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的松弛规划优化的鲁棒定位算法
2015-12-23王晓红
李 多,王晓红,郑 浩
(1.吉林师范大学 信息网络中心,吉林 四平136000;2.吉林师范大学 数学学院,吉林 四平136000)
0 引 言
准确地获取节点的位置信息是多数传感网络的应用中的基本要求[1]。例如,目标跟踪、探测、协作传感以及能量有效路由 (energy-efficient routing)[2,3],这些应用均需节点的位置信息。常用的传感定位方案就是先获取锚节点的位置信息,再利用传感节点与锚节点的测距信息估计传感节点的位置。测距信息可通过测量接受信号强度RSS(received signal strength)[4,5]、信号到达角度[6]以及信号到达时间TOA (time of arrival)[7,8]获取,从而通过准确的测距信息实施对传感节点的定位[9]。
研究人员针对传感网络定位问题,提出了许多方案[10-13]。文献 [10]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锥规划的新时差定位算法,该算法将位置估计问题转化为二阶锥规划问题,再利用泰勒级数展开法估计节点最终的位置;文献[14]采用加权最小二乘WLSM (weighted least square method)估计节点的位置,但是该方案依赖初始值的精度,否则算法无法收敛。
另一种方案就是基于凸优松弛技术,该类算法是将定位问题非凸优问题转为为一个凸优化问题,然后运用凸优化理论中的二阶锥规划SOCP (second order cone programming)[15,16]、半定规划SDP (semi-definite programming)松驰方法求解节点的位置。然而,若存在量测噪声,SDP和SOCP仅能获取次优解 (suboptimal solutions)。
Tseng[16]针对传感网定位问题,对SOCP 和SDP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分析了SOCP 和SDP 的解集的关系。Tseng分析得出SDP和SOCP 间存在复杂度和定位精度间的折衷。相比于SOCP,SDP松弛更紧,其定位也更精确。而SOCP具有更低的复杂度,求解时间更短。
多数传感器定位算法均假设能获取锚节点的准确位置,并通过这些锚节点的准确位置信息,估计余下传感节点位置。然而,在多数环境中,这个假设难以满足,由于噪声污染,难以获取锚节点的准确位置。反过来,锚节点位置的不确定性影响对传感节点位置的估计。为此,文献 [17]针对未知锚节点位置条件下,提出基于SDP 的凸优松弛的鲁棒传感节点定位算法。具体而言,由两项构成最大似然估计,第一项反映了测量关系,其常分为鲁棒和非鲁棒优化;第二项是锚节点位置,其需要不论测量值存在多大的误差下找到可靠的定位算法,然而,该算法计算复杂度高、计算时间过长。
为此,针对锚节点位置不明确的环境下,提出基于半定规划SDP和二阶锥规划SOCP 混合式的松驰规划求解定位问题的优化方案,记为R_SOCP+SDP。根据最大似然估计原则建立定位估计的鲁棒SOCP (RSOCP)、鲁棒SDP(RSDP)优化函数,然后分析SOCP与SDP间的关系,并充分考虑SOCP的计算复杂度低、SDP 的定位精度高的特点,建立R_SOCP+SDP凸优化函数,最后运用凸优化理论的松弛规划技术估计节点的位置。仿真结果表明,R_SOCP+SDP能够在不明确锚节点位置的环境下,提供准确的节点定位,并降低系统的计算复杂度。
1 定位模型
假定传感网络由一系列的锚节点和普通传感节点组成。Na、Ns分别表示锚节点集和普通节点集。网络中所有节点集表示为N ,且N =Na∪Ns。矢量包含所有节点i的坐标,i∈N 。此外,网络中锚节点的个数为k,且k =。网络中节点总数为m,即m =。
利用无方向图 (undirected graph)G =(N,ε)表示传感网络,其中N 表示所有节点集,ε表示链路集。如果节点i、j 是邻居,即它们在彼此的通信范围Rc内,=链路(i,j)∈ε。类似文献 [16],假定ε不包含锚节点与锚节点构建的链路。由于存在量测噪声,节点i、j间的距离的估计值dij如式 (1)所示
式中:eij——测量误差,零均值高斯变量,且方差。设定集合D 表示量测误差集
1.1 基于准确的锚节点位置的普通节点定位
先假定网络已知锚节点位置。给定锚节点位置xoi,i∈Na,量测误差集D,依据最大似然估计原则估计普通节点的位置,xi,i∈Ns,如式 (3)所示
式 (2)的优化属于非凸优问题,需应用SOCP和SDP将其转为凸优问题,进而估计节点位置。
1.2 基于不准确的锚节点位置的普通节点定位
在实际环境中,难以准确地获取锚节点的位置。在多数场景中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获取准确的锚节点位置,这必然存在测量误差。因此,假定获取的锚节点i不准确的位置ai,如式 (4)所示
