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体系对CR/CM橡胶共硫化特性的影响
2015-12-22刘世练李荣勋
刘世练, 苑 宾, 李荣勋
(青岛科技大学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42)
硫化体系对CR/CM橡胶共硫化特性的影响
刘世练, 苑 宾, 李荣勋
(青岛科技大学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42)
研究了氯化聚乙烯橡胶(CM)的主要硫化体系对氯丁橡胶(CR)的硫化特性的影响,并与金属氧化物(ZnO/MgO)的效果进行对比,发现CR的焦烧时间明显缩短,硫化速度显著提高,硫化体系NA-22(亚乙基硫脲)/S(硫磺)、FSH(三唑二巯基胺盐)和TCHC(复配型交联剂EataMix)都有明显的返原现象。NA-22/S、PT75(噻二唑衍生物类化合物EataVulc)/903(噻二唑衍生物类化合物EataAccel)和TCHC硫化的CR/CM出现明显的硫化不同步现象。DCP(过氧化二异丙苯)/TAIC、FSH和TCY(三巯基均三嗪)硫化的CR/CM,硫化同步性较好。对于纯CR,硫脲类和TCHC硫化胶料的拉伸强度较高,六种硫化体系的硫化胶物理性能都低于金属氧化物硫化胶。共混胶中NA-22/S和TCHC类拉伸强度较高(达22.8 MPa),金属氧化物和TCY拉伸强度较低。NA-22/S、DCP/TAIC、PT75/903、FSH和TCHC硫化的共混胶的力学性能与硫化CR相近,显示出较好的共混性能。
硫化体系;硫化速率;共硫化;共混胶
0 前 言
氯丁橡胶(CR)是2-氯-1,3-丁二烯 (氯丁二烯)的均聚物,是一种不饱和橡胶,包括四种主要的结构单元,对应于四种不同的支化类型,即1,4-反式、1,4-、1,2-、3,4-构型。其中1,2-加成单元中的氯原子处于烯丙基位置,很不稳定,极易与活泼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1]。氯化聚乙烯橡胶(CM)是由高密度聚乙烯经氯化取代制成的无规聚合物,在其结构中几乎不存在双键[2],并且与仲碳原子键合的氯原子又不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性,所以CM在硫化时大多硫化速率比较慢,硫化时间比较长。CR与CM都含有Cl原子,都是极性橡胶,都具有耐老化、耐臭氧、耐油、阻燃等优异性能,以CM适量代替CR在各方面应用中都是很有意义的,对此前人已经做了很多解释[3-4]。
CM的硫化体系包括硫脲类、过氧化物类、噻二唑类、三唑二巯基胺盐类和复配型硫化体系等。CM的硫化体系有可能硫化CR,而CR的经典硫化体系金属氧化物ZnO/MgO却不能硫化CM。所以探讨CM的硫化体系对CR的硫化活性,以及不同硫化体系在CR/CM并用胶中的共硫化特性,对CR/CM并用胶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以CM的几种主要硫化体系为基础,探讨它们对CR的硫化活性,并与CR经典硫化体系ZnO/MgO进行对比,研究了硫化体系在CR/CM用量比为70:30的共混胶中的共硫化特性,探索了硫化体系对CR/CM共混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1 实 验
1.1 原材料
CR,3221,重庆长寿化工集团;CM,140B,潍坊亚星化工集团;亚乙基硫脲(NA-22),东平县泰丰助剂厂;噻二唑衍生物类化合物EataVulc PT75和EataAccel 903(PT75/903)、复配型交联剂EataMix TCHC,上海悠伦化工有限公司;三巯基均三嗪(TCY),上海联昊化工有限公司;三唑二巯基胺盐(FSH),广州洽展化工产品有限公司;炭黑N220,山西三强炭黑公司;DCP、TAIC、S、硬脂酸(Hst)、RD(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聚合物)和OD(辛基化二苯胺)等均为市售产品。
1.2 仪器与设备
密炼机,XSM-1/(10~120),上海科创橡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开放式炼胶机,BL-6175BL,宝轮精密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无转子硫化仪,M2000-A,高铁检测仪器有限公司;平板硫化机,湖州东方机械有限公司;电子拉力机,高铁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1.3 分析与测试
硫化特性:按GB /16584—1996进行测定;物理性能:按GB/T 528—2009进行测定。
1.4 实验方案设计
表1为使用不同硫化体系的纯CR及CR/CM共混胶的配方设计,分别采用实验配方a和实验配方b来对比不同硫化体系在CR橡胶和CR/CM共混胶中的硫化特性。
表1 不同硫化体系在纯CR1)及CR/CM共混胶2)中的应用
