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教学的最近发展区的诉诸

2015-12-23杨洁

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知识素养能力

[摘要]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存在最近发展区,笔者认为教师教学也有最近发展区,它也包括两种水平:一种是教师原有水平,即知识、能力和素养;另一种教学所要求达到的水平,即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最终能否完美达标,必须回归到“教学最近发展区”的原点。本文主要涉及的是关于教师原有水平的思考,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衡量标准出发。教师自身地不断发展,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最终指向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学的最近发展区;知识;能力;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60025050引言

新世纪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教与学两方面都需要有新的改变。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学生学会,教师则必须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二是学生会学,则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三是学生乐学,要求教师具备恰当的职业操守和个人修养。“学会、会学和乐学”可以分别与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呼应。教与学相辅相成,二者目标的达成也是相互联系的,正如学生发展拥有最近发展区一样,教学也有最近发展区,教与学成为了“教学最近发展区”的两个平面,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为优化教学提供了多个思考维度。

1教师教学的最近发展区

1.1“教师教学的最近发展区”释义

何为教学?就教学的表现形式来看,有教有学,谓之教学。广义上的教学,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场合下,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它包括教师先于教学生的“先学”,随后传授知识的“后教”,也包括学生依托教师的“新学”,以及在互动过程中引发教师思考、获得新知的“新教”,即所谓的教学相长。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核心的活动。学生的身心能否平衡地发展,学校培养人才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教师教学的水平与效果。因此不断地提升与发展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教学的最近发展区对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教师教学的最近发展区”包括两种层面:教师的原有水平是第一层面,即教师教学的原点:知识、能力与素养;另一种通过教学,学生所要求达到的水平,即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也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教学的最近发展区指的便是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教师原有水平与教师有助于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理想水平之间的差异。通过教学活动这个差异会逐渐减小,教学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差异缩减的速率。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教师原有水平为依托,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并且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学校内外的社会和文化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一场教室里的教和学的“静悄悄的革命”[1]。而这场革命的战士便是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师的原有水平就成了教师教学最近发展区的原点,是整体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最需要夯实的底座,这样在此基础上建构的上层建筑才能永存不倒。它不仅关系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教师教学的最近发展区是立足于教师的原有水平,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引导并最终指向学生的个人发展。

1.2教师教学三棱柱

教师教学的最近发展区的原点是教师的原有水平:知识、能力与素养,目标指向是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学者用一个正三棱锥来论述这三维目标中三者在教学中对个人发展影响的关系(如图1所示)[2]。字母ABC分别代表了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点O1代表的是个人发展。而点O1到三角形的距离代表的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只有当点O1投射到三角形上是三角形ABC中线的交点O时,中线交点O是三维目标最佳整合点,OA、OB、OC的距离是最短的并且是等距的,OO1的教学过程所代表的教育才最有利于个人发展,个人才能得到最优的发展。作为中线交点O代表的就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点,也是所有的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同理,这个图可以用于表示教师水平通过教学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即教师的知识(a)、能力(b)和素养(c)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边ab表示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能力的过程;边bc表示的是在实践中的总结或反思,具有相对的固定性和稳定性,内化而存在于个体中的经验过程;边ac表示知识通过批判思维的加工上升为素养的过程。同样的,只有表示学生个人发展的O1到△ABC的垂直距离为OO1的时侯,才能顺利实现三维目标。因此,点a(知识)是b(能力)和c(素养)形成的基础以及发展的源泉。点b是a和c的表现形式,促进着a的更新与c的完善。c是a和b的综合反映,制约着a的运用和b的发展层次。笔者认为c(素养)才是教育最终的结果和目的,因为同样知识水平和能力高低个体,会因为个人理想、信念、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迥异的影响,这些非智力因素称为素养。当然教学中必须整合三者,才能最有利个人的发展,作为中线交点的点O就是最有效教学的切入点。

第6期杨洁教师教学的最近发展区的诉诸

教学研究2015

教学最近发展区以及其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笔者则用一个三棱柱来表示(如下图2所示)。三棱柱两个底面三角形ABC与abc分别代表了教师教学发展区的两个层面,底面之间的距离表示教学过程与个人发展过程。边Aa、Bb、Cc也是一一对应,教师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传授和引导学生习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教师能力对过程与方法以及素养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是同样的影响。O1点则是在三棱柱中轴线Oo上活动,点a、b、c代表的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 O1在Oo上活动的高度。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O1是在Oo上无限延伸的,即便在结束学校学习生活之后,学生所习得的“学会”的知识,“会学”的能力以及“乐学”的素养也将是终生受用的。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bc就是教学的两面镜子,原点的镜子可以扫除教学过程中的偏颇与失真,目标的镜子让教学活动更加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得个人发展通过教育可以无限的延伸下去,从而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终生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2“教师教学最近发展区”的三要素:知识、能力与素养教师教学发展区虽包含两个层面,作为教学最终目标层面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新课标中做了明文规定,但其衡量标准尚未有明确的定论,因此笔者没有予以充分的考究。不过足以肯定的是三角形ABC最终达到的深度以及O1在中线oO上所延伸的高度取决于三角形abc夯实的程度。笔者认为对教师教学最近发展区的三要素,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一一剖析,教师才能拥有更好的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更加有效地从事教学活动,也能更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2.1储备丰富的知识

教育的传承功能决定着作为教育主要场所的学校必须是以知识为主线,传承社会文化为内在要求。这种传承给教师的教学教育活动带来挑战,教学是一门深入浅出的艺术,所以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都离不开教师所具有的那“一桶水”,即教师的知识。

心理学上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称之为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笔者认为,知识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习得的信息、事实和技能。换言之,“知”指的是个体知识结构中间接经验的部分,即信息和事实;“识”便是个体知识结构中直接经验的那部分,即技能。个人与知识是共生共存的关系,教学必须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并选取有意义的知识[3]。教学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知识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与运用,教师知识主要包括:教师认知、实践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4]。前两者是教师在实践经验中不断积累建构而成的,属于知识的间接经验范畴。教师认知主要指教师的自我反思,如平衡个人的喜怒好恶;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内化,如对教学内容的计划与决定;对学生的信念与知识,如对“好生、差生”的鉴定;知觉班级教学的问题解决策略,如应对学生上课分神现象。实践知识是指教师立足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具体情景中对言行的适当选择的经验知识。这一知识包括行为之前的思考和情景中对某一行为的反应或者为对某一问题的应对两方面的知识。可以称之为“为了应用而生成的知识”和“应用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PCK)则是教育领域与其它领域的区别之一,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所在。PCK即包括准教师们在师范生课程中学习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与教学法等)的固定知识,也包括随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增加而逐步形成的具有个人风格的个体知识,换而言之教学中教师发展而来的知识。

知识为学生认识的客体,学生在认识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并最终获取知识。但知识并非传授的对象,它是在特定背景下认识和思考所加工的结果以及在新的背景下认识新事物或解决新问题的工具。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学习一定伴随着新体验、新思想的创生,因此教学的实质是创造新知而非灌输既成知识。

2.2用活活用的能力

当教师用活知识这桶水,懂得更快更有效的注入学生的这一“容器”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活用接收到的水以及领悟接收更多水的办法时,知识便内化为活用的能力。如果教师“满堂灌”,给予学生一潭死水,那么学生学会的只有应试而已。只有教师先“用活”,学生才会“活用”,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文本知识。教授有限但学海无涯,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渔”的过程和方法便是能力。《辞海》将能力定义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把能力区分为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也可按照能力的独创程度,把能力划分为再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笔者认为能力是指人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任务所体现的个性心理特质,是顺利完成该活动所必须的主观条件,直接影响着活动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必须的一种特殊能力。即包含大多活动所共需的、通用的一般能力,如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反应力、想象力、注意力等;也包含教育区别于其它领域的特殊能力,如教育的独创力和教育再创力,例如改进或者创新教学方法。人不仅需要在知识学习上走得快,更需要在人生道路上走得远,“让人走得远”的教学不把传授系统知识视为教学的本质,而是创造条件,让人在知识探究中产生自己的思想、体验和理解[5]。笔者认为,教师能力包含两方面:教育技能和表情达意能力。教育技能包括四大技能:组织教学和教育活动的能力;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教学反思能力。表情达意能力,也可称为教育力,寓友情于教学中的能力[6]。教育技能是承前——立足于知识,表情达意则是启后——上升到素养。这样的教学以创造新知为特点,培养能力为立足点,其依托的是教师的能力,指向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旨在学生将带不走的书本放下,把能力带走。

2.3习得健康的素养

朱夫子一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便道破了懂得不断更新,才能永葆活力的人生真谛。当源头活水是污水、坏水的时候,这一渠水恐怕都得遭殃,难逃被污染的厄运。教学也是如此,素养不高的教师可以培养出高分的学生,但对向师性强的学生来说,低素养的耳濡目染难免对其德行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高分低能”是教育的异化,而“高分低德”的人才是教育的悲哀,对整个社会也是极大的危害。师不素养,不可兴教[7]。百年大计,却又是教育为本。由此可见,教师的素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汉书·李寻传》)。其中,“素养”一词可以理解为训练和实践。 其在《辞海》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即指人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之上通过后天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基本品质结构。据《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简称OED)称,“素养”率先被用于教育术语中是在1883年由马萨诸塞州教育文员会发行的教育杂志《新英格兰教育杂志》。“素养”这一术语是伴随公立学校制度的整顿而问世的,意味着学校教育所处的公共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说,它是扎根于社会语脉与共同体之中的文化,表述准备参与公共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的共通知识的概念[8]。教师素养是指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通过个人努力和教育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希腊古典时期出现的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派,智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但是拥有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操守是亘古不变的题中之义。由此笔者认为“素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素质”,即与生俱来的生理特征与潜能,另一方面为“修养”,即后天通过知识的获取,在实践中锻炼而开发的潜能或形成的能力。而教师素养之所以有殷切的提高的需要,是因为教师原来的素养水平与有助于学生应对新世纪新挑战的理想教师素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素养包括教师语言修辞素养、伦理道德素养、礼仪素养等等,其范围甚为广泛,教师作为培养、塑造人才的职业,即使将人类一切美好德行与品质都纳入其素养之中也不为过。教师素质又可称之为教师专业素质,前文中提到的教师知识和教师能力都是属于教师素质的范畴。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教师职业的行为准则,核心概念是师德。在此基础上体现的教师个人意念和品质则称之为教师修养,隐含教学活动的一切言行之中。其核心为师爱。师德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必需,而师爱是教学活动更加高效的保障。

3结束语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教学旨在为学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提供理论和方法,最终获得个人发展。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三大块: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与此相对应的教学也可以分为:知识导向、能力导向教学和素养导向的教学。一项活动所蕴含的哲学理论不会只是单一的唯物论、辩证法或认识论。所以也不存在单一知识、能力或素养导向的一堂课,也不是每一堂课都是这三者有效整合的体现。如果说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是教学的必需,而教师素养则是教学的必须,必需品满足人体发展的生存需求,必须品则是个体发展的安全与爱的需求,是精品教育。新世界面向的是高效教学和卓越教学,所以必需品和必须品二者缺一不可。让教师的知识、能力与素养同行,携手走进课堂,成为教学牢固的铁三角。创建一个师生共创、共存、共享和共长的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7.

