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指导学生 培养良好学习方法
2015-12-22刘喜焕
刘喜焕
摘要: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塑造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学习方法科学,学习效率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学生学习的信心就足。教师要及早介入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从一开始就培养起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少走弯路。
关键词: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 学习效率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139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塑造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学习方法科学,学习效率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学生学习的信心就足。学习方法科学,学生在学习中就能达到“无师自通”,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根基。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还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化学教师应如何科学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呢?
一、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课前预习
学生听课效率的高低决定于课前预习的程度,课前预习得好,听课效率就高,课前不预习或预习得不好,听课效率就低。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课前预习,摒弃漫无目的的预习,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为听课做好准备。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预习呢?我认为教给学生列预习提纲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即把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画成知识树,进行分类等,把各知识的关系清晰地表示出来,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复习一下,对新的知识进行标注记忆,对自己认为的重点知识进行特别标注和记忆,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进行特殊标注,以便在教师讲解时重点理解。列提纲的方法开始也许有点慢,但练习得多了,学生就会“熟能生巧”,读一遍课本就能把知识的重难点抓个“八九不离十”,进而提高听课的效率。
二、指导学生严格开展化学实验
严格开展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化学现象真实与否需要化学实验验证,化学结论正确与否需要化学实验检验。由于初中学生动手能力还不是很强,而且是刚刚接触化学实验,为了安全起见,化学教师往往是先进行示范实验,要求学生观察。但是,很多学生在教师进行化学实验示范时,只是觉得好玩,当热闹一样看,根本不认真观察、思考,对于实验操作的过程不加理会,对稍纵即逝的化学现象不加注意,一点学习的效果也没有。轮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时候,立刻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错误百出,危险频频。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严格开展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准备的时候,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同他们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在进行实验时,要指导学生有秩序、分步骤地安装设备并反复检查是否到位;对化学物质的添加时间、添加量等仔细核对,并采取一定的自我保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使用辅助工具等;在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有所预见、有所准备,并认真观察、仔细记录、细致分析,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三、指导学生有效记忆化学知识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于实践中,指导实践的发展。而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前提条件是,脑海中要存储有相关的知识。如果没有相关知识在脑海中存储,实践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无从谈起了。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记忆,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记忆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用心完成。
那么,怎样才能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记忆呢?我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总结发现,学生仅仅对课本上的零碎知识进行记忆,即使记得再多再牢固,在运用解决实际化学问题时,也常常表现得无从下手。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学生记忆的知识是松散的、杂乱的,而实际的化学问题是综合的、复杂的,需要运用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解决。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记忆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能力。例如,学生对原子、分子的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但在运用的时候又常常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针对这一实际,我和学生一起把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等列表进行构成、性质、分类的比较,使学生通过对比归纳和总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并进行强化练习,以巩固各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慢慢地,学生的对比归纳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指导学生正确科学地解化学题
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记忆化学概念、现象、结论、方程式,还要解化学题。解化学题是检验学生化学知识学习效果的途径,也是化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必然。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正确科学地解化学题呢?
首先,指导学生审题。解化学题审题是关键。在审题时,要弄清楚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隐含条件,哪些信息与题目所求无关,然后排除干扰信息,用简洁、直观的化学语言和图式符号,把题目的求解表示出来。
其次,指导学生分析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题时反复理解、推敲题意,教会他们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中的知识点、公式等,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性。
再次,指导学生验证解题结果。解题完成后,学习的过程还没有结束,学生要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是不是完美、解题结果是不是正确,是不是禁得起验证,怎样验证等。反思是不是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该题等等,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增强其辩证性和创造性。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