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互界面中“怀旧”情感的图标设计

2015-12-23毛宏萍

艺术评论 2015年7期
关键词:怀旧图标界面

李 霞 毛宏萍

交互界面中“怀旧”情感的图标设计

李 霞 毛宏萍

一、 “怀旧”与用户粘性

“怀旧”一词,《辞海》解释为,追念古昔、怀念旧友。“怀旧”是人们对过去的一种含有情感的记忆及感时伤怀的一种情绪。2009年,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一个科学家小组在《心理科学最新动向》上刊登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怀旧情绪有助于改善健康,提高自信心,增强社会关系,使生命更有意义。科研小组在研究过程中对英国、中国和美国学生进行了有关测试,包括撰写和阅读文章,勾起童年回忆等方式。结果显示,勾起怀旧记忆的人在接受测试之后比回忆起普通事件的人更快乐。此外,另一个出人意料的数据显示,80%的年轻参与者承认,每周至少有一次会产生怀旧情绪,这说明了怀旧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维尔德斯屈特说:“在给人鼓舞,让人产生乐观情绪的怀旧过程之后,人会重新体会到被爱的感觉,孤独感也随之消失。”[1]

因此,回忆逝去的时光是美好的,这些事物代表我们曾经的生活片段,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已经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但是在我们内心当中其实并未消失,只需要一个恰当的情境来触发我们的内心,它会再现,并带来更大的心灵冲击[2]。从视觉文化的“怀旧”中寻求大家记忆与生活中共同的快乐感、共同的集体无意识感、共同的归属感,从情感的角度增强起大家的文化认同感。界面中的怀旧设计便是基于该思想展开的,即通过界面的视觉元素激发用户对过去时光与物品的回忆,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美观实用的视觉设计,是吸引用户的窗口,但是单纯美感表现的力度是有限的,尤其在交互设计风格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增强符号的情感因素对增强界面风格的差异化、增强界面设计的本土化、增强用户的满意度与粘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界面图标的“怀旧”设计

图标作为界面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视觉冲击力最强的设计载体,是用户交互行为中接触最为频繁的设计元素,也是最能够传达情感的图形语言的浓缩,如果从心理的联想层面去与用户对接,形成文化心理共振,远比单纯的通用型、国际型、功能型图标符号更能激发用户文化归属的潜意识。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界面图标从设计到使用者使用就是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设计者设计图标就是一个编码的过程,使用者操作的认识图标的过程就是一个解码的过程,对于智能产品界面图标的表情而言,其原理在于设计者设计的界面图标的形态给人的心理印象,这种心理印象让使用者能够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熟悉的事物,从而能够与人的情感发生共鸣,因此,界面图标的表情与气质产生的本质是人的一种习惯性的联想思维。使用者能够在各种形态的图标中解码出的内容包括图标的功能、图标的操作方式、以及情感体验[3]。“怀旧”图标的设计则是从过去的生活体验中寻找熟悉的事物,把一个年代段记忆中难以忘却的一些生活物品符号化,并与图标的操作功能之间建立语义上的隐喻与联想。“怀旧”设计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生活记忆的准确编码。

从历史的某个时间点或者断层的生活语境里拿来的怀旧元素中选择具备艺术价值、适合抽象成视觉符号的物品,完成符号特征与其所指代的功能特征的语义联系,通过记忆联想使用户在识别图标的过程中能准确地解码出图标的功能与操作方式。

其二,典型的“怀旧”内容。

过去的岁月有着许许多多的生活片段,但不是每个片段都让人记忆深刻。“怀旧”图标载体的典型性要求寻找生活中让他们倍感亲切的事物作为符号的承载物,并以各种情境体验来激活人们深埋的记忆联想,才能大大增加情感共振效应扩大的倍数。

其三,恰当的表现形式。

怀旧图标的图形要借助造型、质感、色相、透明度、投影等形态对能够与图标功能进行语义联想的熟悉物品进行艺术的再现,在实现生活物品的抽象化与符号化的同时,将图标的形态美感充分体现,以增强直观的视觉舒适度与视觉交互的冲击力。

其四,怀旧”设计不是复古。

在中国艺术的传统文化中,留下了很多具有浓郁装饰感的民族图形。如水墨书法中的草书、民间美术中的剪纸、戏剧戏曲中的脸谱、传统图案中的龙凤纹饰等等,这些图形符号在图标的设计中也折射出浓浓的中国味。但是设计中的怀旧并不是复古,而是在当代用户的生活回忆之中寻找情感载体,不能成为传统元素的简单再现。