[2] 李雪华.英语课程三维目标的融合与达成[D].厦门: 福建师范大学,2008:2023.

[3]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课程变革的知识基础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00.

[4] 胡春光,王坤庆.教师知识:研究趋势与建构框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6):2228.

[5] 张华.研究性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3.

[6] 斋藤孝.教育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7.

[7] 李素萍.师不素养不可能兴教[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S1):1011.

[8] 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88.

Appeal: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struction

YANG Jie

(College of Education,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108,China)

AbstractJust as Vygotsky said "there exists a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the writer holds that there exists a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struction as well.The zone has two levels: first is the origin state of teacher,that′s to say knowledge,ability and attainment of teacher;the other is the required state of instruction,the threedimensional target of teaching,that′s to say, knowledge and skill,process and method,emotion attitude and values.Whether the aims of instruction can be successfully reached or not depends on the return of origins of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of instruction.This article mainly refers to the thinking of the origin state of teachers by the accordance of three reference points: knowledge,ability and attainment.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eacher himself can contribute to teaching activity,and ultimately devote to the individual growth of students.

Key words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struction; knowledge; ability; attainment

(上接第20页)

[7] Kim Y.The contribution of collaborative and individual tasks to the acquisition of L2 vocabulary[J].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8,(92):114130.

[8] 刘岩.任务对习得英语时态的施教影响[J].教学研究,2011,(1):4549.

[9] 刘珊.输出方式对语块记忆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外语教育,2014,(4):3441.

[10] Nassaji H&Tian J.Collaborative and individual output tasks and their effects on learning English phrasal verbs[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10,(4):397419.

[11] Spada N&Lightbown P.Interaction research in second/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C]// A.Mackey & C.Polio(eds.),Multiple perspectives on interaction.New York: Routledge,2009:157175.

[12] Paribakht T S&Wesche M.Vocabulary enhancement activities and reading for meaning in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C]// J.Coady & Y.Huckin (eds.),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 Rationale for Pedagog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174200.

[13] Shekary M&Tahririan M H.Negotiation of meaning and noticing in textbased online chat[J].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6,(90):557573.

Effects of collaborative output tasks on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NI Jing1,2,SUN Yunmei1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Hubei430074,China)

AbstractBoth sociocultural and interactionistcognitive theories have encouraged the use of collaborative output tasks in L2 classrooms,yet few studies investigated how the combination of task type and implementation variables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task performance.This study,by employing two types of output tasks,examined whether doing the tasks collaboratively led to greater gains of vocabulary knowledge than doing the tasks individual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leting the tasks collaboratively led to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accuracy of task completion than completing them individually.However,collaborative tasks did not lead to significantly greater gains of vocabulary knowledge than individual tasks.Interestingly,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 was found between task type and task condition,with the collaborative editing tasks being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in promoting the gains of vocabulary knowledge.

Key wordscollaborative output tasks;task condition;task type;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sociocultural theory作者介绍:?

姓名:杨洁

出生年月:1992年

性别:女

籍贯:江西赣州

民族:汉

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研究方向:教学论

学位:硕士学位

联系方式:18450050249

邮箱:yj20120929@163.com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李苑D8-306

邮编: 350108

0引言

作业在我国,古来有之。《学记》有云“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里的“居学”便是课外布置的作业。然而,作业发展至今日已经弊端重重,亟需改革。在当下“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踏踏实实”的大背景下,“减负”的口号并没有得到切实落实,作业依旧遵循老的套路:单一化、机械化,既没有锻炼思维的价值,也没有实践活动的特性,难以突破传统的“练习法则”,成为一代代孩子们学习生涯的“黑色”记忆。 作业的改革,长期以来是一个难题,改革作业理念,理解作业的性质和功能应当是“难中之重”,本源性、内核性的问题解决了,很多难点以及外围性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改变作业观,树立正确的作业理念应当是作业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这样的背景和需求下,笔者试提出“增值作业”理念,并从理论认知到操作实践,逐层深入、步步推进,依次解决关于“增值”作业 “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三个基本问题。

1“增值”作业的涵义

“增值”作业是什么?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如今的作业存在着大量“贬值”,甚至“变质”的情况:学生并未从作业中获得作业本身应带来的学习价值,有的甚至由于对作业的厌烦而产生厌学的负面情绪。与此相对,理想的作业应当是“增值”的,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额外收益,从学习中收获幸福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的自身完整。

1.1“贬值”的作业

当下,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作业布置什么,学生就得做什么。教师希望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考试知识而采用“题海战术”,但是学生在抵触心理的作用下,实际掌握的是少之又少,作业在这种情况下被无形“贬值”了,甚至沦为“变质”作业,让学生望而生厌。

1) 机械重复。奥苏伯尔强调有意义的学习,作业的知识获取应当同样如此。而贬值作业将作业等同于机械的练习,甚至有些老师忽视了学习与练习的区别,忽视学习进程中多样化学习任务的设计,而大量采用与测验高度仿真的练习,直接追求应答记忆的成果,从而出现“以练代学”的现象,使“未理解就熟练”的学生随处可见[1]。

2) 千篇一律。通过笔者的实地调查发现,如今学校老师布置作业大多都采取“一”对“多”的形式 (数十名不同的学生做着同一样作业),或者直接照搬其他教师的劳动成果,根本不考虑学生群体的差异性;有的作业甚至几年如一日,完全不在乎不同时代学生真正的内心需求。作业的布置真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后工业化时代,教育正在逐渐走向个性化(个别化),珍视班集体中每个学生,是这一过程的基本价值追求,而作业先行是一条现实的途径,作业应当适合每一类学生的思维旅程[2]。

3) 量大不精。教师一般认为课本上知识只有落实到白纸黑字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储备,才能知道学生是否学到。这种单一思维导致教师们迷信“练多总比练少好”,不加选择地、赌博式地布置海量习题。据《劳动报》报道,2013年全球同步发布的PISA2012结果表明,中国上海155所学校的6374名学生代表虽在测试中再次夺冠,但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后显示,他们的作业时间平均每周达13.8小时,位列第一,而OECD平均不到4.9小时。“遥遥领先”的作业时间与世界第一的成绩也许并不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长时间的作业练习难免存在太多机械划一的“熟题”作业,缺乏促进学生批判性思考与自我发现的精选作业。“为何我们的学生在少年时期成绩世界领先,而成年后却极度缺乏创造力?”如果好成绩是以牺牲学生创新精神为代价,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1.2“增值”的作业

增值,在经济学中是指相对价格的提高。在教育学领域,崔允漷教授就曾提出“课堂变革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增值”的理念,“假如变革前的课堂学习值是A1,变革后的课堂学习值是A2,那么A2-A1=增值”[3]。在 “增值”作业中,“增值”是指将情感因素融入作业,使作业超越自身认知价值,完善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给学生带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幸福感等“额外效益”。同样用某种值来建模的话,可这样表述:若作业本身的认知价值为V1(Value1),变革作业后融入的情感因素所赋予作业的价值为V2,那么可以得到如下的公式:V1+V2=V3。V3即为“增值”作业的价值,也即学生获得的学习价值。V3显然大于V1;而贬值作业中,V3

此外,“增值”作业在其形态、内容、功能等方面都有区别于一般作业的独特优势。

1) 从形态来看,“增值”作业实现了学校与家庭的统一。“增值”作业倡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联动,多重力量共同协助学生完成“增值目标”,力求构建“作业共同体”。“作业共同体”以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为理论启发,是指一个由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在学生作业过程中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合作,共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4]。“作业共同体”中学生、教师和家长是联动沟通的整体,从多维度提升学生的作业体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实现作业的增值。

2) 从内容来看,“增值”作业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作业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灵性的,有着情感、态度、愿望和品行的完整生命,他们对作业有更多、更高和更深的期盼。“增值”作业的关注点远远超越了知识和技能本身,而更多体现的是人文情怀,是民主和平等,它的目的决不是培养“做题机器”,而是培养人,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培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6期刘晓慧“增值”作业三个基本问题

教学研究2015

3) 从功能来看,“增值”作业达到了目标与手段的统一。“增值”作业以增加作业中情感因素和人文情怀为手段以达到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同时,它也是一种新的作业价值观,是作业发展的目标,是引领作业改革的新的思维导向。因此它既是目标,也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达到了目标与手段的和谐统一,从而预防在实际作业改革中目标的偏离和脱轨。

2“增值”作业的价值追求

为什么倡导“增值”作业?这是笔者尝试解决的第二个基本问题。“增值”作业是“走心”的作业,以促进发展为己任。作业之根本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作业应当立足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5]。“增值”作业突破传统的“练习法则”,让作业不再是“机械性练习”,而是以情感陶冶,心灵享受为核心准则,从而促进学生全人发展、学习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自身完整——这便是“增值”作业的三大价值追求。

2.1为了学生全人发展

“增值”作业关注学生的内心,关照学生的精神世界,体现人本主义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是最宝贵的财富”[6]。人是思考的存在、精神的存在。教育就应当促进学生全人的发展。然而,传统的作业大多是只涉及学生“颈部以上”的作业,仿佛是传统工厂模式——单调的数字计算、苍白的文字记忆、机械的字母组合,并未触及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世界。这样机械化的写作业跟“作业机器”还有什么区别?学生是“生命体”,而不是“认知体”,他们不应也无法接受单纯的知识灌输。因此,作业也是应有生命的。当作业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内心,关照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作业自身也获得了“生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

2.2为了学习可持续发展

“增值”作业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需求,注重学生做作业的幸福体验,让学生因此爱上作业,促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作业是“黑色”的。为什么学生越长大,越厌烦作业?为什么学生把做作业当成一种“苦差事”?因为他们在作业中找寻不到乐趣,体验不到幸福,看不到希望。作业越多、越难,学生所体验到的情感越消极。作业是连接新旧教学内容的“链条”:新课前的预习、复习课后的巩固等等。若学生总把“链条”当作负担,或者想干脆拆掉“链条”,学习又怎能维持可持续发展?当作业切合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幸福感,提升了学生幸福指数,便可实现学习的良性循环。

