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行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12-23翟冰兰朱长宝韦银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4期
关键词:进行性氯吡格雷

翟冰兰 朱长宝* 韦银萍

(河南省武陟县中医院,河南 武陟 454950)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行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翟冰兰 朱长宝* 韦银萍

(河南省武陟县中医院,河南 武陟 45495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行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60例住院治疗的进行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组),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两组治疗前后CSS评分。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后3 d的CSS评分较治疗前未见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7 d和14 d改善显著(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3、7、15 d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行性脑梗死疗效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疗效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性脑梗死

近年来,进行性脑梗死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多见且严重的临床亚型,其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并呈不断上升趋势。其发生的病理基础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局部血栓形成等多种病理改变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从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因而治疗脑梗死的关键点是减少脑梗死后遗症,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2]。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对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进行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不同疗法。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进行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联合应用价值,从根本上最大限度改变和提升进行性脑梗死现有的临床治疗水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关于进行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的患者[3],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39~79岁,平均(65.37±5.32)岁。所有入选患者经病史调查和入院体检后符合诊断标准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患者已排除既往患有重度高血压、重度凝血功能障碍和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并且既往无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史,无服用两种药物禁忌证,无过敏史。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调整血压、使用脑保护剂,防治并发症和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其中,实验组口服阿司匹林(德国拜耳公司,批准文号:J20080078)和氯吡格雷(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J20080268)治疗,首剂300 mg,以后每日分别口服100 mg和75 mg,用药4周。对照组只单纯口服阿司匹林,首剂300 mg,以后每日口服100 mg,连续用药4周(患者中有吞咽障碍者,药物以鼻饲胃管内注入)。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7、14 d的中国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CSS评分)和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其中疗效判断标准为:①基本治愈:相关神经症状基本恢复,肢体症状基本得以恢复,生活可自理;②显效:相关神经症状改善较明显,肢体肌力提高了Ⅱ到Ⅳ级,生活可部分自理;③好转:相关神经症状有改善,肢体肌力提高了Ⅰ到Ⅱ级;④无效:相关神经症状未见改善,肢体肌力提高<Ⅰ级。总有效率计算时纳入基本治愈、显效和好转例数。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实验所得数据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n,)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3 d 治疗后7 d 治疗后14 d实验组 30 21.2±2.97 13.38±4.37* 10.13±3.41* 5.92±3.01*对照组 30 21.31±3.51 18.37±4.67*Δ14.74±3.98*Δ10.32±3.83*Δ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实验组患者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和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和80.0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 讨 论

进行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危重病,病理基础大多数为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栓塞和缺血损伤。另外,多数患者也存在凝血功能失调,血小板在其发病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抗血小板治疗已逐渐成为预防和治疗进行性脑梗死的基础。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疗的经典药物,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内环氧化酶,防止血栓素形成,因而阻断血小板的凝集,其作用速度较快。故临床上为了尽快使其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给予患者首剂300 mg口服。而氯吡格雷属于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并不影响环氧化酶活性,在体内可经多层氧化反应形成羧基和羟基,与血小板表面Gi2-耦联二磷酸腺苷(ADP)P2Y12受体的两个细胞外半胱氨酸残基结合形成二硫键,不可逆地抑制ADP与P2Y12受体结合,从而限制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此外,也有研究表明,氯吡格雷也可抑制由切应力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对已形成的血小板血栓能够形成去血栓作用。

血栓素和ADP是血小板聚集中的2个重要环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分别对2个环节有抑制作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用时,疗效相差不明显,将两药联合使用时,阿司匹林不会降低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但是氯吡格雷能够增强阿司匹林的抑制能力,从而更好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本研究显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疗效要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表现出更好的临床效果,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CSS评分和提高治愈率,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2.

[2]张东亚,胡亚妮,姜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98例疗效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2011,9(2):7-8.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 381-383.

R743.33

B

1671-8194(2015)04-0194-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进行性氯吡格雷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护理探析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三)
更正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报告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