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寅恪“听书”

2015-12-23毛本栋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22期
关键词:变通陈寅恪弟子

毛本栋

【适用话题】热爱 执着 变通 习惯与命运

陈寅恪晚年,双目视力变得极弱,几近失明。授课之余,他的读书方式只能是“听书”。执教岭南大学时,陈寅恪遇见了助教黄萱。她是一位勤奋且任劳任怨的女子,曾受过多年严格的古文训练。一年夏天,陈寅恪病了一场,请历史系的学生为他到学校图书馆借来一些弹词小说。

养病的日子里,黄萱为他诵读清代女子陈端生写的《再生缘》。此书令陈寅恪大半生的人生感叹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听”完此书后的三四个月间,陈寅恪每分钟都在思考。他在脑海里搜索以前看过的资料,如有欠缺,便派人查找,让黄萱诵读给他听,有时也会嘱咐黄萱找某句话的出处。每天上午,他把前一晚的谋篇布局口述出来,黄萱的笔触飞快地追上他的思绪,就这样完成了六万多字的《论再生缘》。

陈寅恪被学校领导特许在家中上课,开“元白诗证史”选修课。围绕选修课内容,黄萱帮他“读”相关的资料,他坐在藤椅上紧闭双眼认真地“听”,能过耳不忘。他上课时旁征博引。陈寅恪虽目不能视,然胸中已存万卷书。

周连宽、蒋天枢等弟子,连续十年坚持给老师诵读书籍,在他们的鼎力相助下,陈寅恪“听”了大量史料。“听”完的材料,他会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重新思索,很多要求证的典籍,他几乎能指出在哪一本书哪一卷哪一页。著述八十万字的《柳如是别传》,就得益于此。

陈寅恪一生酷爱读书,命运却无情地剥夺了他阅读的权利,这无异于致命之伤;但他凭着惊人的毅力,以“听书”的方式延续着他的阅读生活,坚毅地攀登学术高峰,创造出厚重的精神产品。这种读书精神,值得我们铭记与弘扬。

【素材分析】命运的无情敌不过人性的高贵。陈寅恪酷爱读书,然几近失明,但他并未放弃学术,仍旧以坚忍不拔的意志,灵活变通的方式去“听书”。他的弟子们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给老师诵读书籍,学校领导也特许他在家中开课,这些爱和关心加上他执着的钻研精神,使他在学术上勇攀高峰,将残酷的命运踩在了脚下,写出皇皇巨著,终成一代大师。

【速用名言】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战国时期思想家 庄子

2.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

——古希腊哲学家 毕阿斯

猜你喜欢

变通陈寅恪弟子
透析经典模型 灵活拓展变通
郭沫若、陈寅恪致沈兼士——关于《“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的通信
陈寅恪与唐筼的爱情故事
从俗从宜,各安其习——《理藩院则例》对《大清律例》刑罚规定之变通
大学的精魂——重温《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英汉翻译中的意象转换与变通
拥抱改变
扫净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