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耦合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
2015-12-23郭晓红吕艳东周健姜玉伟潘世驹刘
郭晓红 吕艳东 周健 姜玉伟 潘世驹 刘丽华 郑悦 李丹丹
摘要: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龙庆稻1号、龙盾104为材料,研究肥水耦合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各肥料处理间及水分处理间碾磨品质无显著差异。较高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会增加2个品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品种粗蛋白含量均以F3处理最高,龙盾104 F2处理最低,龙庆稻1号F2、F1处理最低;水分处理,龙盾104 S1处理最高,S3处理最低,龙庆稻1号S4处理最高,S3处理最低。龙盾104 F1处理最高,F3处理最低,龙庆稻1号F2处理最高,F1处理最低;水分处理,龙盾104 S3处理最高,S4处理最低,龙庆稻1号S2处理最高,S4处理最低。2个品种的米饭食味评分各处理组合间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肥水耦合;水稻;品质;寒地
中图分类号: S511.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0-0071-03
水稻是耗水量较多的作物。传统稻作生产中的水肥管理模式不仅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而且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1-2]。水肥耦合是指水和肥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对作物生长产生的影响。进行水稻水肥耦合研究,可充分发挥水肥对水稻品质协同激励作用,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3-6]。这对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7-8]。目前国内关于施肥对作物产量、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很多,对寒地水稻研究较少[9-11]。本试验以黑龙江省庆安县和平水利试验站为试验点,研究不同肥料用量、水势梯度对水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寒地粳稻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1年在庆安县和平水利试验站进行,防雨棚中人工严格控水,晴天打开防雨棚。供试水稻品种为龙庆稻1号、龙盾104,均为12叶品种。
1.2 方法
4月10日浸种,4月19日播种,4月26日出苗,秧田管理正常进行。5月20日移栽,每小区面积4 m2左右,每小区栽植2个品种,每品种4行,行距24 cm,穴距12 cm,选择叶龄3.1~3.5叶的秧苗,每穴3~5苗。9月23日收获。施肥处理见表1。肥料种类:46.4%尿素、46%磷酸二铵、50%硫酸钾、99.5%七水硫酸镁。施肥方法:氮肥40%、磷肥100%、钾肥50%、镁肥50%作基肥,在最后一次水整地前施入,耙入土中8~10 cm;50%镁肥用于中期追肥,追肥时期12叶品种于9.0~9.3叶时每个小区进行单排单灌。分蘖肥要求早施,分2次进行,第1次施70%~80%分蘖肥,于返青后(4叶龄)立即施用;第2次施20%~30%分蘖肥,12叶品种于6.0叶龄施于色淡、生长差、分蘖少处。
用负压式真空表监测土壤水势,设3个水势梯度,分别当土壤水势达-10、-15、-20 kPa时灌水,即-10、-15、-20 kPa 为控水下限,自泡田起记录灌水定额。具体操作为秧苗移栽本田后,5~6 cm水层深水护苗返青,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除了除草期、施肥期,灌水后田面不再保留水层(封闭除草,苗后施用除草剂期间多保持水层2~3 d,否则易出现草荒),不同生育时期水势管理见表2,以常规栽培的水分管理为CK;减数分裂期遇低温则灌深水达17 cm以上,低温过后进行湿润灌溉,齐穗后恢复到控水灌溉的水势要求,蜡熟末停灌。育苗、移栽按常规旱育稀植三化一管进行,要求在本地同一条件下育苗,本田按叶龄指标计划管理,适期收获。
收获后风干2~3个月,按《中国农业标准汇编:粮油作物卷》的标准测定品质。用FC-2 K型实验砻谷机(YAMAMOTO,离心式)加工糙米。用VP-32型实验碾米机(YAMAMOTO,直立式)加工精米。用ES-1000便携式品质分析仪(日本静冈机械株式会社)测定精米品质,测定指标包括精米长、精米宽、垩白率、垩白度。用VECTOR 22/N型近红外光谱仪(德国BRUKER公司)测定精米的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用米饭食味计(日本佐竹公司)测定食味品质。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生产的空育131(感官食味综合评分75分)为对照。
2 结果与分析2.1 肥水耦合对稻米碾米品质的影响
2.1.1 肥水耦合对水稻糙米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肥料处理,龙盾104的糙米率以F3处理最高,F1处理次之;龙庆稻1号的糙米率以F1处理最高,F3处理最低。水分处理,龙盾104的糙米率以S1处理最高,龙庆稻1号的糙米率以S2处理最高。2个品种各肥料处理间及水分处理间糙米率均无显著差异。
2.1.2 肥水耦合对水稻精米率的影响 由表4可知,肥料处理,龙盾104的精米率以F3处理最高,F1处理次之;龙庆稻1号的精米率以F1处理最高,F3处理最低。水分处理,龙盾104精米率以S1处理最高,龙庆稻1号精米率以S2处理最高。2个品种各肥料处理间及水分处理间精米率均无显著差异。
2.1.3 肥水耦合对水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由表5可知,肥料处理,龙盾104的整精米率以F3处理最高,F1处理次之;龙庆稻1号的整精米率以F1处理较高,F3处理最低。水分处理,龙盾104的整精米率以S1处理最低,龙庆稻1号的整精米率以S2处理最高。2个品种各肥料处理间及水分处理间整精米率无显著差异。
2.2 肥水耦合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2.2.1 肥水耦合对水稻垩白粒率的影响 由表6可知,肥料处理,龙盾104垩白粒率以F3处理最高,且F3与F1、F2处理之间垩白粒率差异显著;龙庆稻1号垩白粒率以F2处理最高,且3种肥料处理间垩白粒率差异不显著。2个品种F3处理垩白粒率均高于F1处理。水分处理,龙盾104垩白粒率以S4处理最高,且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龙庆稻1号垩白粒率以S3处理最高,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个品种的垩白粒率均表现为S1处理>S2处理。较高的氮、磷、钾肥施用量(F3)会增加2个品种的垩白粒率。适当的控水处理(S1、S2)会降低2个品种的垩白粒率,在-15~-10 kPa为控水下限范围内控水,随着控水强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垩白粒率降低。
2.2.2 肥水耦合对水稻垩白度的影响 由表7可知,肥料处理,龙盾104垩白度以F1处理最高,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龙庆稻1号垩白度以F3处理最高,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个品种垩白度均为F1处理高于F2处理。肥料处理,2个品种垩白度均以S4处理最高,且与S1、S2、S3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2个品种的垩白度均表现为S2处理>S3处理。相同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下,适当地增加镁肥施用量会降低2个品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适当的控水处理会降低2个品种的垩白度,在-20~-15 kPa为控水下限范围内控水,随着控水强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均降低。