针对式 (4),采用最大似然估计原则ML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算法估计,i∈N 。概率如式 (5)所示
结合式 (5),对普通节点实施鲁棒估计,如式 (6)所示
类似于式 (3),式 (5)为非凸优问题。为此,利用SOCP策略,将式 (6)进行转换
其中gij=。定义矢量u联合多个变量,如式 (8)所示
为此,对式 (7)进行转换,如式 (9)~式 (13)所示
最后,为了满足SOCP 型将约束项式 (13)转为不等式 (14),从而通过凸优SOCP 松弛技术解决鲁棒定位问题,如式 (14)所示
将式 (10)替换式 (13),致使式 (9)变换标准的SOCP,就可通过内点算法 (interior point)算法[18]进行求解。
2 鲁棒的SOCP与SDP的定位问题
本小节,分析式 (9)与鲁棒SDP的表达式[17]的关系,同时提出R_SOCP+SDP方案,该混合方案是对SDP准确性和SOCP的复杂性的一种弹性折衷。
2.1 SOCP与SDP间的关系
针对SOCP 和SDP,文献 [16]分析SOCP 的解数集(Solution set)包含SDP 解数集。这说明SDP 提供更窄求解区域。本小节,针对未能准确获取锚节点位置的环境下,分析式 (9)所示的SOCP和SDP间关系,并将此条件下的SOCP和SDP,称为鲁棒 (robust)的SOCP和SDP,分别记为RSOCP、RSDP。
引入2×m 矩阵X,其ith列元素设定为xi,并且令Y=利用SDP[17],得到鲁棒式的RSDP表达式,如式 (15)~式 (22)所示
接下来的命题显示了分析式 (9)所示的RSOCP 和式(15)SDP间关系。
令Ssdp={X,Y,{Ξi},{γij},{rij}}表示鲁棒的RSDP(式 (16)~式 (22))的可行解。因此,变量集Ssocp={{x′i},{qij},{tij},{si},υ}可定义
上述的定义形成了RSOCP (式 (9))的可行解。此外,鲁棒式RSDP (式 (15))的修整后优化值υ′sdp=其大于或等于RSOCP (式 (9))的优化值
其中υ0为式 (23)定义的值。
命题显示:若满足式 (25),RSDP解集包含于RSOCP解集内。相比于RSOCP,RSDP提供更窄的解集区域。
由于克拉美-拉奥下界CRLB (Cramer-Rao lower bound)与使用的算法独立,依据文献 [17]的噪声模型,计算鲁棒定位问题的CRLB。具体地,通过Fisher information 矩阵F 的反转矩阵中的对角元素,可计算定位变量的CRLB,如式 (26)所示
2.2 RSOCP和RSDP的混合
为了提供准确性与复杂性的折衷的定位方案,可以将鲁棒的RSOCP和RSDP 进行混合。通过将节点集N 分为Nsocp、Nsdp两个子集,并针对相应的测距信息运行RSOCP和RSDP方案,如式 (27)所示
其中N、ε、D 的下标 ‘sdp’和 ‘socp’分别表示属于RSDP和RSOCP的节点集、链路和测距。在通常情况下,无需使Nsocp、Nsdp两个子集完全独立,即Nsocp∩Nsdp≠0。
考虑总体性能,即计算复杂度和定位精度,需要将所有节点有效地分配给Nsocp、Nsdp两个子集。为此,提出RSOCP和RSDP的混合算法R_SOCP+SDP。该算法要比SDP计算复杂度低、比SOCP定位精度高。
(1)将所有的节点分配Nsocp,即Nsocp=N ,求解SOCP式 (9);
(2)设置Nsdp={i s.t (i,j)∈ε:(i,j) }∪Na,这表明求解SDP,是基于链路集之外的节点和锚节点的并集。
与文献 [14]提出的算法相比,式 (14)更具有普遍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允许提出的混合算法R_SOCP+SDP满足Nsocp∩Nsdp≠0。显然,提出的混合算法R_SOCP+SDP的计算复杂度高于SOCP。但是,提出的混合算法R_SOCP+SDP 中,SDP 需要仅通过非紧密节点(non-tight nodes)求解,其通常为网络中总节点的10 至20%[16],比标准的SDP通过网络所有节点求解,极大地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3 性能分析
本节,通过仿真分析提出的定位算法的性能,并利用Matlab软件内凸优化工具箱CVX 求解R_SOCP+SDP 问题和RSDP问题式 (15)。仿真平台为Matlab 2009a,区域为40 m×40 m 的二维区域。采用3.07 GHz的处理器、8GRAM 的计算机实施仿真。
采用均方误差MSE (mean square error)衡量算法的定位性能,如式 (28)所示,并改变噪声方差的值,从而分析算法在不同噪声条件下的定位性能。同时假定对所有链路(i,j)∈ε的噪声方差=,其中表示单位距离的方差,即长距离的链路具有更大的噪声方差[17]
(1)RSOCP的性能