此外,怀旧的时间段非常宽泛,每个用户的性别年龄可能不同,生活经历可能不同,生活环境可能不同,从“怀旧”中激发的情感设计点也就会差异很大。因此,在具体的怀旧设计中需要首先进行时代与人群的定位。本研究的设计实践仅选择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作为怀旧的时间点,以该时代用户的童年生活中所熟知或使用过的身边物品为隐喻载体,并通过一定的提炼、夸张等艺术手法进行艺术符号的再现,在数字交互界面中实现 “童年记忆”怀旧图标的情感设计实践。

三、“童年记忆”怀旧图标的设计

大约从80年代开始,老师和父母奖励孩子的标志物已经由小红花、小红旗变成了贴纸“sticker”,直到现在的“00后”甚至“10后”亦是如此。因此,“童年”记忆的怀旧设计首先将贴纸“sticker”的感觉选定为图标的基础风格,每个图形的外围加一层淡黄褐色的装饰边,以形成可以从即时贴上撕下的 “贴画”效果和逝去的时代感。一方面形成了具有传统平面装饰感的怀旧风格,另一方面与“苹果”和“windows”风格拉开了差异,体现了鲜明的本土化特色。下面从主页、收发邮件、换肤、发布信息、评论、赞、附近组、好友动态、表情这七个数字界面中常用的功能出发进行图标符号的视觉化情感设计。

主页:主页翻译自英文“HOME”这个词,常用房子来表示。虽然是完全来自西方的概念,但用户早已习惯了这个符号,因此设计中保留对房子图形作为主页的认知。同现在市场上众多塑料益智玩具相比,五彩斑斓的积木房子是80后的童年中为数不多的常见玩具,其形象俨然成为了童年回忆里一个熟悉而怀旧的符号。(见图1)

收发邮件:现在已长大的“80后”和“90后”大多早已不写信了,信件已被电子邮件和短信甚至微信取代,街边的绿色邮筒也越来越难见到,绿色邮筒也成了这些用户童年回忆的经典符号之一。(见图2)

换肤:海军衫原指各国水兵们穿的白蓝相间的条纹内衣,出现在中国的海军衫源于19世纪的苏联,很多人小时候都穿过海军衫,也是他们童年的经典回忆。在此用来诠释更换个人主页的个性皮肤。(见图3)

发布信息:图标选择弹弓来表示。取弹弓发射的意象,来表现发布到网络这一虚拟的过程。(见图4)

评论:田字格作业本是中国孩子小学一年级初学汉字时必须用到的东西,是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载体,此处借用它的“书写意象”来诠释“评论”这一功能。(见图5)

赞:大白兔奶糖是老上海的国货,也是“80后”的甜蜜回忆之一,而糖果代表着奖励、夸赞的含义,因此用大白兔奶糖来作为“赞”的图标。(见图6)

附近组:选择中国人童年时经典而熟的悉玩具——跳棋来展现,借用跳棋棋子分散却成组成队的意象来体现附近组的含义,并在之间连接实线、虚线,以加强网络的感觉。(见图7)

好友动态:动量守恒球摆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个经典的寓教于乐的教具,两端的小球虽然相隔很远,但摆动一端的小球,另一端的小球也会跟着摆动,利用这一特征,可以十分恰当地来隐喻好友动态中好友用户不在同一地点但仍能关注对方的这一特点。同时小球做了可爱的拟人化,用来代表用户。(见图8)

表情:不倒翁娃娃是那个时代女生小时候备受喜爱的玩具,因此以“她“为主人公设计一套表情符号。在创作表情形象时,保留不倒翁娃娃圆圆胖胖的形体和条纹图案的外衣这两个主要的特征,同时简化不必要的特征,例如刘海和胸前的纹理等,使形象更加可爱和更接近网络中的表情符号特征。(见图9)

结语

怀旧是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是一种从内心触动情感交流的心理沟通方式,许多孩子从懂事起就会收藏自己出生时用过的物品。在设计文化中,尤其在虚拟的数字界面中,“怀旧”设计则更能够激发来自实际生活的体验,也更容易激发来自大家的自主粘性,因此情感的对接在增强社会文化的集体共鸣、提高数字文化中的凝聚力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的美感表现。在界面这个虚拟的空间中还有大量的设计元素需要设计师关注,本文仅以界面的图标设计为例进行了设计分析与实践,希望能够从内心情感需求的角度、从本土视觉文化的角度去引发对数字界面设计的更多关注,而不是仅仅借鉴国际风格或者仅仅关注界面操作的交互效率。

*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艺术类项目《表现情感认知的数字媒体无障碍交互色彩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1YJC760041。

注释:

[1][2] 张崟.怀旧·再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2(3).

[3] 刘凯,王安霞.解析80后的视觉符号[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李 霞: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成员

毛宏萍: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怀旧图标界面
不同截面类型钢管RPC界面粘结性能对比研究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Android手机上那些好看的第三方图标包
图标
中国风图标设计
中国书吧设计的走向与思考
虚与实的倒影
老月饼的“怀旧”况味
有意思的厕所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