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同质化生存的成因及其影响

2015-12-22杨漾

学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定位

摘要: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与单一化、同质化的发展目标的矛盾,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对当前的设计教育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同质化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更是深远的。

关键词:民办高校 艺术设计 定位

同质化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211

自1999年民办高校在全国各地涌现,民办高校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艰苦创业,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尽管这些民办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所拥有的办学条件、所采取的管理体制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纷纷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且出现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同质化倾向。

一、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同质化生存

教育同质化是指各个学校之间,从办学理念到办学目标,从改革目标到具体措施,从教学形式到考试模式都日益趋同。如果不同学校相同专业的学生所学的课程、所拥有的技能、所形成的观念、所具备的能力和知识体系都大体相同,可以称之为专业的同质化现象。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7月,全国2246所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普通高校444所)中有88%以上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现已位居全国各专业招生总量的前5位。艺术设计专业已经从小型学科“荣升”为热门学科,连一些农业大学、地质大学等专业性很强的院校都相继设立了艺术设计专业。即使这样,不少民办高校在新建艺术设计专业的过程中,不考虑各自的办学基础、办学条件和学生的群体差异,争相模仿各大美院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甚至有些民办高校将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不加修改,直接采用。

从原则上讲,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的层次应该越来越分明,分工应该越来越细化,不同类型的高校应该追求各具特色的发展目标,打造不同的发展空间。但我国高校却反其道而行之,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既没有学校背景差异又无地域差异,以至于“千校一面”的整齐划一,专业建设越来越缺乏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越来越缺乏创造力。

二、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同质化生存的形成原因

首先在于面对交错复杂的多样化高等学校模式,许多高校对自身分类与定位问题认识不够明确,甚至发展目标错位。对于民办高校来说,他们不享有国家财政方面的优待,但基于传统思想与社会压力,他们也跻身于力求“上进”的队伍中,不顾及主客观条件,盲目攀比,导致了严重的同质化倾向。这一点,西方很多国家的大学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随着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对各自的分类与定位问题越发清晰明朗,明确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分层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各高校能够各就其位,明确使命,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规划目标,并为此努力前行。加之大学在学术方面有其自身的排他性,使其不断彰显个性与特色,差异化日渐明显,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高等教育的格局。

其次,高校的评估标准过于单一。教育评估的目的是通过评估促进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但若是评估标准和方式过于单一的话,虽然会对提高办学水平起到敦促作用,可是会形成各学校的办学模式趋同,再加上各级相关部门会对办得较好的民办高校作为典型而大肆宣传,使得各校竞相模仿,客观上也会导致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趋同。

另外,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投入较少而收益(学费)较高,又因为艺术生在入高校之前就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于是为了追求利润,追求成效,致使很多根本不具备条件的民办高校竞相设置了艺术设计专业。众多民办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建立之初,甚至出现了功利性的片面式的课程结构,即“纸上谈兵”式,缺少实践的教学模式。

三、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同质化生存的影响

招生规模扩大后,同质化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能满足社会在数量上的需求,但从长远上看,人才质量下降,会导致学生参与社会竞争时处于劣势地位。例如,受到缺少实践的影响,学视觉传达的学生,从未接触过印刷工艺,在做设计时就不会考虑材料、工艺和成本;学环境艺术的学生,对各种材料了解不够,更从未亲手制作过家具;学产品设计的学生从来没有动手制作过“样品”,只会设计效果图。可以想象这些学生在其日后的工作中是何等的尴尬与艰辛。

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同质化教育所带来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还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我们知道,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报考前都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有的甚至需要从小培养,家长对子女的期望高投入大,但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同质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很多家长和学生十分担忧。就业难,就业层次低于预想值,使众多学生还未就业,就已失业,形成了严重的结构性失业的格局。

艺术领域是张扬个性、展现自我,同时也是具有一定结构比例的领域。现如今,艺术设计教育的同质化,引发其泡沫式发展,导致大量专业相似、知识结构相似、技能相似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却难以满足设计领域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也将对我国艺术审美领域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四、结论

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在“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指引下,我们必须正视民办教育与教育主体的同质化发展问题,否则“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就是一句空话。今天,中国的民办高校教育绝大多数还是为了生存而发展的。民办高校应充分利用国家在政策范围内授权给民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发挥自身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才能使艺术设计专业走出同质化生存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张铁明.民办教育要走出“同质化”的误区[J].教育发展研究,2011(2).

[3]王俊恒.从同质化到多样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走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9):1-4.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黑龙江省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同质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阶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BD1213033;2014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同质化发展问题与差异化研究》阶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2544066。

作者简介:

杨漾(1969- ),女,哈尔滨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现任教于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原哈尔滨理工大学远东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艺术设计定位
《星.云.海》
《花月夜》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