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似梦
2015-12-23
楼阁似梦
《又登岳阳楼》
宋·陈与义
岳阳楼前丹叶飞,栏干留我不须归。洞庭镜面平千里,却要君山相发挥。
时光逝去,楼阁梦无痕。
楼阁大略等同着先民的时代,从民族的深部萌芽、生长,然后缠绕华夏的膀子,眺望见祖父的祖父曾在书房练习投壶,而祖母的祖母曾在阁楼待闺。于是,轻易便区别了巴洛克柱子、哥特的尖顶和洛可可的内饰。
楼,《说文》里讲:“重屋曰楼。”屋上架屋,高度自不讳言,要比一般房屋高上许多。楼的建筑形式并不落后文字太久,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考工记》记载“殷人重屋”,便是强力的佐证。在早期,楼的主要用途是观敌瞭阵,其后才衍生出不同的功能种类,分别出现了城楼、钟鼓楼、戏楼、酒楼、藏书楼、景观楼。其中,犹见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的要数景观楼。观赏楼通常只在一面或者两面设窗,以供人们凭窗观景。楼的造型多种多样,在园林建筑中,楼的一层为厅堂式建筑,外部是合抱的立柱承载上层,根根顺次排列,形成一种外廊。如若楼和楼之间的二层相通,便被叫作“串楼”,楼内廊廊相通,可以绕行一圈的,就是“走马楼”了。
中国有名的古楼很多,譬如迄今犹存的岳阳楼,自古便有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它坐西朝东,安坐在花岗岩铺就的台基之上,木柱、木门、木窗为肌,岳阳楼态度强烈地排斥着世间一切的铁器。楼顶分三层,乃是层层相叠的盔顶式模样,如同将军头上的盔帽,将檐角高高翘起,似要挑起最近的一块蓝。琉璃瓦则静寂排列,没有岁月触摸后的痕迹,却满是时间横流的味道,弥漫、缠绕,然后盖在肌肤勾连的斗拱上。登高而望,波澜壮阔的洞庭湖长歌高唱。前面,福地君山静静打坐。
岳阳楼
与楼难分的,是阁。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楼房,《淮南子·主术训》里说“高台层榭,接屋连阁”,可见楼阁难辨。其实,与楼相比,虽都常被建成两层或多层的格局,但阁的身躯要小巧许多,屋顶连同平面则可以是四方、六角甚至八角,周遭开窗,顺带会设下隔扇或者栏杆,用于居住者的远眺、游憩、藏书或者礼佛,偶尔也会作为女眷的卧房。于是,后人有了“重屋为楼,四敞为阁”的鉴说。而在用途上,阁的观赏作用显然更强些,不仅四面设窗,周遭还辅助建有挑出的平座,游人可以环阁漫步,亦可以倚在凉椅样的美人靠上懒懒发呆。
中国最有名的阁当属滕王阁了。近六十米高的滕王阁坐落在两级高十二米的台上,从外打量、不过是一座三层附有回廊的建筑,但内部却别有洞天,藏设七层。因此滕王阁又被称为“明三暗七”,即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外加一个躲在屋顶处的设备层。正脊在阁顶横陈,唐宋喜用碧色琉璃为之收尾;从宋朝出走的鸱吻雕塑般蹲坐,鸟瞰着探入空中的滴水与勾头。两者皆为特制,上面是匠人刻下的“孤鹜”与“滕阁秋风”。台座并不寂寞,南北有相通的瓢形大湖,北湖上还建了九曲风雨桥。人立桥上,滕王阁分身落入湖水,盎然成趣。大凡名楼名阁,是不可能如同隐士般不惹喧嚣的。因此,滕王阁与岳阳楼一样,成为文生墨士笔下的常客,譬如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序》。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