1.5 试样制备
首先将CR在60 ℃下烘30 min,将CM在100 ℃开炼机上塑炼均匀。对于实验配方a,先在开炼机上塑炼CR,然后依次加入硬脂酸、防老剂、炭黑和硫化剂,然后薄通并打三角包,最后下片停放。对于实验配方b,按照以下工艺顺序依次将各种原料加入到密炼机中:CR、硬脂酸、CM、防老剂和炭黑。在开炼机上加硫化剂,然后薄通并打三角包,下片后停放。将混炼胶在平板硫化机上进行硫化,硫化条件为170 ℃下处理至正硫化时间[tc(90)]。停放16 h后进行性能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硫化特性
2.1.1 实验配方a
图1所示是不同硫化体系对CR的硫化特性曲线,表2所示是硫化CR的特性参数。
ZnO/MgO硫化CR的tc(10)为1.57 min、tc(90)为15.27 min,具有合适的加工安全性和硫化速度。NA-22/S硫化CR的tc(10)为0.62 min、tc(90)仅为1.32 min。在约2.00 min后,硫化曲线开始下降,并在8.00 min左右趋于稳定,在短时间内出现返原现象,并且返原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变化。从机理上解释为:NA-22很快与CR活泼的烯丙基位置Cl原子反应形成中间体[1],并伴有部分非烯丙基位置的CR链与NA-22的反应,稍后这部分非烯丙基位置的交联键由于不稳定而分解,从而使硫化曲线上转矩下降;又因为这部分交联键含量较少,而烯丙基位置形成的交联键比较稳定且不会分解,所以转矩只下降一定程度就会稳定。DCP/TAIC硫化CR的tc(10)为0.85 min、tc(90)为3.22 min,硫化速度比较快。PT75/903硫化CR的硫化速度很快,约2.00 min后进入一个小的平坦期,之后一直缓慢上升。其硫化机理是CR分子链上的Cl原子被夺取,使大分子链之间产生交联键,在硫化反应的开始阶段,交联CR上1,2-位置的烯丙基Cl先完成交联反应,该过程速度非常快,很快达到一个小的平坦期,等烯丙基Cl消耗尽后,硫化剂继续夺取非烯丙基Cl原子,但是它们活性比较低,完成这一过程需要较长时间,所以硫化曲线会慢慢上升。
图 1 不同硫化体系的纯CR的硫化曲线
表 2 不同硫化体系纯CR的硫化特性参数
FSH的tc(10)和tc(90)分别只有0.37 min和1.57 min,也出现比较明显的返原现象。其机理为:FSH将更多的非烯丙基Cl都交联了,所以在后期这些不稳定的部分会慢慢分解掉,后期转矩下降就比较严重。TCY硫化CR的tc(10)只有0.30 min、tc(90)为2.02 min,硫化速度很快,平坦性比较好。硫化剂中的巯基-SH将CR的双键碳原子连在一起,形成交联键C-S-C,该交联键比较稳定,所以硫化后期不易分解。TCHC硫化CR的硫化速度非常快,1.28 min时达到正硫化,但是刚过正硫化后转矩就开始下降,并在10.00 min以后开始稳定,MH-ML达到12.38 dN·m,是所有硫化剂中最大的。其原理是硫化剂首先夺取烯丙基Cl原子和少量的非烯丙基Cl原子,而后者形成的交联键不如前者稳定,在后期硫化过程中容易分解,但是前者很稳定,不会分解。
2.1.2 实验配方b
图2所示为不同硫化体系对CR/CM的硫化曲线,表3是硫化CR/CM的特性参数。
图2 不同硫化体系对CR/CM的硫化曲线
表3 不同硫化体系CR/CM的硫化特性参数
ZnO/MgO硫化CR/CM比纯CR的焦烧时间tc(10)短,正硫化时间延长;MH-ML为8.83 dN·m,比对应的纯CR的8.65 dN·m稍大。因为ZnO/MgO对CM没有硫化活性,CM在CR中仅仅类似于填料的作用,单位质量CR分得的硫化剂增多,硫化程度略微增大,并且锌元素的存在还能促进CM的脱Cl反应[5],从而使体系的酸性增加,延迟了硫化反应的进行。NA-22/S硫化CR/CM的tc(10)比纯CR的更短,tc(90)为22.90 min,比纯CR的长,曲线在短时间内进入一个平坦期,后在20.00 min左右一直缓慢升高。其机理为:硫化剂首先与CR反应,尤其是其中的烯丙基Cl原子,然后依次跟CR中的非烯丙基和CM中的Cl原子反应,前者速度非常快,后两者可能处于同步进行的状态,由于反应较慢的CM交联一直在进行,所以弥补了纯CR出现的返原现象,并还有适当升高,在CR与CM之间就可能存在共交联键,同一个硫化剂分子分别将CR和CM分子链连在了一起。DCP/TAIC硫化的共混胶,其硫化速度比纯CR的快,焦烧时间略有减小。MH-ML比纯CR的大,交联程度高于纯CR。因为过氧化物硫化CR速度较适中,与硫化CM的硫化速度较符合。在共混胶的硫化过程中,DCP也硫化CR和CM中的分子链,两者硫化速率差距不大,甚至两个过程相互穿插进行,从而使两分子链间形成共交联键的概率变大,共硫化程度更高。PT75/903硫化CR/CM比纯CR的tc(10)略有增加,tc(90)相近。从机理上分析,硫化剂硫化共混胶首先夺取CR的烯丙基上的Cl原子,然后硫化剂继续夺取CR上非烯丙基Cl原子和CM上的Cl原子,后两者进行得比较慢,所以硫化曲线的转矩在后期缓慢上升。在这一过程中,CR与CM分子链之间形成共交联键的概率是很高的,正是由于大量共交联键的存在,其MH-ML要大于纯CR的。
