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窑:千峰夺翠,月染秋水

2015-12-22沈嘉禄

检察风云 2015年24期
关键词:越窑古玩青瓷

沈嘉禄

一个民间收藏家能在故宫举办个人藏品展已属“千年修来”,耿宝昌和单霁翔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肯定,更是比骆驼穿针眼还难的事。此事肯定“空前”,是不是“绝后”,谁也说不准。

故宫景仁榜

深秋。北京。故宫。此刻的游客比往年任何时候都要多,为庆祝九十华诞而推出的19个大展无疑是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令人眼花缭乱。上一波的亮点是《清明上河图》,这一波的亮点是一个高古陶瓷展览:“月染秋水——陈国桢捐赠暨珍藏越窑青瓷展”,自2015年10月21日起在故宫的斋宫揭开帷幕,人头攒动,观者如堵。

这个由民间收藏家提供展品举办的古陶瓷专题展,其现实意义不可低估。首先从学术上说,故宫珍宝的家底是皇家收藏,明清两朝的皇帝对于陶瓷的兴趣基本都是本朝的“创新产品”,也有个别雅好古玩的皇帝,比如康熙、乾隆等,但他们的目光只射到唐代以降,比如心仪已久的宋代五大名窑,而唐宋以前的陶瓷在宫中几乎看不到,那么通过引入民间收藏,就可以让专家及观众在一个很高的学术平台上欣赏与研究古陶瓷,这是四两拨千斤的高招。

此次展览分“青瓷溯源”“青瓷初秀”“青瓷辉煌”三个部分,由浙江收藏家陈国桢收藏的西周至北宋越窑原始青瓷为主的文物精品,共计153件(套),其中不乏重量级的精品。展品开箱验收那天,每当一件取出,宝光四射,就会引来一片惊叹。这些藏品无疑为研究中国古陶瓷、特别是南方越窑青瓷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其次,陈国桢还向故宫捐赠了19件越窯器,年代跨越战国、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唐代、五代和北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此举丰富、充实了故宫博物院的陶瓷收藏。为表彰陈国桢的无私捐赠,故宫博物院将陈国桢的大名镌刻在“景仁榜”上。此举的象征意义也远远超过陈国桢一个人,这是国家专门机构对民间收藏的肯定与鼓励。

其三,展览开幕当天,故宫博物院还举办了“月染秋水——陈国桢捐赠暨珍藏越窑青瓷座谈会”。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先生高度评价了这次展览的意义。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特别强调:“这次陈国桢先生捐赠的越窑青瓷,对故宫收藏的整体数量体系来说,是数量比较少的类别。他的捐赠对丰富馆藏和文物的系列研究,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故宫欢迎社会各界把符合故宫收藏原则的文物捐赠给故宫,丰富故宫的馆藏和收藏序列,并且能够在更多博物馆展出。”

小篾匠下海创大业

余姚被誉为“文献名邦”,河姆渡文化遗址就在古城东南的姚江之滨,这里既是河姆渡文化的发源之地,也是历史上越窑窑口集中的地区。中国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位于余姚老城区的护城河——姚江北岸的通济桥堍,与舜江楼比邻。那是一幢在原城墙遗址上建起来的砖木结构三层老楼,面积有1300平方米。十三年前,陈国桢借下这幢楼,花了300万元进行内部装修和布展,建成了这个专题博物馆。展览路线从二楼开始,从西周、春秋战国、两汉、两晋、隋唐五代,一直到北宋,跨度长两千多年,一部越窑的历史在此徐徐展开。

精品中的精品此刻正在故宫,还有1000件正在广东办特展,还有各300件陈列在宁波和上海两个分馆里,余姚这里有800件左右,各时代的代表作品都齐了。

陈国桢的祖籍在浙江余姚南山乡,他父亲陈思照在上世纪30年代来到上海,开了家木粉行。这种木粉就是江南一带常见物种樟树、柏树的粉,主要供出口,在东南亚可做成香料,在欧洲则可用提取物做成香水,所以他父亲的生意一直做到荷兰。后来陈国桢在家里看到早年父亲留下的方单(产品说明书)居然是用八国文字书写的,他还在宁波市志里看到对他父亲的记载。

陈国桢出生于1947年,家住十六铺久兴里,那一带是车水马龙、脏乱差的老城区。他在上海读了小学和中学,在十年动乱风雨欲来之际回到余姚务农,但父亲份上的那幢楼房已经被别人占了,他只能投靠伯父,在一间杂以柴堆、土灶、粪桶和猪圈的房子里栖身。

改革开放后,陈国桢在社办企业当采购员,通过上海的亲戚关系在火车站搞到紧俏物资,为企业解决了一个个燃眉之急。几年后,他辞职下海,成为余姚第一个个体户。他搞了多项小发明,又改进了电表接线的端口,让电工操作时更加便捷安全,电表企业如获至宝,大量订货。后来他还为一些大企业提供配套设备,获利更大,最后他与一家北欧的电梯配套设备企业组建了一个合资企业,专门生产电梯配套用的电缆线。陈国桢用上海虬江路淘来的旧设备,做出了让合资方翘大拇指的产品。

