日常生活中的工作世界是我们经验实在的原型。所有其他意义域都可以作为它的变体来考虑。”[7]在现代社会,日常行为活动纷繁复杂,客观地讲,好的实践有助于认知、加强和证实课堂教学,但某些个案可能与主流观念相抵触,侵蚀民族国家观念的内聚力。这就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入分析国家建构社会生活中价值意义和行为界限,以及定义主流道德和社会秩序的必要性。在大众传媒盛行的时代,要坚决抵制极端功利化的教育和西方支离破碎的工业文化,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创新社会交融的载体,重构历史文化记忆,以庞大的叙事结构和日常的交往活动培育学生的心灵。同时要建构主流价值象征体系,为剧烈的社会变革中的人们提供新的意义架构、新的觉悟形式和“新常态”的践行模式。
参考文献
[1] 罗兰.“退8”会否加剧社会就业矛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0317(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3] 刘仲林.波兰尼“意会知识”的脑科学背景[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5):2024.
[4] 罗素.人类的知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83.
[5]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86.
[6] 杨国荣.实践理性:基于广义视域的考察[J].学术月刊,2012,(3):4557.
[7] 阿尔弗雷德·许茨.社会实在问题[M].霍桂桓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12.
Teaching idea′s innovation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new normal
ZHANG Kun
(School of Marxism, 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Yinchuan, Ningxia750021,China)
AbstractIn the new normal, there are great changes of university environment and task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must keep up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closely, pay attention to connotation upgrade and innov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take efforts to train successors that have soul, have ideal, have expertise for the cause of socialism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Key wordsthe new normal; connotation upgrade; teaching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