2.3为了学生自身完整

“增值”作业实现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两个场域下的身份统一,促进学生的自身完整。杜威说:“学校即社会”——学校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是割裂的,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和作为一名家庭成员的自我认同并不一样,因此学生在两个场域下的表现往往不一致,这就造成了自我认同的分裂。曾听过家长这样的吐槽:孩子在学校被评为“劳动小能手”,在家里却是“甩手掌柜”,什么也不做。 然而,作业的出现恰好可以解决这样的难题:家庭作业是学校生活在家庭的继续,它有机会也有潜力将学生的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自身完整。然而传统的家庭作业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题海”中掌握做题技巧,熟记课本知识,并未很好地利用家庭作业作为联系学校和家庭的天然纽带。与之相反,“增值”作业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和知识技能的堆积,而是情感化、人文化的作业:学生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完成任务,获得了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情感体验,它穿越了学校的壁垒,为家庭和学校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不仅让学生的作业完成成为一种愉悦的家庭生活体验,也促进了学生的自身完整。“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 布贝尔(Bubber M)说,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7]。让学生在作业中遇见真实的自己,让学校的学生和家里的孩子成为真实的、统一的自己。

3“增值”作业的践行机制

“增值”作业究竟该如何做?这是“增值”作业从理论认知到操作实践的转化。“增值”作业的践行机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预设增值目标、改进作业内容和完善作业评价。

3.1预设增值目标

设定目标是贯彻作业设计价值理念的首要步骤。新课改推行至今,三维教学目标受到了普遍认可,教师们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越来越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第三维目标”。然而,作业领域的目标设计依然以“知识巩固”“技能强化”的价值理念为指导[8],即多强调的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目标,把学生视作知识的容器,缺乏情感因素和人文关怀。而增值目标的设定是聚焦于情感领域目标,为了学生的情感丰富、人格发展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增值目标”是一种态度,而不是限度。作业中的情感因素是目的,也是手段。教师应当有增值的主观意识和倾向。每个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前,都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1) 布置这项作业的目的是什么?(2)学生可以从中得到什么?(3)二者之间存在“价值差”吗?有可能达到增值效果吗?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要注重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和质量外,还应该关注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因为,如果作业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不仅作业的完成度和正确率能提高,还能让学生产生适应性的作业行为以及对这个学科更积极的认识。”[2]

3.2改进作业内容

作业内容绝不是简单的堆积和重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因此,应减轻学生负担,改革作业,积极倡导推行以“生命作业”、“开放作业”和“趣味作业”等多种形式的“增值”作业。

1) 生命作业。“增值”作业是“生命作业”,它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生命。 作为教育重要途径的作业必须是学生生活中能体验到的,有助于他们的身体、社会、情感和智力等方面健康发展的经历,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生命作业”就是要将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作业重新激活,实现与三方面的沟通:作业与人类生活世界的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简而言之,就是使作业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学生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使它呈现生命状态[9]。

例如,母亲节的英语作业可以是这样的:Cook for your mother. Tomorrow is Mothers Day. Please make a healthy meal for her to show your love and thanks—take pictures and write a diary.(为你的妈妈做爱心餐。明天是母亲节,请为你的妈妈做一顿饭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和感谢——照照片、写日记。)这样的英语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更体现了人文关怀和作业的生命价值。

2) 开放作业。“增值”作业是开放作业,它突破作业即“知识”的一维限制,而是纳入情感因素,实现了“知识和情感”的二维飞跃。如果作业真正开放了,它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学生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亲情作业、实践作业、摄影作业、人文作业等都可以成为它的实现形式。

例如,同样是母亲节,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语文作业:《记忆中的妈妈》——母亲节纪念品。母亲节快要到了,请依照下列题目,每天写一段文字。之后将所写的文字汇总,制成《记忆中的妈妈》一书,送给母亲做节日礼物[10]。(1)和妈妈一起的开心一刻;(2)跟妈妈撒小谎的时刻;(3)跟妈妈一起难忘的旅行;(4)我的妈妈很特别,因为……;(5)妈妈给我的一次教训……在这样的作业经历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英语知识或者作文技能,而是对母亲的感恩和满满的幸福体验。

3) 趣味作业。“增值”作业是趣味作业,它让学生在趣味中体验作业带来的增值乐趣感、幸福感。以理科性质的作业为例,由于其设计很难挖掘人文性质,因此,增加趣味性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此处对比两种课堂作业便能说明问题。这两种作业的目的都是“检查学生能否根据要求准确画出分钟位置”。一种作业形式是让学生自己“画分钟”,结果课堂气氛沉闷;另一种是以“小小修理工”为主题的课堂活动:教师出示错误钟面,让学生纠正错误,在活动过程中结合动画或声音的多媒体演示,结果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印象深刻[2]。

3.3完善作业评价

作业的设计是一个和谐统一、环环相扣的系统,为了保证作业的效用真正落到实处,为了促进作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的作业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增值”作业的评价绝非仅仅是“全批全改”这么简单,而应有更高的要求。

1) 合情。“合情”是指真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收获。情感维度是很难像知识维度进行量化的,因此多依赖学生的自身体悟和反思。例如,某学校暑假作业的评价是 “暑期超级达人”评选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暑假生活情况申报“达人”封号,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材料将自己的暑期生活呈现出来,比如健身达人、旅游达人、佳作达人、绘画达人……在欣赏他人暑期收获的同时,孩子们看见了坚持的力量,不断地学会选择、学会坚持,并且最终做到最好的自己[11]。

2) 合理。“合理”是指合乎准则,目标达成。“增值”作业的评价不单单强调“合情”,也强调作业内容的合理性。因为作业的布置必然有一定的目标要求,学生需在获得基本价值的前提下实现作业的“增值”,而并非是天马行空,娱乐至上。

3) 合力。“合力”是指大力发挥“作业共同体”的作用,师生平等、家校联动。“增值”作业评价一方面体现了民主和平等,倡导理解和生成,因此应赋予学生充分的作业设计和评价参与权,选择作业评价模式权,以及体验作业过程和解释结论权[12]。另一方面,由于作业大多是学生在家中完成的,而且“增值”作业形式多元,情感色彩浓厚,因此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和鼓励提醒。

4结束语

作业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灵性的,有着情感、态度、愿望和品行的完整生命,他们对作业有更多、更高和更深的期盼。“增值”作业是一种愿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的自身完整;“增值”作业更需要行动:作业可以是有生命的,作业可以是鲜活的。在实践中应积极倡导树立“增值”作业观,预设增值目标、改进作业内容、完善作业评价,最终实现作业的增值目的,真正让学生受益,让可爱的孩子们不再“忍受”作业,从此享受作业带来的价值和“增值”。

参考文献

[1] 张丰.作业仅仅是“练习”吗?[J].人民教育,2001,(4):68.

[2] 方臻,夏雪梅.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作业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3678.

[3] 崔允漷.课堂变革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增值[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4,(1):8.

[4] 佐藤学.学校问题透视——形成学习共同体[J].钟启泉,译.全球教育展望,2003,(7):38.

[5] 李臣之.发展主义作业观[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7):56.

[6]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9.

[7] 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余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8.

[8]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98.

[9]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19.

[10] 胡庆芳,杨翠蓉,季磊,等.美国学生课外作业集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4546.

[11] 黄慧.从假期作业到假期指南[N].中国教育报,2014720(3).

[12] 李学书.从认识论到生存论:中小学作业改革的新取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7):2426.

Considerations on the three basic issues of

"ValueAdded" Homework

LIU Xiaohui

(College of Teacher,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Guangdong518060,China)

AbstractThe homework reform allows of no delay.In order to find a new path to improve the homework quality,the author tries to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valueadded homework" and focuses on three issues,that is,the connotation of "valueadded homework",the pursuit of "valueadded homework" and the practical mechanism of "valueadded homework",which respectively resolve the three questions of "what ","why" and "how" is "valueadded homework".

Key wordsvalueadded homework;homework reform;connotation;pursuit;practical mechanism世界各地大学现在都面临着来自家长、社会、企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为此大学都会制定符合本校的使命陈述(Mission Statement),来指导以及向公众展示自己,而美国大学的使命陈述更具有代表性,因此对其三类大学使命陈述的研究不仅能为机构颁布、制定目标和愿景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还可以为机构所秉持的价值观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视角。那么,三类大学的使命陈述在内容上有哪些异同点?对我国大学使命陈述的确定又有哪些借鉴意义?

1美国大学使命陈述的内涵与发展

三十年前,美国大学掀起了一股确立大学使命陈述的热潮。使命陈述在美国高等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不仅鉴定和认证机构需要,而且学校各种计划的执行也要以它为参考。与其它的管理理论一样,使命陈述快速进入高等教育学术界,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1.1美国大学使命陈述的内涵

美国当代杰出教育家博耶曾提出:“一所办学有成效的高校必须负有明确的使命。”[1]使命陈述对大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对于它的内涵,学者们却持有不同观点。芬斯克认为使命陈述通常是用来表达社会对高等教育机构的一种尚未明确说明的愿景,这种愿景是双方都认可的并且代表了大众对学院和大学的一般期望[2]。这种观点体现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大学使命陈述的公共服务功能,即一所大学在本地区所发挥的功能、价值。而凯勒在他的一本策略计划的书中提到,使命陈述是一个机构执行策略计划的必要部分[3]。这种观点反映出的是学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即学校各项计划、决策的确定与实施都要以本校的使命陈述为模板,这有助于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提高办事效率,此时,使命陈述起着总领、规范和协调的作用。根据国内学者的归纳,其内涵主要为:一是大学的基本使命,即创造、保护和传播知识。二是知识应用于实际、服务社会、促进世界进步。三是大学自身特色[4]。在一些其他国家,使命陈述还承担着其它任务,比如英国将使命陈述看做是标准基点,用来评估资助公共资金金额的程序;在德国,使命陈述在鉴定一所私立大学是否合格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使命陈述是一所大学办学的总纲领,它明确了学校的规章制度,调动了组织成员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向社会及其它重要组织展示了自己的历史、价值。当然,还有少部分学者认为,使命陈述不过是一些修辞语句的集合,只是象征意义上的而不现实,并不能够真正得到落实,而且也无法客观的测量它的实现程度,所以对机构本身没有实际意义[5]。尽管有这些消极的观点,使命陈述还是在随着社会和学校的不断变化中保持着它的价值性和成效性。使命陈述的修订也要坚持社会变化与优势制度的确立、领导发起和学术传统

① 海岸线社区学院;南佛罗里达社区学院;东南伊利诺伊学院;萨里那地亚理工学院;阿什兰社区及理工学院;伊利社区学院;凯洛格社区学院;萨里社区学院;斯泰拉库姆堡的皮尔斯学院;三叶草技术学院;肯塔基社区与职业技术学院系统;瓦拉瓦拉社区学院。

② 威廉姆斯文理学院;安默斯特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鲍登学院;米德尔伯里学院;波莫尔学院;卡顿尔学院;韦尔斯利学院;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大卫森学院;威斯理安学院;哈佛福德学院。

③ 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佛罗里达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利佛尼亚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达特茅斯大学;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之间的平衡。