2.2.3 肥水耦合对水稻米粒长宽比的影响 由表8可知,不同肥水耦合处理下寒地水稻各处理间米粒长宽比无显著差异。品种不同,肥水耦合对稻米长宽比的影响不同。
2.3 肥水耦合对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
2.3.1 肥水耦合对水稻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由表9可知,肥料处理,2个品种粗蛋白含量均以F3处理最高,龙盾104 F1与F2处理之间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F3与F1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龙庆稻1号在不同处理下粗蛋白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水分处理,粗蛋白含量龙盾104 S1处理最高,龙庆稻1号S4处理最高2个品种粗蛋白含量均以S2、S3处理含量较低。龙盾104 S4与S3处理粗蛋白含量差异极显著,S1、S4处理之间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S2、S3处理之间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龙庆稻1号S1与S3处理之间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
2.3.2 肥水耦合对水稻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由表10可知,肥料处理,龙盾104 F1处理直链淀粉含量最高,F2处理次之,F3处理最低,其中F1与F2处理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显著,F1与F3处理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极显著;龙庆稻1号F2处理直链淀粉含量最高,F1处理最低,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龙盾104 S1、S4处理直链淀粉含量较低,S2、S3处理含量较高,其中S3与S4处理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显著;龙庆稻1号以S3处理直链淀粉含量最高,以S4处理直链淀粉含量最低。
2.4 肥水耦合对米饭食味评分的影响
由表11可知,2个品种的米饭食味评分在各处理组合间无显著差异。品种不同,肥水耦合处理对稻米米饭食味评分影响不同。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各肥料处理间及水分处理间碾磨品质无显著差异。较高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会增加2个品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相同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下,适当地增加镁肥施用量会降低2个品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适当控水处理会降低2个品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各处理组合间稻米粒长宽比无显著差异。2个品种粗蛋白含量均以F3处理最高。水分处理,2个品种粗蛋白含量分别以S1、S4处理最高,S2、S3处理含量较低。龙盾104在S1、S4处理下直链淀粉含量较低,S2、S3处理下含量较高。龙庆稻1号以F2处理下直链淀粉含量最高,以S4处理下直链淀粉含量最低。2个品种的米饭食味评分各处理组合间无显著差异。品种不同,肥水耦合对稻米的米饭食味评分的影响不同。贺帆等认为,进行氮肥管理能较好地协调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关系,获得较高的产量并部分改善米质[12]。根据寒地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本试验的新施肥技术更为适合当前寒地粳稻生产的实际需要。因此,在栽培上如何进行合理调控、定向定量施肥,实现寒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和环境、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本研究在有限水稻品种间和单一土壤类型中进行试验,应进一步扩大试验范围、内容,加强不同土壤、不同类型水稻在不同水肥耦合下水稻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进一步探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水肥耦合情况,建立适用性较广的水肥耦合模式。对水稻的水肥耦合控制并未做到全生育期完全处理,未来应对不同生育期的水肥处理进行全面研究。在水稻生理指标测定中也未能做到完全把握,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敏建,梁瑞驹,刘玉龙. 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水和粮食问题[J]. 水利学报,1999(1):1-7.
[2]汪德水. 旱地农田肥水关系原理与调控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50.
[3]张 岳. 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8(5):3-6.
[4]张福锁,马文奇. 肥料投入水平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的关系[J]. 土壤与环境,2000,9(2):154-157.
[5]崔玉亭,程 序,韩纯儒,等. 苏南太湖流域水稻经济生态适宜施氮量研究[J]. 生态学报,2000,20(4):659-662.
[6]魏永华,何双红,徐长明. 控制灌溉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26(4):500-505.
[7]张忠臣,彭显龙,刘海英,等. 寒地水稻施肥新技术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8):53-55.
[8]刘守龙,童成立,吴金水,等. 等氮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J]. 土壤学报,2007,44(1):106-112.
[9]赵俊晔,于振文,李延奇,等. 施氮量对土壤无机氮分布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4):466-472,494.
[10]王胜佳,陈 义,吴春艳,等. 施肥组合对水稻作物产量与土壤肥力的长期影响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2004,16(6):372-376.
[11]张国荣,谷思玉,李菊梅,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高产稻田施肥与产量的关系[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1):75-80.
[12]贺 帆,黄见良,崔克辉,等.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123-132.
高 岳,宋京城,阙小峰,等. 灌浆期喷施叶面富硒剂对水稻茎、籽粒富硒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0):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