图1中,三角形、矩形分别表示8个锚节点、10个普通传感节点的位置。RSOCP对锚节点、普通传感节点进行位置估计,图中记为RSOCP-anchor、RSOCP-Sensor。类似,RSDP对锚节点、普通传感节点进行位置估计,图中记为RSDP-anchor、RSDP-Sensor。
图1 RSOCP和RSDP对锚节点、普通传感节点的位置估计
表1 SOCP、RSOCP、RESDP、RSDP的性能对比
从图1 可知,两个鲁棒算法RSOCP、RSDP 均能够较准确地定位锚节点和普通传感节点的位置。针对靠近原始位置(0,0)的节点,RSOCP的估计精度略高于RSDP,例如,图中最小的定位误差是位于(-11.6,-10.8)m。而对于位于边界的节点,RSOCP的估计精度下降,并低于RSDP。这个现象说明一个事实:在RSOCP 中,离锚节点凸壳 (Convex hull)越近的节点其位置估计精度越高。这主要是因为RSOCP 优化的特殊结构。总体上看,RSOCP的总体RMSE 为1.35dBm2,高于RSDP 的总体MSE 的0.50dBm2。这主要是因为RSDP具有更紧的松弛。
表1显示SOCP、RSOCP、RESDP、RSDP定位精度和计算时间。这些数据表明,与SOCP 相比,RSOCP 提高了定位精度,计算时间提升了约0.2s;与RSDP相比,减少了计算时间达到0.74s,表明RSOCP 有效地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2)提出的混合算法R_SOCP+SDP的性能
图2 R_SOCP+SDP的MSE随测距方差的变化曲线 (Ψi =-10I2dBm2 )
从图2可知,R_SOCP+SDP在MSE方面的性能优于标准的SOCP以及RSOCP。而RSDP 由于更紧的松弛,其紧逼于R_SOCP+SDP。在小于-20dBm2时,没有哪个方案达到CRLB。
图3 R_SOCP+SDP的MSE随的变化曲线
从图3可知,所有的定位方案的定位MSE 随噪声方差的增加而上升。相比于标准的SOCP,RSOCP的MSE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此外,标准的SOCP、RSCOP和R-SOCP+SDP的MSE性能均随的增加而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越大,锚节点位置误差大,导致估计其它普通节点的MSE上升。注意到,越大,RSOCP 的MSE 比标准的SOCP下降得越多,这是因为RSOCP能够调整锚节点的位置。从图3 可 知,不 论 何 种 情 况 (= {-10,0,10}dBm2),提出的R-SOCP+SDP 的MSE 最小。越大,MSE下降得越明显。
为了评估方案在大型网络的性能,设定1 000 m×1 000m仿真区 域,且Ψi=,其中={34,37.5}dBm2、=105、=45。考虑到真实实验环境,假定每条链路断裂率为0.3,并且在链路断裂时,无测距数据传输。针对此场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R_SOCP+SDP的MSE随以及的变化曲线
在仿真过程中,记录了方案的定位时间。RSOCP消耗了37s,比RSDP 的84s提高了近两倍,但是RSOCP 的MSE仅比RSDP 提 高了约2.5dBm2。在=37.5dBm2时,RSOCP 比RSDP 的MSE 高约1dBm2,并且RSOCP的定位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37.5dBm2以及=34dBm2两种情况,提出的R_SOCP+SDP的定位误差最小。
4 结束语
针对无线传感网节点定位问题,提出了基于半定规划SDP和二次锥规划SOCP 的混合式的松驰规划求解定位问题的优化方案,记为R_SOCP+SDP。通过R_SOCP+SDP定位的非凸优问题转化为凸优问题,并利用松驰优化理论求解。首先分析SOCP和SDP间的特点,再针对锚节点位置不确定以及量测噪声环境,依据最大似然估计建立鲁棒的SOCP和SDP目标函数。结合SOCP低计算复杂度和SDP高的定位精度,提出R_SOCP+SDP方案。针对不同的场景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R_SOCP+SDP在计算复杂度和定位精度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1]ZHANG Shigeng,ZENG Yingpei,CHEN Lijun,et al.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ocalization algorithms for mobile sensor networks[J].Journal of Software,2011,22 (7):1597-1611 (in Chinese). [张士庚,曾英佩,陈力军,等.移动传感器网络中定位算法的性能测评 [J].软件学报,2011,22(7):1597-1611.]