1.2美国大学使命陈述的发展

大学使命陈述的发展演变,根据每一时期主要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注重科研。西方大学在经历过西方民族国家形成时期的短暂复兴之后,又陷入一种窘迫衰落的危机,为改善这一局面,大学纷纷采取改革措施,其中柏林大学的改革最终挽救了这一危机,它倡导大学积极开展研究。这一理念模式随即扩散到世界各地并为大家所接受。美国率先采用德国大学模式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它主张大学要注重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直到1910年,研究理念在美国大学中占据统治地位。

第二阶段是强调民主。随着美国国家政权的逐渐稳定,建国者们迫切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来将自由和自治的思想灌输给年轻人,由此实现美国的民主和自治。19世纪初,以杰斐逊创建的弗吉尼亚大学为首,由美国高等教育界首先提出高等教育民主化,从而引发了西方大学使命陈述的第二次转型。它要求大学服务于个体,尊重个体的权利,充分发挥个体的价值[6]。伴随着美国20世纪50、60年代的民权运动,大学的民主化进程也大大加速,主要表现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入学人数都得以增加。

第6期曹月明美国大学使命陈述的文本分析及启示

教学研究2015

第三阶段是重视公共服务。美国大学公共服务使命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内战时期,当时基督教派大学通过传统和职业指导来推动和实现边远地区的发展。到19世纪,技术教育在农业和工业领域逐渐兴起,以及《莫里尔法案》的颁布,使公共服务使命真正得到发展。公共服务是与教学、科研使命相关联的,大学教职工和学生通过应用性研究、校外课程、乡村和城市社区的分析等活动方式,将高级知识传输到社会上。二战后,大学开始以更直接的服务活动参与到政府和企业的工作中。从广义上讲,大学公共服务使命就是指大学要为公民提供有用的知识和学术研究。

第四阶段是倡导国际化。尽管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别明显,但全球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政策正逐渐趋同,并且随着现代知识与教育理论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在使命陈述中涉及到国际化。目前在高校中,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新信息的流动、教师、学生和课程内容。全球范围内,各个大学都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增加国际间师生互换、吸引外国留学生,实现课程多元化、校园多样化,大学正在逐渐变成一种国际组织。

2美国大学使命陈述的比较分析

为探讨目前美国大学使命陈述的特点,本文将把美国大学主要分为三类,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学院12所①,文理学院12所②,研究型大学15所③,通过对这39所大学使命陈述的文本分析,将其中体现出的价值观及二级价值观进行频率统计和排名,发现三类大学的使命陈述所体现的价值观具有相似性,但每一项价值观出现的频率具有差异性,具体排名如下:

1) 社区学院:服务(51);平等(14);学习与发展(11);共同体(11);人格尊严(7);终身学习(7);真理(4);公正(4);精神(2);自由(2);领导能力(1)。

2) 文理学院:服务(31);学习与发展(21);真理(19);平等(12);共同体(10);领导能力(9);精神(5);自由(4);公正(4);传统(3)人格尊严(2);终身学习(1)。

3) 研究型大学:服务(43);真理(31);学习与发展(21);共同体(17);平等(16);领导能力(7);自由(6);人格尊严(6);终身学习(5)精神(4);传统(3);公正(3)。

2.1三类大学使命陈述中的共同性

通过对美国三类大学使命陈述的分析,可看出三类大学所强调的价值观具有一些相似性,可归纳为三大类:注重基础性的价值观、重视国际性的价值观、强调服务性的价值观。

1) 注重基础性的价值观。通过研究发现,这11类基本的价值观在三种类型的大学中都有所体现,即服务、真理、学习与发展、平等、共同体、精神、自由、人格尊严、领导能力、终身学习和公正。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平等,与共同体的合作,同时由于高校面临着越来越多来自各方的压力,所以不论是两年制的社区学院,还是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文理学院,又或是专注于科研的研究型大学,都很注重在自由、公正、尊重人格尊严、宗教信仰的环境下追求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最终服务社会。因此每类大学在确定其使命陈述时,都很重视这11个基础性的价值观,并将其作为实际工作开展与各项政策制定的标准。

2) 重视国际性的价值观。在这些价值观中,排名前五的大都是服务、真理、学习与发展、平等和共同体,而国际化作为当今大学使命陈述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每一个价值观中。密歇根大学在其使命中便提到要服务世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强调要建立世界大学。在当前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如国际交换生、留学生、中外联合办学等。而服务、平等和共同体的最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真理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进入到国际合作中提供可能性。只有努力为学生提供新的国际多元文化课程,满足学生需求,秉持公平与公正的理念、坚持文化多样性,积极寻求与世界各地学术团体、大学和企业的全面合作,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寻求更多国际合作的机会,使学校真正融入到国际化、全球化的浪潮中。

3) 强调服务性的价值观。服务是一种将教学、研究与社会相结合的使命。从1904年威斯康星大学校长Charles Van Hise提出的“威斯康星理念”[7],倡导大学教育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到1936年哈佛大学发起的高等教育公共参与运动,许多大学将公共参与列入使命陈述中,至此,服务的含义更加广泛,不单单指学校为社会提供服务。而目前服务之所以会变得如此重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服务被纳入大学教师的社会化、工作考核、奖励体系、绩效评估体系以及大学的影响力评估当中。[8]在实际执行中,三类院校都侧重于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教学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坚持为社会、国际提供给服务的理念,而社区学院则更突出强调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为青年学生提供转学教育等来为本地社区服务。

2.2三类大学使命陈述中的差异性

美国三类大学的使命陈述在价值观上虽有以上三个共同点,但每类大学的价值观排名并不相同,由此能够看出每类大学在具体的表述上都会有自己的侧重点,以此来彰显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

1) 社区学院更侧重于服务使命。从以上三个表对服务价值观出现的频率统计来看,三类大学中服务价值观出现的频率分别为:社区学院(51)、文理学院(31)、研究型大学(43)。由此可见,社区学院较其它两类大学更重视服务。根据美国社区学院联合会的统计,截止2006年全美共有1166所社区学院,社区学院之所以能在高校林立的美国占据一席之地,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服务意识,主要包括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服务本地社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州政府减少了对社区学院的资金投入,为筹措经费,社区学院纷纷将目光投入到当地私有工商企业。为响应资助者的要求,与当地社区密切联系,社区学院一方面从当地知名人士中推荐校董会或校务委员会成员直接参加学校管理,反映居民的愿望和需求;另一方面,聘请当地各领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学校系科、专业设置顾问,定期向他们征求学校专业及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与方法改进等方面的意见,并免费向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9]。社区学院还通过转学教育和开放入学政策,为本地青年学生提供相当于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为进入四年制大学和学院进一步深造学习做准备,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为本地社区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极大地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民主化、大众化和多元化进程。

2) 文理学院更强调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领导能力这一价值观在三类大学使命陈述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社区学院(1)、文理学院(9)、研究型大学(7),由此可见,文理学院更强调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在经历过各种挑战、变革后,文理学院自身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从而为日后的公民生活做准备”这一教育目标始终没有改变。为实现这一目标,文理学院十分重视教学活动,采取多种措施为学生提供高品质教学。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如开设将文理课程内容与社会重大问题相联系的重大问题课程(Bid Question);帮助学生将学术性内容与现实世界经验联系起来的基于实地的学习(FieldBased Learning);通过合作方式开展的社区研究(CommunityBased Research)[10]。除此之外,一些文理学院还实施小规模、住宿制、选择性入学、博雅教育等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发展学生的兴趣、领导和运动等多方面的才能与机会,保证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为美国各行各业提供了领导人才。一些杰出的文理学院如威廉姆斯文理学院、鲍登学院、安莫斯特学院等还被誉为“隐蔽的常春藤”(Hidden Lvies)。

3) 研究型大学更倾向于对真理的探索。真理在研究型大学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服务,出现频率为31,而社区学院和文理学院分别为4和19。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一直都有追求真理的传统。一方面,19世纪德国大学重视科学研究和学术自由的理念被引入美国,通过本土实用主义的改造,德国纯科学研究与美国社会经济的实际需要的结合,诠释了大学科研的真正价值和涵义,从而创造了现代意义上的研究型大学;另一方面,赠地运动通过开设农业和工艺方面的应用学科以及进行应用研究与实验,将科学、技术和学术相结合,直接改造了美国传统大学和学院,促成了美国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兴起[11]。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活动得到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在课程设置上主要表现为个性化,灵活性和内在驱动性,充分尊重和支持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重视研究性教学,像哈佛大学于1959 年开设的新生习明纳课程;耶鲁大学的指导性学习等都是为了树立学生的科研意识,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12]。研究型大学将科技研发与知识生产、人才培养进行完美结合,充分履行其办学使命,明确其办学定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区学院更侧重服务使命,尤其是对本社区的服务;文理学院更强调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研究型大学则重视对真理的探索。除此之外还发现,社区学院对传统的价值观缺少明确的阐述。传统是指一所大学本身所固有的宗教信仰和保护、传播美国遗产。一些学校的成立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哈弗福德学院就是在1833年由宗教协会(贵格会)成员创办的一所致力于为本科生服务的严谨的、杰出的文理学院。而一些学校的使命陈述还涉及到对美国遗产的保护,比如,耶鲁大学的使命陈述中就明确提到:“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对我们的遗产有着广泛认识的公民”[13]。但由于社区学院的兴起主要是因为社会对职业技术人员的需要,并没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因此社区学院的使命陈述中涉及到传统的还非常少,至少在笔者选取的这12所社区学院中还没有提到。

3美国大学使命陈述的启示

中美两国虽然对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主要功能的认同存在一致性,但在具体内容的表述、对大学的目标与价值、比较优势以及影响力的塑造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差异[14]。所以对美国三类大学使命陈述的文本分析结论,对我国大学使命陈述的确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3.1大学使命陈述应坚持核心价值观一致性

在确定自己的使命陈述时,应该知道作为一所大学本身所应该具备的最核心的理念有哪些,即共同价值观。通过对三类大学使命陈述的具体分析可看出,12个基本的价值理念在每类大学中大多有所体现,除了传统这一项在社区学院中表现的较少,即服务、真理、共同体等11种价值观是一所大学的核心,是共有的部分。美国三类高校不仅在使命陈述中对这些核心价值观进行详细阐述,而且在实际办学管理中也紧紧围绕其展开。而我国各类高校却很少有对此核心价值观的详细论述,或者某类院校对其中一些价值观有所忽视,如一些专科学校对真理的追求、探索有所欠缺。因此,不论是国内的综合性大学还是普通本科高校,又或者是专科学校,在阐述大学使命陈述时,都应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并以此为指导纲领,在实际管理中作为办学指南。

