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失的麦客

2015-12-23李德霞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麦客割麦工钱

李德霞

三十多年前,那天一大早,爷爷就拎把镰刀出了门。爷爷再进门时,领了个麦客回来。

 麦客是揽工割麦的。母亲一看爷爷身边的麦客,惊讶地“咦”一声,皱着眉头对爷爷说:“爹,咋是个孩子啊?”

 爷爷晃了晃手里的镰刀,“嘿嘿”一笑说:“别看人小,本事不小。刚才我领他到麦地里溜一圈,试试他割麦的本领,一点不孬。”

 父亲和母亲都是割麦的好手。以前,我家从不雇麦客。可是这年不同,麦子黄了的时候,一向身强体壮的父亲病倒了,腰痛得站不起来。爷爷老了,割不动麦子,靠母亲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割不完的。母亲跟爷爷商量了半天,才决定雇个麦客……

 吃过早饭,母亲领着小麦客下了地。中午回来,母亲惊喜地连声称赞:“果然不孬,连我都撵不上哩。”

 母亲做饭,小麦客也不闲着,一会儿到院里提桶水,一会儿帮母亲烧个火。闲谈中,母亲知道,小麦客满十九了,老家在甘肃陇南一带,父母已去世多年,家里还有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小麦客两年前就离开了学校,跟着村里人过黄河,一路向东来我们这边当麦客。

 麦子割了一半时,小叔从省城匆匆赶回来。父亲要做手术,他是回来取钱的。母亲七凑八凑,卖了一头猪,才凑了三千块。送走小叔,母亲拿着剩下的四十块钱对小麦客说:“我家男人要做手术,家里拿不出雇麦客的钱了……这是你的工钱,拿着另找一家雇主吧。”

 小麦客没接钱,一脸诚恳地说:“大嫂,你家麦子熟透了,不能再扛了,就让我帮你割完吧。你家有难,工钱就先欠着……”

 母亲一愣:“欠着?”

 母亲不知道陇南在哪里,但母亲明白陇南离我们这里一定很遥远,隔山隔水的远。母亲说:“欠账没有欠这么远的呀!”

 小麦客说:“我明年还来,到时我登门来拿……”

 母亲断然地摇摇头。

 这时,一旁的爷爷说话了:“哪有半道打发麦客的理儿?留下吧。工钱的事我想办法。舍着这张老脸,还愁借不到几十块钱?”

 爷爷借钱去了。鸡卵大个村子,东家三块,西家五块,总算凑够了小麦客的工钱。

 小麦客要走了。母亲起了个大早,烙了香喷喷的鸡蛋葱花饼。母亲去喊小麦客,连喊几声没人应。推开他的房门一看,里面空荡荡的,小麦客早走了。更让母亲万分惊愕的是,叠好的被子上撂着一沓钱,正是母亲头天晚上交给小麦客的八十块工钱……

 母亲呆呆地站在村口,一阵晨风拂过,吹落母亲满眼的泪水。

 第二年,麦客没来。

 第三年,麦客还是没有来。

 听人说,麦客的老家这几年也好起来了,男人们不用出门当麦客了。母亲听后,有几分欢喜,也有几分失落。

 一晃,三十年过去。母亲也是快六十的老人了,她常常念叨起当年的那个小麦客。母亲说:“他也是奔五十的人了,该是老婆孩子一大家了吧?”母亲还说,“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咱家?也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咱欠他八十块工钱……”

 几年前,甘肃陇南发生泥石流,伤亡惨重。那些日子,母亲坐在电视机前,看着一幕幕令人揪心的画面,看得老泪纵横。

 我回城的头天晚上,母亲突然问我:“城里有没有捐款的地方?”我说:“有,到处都是。”母亲翻箱倒柜找出个旧存折交给我。母亲说:“替我捐了吧。”我一看,存折上只有八十块钱,存期已经三十年。我明白了,这不就是当年我们家欠小麦客的工钱吗?这些年来,我们家也苦过、难过,可母亲硬是没动里面的一分钱。只是当年的八十块,现在已变成了六百元。

 回城后,我添了四百元,凑足一千块,郑重地捐给了甘肃陇南灾区,是以母亲的名义……

(摘自2014年第4期《意林》)

问题:

 1.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不孬”、“撵不上”的含义。

 2.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母亲一看爷爷身边的麦客,惊讶地“咦”一声,皱着眉头对爷爷说:“爹,咋是个孩子啊?”

 3.父亲和母亲都是割麦的好手,为什么还要雇个麦客呢?

 4.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母亲“欢喜”和“失落”的原因。

 5.请对文中的麦客或母亲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猜你喜欢

麦客割麦工钱
割麦栽秧两头忙
麦客
『90后』麦客:持北斗导航麦田『淘金』
最后的麦客
《花乱开》
渐行渐远的麦客
割麦的老师
输不了的答案
能生钱的宝碗
Spring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