但是1989年后,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制裁,合资企业的产品销路大受影响,陈国桢被迫与外资中止了合作,不过陈国桢已然掘到了第一桶金。

越窑博物馆的新名片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全国范围迎来了基建大高潮。浙江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更是快马加鞭,沧海桑田,高速公路网罗之处,推土机所到之处,古人类遗址和古墓葬群就可能遭受大面积的破坏,大量出土文物的出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文物贩子如闻到血腥的苍蝇,快速聚来浙江。这个形势客观上也催生了浙江新一代收藏家。

眼看成千上万件越窑古瓷被外地人甚至外国人买走,流失境外,陈国桢有些焦急。一方面他是喜欢这个东西的,另一方面,他觉得越窑是浙江的“物产”,是浙江的文化之根,应该留在浙江。他找出父亲留下的坛坛罐罐,左看右看是真喜欢,觉得自己应该出手了。

但是陈国桢收藏的第一批越窑就让他不爽。那是一个亲戚介绍来的生意,他跟着亲戚来到一户农民家里,6件刚刚出土的越窑器摆在他眼前,对方开价很高,而他对行情还不了解就全部买下。过了两个星期在古玩市场转了一圈,才知道吃了老虎肉,原来这6件东西里有2件是假的。更让郁闷的是,后来他得知这2件假货正是这个亲戚预先在农民家里埋好“地雷”,搭顺风车卖给他的。

古玩市场的真与假

“都说江湖凶险,那么古玩市场也是江湖,更加凶险。这是市场给我上了第一课。”老陈对我说。“要问是谁教会我鉴别真伪,告诉你,最好的老师就是骗子。现在电视台里有些所谓的收藏家说自己从来没有买过假货,那是自欺欺人。我敢说,就连博物馆里的专家也不说自己百发百中,买的全是真品。博物馆专家吃药的事也时有耳闻。我在媒体面前并不回避自己吃药的经历,这不丢脸。丢脸的是到现在还指鹿为马的人。我告诉你,市场历来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收藏行情越好,懂行的人越多,造假手段就越高明。我这里也保存着不少假货,还有些瓷片,为的是让观众和收藏爱好者获得真实信息,什么是假货,什么是真品?”

在古玩市场跌打滚爬30多年,老陈积累了不少经验。他在电视台做节目时,也向大家提供了五条经验:一看、二摸、三掂、四闻、五缓(避免一时冲动)。这次在故宫展出的一件唐代越窑绞胎虎子,就是在十多年前从一个古董商人手里买来的。对方以为越窑历史上没有绞胎这个工艺,有点吃不准,老陈遂以不到2万元的价格买下。

还有一件战国琉璃蜻蜓眼陶罐,是老陈在上虞东关古玩市场发现的。陶与琉璃的烧结温度不一致,两种不同物质入窑烧造的成功可能性极小,所以它对中国陶瓷史提供了特殊的样本。古玩店老板自己也吃不准,而老陈曾在一本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出版的馆藏品图录中看到过同样的陶罐,于是果断出手,以30万元高价收入囊中。事后他又得知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也藏有同样的陶罐,相比之下自己的这件品相最好。这次老陈将这个陶瓷罐也拿到北京,据故宫博物院专家估价,保守估计,也值1800万元。

在收藏这档事上陈国桢从来就是“不计代价,买到再说”。有一次他在杭州古玩市场一个老板那里看到了一只器型庞大、完整无损的越窑大碗,直径有36厘米,釉色润,肯定是王公大臣用于祭祀的礼器。为了得到这件宝贝,他将自己一幢价值800多万的别墅卖了。

现在陈国桢的名气越来越响。有一次老陈在馆里接待一位大学女教授,两人谈得很投机,临走前女教授提出想买三块越窑瓷片回去作研究,老陈慷慨地让她挑了三片,象征性地收了她1000元。她挑得相当专业,片片带有纹饰。出门前给了老陈一张名片,老陈一看,原来是日本某大学的教授,马上将她手中的瓷片夺回来:“我不能让这些瓷片流到境外,如果你带着瓷片在海关被截住,我也要负连带责任的。现在这个钱我还给你,为了表示敬意,我可以送你一片作为纪念。”

前不久,日本早稻田大学一位教授向他发出去日本办展的邀请,但进入具体洽谈时就提出文物所有权的问题,这个权利不明确,出关就很困难。也因此,陈国桢在北大、故宮办展,并向故宫等文化机构捐赠越窑名器,也是一种“曲线救国”。他想得很明白:只要越窑精品走出国门,就能产生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越窑古玩青瓷
越窑青釉直颈瓶
龙泉青瓷
说说古玩、古董和文物
古玩抢劫
古玩,年代越久就越值钱吗?
唐 越窑秘色瓷八棱瓶
王莫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考古发掘 青瓷溯源
龙泉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