3.2不同类型院校的使命陈述应具有区别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到每种类型的大学在使命陈述上都会有自己的倾向性。比如,社区学院会更注重服务社区的职能,在课程安排上更侧重于实际技能的应用,并会提供相应的指导性知识和实际的操作环境;研究型大学更强调对知识的探索和对真理的追求,在课程设置上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文理学院更加强调为四年制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更侧重传统的教学职能。我国目前各类院校都在一味追求发展,向名校看齐,而在这过程中却忽视了自身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职能定位。鉴于此,我国高校在制定自己的使命陈述时,应对自身的性质与任务有明确的认识,突出自己的办学职能,不盲目追随别人,避免高等教育多样化丧失。如专业技术型院校在制定使命陈述时,应更加强调学生就业与服务本地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技术型人才。

3.3同种类型不同院校间的使命陈述应具有差异性

每所高校性质不同、历史发展也不同,在自身所处的领域都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功能。例如,卫斯理安大学是由卫理公会教徒创建,与其它文理学院学科领域相比,在圣经研究领域的课程设置更全面,而且得到了圣经高等教育学会的高度认可和好评;同时,还非常重视女性教育,其使命是“为将来在世界上致力于做出不同业绩的女性提供优秀的自由文理教育”。我国高校在参照其它高校确定自己的章程时,往往忽视了自身的独特性,因此各院校在确定自己的使命陈述时,不照搬照抄其他高校,而要结合自身所具有的传统、特点和优势,在坚持基本价值观的同时彰显自身特色,努力建设好自己的优势重点学科。

3.4各学院的使命陈述应坚持学科性

从对各高校陈述的文本分析中可以看出,随着高校民主化、多元化、自主化的发展,某些高校还会给予各个下属学院充分的自主权。以耶鲁大学为例,在学校总使命陈述的引领下,14个学院还会根据自身学科特点,确定更详细的使命陈述,以使每个学院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在使命陈述中提到:“作为一个杰出的医学学术中心,学院将会提供优秀的教学、研究,培养和激励学生提升医学实践和生物医药科学;提高医疗卫生知识以保持和提高健康水平;以一种充满同情和尊重的方式为病人提供护理”[15]。我国一些高校实行院校合并,在合并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学科建设的问题,因此,各学院应在大学总章程的规范下,明确自身的学科特性,确保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培养特色专业人才。

3.5大学使命陈述应坚持传承性

大学使命陈述中有一些是固有的,比如自身的文化传统、服务、领导力等这些核心价值观,都是不变的。美国大学从创立之初,就十分坚持服务的价值观,从1862年《莫雷尔法案》的提出,到“威斯康星理念”的确定,美国各高校在阐释自己的使命陈述时都会将服务放在重要位置。但在坚持不变的同时,也要随着时代、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从大的方面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印记,所以才会有大学使命的发展历程,现在的使命陈述中都会带有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国际性;从小的方面来讲,每所大学所面临的情况都是随时变化的,使命陈述在重新修订时要注意到这一变化性,以便更好的指导学校的发展,发挥使命的指导作用。我国高校在确定自己学校的使命陈述时,一定要坚持这种变与不变的统一,坚持使命陈述的传承性。

参考文献

[1] E.G.Bogue. Exploring The Heritage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The Evolution of Philosophy And Policy [M]. Phoenix , Ariz. :Oryx Press, 2000:2829.

[9] 刘涛. 实用制胜:美国社区学院的课程开发及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 2011,(8):9294.

[10] 王春春. 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研究——对麦克莱斯特学院的文化人类学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3739.

[11] 陈超. 从学术革命透视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的内在力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2,(4):18.

[12] 薛成龙. 美国研究型大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与价值取向[J]. 大学教育科学, 2008,(6):7881.

[13] [15] university mission statement [EB/OL]. 20140215.http://www.yale.edu/about/mission.html.. 0引言

崛起于美国的“慕课”,即英文MOOCs的音译,是“大规模(Massive)开放(Open)在线(Online)课程(Course)”的英文缩写,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代表着一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短短一年多时间席卷全球数十个国家,600多万名参与学习者遍布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其影响范围之广、扩张速度之快、冲击力之强,犹如地震海啸,一些人将互联网技术引发的这场教育变革称为“MOOCs风暴”[1]。商业联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的Coursera、edX和Udacity并称为“慕课三驾马车”。

这场“风暴”正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形式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着中国的大学[2]。2013年5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在线课程率先加入了edX,2013年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加入“慕课”阵营,与Coursera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认为:“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3]。

1“慕课”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提出然而,大学并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与技能,大学若干年来所沉淀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大学生活过程中所培养和内化的人文精神,是“慕课”所不能触及的。再者,“慕课”传授知识的模式适合某些基础课,而在一些与现代生产相结合的工程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的经验,以及把各学科的知识穿插融汇的能力,是在网络课程中体现不出来的。

这并不是说,工程类课程就可以把“慕课”拒之门外。网络技术的发展日异月新,工程类课程也要思考如何运用“慕课”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于是,“慕课”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并成为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这种教学模式,既充分利用网络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方便教师系统的把握课程,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2基于“慕课”模式的工程图学混合式教学改革随着教育的“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标准化教科书发展为视频公开课、Flash教程、音频、图片、电子书、在线论坛等,教学过程必然会从封闭的教师课堂讲授,向复杂的适应现代人学习特点的方式发展。因此,“慕课”模式应运而生,以不可阻挡之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13年,原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副院长徐玉民教授在教学改革研讨会上作了《关于“MOOCs”的思考》的报告,并带头进行了“慕课”模式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程图学是工科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燕山大学的图学教学改革一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现在面对“慕课”的汹涌来袭,以及大学生对新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应顺势探索创新、大胆突破,与国际化教学模式接轨。本文介绍了基于慕课模式的工程制图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一种既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为工程图学的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的转变、课程的设计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提供参考。

2.1重构“慕课”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慕课”的核心是微视频,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系统地录制视频,每个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十分钟左右,提出问题,并根据教学进度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这就需要重构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培养网络学习和讨论式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堂不再是灌输知识的场地,而是师生之间研讨问题和答疑解惑的场所。研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畅游在由平面向空间(读图),再由空间到平面(画图)转换中,提高了空间想象力,培养了图示和表达能力。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开展讨论,教师顺势引导,穿针引线,巧妙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讨论的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安排,教学过程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网络学习与课堂研讨的有效衔接。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自主约束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

2.2创建网络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技术支持

“慕课”的技术支持是网络平台,该网络平台包括课程学习、教学资源、模型室、答疑讨论和意见箱五个模块。

课程学习模块又包括视频教学和电子教案两大模块,视频教学用来实时地发布供学生学习的微视频,可随时随地在线学习,方便重复观看及复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电子教案包括教师讲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典型例题分析、参考答案和相应习题的立体模型等,还包括工程图学的挂图系统,用来展示典型的图样表达方案及与工程实践相关的工艺结构、标准件及零部件图,供学生随时观看学习。

第6期单彦霞“慕课”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的工程图学混合式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2015

教学资源模块用来发布与教学进度相匹配的真实生产环境下的机械加工、金工实习、金属冷热成型、焊接知识讲解等视频,还包括机械加工知识讲解、多媒体动画演示以及基于真实场景零件测绘讲解及操作视频、装配仿真视频、典型零件加工视频、机械加工工艺工程讲解视频、国外高科技生产加工视频、学科前沿动态等。学生通过对教学资源模块发布视频的观看学习,可以弥补大学生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的缺点,增强了工程制图与后续专业课及整个机械学科的关联,提高大学生的工程素质。

燕山大学图学部拥有两个实体模型室,配备了各种典型结构及零部件模型,把这些模型的图片及展示视频上传到网上模型室,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另外,资金和空间限制了实体模型室的规模,利用三维绘图软件补充绘制一些典型的模型,上传到网上模型室,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有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

答疑讨论模块可随时随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在网上提问,其他学生和教师可随时解答,保证了学生的持续性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获得该生的活跃度等级。学生也可以在答疑讨论模块探讨学习方法,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深度互动,满足学生相互交流的欲望。

意见箱模块便于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模式、教学方法、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方式等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教师按质按量地完成教学,督促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教师用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后,可以查看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3改变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自主学习过程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才是教学改革的根本[2]。在混合式教育模式下,对学生的考核应该趋于多元化、综合化,注重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情况。考核分数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环节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内的完成作业情况及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参与程度,和参与在线答疑讨论的活跃度来进行打分。这一部分分数由学生互评,教师根据各组的表现,分配分数配额,表现优异的小组可获得更多的高分分数名额,这一部分占总评成绩的20%。工程图学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强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4]。因此,第二部分是随堂考核,安排在图样表达、零件图及装配图环节,占总评成绩的10%。 第三部分是计算机绘图能力的考核,其内容与难度参考CAXC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占总评成绩的10%。第四部分是体现图解空间几何问题、读图和绘图能力的试卷考核,这部分内容是工程图学这门学科的根本,占总评成绩的60%。

同样,对教师的评价也不再是学校领导、院系主任和同事的考核,学生可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如何激励广大教师更好地投入教学工作,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导向[5]。目前,中国大学教师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对教学方法、授课手段研究的不多,网上评价会督促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学上。工程图学又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生产的专业基础课程,这又要求教师们参与企业合作,参与项目的研发,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只有提升教师的工程素质,才能给工程制图课程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学生喜欢这个教师,进而喜欢这门课程[6]。

2.4培养大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工程教育一直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沟通协调能力,“慕课”模式亦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在零件图、装配图环节引入三级项目,学生自主结组,组员对装配体的各个零件进行测绘,绘制一系列完整的零件图,并讨论优化表达方案绘制装配体,最后完成项目报告,并制作PPT进行答辩,所有组长给小组打分,组长再给组员打分。同时,组员之间实行作业互判,通过相互讨论初步解决问题,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发挥上进学生的榜样作用,使学习优秀者对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还能更好地督促后进生按时完成作业,以此来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5坚持开放教育,促进资源共享,提供多样化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的过程必然转变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式,“慕课”的所有在线资源都可以免费提供给需要此方面知识的人,不限学历,不限地域,满足教育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社会上的在职成人亦可以根据工作需求,来学习工程制图的相关知识,并提出问题,和学生们实现互动。此外,工程技术人员还能带来一些与工程实践相关的制图问题,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了解制图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情地投入制图课程的学习中。

由于我国高校的体制原因,很多大学生不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学生的选修课课源不足,导致这类学生无法学到想学的课程,也无法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拓展学习的路线。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转专业学习的机会,但这次转专业一般发生在大一第二学期初,而画法几何的学习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这样没有经过画法几何部分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直接学习机械制图部分,给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学习的效果。然而,“慕课”这一学习模式在工程图学上的引入,改变了这类同学的现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或者转专业的意向,从开始便加入到工程图学的学习中,保证了学生学习工程图学课程的完整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3结束语

“慕课”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的工程图学的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的网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在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大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改变,不但提高了工程图学的教学质量,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单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的影响是有限的,学习文化的改变需要更多的学科更新教学观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工程图学课程作为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要抓住“慕课”这一契机,更新教育观念,促进信息技术与工程图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探索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汪瑞林,张春铭.MOOCs的挑战与大学的未来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N].中国教育报,20130923(3).