FSH硫化的共混胶,其MH、ML、MH-ML、tc(10)和tc(90)都比纯CR的大,并且其MH-ML为10.59 dN·m,仅次于PT75/903硫化胶的,且硫化曲线的平坦性较好。其硫化机理为:首先FSH进攻CR的C-Cl极性键,然后不稳定的非烯丙基C-Cl键开始分解,并伴随CM的硫化,两者相互补充,使共混胶的硫化曲线没有下降,也不会明显升高。TCY硫化共混胶的MH、ML、MH-ML、tc(10)和tc(90)都比纯CR的大。并且后期转矩继续缓慢升高。TCY中的巯基-SH首先将CR中的活泼分子链连在一起,然后慢慢交联CM中的分子链,这其中也形成部分共交联键,前期的CR中形成的-S-键的分解速度不如CM中交联的速度,所以后期转矩会继续缓慢上升[6]。TCHC硫化共混胶的MH、MH-ML比纯CR的明显小,交联程度小于纯CR的,tc(10)小于纯CR的,tc(90)大于纯CR的,硫化曲线后期略有升高。其原因是:TCHC前期硫化的CR分子链在后期分解的速率与TCHC硫化CM的速率相近,使后者恰好弥补了前者分解的损失,硫化曲线略微升高。
2.2 物理性能
表4所示是纯CR橡胶和共混胶CR/CM的物理性能。
表4 实验配方a与b的物理性能
ZnO/MgO硫化纯CR的物理性能非常好,但是CR/CM的物理性能相对较差。这是因为ZnO/ MgO不能硫化CM,CM仅起到填料的作用,稀释了作为硫化相的CR。并且锌元素的存在对CM还有促进脱Cl的作用,使体系的酸性增加,延迟硫化的同时使体系中产生较多的气泡,影响了力学性能。对于NA-22/S硫化体系,共混胶的拉伸强度与CR的相近,但是拉断伸长率却比前者小,300%定伸应力也比前者高,因为硫脲对两相都具有硫化活性[7],所以拉伸强度较高,但是硫化不同步,交联键分布不均匀,都使两相之间的接触界面不稳定,拉断伸长率较低。过氧化物硫化体系DCP/TAIC硫化的纯CR和CR/CM,它们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300%定伸应力相近。因为DCP/TAIC硫化CR和CM两相的硫化速度较匹配,形成的两相接触界面内有较多的共交联键,所以共混胶与CR的物理性能相近,是CR和CM比较理想的共硫化剂,但是由于DCP硫化CR的力学性能不佳[8],所以共混胶的总体力学性能不高。经PT75/903硫化的CR/CM的拉伸强度为20.9 MPa,比纯CR的20.5 MPa还高;300%定伸应力略低于纯CR的;拉断伸长率达到463%,比CR的423%要高。结合他们的硫化曲线,可以推测共混胶两相之间产生了大量的共交联键,两相间的接触界面较厚,比较稳固,为较高的拉伸强度和较高的拉断伸长率提供了结构上的保障。
FSH硫化的纯CR与CR/CM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相近,结合硫化曲线分析认为,两相硫化速度较为匹配,两相间接触界面内形成较多的共交联键,保证了共混胶较好的力学性能。TCY硫化的纯CR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分别高于共混胶,300%定伸应力和硬度却低于后者。TCHC硫化的纯CR的拉伸强度高达23.9 MPa,是七种硫化剂里最高的,共混胶的也有22.8 MPa,300%定伸应力则比共混胶的低2.2 MPa,拉断伸长率则明显高于共混胶的,硬度两者相差不大。结合硫化曲线分析:TCHC硫化CR的速度非常快,2.00 min内基本达到完全硫化,而TCHC硫化氯含量40%的CM速度很慢,共混胶出现较严重的不同步硫化现象,并且由于硫化速度的差异较大,共混胶两相接触界面内共交联键数量也较少,两相接触处不稳固,拉伸一定长度后容易在此处断裂,但是由于TCHC硫化的CR和CM交联密度都比较高,只是分布不均匀,从而使共混胶的拉伸强度较高,但是拉断伸长率较低。
3 结 论
(1)除ZnO/MgO外,其余六种硫化体系对纯CR都具有硫化活性。与ZnO/MgO相比,它们的硫化速度更快,焦烧时间更短。NA-22/S、FSH和TCHC都有明显的返原现象。
(2)NA-22/S、PT75/903和TCHC硫化共混胶CR/CM会出现较明显的硫化不同步现象。DCP/TAIC、FSH和TCY硫化的CR/CM,则硫化同步性较好。PT75/903和FSH硫化的共混胶交联程度较高。
(3)与ZnO/MgO硫化胶相比,其余六种体系硫化的纯CR的物理性能明显不如后者。共混胶中NA-22/S和TCHC硫化体系的拉伸强度都高达22.8 MPa,ZnO/MgO和TCY硫化体系的则拉伸强度较低。NA-22/S、DCP/TAIC、PT75/903、FSH和TCHC硫化的共混胶的力学性能与其硫化的纯CR相近,都显示出较好的共混性能。
(4)NA-22/S、DCP/TAIC、PT75/903、FSH和TCHC是CR和CM比较合适的共硫化剂,但是要控制焦烧时间和提高共硫化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在加工工艺上进行调整。
[1] 任丽颖. 氯丁橡胶的硫化[J]. 橡胶参考资料, 1997, 27(8): 1-12.