[2]Szewczyk R,Osterweil E,Polastre J,et al.Habitat monitoring with sensor networks [J].Commun.ACM,2012,47(5):34-40.
[3]Javad R,Moradi M,Abdul S.Superior path planning mechanism for mobile beacon-assisted localiz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IEEE Sensors Journal,2014,14 (9):3052-3064.
[4]Patwari N,Ash JN,Kyperountas S,et al.Locating the nodes:Cooperative localiz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2010,22 (4):54-69.
[5]Bahl P,Padmanabhan VN.RADAR:An in-building RFbased user location and tracking system [C]//In Processing IEEE INFOCOM,2010:775-784.
[6]Naveed S,Mounir G,Kemp H.Optimized low complexity sensor node position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IEEE Sensors Journal,2014,14 (1):39-47.
[7]Mao G,Fidan B,Anderson BDO.Wireless sensor network localization techniques [J].Computer Networks,2007,51(10):2529-2553.
[8]Guvenc I,Chong C.A survey on TOA based wireless localization and NLOS mitigation techniques [J].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Tutorials,2009,11 (3):107-124.
[9]Yu K,Montillet JP,Rabbachin A,et al.UWB location and tracking for wireless embedded networks [J].Elsevier Signal Process,2011,86 (9):2153-2171.
[10]JIN Jiabao,ZHANG Song,YANG Jingshu.A new TDOA lo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econd order cone programming[J].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2014,52 (6):887-893 (in Chinese). [金家保,张颂,杨景曙.一种基于二阶锥规划的新时差定位算法 [J].电讯技术,2012,52 (6):887-893.]
[11]Zhang SG,Cao JN,Chen LJ,et al.Accurate and energy-ef-ficient range-free localization for mobile sensor networks[J].IEEE Trans on Mobile Computing,2010,9 (6):897-910.
[12]WANG Qihua,GUO Ge.Semi-definite relaxation programming optimization of local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arrival time difference [J].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2013,39 (4):59-62 (in Chinese). [王其华,郭戈.基于到达时间差的半定松驰规划优化的定位算法 [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3,39 (4):59-62.]
[13]SHI Jie,YANG Desen,SHI Shengguo.A robust local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noise sources using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 [J].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2011,32 (12):1549-1558 (in Chinese). [时洁,杨德森,时胜国.二阶锥规划在噪声源健定位识别中的应用.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32 (12):1549-1558.]
[14]Yang L,Ho KC.An approximately efficient TDOA localization algorithm in closed-form for locating multiple disjoint sources with erroneous sensor positions [J].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09,57 (12):4598-4615.
[15]Srirangarajan S,Tewfik A,Luo ZQ.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 localization using SOCP relaxation [J].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08,7 (12):4886-4895.
[16]Tseng P.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 relaxation of sensor network localization [J].SIAM Journal Optimization,2007,18 (1):156-185.
[17]Lui K,Ma WK,So H,et al.Semi-definite programming algorithms for sensor network node localization with uncertainties in anchor positions and/or propagation speed [J].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09,57 (2):752-763.
[18]Boyd S,Vandenberghe L.Convex optimization [M].4th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19]Pinar O,Joao G,Paulo O.Robust localization of nodes and time-recursive tracking in sensor networks using noisy range measurements[J].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11,59 (8):3930-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