[2] 杜杨.关于网络公开课“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N]. 光明日报,20130821(14).

[3] 曹继军,颜维琦.“慕课”来了中国大学怎么办[N].光明日报,20130716(6).

[4] 焦永和,张彤.我国高校图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工程图学学报,2004,25(4):126130.

[5] 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27 (2):8992.

[6] 郭长虹,赵炳利,郭锐,等.重构CDIO特色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J].工程图学学报,2013,34(3):148151.

Composite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combining MOOCs with classroom discussion

SHAN YanXia

(Liren College,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Heibei 066004,China)

AbstractMOOCs is a new educational pattern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ircles, presenting a teaching pattern based on computer and a teaching value orientation taken "learning" as the foundation. A composite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combining MOOCs with classroom discussion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a series of reform measures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reform in Yanshan University. The practice showed that the teaching model of the teachers was changed, and the habits of learning on network and selflearning were cultivated.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was transferred adequately, and the teaching effects were enhanced. The foundations were established for the followup courses and the lifelong learning by the training of well learning habits.

Key words MOOCs;engineering graphics;composite style; teaching reform

(上接第65页)

[3] 田传信.服务现代农业推进创业型农科人才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13,(12):6568.

[4] 韩柱,达古拉.面向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7617878.

[5] 贾伟.新时期农业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郑文堂教授访谈录[J].经济师,2013,(8):68.

[6] 孙文学,刘在洲.面向基层的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3,(6):115118.

[7] “农业院校农科人才培养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研究”课题组.我国高等农科人才培养对策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2,(5):36.

[8] 鄢高翔,祁克宗.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5,(11): 21762177.

[9] 曾华平.影响高等农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5861.

[10] 宋华明,余柳,单正丰.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科技人才分层培养:问题与对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20125.

Dislocation and reposition——education of agricultural tal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HU Shaohua

(College of Plant Scince and Technology,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0,China)

AbstractAgriculture is now transforming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in China.The transforming has been suppor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especially a number of agricultural talents with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nowledge.At present,the practical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can′t meet the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However,the talents educated by agricultural colleges have some problems,such as poor theoretical knowledges,insufficient practical abilities,simplified knowledge structure,and so on.The educated talents can not satisify the need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Thus this has caused a mismatch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talents.For this dislocation of talent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reasons and solutions of the problem,and eventually help to find out solutions to the talent lack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employment problem of educated agricultural talents.

Key words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talents dislocation;talent devolopment 1现状与分析

众所周知,在我国各层次的课程设置中,英语教学均占一定比重。然而,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师面临巨大挑战:完成了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莘莘学子已具备相对完整的英语基础知识结构,各种在线课程、听读资料可谓信手拈来,自主学习相当便利。那么,大学层次的英语究竟还要学什么?大学英语教师又该教什么?国家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1]为了了解广西医科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并掌握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课题组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外自学时间、自学内容和手段等可以量化的客观角度出发,针对新学期第一个月的课内外学习情况,在广西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218名新生中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满意,感觉课堂没有学到东西、无法学以致用;而76%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少,对课堂教学手段不满意;在自我评价方面,对自己课外英语学习态度满意的仅占到27%;而81%的同学不满意自己的课外学习内容,不知道如何展开预习复习、如何自主训练。

通过进一步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课题组发现广西医科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传统的学习模式相对单一,不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传统的英语教学采用一样的教学资料、全班统一的教学方法。为了照顾班级的整体水平,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难免顾此失彼: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老师上课内容不够挑战,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而水平较差的学生觉得上课内容复杂,无法理解而倍受打击。课堂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较低,尊重个体差异且有针对性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也无法落到实处。

1.2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较盲目 按照现行大纲,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时数一般为每周4学时,不足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有必要将训练延伸至课外。然而,学生手头上的学习资料缺乏系统性,且质量良莠不齐,量变积累不足,很难达成语言学习质变的飞跃。虽然有些学生自发购买或网上寻找相关学习材料,但带有很大盲目性,往往挑选不到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资料。

1.3课外自主学习缺乏有效管理

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觉主动,但是传统教学不能提供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没有时间的投入,缺乏量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成为空话。而且,目前的课外自主学习随意性太大,教师无法监督学生学习的连贯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1.4课外学习缺乏科学的统计和评估机制

仅靠自己的判断,学生很难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所处水平,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无法准确了解自己不同阶段的训练效果,更无法明确下一阶段训练方向。

从以上分析可知,大学英语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自学的引导和组织都存在瓶颈,如不调整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受挫,语言掌握和使用能力极有可能处在高考时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因此,极有必要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调整,将课堂内外的教与学综合分析并有机结合,摸索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2研究方案

2.1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在西方较为普遍,是一种教师直接参与、通过结合教学理论而达到改善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首先,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直接参与并开展调查与研究,继而制定一系列的步骤不断改进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提高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将科学研究直接纳入实际教学,行动研究对一线老师提升教学效果极有帮助[2]。

根据行动研究法的循环上升模式,课题组决定分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假设研究。每个研究阶段均针对现实教学困难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通过观察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执行情况,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同时总结本阶段的优缺点,及时调整干预措施,并形成下一阶段的调整计划。如此环环相扣,以实现课堂内外教学效果的梯度提升。

2.2研究目的

本次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分析各种行动策略对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探索提高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效果的具体教学策略。

从宏观的角度,课题组的行动研究着眼点主要放在三个方面:(1)课堂内教学模式的改进;(2)课堂外自主学习的引导;(3)课堂内外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具体行动研究方案详见下文。

2.3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广西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四个班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实验班级

专业班级总人数男生女生2013级临床医学3班522428七年制 4 班542331表2对照班级

专业班级总人数男生女生2013级临床医学1班5631252班5631253行动干预过程

本次行动研究已进行三个学期,从2013年9月到2015年1月,主要包含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遵循“计划实施评估反思”的行动研究模式。课题组对前期问卷调查及随堂观察收集到的统计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广西医科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假设了一系列潜在原因并制定了改进教学的行动策略,见表3。表3广西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第一阶段英语教学的问题、原因假设及改进教学的行动策略

序号面临问题原因假设行动策略174%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满意,感觉课堂没有学到东西、无法学以致用教学目标不明确,授课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不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调整授课内容276%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少,对课堂教学手段不满意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丰富教学模式381%的同学不满意自己的课外学习内容,不知道如何展开预习复习、如何自主训练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较盲目引导自主学习3.1第一阶段行动干预

1) 方案设计。本阶段的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清晰的教学目标设计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课堂活动,将书本内容和实践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具体的行动措施见表4。表4第一阶段行动研究详细方案

时间目的具体策略目标评价 调整授课内容围绕单元主题,引入相关西方文化知识,介绍西方社会生活现况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实用性,让学生感兴趣 2013.10~2014.1丰富教学模式围绕单元主题,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任务型的课堂活动提高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问卷调查

水平测试 引导自主学习围绕单元主题,布置相关课后复习内容,发放配套练习资料带动学生及时并有效地复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具体方案实施。(1)调整授课内容及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在其二语习得论著中提出,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味、越有联系,学习者就越容易习得语言[3]。只有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新颖的变化,语言习得的效果才能提高。在第一阶段研究中,课题组老师首先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及形式的诉求,发现学生比较排斥传统的课文精读精讲式学习,希望看到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学习的区别。因此,课题组教师进行了调整,教学重点从词、词组、句子、语法、文章结构等的灌输,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认知及对比。

以《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五单元为例。课文A《三封感谢信》讲述作者在感恩节之际决定以写信的方式感谢生命中曾经给予他帮助而他从未认真表达谢意的三个人。课文结构清晰,词句也不甚复杂,学生阅读起来难度不大。授课教师于是以“感恩”为学习主题,添加了三个版块的辅助资料。首先是关于西方感恩节的图片及文章,学生阅读后得以全面了解此西方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及文化习俗。其次是一段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博物馆推出感恩节传统餐饮的新闻视频,学生得以了解现代社会西方人庆祝感恩节的真实情况。此外,教师还准备了一段名为《遗产小故事》的西方微电影作品。作品讲述了一位已去世的灯塔工人通过遗赠和寄言的方式帮助三位和他萍水相逢的人重拾生活信念和人生目标。这部微电影作品中也有三封信的情节,因而内容和单元课文非常契合,作为课堂学习辅助,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有了对比二者并分析情节及构思技巧异同的机会。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添加的额外内容,教师并没有以传统的讲授式展开,而是编排成各种学习任务,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对于文字和图片资料,教师设置了若干问答题,以小组抢答的方式,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资料当中特别好的语句,教师也会设置成翻译小练习,引导学生收集优美词句并有意识地训练翻译技巧;对于音频及视频资料,教师除了编排成听写或问答式学习任务,还转化成复述、辩论、短剧表演等口语产出式训练项目,学生因而有效训练了听说能力。

基于以上教学内容和训练模式的综合调整,课题组旨在确保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全面训练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 引导自主学习。根据问卷调查,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最急迫的愿望是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81%的同学因为习惯了高中阶段题海式训练模式,无法适应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很多同学表示不知道该复习什么,也不知道该看何种资料如何备考。

基于学生的困惑,课题组老师决定在语音室自主学习平台添加听力及阅读训练资料,每周在课余时间开放语音室5个小时。在行动研究的第一阶段,依靠蓝鸽数字语音室自主学习平台,课题组添加了大学英语2~6级练习题,每个级别听力及阅读练习各20套。学生可以自己掌控练习进度,各取所需,有针对性地磨练听力阅读能力。此外,课题组每4周设置一次阶段性测试,检查学生前一阶段训练效果。针对阶段性测试中普遍存在的答题错误,教师进行集中讲评,有必要时还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开展额外辅导,然后通过在下一阶段测试中设置重复题,反复刺激学生记忆,有效突破学习薄弱环节。

3) 评价与反思。第一阶段结束前,课题组组织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为期4个月的行动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效,实验班同学对课堂教学及自主学习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班同学(表5)。

此外,课题组还比较了第一阶段行动干预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于2014年1月参加的英语期末统考和同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数据,实验班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班(表6)。表5第一阶段调查问卷数据反馈

专业班级学生人数教学内容满意度教学模式满意度自主学习满意度2013级

临床医学

七年制1(对比班)5625%26%8.3% 2(对比班)5652%45%10% 3(实验班)5279%80%56% 4(实验班)5481%77%54%表6第一阶段水平考试数据反馈

