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习近平党史功能观及其实践

2015-12-22陶厚勇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习近平

陶厚勇

[摘  要]习近平关于党史功能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观。系统总结习近平关于党史功能的思想,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党史功能观;实践

[中图分类号]  D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10-0022-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人民致力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过程中,不断升华了关于党史功能和地位的认识。系统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功能的思想,不但对于加强党史研究工作本身,而且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学习和研究党史,“察古知今”,

服务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工作大局

“察古知今”是指历史学习和研究的认识功能,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以探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之道,是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党成立以来九十多年的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史进行了深刻、系统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一些关系重大的问题。第一,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通过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的深刻洞悉,习近平指出,从近代中国波澜起伏的历史进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因为不触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根基的改良主义失败了,中国人民才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因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各种方案尝试全部失败了,中国人民才选择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因为其他各种政治力量都无力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救亡图存和民族独立、解放与复兴,唯有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这一历史使命,才使受尽屈辱、濒临危亡边缘的中国进入了历史的新纪元,才向世人彰显和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历史真理。[1]第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共产党人应该自觉承担的崇高历史使命。通过对近代中国历史、尤其是党成立以来的艰苦奋斗史的条分缕析,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自觉承担起带领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两大历史任务,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前行的历史使命,“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伟大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这3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全党全国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2]。第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论是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3] 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既定战略,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志和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4]。

“察古知今”,其根本目的在于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形势对党史工作提出新的任务, 要求党史工作进一步提供历史经验,更好地为现实服务。”[5]而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无疑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切实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项极为复杂、系统的工程,因此,需要从历史经验中寻找新智慧。在这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做出了新的表率。在谈及如何搞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时,他主张要善于总结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即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坚持系统思维,贯彻全面改革的方针,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维护稳定大局,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统一;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6]在论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因此,要善于“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7]。值得指出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要善于借鉴历史经验和外国经验的同时,又反复告诫决不能照搬照抄传统文化理念和外国模式,而是要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立足于中国国情,形成中国特色。

二、学习和研究党史,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之基,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而广大党员干部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直接组织者和推动者。因此,党员干部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决定着党的各项事业能否顺利进行。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党不仅是其中的直接参与者,是主体力量之一,而且也是引领其他主体力量参与其中的领导者。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领导,必然要求改善党的领导,要全面从严治党。

回首20世纪初以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政党林立的时代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能够在国民党残酷的围剿条件下逐步发展壮大,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能够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战胜各种困难,成功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在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中,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关键就在于坚持从严治党。尽管当前党的自身建设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要看到在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坚决的措施狠抓党的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部署。在论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更替中吸取经验教训,“要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8]

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不仅仅对端正党风、严肃党纪有着现实的启发意义,而且对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有着直接的帮助。提高党在复杂环境下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学习党史、运用党史的过程,就是善于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具体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通过学习党史,运用党史,有助于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开阔眼界,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通过学习党史,运用党史,有助于准确和深入地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从而在实践中加以更好地贯彻,领导工作水平和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领导干部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点,即以正确深入理解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为立足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把党的历史置于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才能正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9];要同解决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能读死书,要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贯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加积极主动地在实践中把它们坚持好、贯彻好、运用好。并且,“对所读之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0]。

三、用有说服力的党史研究成果占领思想舆论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根本的思想指导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而意识形态建设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1]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创造了根本前提。

我们党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们党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也不断得到巩固。当然也应该看到,当前的意识形态建设领域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也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另一方面,全面而深刻的经济社会转型及由此导致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等领域的深刻变化,给社会成员的心理适应性带来重大影响。

新形势下,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必然要求坚决反对各种削弱甚至否定党的领导、危害社会安定的错误思潮。当代中国,尤以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怀旧主义两种错误思潮危害为甚。这两种错误思潮都是聚焦于中国到底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前者主要主张中国走全盘西化的“邪路”;后者主要主张回到过去的封闭僵化老路上。虽然表现有所不同,但其本质却是一致的,就是企图通过割裂党的历史、丑化党的领袖人物、混淆历史是非的手段来达到否定党的领导、否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如果对其不加以坚决彻底地批判,势必会混淆视听,削弱党的执政基础,破坏社会稳定。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错误思潮,尤其是历史虚无主义。这是因为,“欲灭其国,先去其史”,“无论是对于一个民族还是对于一个政党,历史就是根基,历史就是血脉。历史根基、血脉被虚无、被否定了,必然“国将不国”、“党将不党”[12]。

如何同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用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占领党史舆论阵地”[13]。也就是说,要及时关注、并深刻分析和研究意识形态领域与党史问题有关的动态,“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14],坚决反对在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用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占领党史舆论阵地”客观要求我们在党史、国史学习、研究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15]。根据这一方法论的要求,既要引导人们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怀旧主义情结中解放出来,冷静、理性地分析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辩证的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成就和问题,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好改革开放之路;又要把思想从虚无主义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新中国的两个“30年”正确地予以考察。总之,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坚战,是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借鉴党在历史上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有益经验,充分利用党史研究的丰富成果有力回击各种错误思潮的谬论,构建我们自己的话语和话语系统,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成为今天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10]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J].中共党史研究,2011(10).

[2][3]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6-27(1).

[4]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N].人民日报,2013-3-20(1).

[5][9][14]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共党史研究,2010(8).

[6]习近平.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 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N].人民日报,2013-1-2(1).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1).

[8]习近平.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N].人民日报,2013-4-21(1).

[11]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新华网,2013-8-20.

[12][13]刘润忠.深刻的历史思维 深远的历史眼光——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史国史等问题的重要论述[N].天津日报,2015-2-2(9).

[15]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1-6(1).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应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战略与路径选择研究” (项目编号:12&ZD07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梦与坚定理想信念研究”( 批准号14JD71005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 责任编辑:卞吉赋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维度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