[2] 谢遂志.橡胶工业手册:第1分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9.
[3] 鲁冰雪, 刘林国, 辛振祥. 并用比对 CR/CM 并用胶性能的影响[J]. 橡胶工业, 2011, 58(11): 671-675.
[4] 栗娟, 耿海磊, 王艳志, 等. 氯化聚乙烯 (CM140B)与氯丁胶 (CR322) 的共混改性[J].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07, 33(8):19-22.
[5] Sirisinha C, Saeoui P, Pattanawanidchai S.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il, and Thermal Resistance in Sulfur-Cured CPE/NR Blends [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4, 93(3):1129-1135.
[6] 鲁冰雪, 陈秀霞, 刘林国, 等. CM/CR 共混胶硫化体系的研究[J]. 特种橡胶制品, 2011, 32(1): 13-17.
[7] 黄明璐, 唐伟, 虢湘刿.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硫化体系的研究[J]. 特种橡胶制品, 2008, 28(6): 30-33.
[8] 陈焜盛,罗权焜.过氧化物硫化氯丁橡胶的研究[J].特种橡胶制品,2007,28(1):6-9.
[责任编辑:朱 胤]
Impact of the Curing System on the Co-Vulcanizing Properties of CR/CM Blends
Liu Shilian, Yuan Bin, Li Rongxun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 and Molding Technology of Education Ministry,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Qingdao 266042, China)
The properties of CR prepared by the primary vulcanization system of CM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a metal oxide was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R had significantly shorter scorch time and the higher vulcanization rate. NA-22/S, FSH and TCHC vulcanization system had obvious reversion phenomenon. The Vulcanizing processing of CR/CM blends vulcanized by NA-22 / S, PT75/903 or TCHC were not synchronous. Those with DCP/TAIC, FSH and TCY were better in synchronism. For individual CR, NA-22/S and TCHC system had higher tensile strength,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ll the six kinds of vulcanized rubber were worse than metaloxide vulcanized one. NA-22/S and TCHC in blends had higher tensile strength(22.8 MPa), and metal oxides and TCY in blends had lower tensile strength. For NA-22/S, DCP/TAIC, PT75/903, FSH and TCHC,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vulcanized blends were similar with those of individual CR, and showed good performance.
Vulcanization System; Vulcanization Rate; Co-Vulcanization; Blends
TQ330.38+5
B
1671-8232(2015)05-0001-06
2014-12-11
刘世练(1989— ),男,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橡塑材料的研究。