专业班级学生人数2013.12.全国

大学英语四级

≧425分2013.12.全国

大学英语四级

平均分2014.1.期

考不及格人数2014.1.期

考平均分2013级

临床医学

七年制 1(对比班)5647人(83.93%)4471167.76 2(对比班)5649人(87.5%)4581567.55 3(实验班)5252人(100%)503372.45 4(实验班)5453人(98.15%)504373.69第一阶段行动干预基本解决了该阶段存在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摆脱了盲目性,英语课堂及课后学习的有效性均得到一定提升。然而,行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少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反映,集中型自主训练模式时间限制大,不利于优化调配学习时间,而且练习量不够,感觉“吃不饱”,而进度较慢的同学则抱怨英语练习占用了太多课外时间。此外,课堂教学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了,但同学们感觉课文重点难点没有经过教师系统地梳理,知识点比较零散。学生还担心课堂训练没有依照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题型和模式开展,临考时会难以适应。

针对新出现的问题,课题组分析了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调整策略(表7)。

3.2第二阶段行动干预

1) 方案设计。本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在保证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有效强化书本知识点,帮助学生整理并记忆学习重点及难点,同时改进课后自主学习模式。具体的行动措施见表8。表7广西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第二阶段英语教学的问题、原因假设及改进教学的行动策略

序号面临问题原因假设行动策略1课本知识点缺乏梳理,零散或不明确,对课文不熟悉课文精讲式授课模式被取代后,没有相应的替代措施整理强化知识点调整授课内容2集中式自主学习时间安排刻板固定的语音室开放时间不便于安排日程调整自主训练模式3自主学习资料数量不合适学习资料组合不全面、自主度不够整合自主学习资料表8第二阶段行动研究详细方案

时间目的具体策略目标评价2014.3~2014.12

(暑假除外)调整授课

内容按照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题型将课文设计成练习资料,课文重点难点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难点,有效记忆并学会使用问卷调查形成性评估水平测试调整自主

训练模式通过网络通信工具如QQ,建立学习组,群发或共享学习资料下载和练习的时间与空间不再受限制,学生互助及教师答疑做到沟通无极限 整合自主

学习资料将原有大学英语2~6级练习题听力、阅读类资料整合成精听、精读资料,另外增加泛听、泛读材料,并设置翻译及写作任务,每周发放丰富语料库资料,帮助学生积累听说读写译训练量 2) 具体方案实施。(1)进一步调整授课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讨厌灌输式地讲解要点,然而自己归纳梳理知识点的能力又相对薄弱。于是,课题组老师决定尊重学生“于实践中掌握要领”的学习特点,并充分利用学生“拿下大学英语六级”的迫切心情,将课文按照学生最害怕的六级题型“填空式听写”重新设计,把课文分成数个版块,每个版块若干段落,重点词、词组、单句变成要听写的内容,每次上课进行模拟六级听写训练,播放一个版块课文录音,完成听写。每次听写作为学期形成性评估成绩组成部分,成绩在期末总评中占一定比例。此外,每次听写练习之后,教师都会针对薄弱词句进行重点讲评,这种纠错式的讲授方式学生较乐于接受,有效性也较高。(2)进一步调整自主学习模式。由于语音室白天要承担正常教学任务,所以自主学习平台开放时间只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等课余时间。然而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反映,晚上和周末通常安排了医学实验课或选修课,无法到语音室参加自主学习。固定时段自主学习不能保证最优化时间安排,而且不能保证在最佳学习状态时参与。考虑到自主学习的本质,课题组老师认为在前一阶段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习惯并养成良好学习方法后,第二阶段可以扩大课外自主学习的自由度,因人而异,由学生弹性掌控学习时间和学习量。因此,借助功能较强大的网络沟通平台腾讯QQ,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形成QQ群,教师也加入其中,每周定时发放练习材料。因为沟通便利,练习过程中的答疑环节也高效了不少。同时,还抽取部分练习题进行阶段测试,一方面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完成练习,一方面检测练习效果。这部分形成性评估成绩也纳入期末总评。(3)整合自主学习资料。语言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使用频率。针对前一阶段学生的反馈,课题组老师意识到学生在高中阶段完成了英语语法学习后,进入大学阶段应该着力积累听读练习量,从而扩大词汇量,提升听力和阅读整体水平,以适应篇幅更长、内容更深的主题材料,甚至和医学专业英语的题材进行衔接。因此,前一阶段大学英语2~6级材料明显无法满足量化积累需要,学生在精听、精读基础上还应该增加泛听、泛读练习。这种精听精读和泛听泛读结合的双层结构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安排学习进度,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可以先力保完成精听精读版块的内容,而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则可以增加泛听泛读版块的练习量,有效解决“吃不饱”的情况。

3) 评价与反思。第二阶段行动研究完成时,学生在问卷调查中集中反馈“通过复合式听写,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更透彻了”;“听力练习变化丰富,课堂气氛也更活跃”;“听力阅读练习比较契合六级考试,词汇量得到加强”。本阶段以课文改编复合式听写练习带动讲解的模式,取得成效(表9)。

表9对课文填空式听写训练方式和强度的满意度调查

程度人数(两个实验班共106人)百分比满意9791.5%一般65.7%不满意32.8%课题组还采集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在2014年12月英语期末统考中填空式听写的成绩进行比对,数据证明第二阶段的针对性训练收到成效(表10)。

表102014年12月英语期末考试填空式听写得分情况

专业班级学生人数填空式听写题型

平均分(满分10分)2013级

临床医学

七年制1(对比班)565.542(对比班)566.053(实验班)526.594(实验班)547.61对于第二阶段自主学习双版块叠加训练,学生表示“材料内容涵盖面扩大”,“练习量有所增加”,“自主学习灵活度提高”。为了帮助综合评估第二阶段教学效果,课题组将问卷调查结果及水平测试数据整理如下(表11)。表11第二阶段综合评估数据反馈

专业班级学生人数自主学习

满意度2014.6.全国大学

英语六级≧425分2014.12.期考

不及格人数2014.12.期

考平均分2013级

临床医学

七年制1(对比班)565.1%3人(5.36%)570.82(对比班)567.1%5人(8.93%)13693(实验班)5273%21人(40.38%)273.794(实验班)5477%28人(51.85%)176.25统计数据说明,第二阶段的行动干预促使课堂教学往实用性方向更迈进了一步,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测试的带动,课本知识点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和条理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灵活度增加,有效性增强。

4结论

经过两个阶段的行动研究不难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自主需求越来越大,因而,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从内容和模式上都应当进行多元化的调整。只有课堂和课外两个版块的学习做到相辅相成,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达到最大化。

在课堂教学方面,由传统的教师课堂灌输型教学转变成学生主动式个性化学习,从传统讲授过渡到以个人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自主产出式学习模式。教师由前台转移至后台,提供必要素材,策划、引导与组织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课堂活动。学生则通过创作型的学习方式(如课堂报告、竞赛、辩论等)灵活地学习课文及相关文化知识,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产出,分析每个个体的薄弱环节,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纠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另一方面,在课堂外,构建基于网络的个性化进阶式英语课外辅助训练体系,配合课堂教学,兼顾不同起点的学生,提供难易相当、涵盖面宽、形式多样、兴趣相符的训练材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方法。学生通过课外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完成泛读泛听训练量的积累。同时,根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标准,设置分级训练目标,提供练习素材,帮助学生积累精读精听训练量。定期开展阶段性综合检测,考核阶段学习成果,发现薄弱环节。教师最后通过课堂集中讲评及网络互动答疑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强化测试效果、解决阶段学习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希望通过开展有侧重的教学活动以及目的明确、因人而异的分级辅助训练,转变传统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辅助下,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综合使用能力,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2] 王蔷.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 从理论到实践[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2.

Action research on improving effectiveness of

inclass and afterclass English teaching

—With reference to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TANG Qiusha, ZHANG Yingzi, LIU Shasha, ZHANG Lili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Guangxi530021, China)

AbstractLack of motivation and weakness in independent study on students' side are two difficulties frequently see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refore, relative action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in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to locate students' actual needs and difficulties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adjust teaching practices. After two rounds of adjustmentevaluationreflection, both inclass teaching and afterclass learning in the university have been improved and greater effectiveness in English teaching has been achieved.

Key words action research; inclass and afterclass English teaching;effectiveness 教科书不仅承载着知识,而且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向学习者传递着观念与价值。因此,教科书不是价值中立的,它隐含着价值取向。性别偏见是教科书价值取向的一种,表现为对某种性别的歪曲与否定。目前国内有关教科书性别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教科书语言本身具有的性别歧视特点,或是教科书内容中对不同性别人物的外观、工作、性格、角色和所处社会关系的描述,尚未有研究者关注教科书对话段落中的话语角色。本文以研究者索菲亚·保罗(Sofia Poulou)对英国兰开夏大学希腊语教科书分析为例,从数据样本来源、分析框架、分析技术、分析结果等方面具体介绍国外对教科书性别偏见的话语角色分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话语角色分析对我国教科书性别意识研究的启示。

1话语角色分析对于研究教科书性别问题的意义话语角色是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概念,英国语用学家托马斯(Thomas)将其定义为交际参与者与信息之间的关系[1],并赋予对话参与人信息产生者、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接受者三种身份,以此体现说话者对信息的不同负责程度。话语角色与社会角色有区别,社会角色体现对话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然而,对话交流发生于社会环境之中,任何话语角色都带上社会角色的烙印。通过分析教科书对话段落中的话语角色,不仅能够获得男女性别差异的量化数据,还能呈现男女在社会交往中的角色与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发现男女对话的量化差异

教科书隐含的性别偏见通常需要量化数据作为证据,对话情境中的话语角色可以体现不同性别会话参与者话语量的差异。话语量观测的范围可以是整本教科书中所有的对话材料或是教科书中男女混合的对话材料。观测角度是多样的,包括对话过程中男女的说话次数、句子数量、词语数量等。同时,话语角色体现说话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不同性别话语角色发起对话和结束对话的数量,能够体现教科书中两性在言语交际中掌控语言的差异。

1.2呈现角色隐含的社会期望

任何对话语言的运用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社会角色对其发挥语言功效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每一个话语角色都浸润于社会环境之中。教科书对话一般取材于日常生活交流场景,参与对话的男性和女性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既有表现职业区分的角色,如服务员、烘焙师等,又有代表某种人际关系的普通角色,如母亲、丈夫等,不同的社会角色在说话内容与风格上具有与一定社会身份相一致的特点,隐含着人们对该社会角色的人的期望。因此,可以透过话语角色的社会属性挖掘教科书中可能存在的性别倾向。

1.3揭示角色发挥的交际功能

任何对话中的言语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交际意图,因此话语角色发出的语言具有实现某种交际目的的功能。根据杰弗里·利奇(Jeffery Leech)的研究,对话语言的交际功能具有四种类型[2]:第一种是信息化,即表达具体的信息;第二种是交际性,用于发展和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或者只是开启一段谈话;第三种是指示性,试图影响他人行为或者态度,这一类别还可依据一方对另一方权威的强弱继续细分为指令性、建议性、邀请性、请求性等等[3];第四种是表达性,用于表达情感或态度。通过分析教科书话语角色不同的交际功能,可以发现男女对话双方在交际中的地位差异,表现在知识、能力、自信心、权势等方面。

2国外对教科书性别偏见的话语角色分析

学者索菲亚·保罗(Sofia Poulou)对英国兰开夏大学希腊语教科书话语角色中的性别偏见展开研究,从对话中男性和女性话语角色的区别入手,试图验证已有研究所揭示的大多数教科书中女性相对于男性的劣势位置。该学者采用的话语角色分析方法,体现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充分发挥了话语角色对于揭示性别差异的作用。现从分析样本的选取、分析维度的建构、分析技术的运用和分析结果的阐释几个方面介绍教科书话语角色分析方法。

2.1样本选取

话语角色的分析离不开其所处的对话语境,因此研究者选取教科书中的对话段落作为样本,从兰开夏大学的两本希腊语教科书《Greek Dialogues》和《How to Speak Conversational Greek》(以下简称GD和HSCG)中分别挑选出16个和11个对话段落,每个对话段落体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交际情景,由男女混合完成。由于所选外语教科书中不存在连贯的故事线索,所以每段对话中有不同的参与者,各个对话段落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这有助于增加话语角色的多样性,使男女话语角色的量化分析数据更为科学有效。

2.2分析框架

分析框架即分析维度,意味着从话语角色的哪几个方面来体现教科书中的性别差异。该研究的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其中既有外显要素的分析,又有内隐因素的研究,每个分析维度内包含若干分析项目,各个维度之间存在相互关联,例如社会身份影响着语言功能的发挥。

图1话语角色分析框架图

1) 说话数量。对话材料中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说话数量的对比能够直观地反映教科书隐含的对某一性别的偏向。说话数量由说话频度和单次发言量综合体现,所以此分析框架下有两个具体分析项目:首先是说话次数,将双方轮流说话过程中一方在对方说话之前或之后的完整发言作为一次,可以是单个词语、句子或者一系列句子;[4]其次是词语量,即男性和女性说话中的词语总量。此外,在一个完整的对话材料中,说第一句话和说最后一句话的一方通常在言语交际中具有较强的控制力。所以该框架下的第三个分析项目是不同性别说话者发起对话和结束对话的次数,从而比较两者的差异。

第3期陆韵国外对教科书性别偏见的话语角色分析及启示

教学研究2015

2) 社会身份。社会身份与说话者的语言选择紧密相关,表现在特定社会群体的文化背景、知识程度、思维习惯、生活习性等对语言的影响。教科书不同性别话语角色的社会身份分析能够体现男女在社会地位、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差异。依据对话场景及内容,识别男女角色的社会身份,统计各种身份出现的频次,并按照所含职业或专业因素的多少,将社会身份划分为专业身份和非专业身份,前者大多指与职业相关的身份,如驾驶员、店员等,后者指表明人际关系的身份,如母亲、儿子等。

3) 语言功能。说话者的语言功能反映对话场景中男女双方的互动关系和彼此所处的地位。关于语言在交际场景中功能的分类系统已在上文提及,为突出不同语言功能对性别差异的彰显,研究者在分类系统中选择了一些典型类别,例如信息类功能中的询问信息与提供信息,通常提供信息的一方意味着比询问信息的一方拥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分析话语角色的每一次发言内容,表示其发挥的语言功能,可选类别包括信息类(询问或提供)、交际类、指示类(命令、建议、邀请、要求)、表达类,并统计频次从中观测男女差异。

2.3分析技术

在对教科书话语角色展开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过程中,研究者带着已有的文化背景与知识理念进行话语角色的识别、语言功能的认定和数据结果的阐释,因此无法避免其主观意识的渗入,这是大多数教科书分析存在的局限。然而这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了教科书话语角色分析的重要价值。研究者采用以下技术减少误差,增加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量化数据的相互佐证。在观测男女说话数量时,仅凭说话数量无法单独证明教科书隐含男女话语权的差异,因为男性说话数量多可能是因为男性说话者多。为排除这一不确定性,研究者统计了两本教材对话材料中男女角色分配的情况。如表1所示,大多数对话段落中的男女角色数量大致是均衡的,所以在男女说话人数均等这一事实的佐证之下,男性说话数量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教科书对男性的偏向。

表1教科书对话中男女分配

GDHSCG一男一女的对话127两男两女的对话21一女两男的对话 22一男两女的对话012) 对话长句的元素分解。在识别语言功能时,会发现有些对话是一个长句,发挥多种语言功能。为体现统计的精确性,研究者将这些对话分解为元素,每个元素具有与之前或者之后元素不同的功能。例如在“太好了!有停车场吗?”中包含两个元素:首先是“太好了!”,发挥表达功能;其次是“有停车场吗?”,发挥信息化功能。长句中多种元素的不同语言功能进入频次统计。

3) 权衡并突显主要特征。语言功能识别过程中的另一个问题是一个元素可实现多种语言功能[5]。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依据语境分析比较多种功能,并从中识别出一种主要功能。类似的方法也用于话语角色社会身份的确定,当一个角色承担两种及以上社会身份时,按照身份与对话内容的相关程度来选择一种主要的社会关系作为统计数据。以上两种情况都需要分析者深入研究对话材料,权衡并抓住关键特征。

4) 量化数据的对比统计。数据的比较能够直观地体现差异。如表2、表3所示,研究者不仅按照性别对分析项目计数进行比较,而且将两本教科书中的统计结果也作了对比,从中可以发现两本教科书共同存在的男女性别角色之间的显著差异。

表2每本书中两种性别各类对话的总数

对话种类 GD HSCG 男 女 男 女会话总数155126118110词语数量75967514801534发起会话 291768结束会话301678信息化对话 105867771询问信息 48412720提供信息57464851交际性对话 57435343指示性对话20264336命令式对话7957建议性对话21175邀请性对话43114要求性对话8131020表达性对话53728表3教科书对话中专业身份与非专业身份的数量

书籍 女性专业身份 男性专业身份 店员3 服务员1 机场职员1 机场职员2 宾馆接待员1 水果商1GD 银行职员3 烘焙师1 商店助理1 商店助理2 旅行社职员1 车辆租赁处员工1 宾馆服务员1 烘焙师1 店员1 商店员工1HSCG 售货亭摊主1 服务员1 秘书1 机械工1 加油站职工12.4分析结果

通过两本教科书话语角色的分析,研究者发现教科书对话材料中存在多种形式的对女性的歧视:女性说话数量少于男性、女性话语中大量的表达性语言和信息询问语言以及男性话语中大量的指示性语言,均表现出两种性别在独立性和自我满足感上的差异和对女性感情用事、脆弱、知识水平低等特质的定型。[6]在揭示性别偏见的基础上,研究者结合外语课堂教学实际,分析教科书性别偏见对教师公平分配对话训练机会的影响和对学生掌握语言实用知识的负面作用,并提出消解性别偏见的举措。

3教科书话语角色分析对我国教科书性别意识研究的启示索菲亚·保罗(Sofia Poulou)对希腊语教科书性别偏见研究展现了全新的分析视角,将语言学与社会学思维方式运用到话语角色分析中,分析技术路线遵循质性与量化的结合,并以多种方式减少统计误差和主观成分。话语角色分析方法对我国教科书性别意识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

3.1关注教科书中的对话内容

语文教科书或外语教科书中含有丰富的对话内容,传递给学习者基本的语言知识,通过言语活动训练使学习者习得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技巧。言语是思维内容的外在表现,随说话者面临的客观场景而变化,集中体现说话者的主观意志。教科书对话材料展现了不同性别角色的说话范本,这对学习者性别意识的塑造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关注教科书中的对话材料,通过对言语活动中男性和女性说话内容、表达方式、说话数量的多方面考察分析其中隐含的性别差异。

3.2展开形式与功能的全面分析

教科书意识研究既依赖于量化数据的统计分析,如对课文主题、人物角色、插图内容等在性别维度上的频次计算,同时也离不开字里行间隐含意义的质性分析解读。教科书话语角色分析正是体现了以上两种方式的结合运用,研究者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既要抓住语言的形式特征,考察话语频率、语句长度、发言顺序等静态因素;更要充分关注语言的功能特征,将说话者的言语内容放在日常人际互动关系之中,动态把握语言的深层意义,从中分析男女在言语交际中的互动秩序。

3.3结合社交情境探索男女差异

男女话语角色呈现的规律性受到言语交际场景即语境的影响,因为语言的生成和语境息息相关,构成交际活动的必要基础。孤立地截取抽象话语片段作为分析素材,会遗漏话语角色身上的社会历史特质。因此,教科书分析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语言形成的社会环境因素,通过利用上下文、教材插图和简介材料等,识别时间、地点、场合、话题、角色关系、文化背景等因素,把握语言生成的实际情景,将简单的语句分析放在复杂情景之中,从而充分体现语言作为交际手段的本质。

3.4用多学科视角诠释分析结果

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是社会主流性别文化的影摄,它的生成机制与表现形式可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角度来阐释。这也意味着对教科书性别意识研究需要广博深厚的理论基础,例如在语用学视野下对语言功能进行描述的同时,还应考虑作为话语产生者的人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通过多学科视角的交叉分析才能使隐含在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得到理性的分析与诠释,从而为性别偏见的消解提供合适思路。

参考文献

[1] Thomas.J.The Dynamics of Discourse:A Pragmatic Analysis of Confrontational Interaction[D]. Lancaster:Lancaster University.1986.

[2] Leech.G.Semantics[M].Harmondswotrh:Penguin.1974.

[3] Lyons.J.Semantics(vol.2)[M].Cambridge:CUP.1977.

[4] Gupta.F,Yin.A.L.S.Gender represent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xtbooks used in the Singapore primary schools[J].Language and Education,1990,(1):2950.

[2] Allan.K.Linguistic Meaning(vol.2)[M],London: Routledge&Kegan Paul.1986.

[6] Sofia P.Sexism in the discourse roles of textbook dialogues[J].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1997,(1):6873.Abroad analysis sexism in textbook through

discourse roles and its inspiration

LU Yun

(School of liberal arts,Huzhou Teacher's College, Huzhou,Zhejiang313000,China)

AbstractAnalysis of discourse roles would help to reveal sexism in textbooks,characterized by sexual differences in amount of speech,social expectation and communicative function between. Take the analysis of Greek textbooks of Lancashire College as example,the process which contains sample selection,frame construction,technique application and result interpretation in this study provide beneficial inspirations for us to research sexism in textbook:pay attention to dialogues;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form and function; explore gender difference combined with social context; annotate results with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Key words textbook; sexism; discourse roles

猜你喜欢

知识素养能力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